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986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86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是用来进行远程攻击。
真正攻城的还是云梯。原来军中带来许多云梯,这几天又重新修造了大量云梯。
但进攻时不是分成两线,而是四线。
第一线是攻城将士推着云梯向城墙下发起进攻。但在后方还有三条战线,一是在两个城门边上,准备了大量弓箭手与刀枪兵,防止西夏人打开城门,来一个突然反击。二是紧跟着云梯后方,有大量的神臂弓与所有余下的火炮,利用射程优势,向城头上攻击。又有一些担架兵,随时准备将伤员抬下来。还有其他的一些军种。最后才是塔楼,它主要是占据高度优势,使目标更准确。
但这种攻击,恰恰是最危险的。
若是没有指挥能力,这么多人混杂在一起,秩序混乱,说不定就能得到大败。
其实若是宋朝以后不堕落,这次攻打兴庆府,是积累攻打幽州的一次宝贵经验机会。
渐渐逼近城墙一百步距离,西夏人已经用强弓开始反击,郑朗挥了挥旗帜,随后号角声响起。
几乎同时,扑天铺天盖地的箭弩飞向了城头,中间还夹杂着大量炮弹,带着啸声,飞向城头,不过大多数落在城外或城内。
但就是这样,城墙的优势渐渐失去。
王韶看着战场,面部表情有喜有忧,轻声道:“郑公,若是这些武器给敌人掌握,对我朝不妙啊。”
现在这些武器利于攻打城池,但宋朝才是主要防御的一方,就是能将幽云十六州占下来,还是要防御。或者进攻大草原,王韶倒是有些意同,不过郑朗与诸士大夫们不是很赞成的,占据大草原,能打败敌人,又如何治理?即便是唐朝,逼迫北方突厥人投降,又平安守了几十年,五六十年也,而且在这五六十年当中,还多少发生了大型战役。
不过郑朗想法与其他士大夫又是不一样,若是科技再进步一点儿,大量步枪面世,甚至出现了蒸汽火车,那么大草原上无论是女真,或者元蒙,都不足以为害。
成吉思汗是祸害了欧洲,但那几次远征,同样却打醒了欧洲。总之,他的远征对华夏文明,实际是害大于利。
当然,那是未来,与郑朗没有多大关系了,现在郑朗所做的,是为未来打下一个更好的底子。
“子纯,子范,高公,仲通,你们可以将这次进攻兴庆府的情况,各自写一道奏报,禀明朝廷。一是让朝廷进一步扩大对格物学的研究,只有我朝技术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就不害怕。二是加强对技术的保密工作。”
“是啊,这些武器的技术千万不能流失到国外,”李宪道。
但第一天,西夏人反击还是很勇敢的。
面对宋朝武器的优势,他们也想出办法,在城墙后面用沙包堆起来,人伏在沙包或者楼垛后面,躲避弓箭与炮弹,将城墙优势进一步的利用,然后再从掩体里反击。
血战半天,到了傍晚。宋军才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这一天血战,双方死伤都很惨重,不过因为种种武器的出现,攻城的一方反而比守城一方死伤更轻。
郑朗也未指望一天就能拿下兴庆府,当天晚上继续与诸将商议。
第二天进攻再次开始。
这一天风渐渐小了,宋军军中又出现一种武器,各种气艇,但总的来说,还有微微的偏北风,不利于这种原始笨重气艇飘向城中。
这是起瓦解军心的作用。十几个气艇在城墙上方飘荡,将各种酸水以及火药包投下来,不是很准确,误伤了一些城墙边的百姓,不过随后那些百姓一起逃向城北。甚至还误伤了一些自己的兵士。
后面又有一些兵士从地道里不停地将泥土抬出来,其实地道离城墙还远着,不过挖了多远,西夏人不知道。他们知道的只有一种可能,一旦让宋军挖到城墙下面。用炸药炸城墙,兴庆府城墙是立在泥土上面的,那么城墙必然倒塌。
几乎是上中下,三路对兴庆府发起了威胁。
半天后。宋军再次收兵。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其实打到现在,双方的心态最为关健。
就象当年赵匡义攻打幽云十六州。虽说高梁河之败有种种原因,但若没有韩德让,将幽州拿下了。随后各种奖励颁发下去,士气又振作起来,拿下也就拿下了,那怕是有辽景宗这样的人主,耶律休哥这样的名将。但正因为韩德让的英勇反抗,加上将士乃是疲军,以及其他的种种不利因素,久攻不下,一起爆发,最终大败。
西夏守住一天,士气会跌落一天。
对西夏也不利,现在西夏不象当年的幽州城,但拖得久,契丹有七成机率会出兵相助。不过宋军进攻太猛了,每天牺牲几乎是宋军的两倍,城北宋军又不管,这对西夏并不利,毕竟有了逃跑机会,至少逃到契丹,契丹为了政治军事需要,也会收留他们,许多贵族反抗的心思不烈。郑朗的四斩二杖,让一部分百姓心神摇动,没有必死保家卫国的心思。随着损失越来越惨重,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这就看双方如何能鼓励起士气了。
为此,郑朗每天晚上都要巡营,与将士们谈话,记录战功,奖励不能立即下来,但战功记下来了,战后奖励是谓必然,又亲自探望伤员,他做不到象吴起那样吸手下兵士的脓血,但也主动着问寒问暖,并且亲自动手,配合军中大夫清洗包扎伤口,军事能力上他不及王韶,但在政治上却远胜过王韶。
因此兴庆府南城墙成了一处绞肉机,士气并没有跌落多少。
还有这次进攻,帅是帅,不仅有郑朗为主帅,还有王韶这样的名将,出谋划策,指挥调节三军,军中更有诸多名将,就是种谊他们返回河东与河北,宋朝能拿出手的将领,大多数也集中在兴庆府城外。再加上以前的练军,兵士秩序井然。这也进一步保障了数天血战,士气不会下低落。
到了第六天,天空又阴晦下去,可是宋军攻势仍然没有减弱,又经过了数天轰炸,许多坚固的墙垛都炸光了,虽每一波兵士攻上城头,最终被驱赶回来,但攻上城墙的次数越来越多。
到了傍晚时分,天空飘起了雪花。
郑朗下令停止进攻,将士徐徐退下,其实数天打下来,宋军也打得很辛苦,包括燕达、张整等将领因为身先士卒,都受了轻重不等的伤。
郑朗下令,让后勤民夫抬来酒肉,让兵士喝酒吃肉,补助元气,恢复体力,又让一部分会党项语的兵士唱着凄凉的党项歌曲。
到了三更时分,郑朗睡在帐中,忽然手下斥候进来禀报:“郑公,有人从兴州北城门逃向贺兰山了。”
郑朗一骨碌爬起来,道:“攻城。”
等的就是这一天。
即便将兴庆府四面围困,能强攻下来的把握也能达到九成,但那样,牺牲会更惨重,故尔这次实施了围三留一的孙子兵法中的策略。
但也非是一条阴谋,而是阳谋,西夏人也能看出来。不过看西夏人能不能撑下去,果然最终梁氏撑不下去了,就是她能撑下去,城中的那些贵族大老爷们也撑不下去。于是借助这个雪夜的掩护,想要逃向贺兰山,从贺兰山逃向契丹。
郑朗一声令下,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让郭逵率领部下,绕过城西,直追那支逃军。
城中西夏守军多数不知道这个消息,郑朗一面下令强行攻城,一面让将士喊话,梁氏都逃了,你们也不用反抗了,投降不杀,反抗者杀无赦。
梁氏逃未逃,西夏将士不知道,不过各个大佬们一个都没有看到,于是反抗力度越来越小,天色黎明时分,宋军终于连夺两城门,军队浩浩荡荡开赴城中。
另一边又在惨战。
梁氏带着儿子心腹,大量财富,以及近万将士,逃向贺兰山,郭逵在后面紧追不舍。
郑朗在城中安抚百姓,贺兰山外却在上演着追逐战。
第二天傍晚时分,梁氏正在逃亡中,前方有探子禀报:“启禀太后,前方一左一右出现两支宋军。”
一支是李浩从居延海而来的,但潜伏在沙漠绿洲塔坦人部族中近半月之久。还有一支是章楶派王文郁、折克行,从阴山西方顺着唐朝通向西域道路的最北一条,插到贺兰山的后方,同样也潜伏在一个绿洲中,但潜伏的时间不长,仅只有四天时间。
三路兵马迅速逼近,将梁氏包围起来,看着西夏困苦不堪的将士,王文郁说道:“对面可有夏国主?我们大宋救你来了。”(未完待续。。)


 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结局二)

王文郁喊话未必起作用,那是为了以后,梁氏亲自骑在马上喝道:“冲。”
冲破了这道防线,后面不远处就是属于契丹的阻卜部势力范围,宋军有胆量继续追赶,但要为追赶付出惨重的代价,契丹会默视宋朝吞没了西夏?那么这次追赶就会给契丹人找到最好的理由。
双方血战再次开始。
寒风似刀,吹起的风沙刮在脸上,就象一粒粒尖锥刺在脸颊上。
但李王折三支兵马占据着上风,这时交战对宋军是有利的,并且兵力也胜过了对方数倍。
乱战之中,梁氏被几名宋朝兵士乱刃分尸,随后余下兵士看到梁氏一死,大多数放下手中兵器投降了。只有少数几百人,在风沙掩护之下,逃了出去。王文郁与王韶走到李秉常面前,说道:“参见国主。”
临行前,郑朗反复与赵顼讲过当年李继迁能反叛成功的原因,一种很公平的说法。
在宋初,宋太祖利用夏州党项牵制北汉,自己忙于统一中原,事实李彝兴李克睿父子也确实配合了宋朝,多次向北汉发起进攻,牵制了北汉兵力,为宋朝统一中原立下不小的功劳。但不能说宋太宗做得不对,从国家大业来说,中央集权也不容充这一庞大的势力在西北生存。但站在西夏人的立场,他们心理又是两样的。
于是发生了后来的故事。李克睿死,其子李继筠立,李继筠死,其子幼不能嗣位,由其弟李继捧袭职。李继捧的叔父李克文上书,认为继捧不当袭职,恐生变乱,建议宋朝召其入朝。意在借宋朝之手,解除李继捧节度使职位。此举正中宋太宗下怀,派官员尹宪同知州事,又派使臣诏继捧入朝。李继捧内外交困,被迫着入京,献出夏绥银静诸州。站在党项人立场,其做为是卖地求荣的,并且李继捧这样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宋太宗在李继迁反叛时,用赵普计,重新任命李继捧为定难节度使。并赐名赵保忠,李继捧却与其弟李继迁私自沟通往来。再加上宋朝的盐政,导致各部不满。李继迁终成燎原之势,宋太宗虽将李继捧免官,封宥罪候,赐第京师,但李继迁却尾大不掉了。
宋太宗大方向上是对的,但在实施时,细节上多没有做好。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他与赵普疏忽了一个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凝聚力,宋朝将李煜、孟昶、刘鋹、钱弘俶、王延政、高继冲带到宋朝京城,那是他们治下诸国百姓多是汉人。对大一统认可。
但西夏五州境内,多是党项人,余下还有部分羌人、吐蕃人、吐谷浑人与少量汉人,汉人比例不大。并且久在边陲,虽是汉人,也羌化了。凝聚力不高。再加上盐政所带来的矛盾,这才给李继迁成功的本钱。
所以郑朗进谏,一反以前的规矩,不将李秉常带到京城,而是继续放在兴庆府,继续给他国主之职。
那怕百姓明知道他只是一个傀儡,多少会起安抚民心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只有民族政策治理得当,百姓渐渐将心归向宋朝,那时候无论李秉常在不在西夏,问题都不要紧。只要他不死得莫明其妙,一直善待之,就是还有一些不轨的人,他们也聚不起民众闹事。
赵顼称然。
这就是宋朝政治的好处,不怕说话。甚至史上高滔滔默视司马光等人将儿子抹黑,宋哲宗差一点认可章惇对高滔滔来一个整体泼墨。
三人留下一部分兵马打扫战场,押着李秉常浩浩荡荡地返回兴庆府,但明处非是押,而是如众星捧月一般,甚至给了豪华的车驾、伞盖、旌、金节、氅麾、钺、星、卧瓜、立瓜等等,非是皇帝出行的仪仗,但也是按照古代诸候国王的仪仗来的。
大队人马到了兴庆府,郑朗远远地迎出城门外,以臣子礼相行,自称为老臣,而非老夫,某。
城中许多百姓看到李秉常回来了,一个个泪如雨下,毕竟统治了这么多年,最糟糕的就是张元吴昊,他们给李元昊出主意登基为皇,西夏人也有了正统。
而这个正统恰恰让郑朗头痛了。
随后将梁太后、梁皇后尸体找来,不管她们做了什么,郑朗给以厚礼下葬。
事情很多。
随着要解散各个西夏军队,宋军大部陆续返回各处,但还得要留下许多人。另一边战事依然在继续,章楶带着手下,一路东向,拿下牟都山,随着跨过黄河,一路南下。耶律燕哥听到宋朝夺下兴庆府,又有大军逼来,吓得连忙将三军带回金肃军。但各地还有一些反叛势力在活动,不过大势已去,加上冬天的酷寒,缺衣少食,反抗势头越来越弱,到了元旦节,仅剩下零零碎碎的几处,不足为害了。
同时要划分各路。
大捷之下,有的大臣欣喜若狂,又再次提起陇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