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26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26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儿受了一肚子气回来。”
司马光神情凝重。
樊家在顶级权贵面前,不堪一提,也是京城有名的大户人家。若不是李家突然发迹,樊家与李家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
就是这样,樊家多少有些地位的。再说作为郑朗的小妾。非是寻常小妾可以相比。
从私交上来说,郑朗对李用和一直持着赞赏的态度,李母对月儿态度恶劣,已经说明许多事情。
“昨天公主殿下也来到我家中拜访,因为是婆婆,不好言明,但言语间多流露出婆婆对她的虐待,交谈时多次垂泪。三郎,你可相信我的眼光。”
“我相信的。”
“那么相信我的判断,公主殿下来我家也带着那名小黄门,长得倒也眉清目秀,不过两人之间绝对没有任何龌龊的关系。从举动,从神情,从谈话,都可以能看出来。李母昨天晚上大约产生误会,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导致殿下半夜闯宫,她害怕皇上怪罪,于是先下手为强,将事实真相窜改了。对此,我不会插手的。至于官人怎么做,我相信他一定会有分寸。但是三郎,不是官人不能插手,而是真假未辨之前,你不能插手。陛下仁爱,数子女皆亡,长公主乃是陛下心头之肉。官人常对陛下十分同情,生母一生未能见面,又无后裔,年青时喜欢的几个女子皆未圆满,只有张贵妃平安一点,可也早逝了。想治理一个富强的国家,然而多灾多难。一年如意的时光真的不多。若是长公主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陛下就会痛苦一生。不为其他,只为一个好皇上略略一些快乐,这也是臣子应做的事。”
司马光未必全完同意,可又再次深思。
大半天说道:“大娘子,我知道了。”
然后离开郑家。
因为崔娴劝说,司马光那个《论公主内宅状》及《正家札子》未出来,这两个札子才是赵念奴一生最致命的遭遇。
但也不认可赵念奴的做法,只能说他未反对,也未支持。
司马光未插手,不代表着其他士大夫能容忍,上疏弹劾赵念奴的折子一篇接着一篇。
这就是郑朗最担心的,因为李用和的一生,李家在士林中风评皆佳,士大夫忘记了一件事,男人好,未必女人好。李用和虽好,可李用和死了。现在主家的乃是李母。
别的不说,你乃是一个婆婆,呆在驸马府象什么?
这个,士大夫看不到了,他们看到的是孝道,是李用和的一惯为人,更没有想到李母胆子这么大,敢倒虐长公主。
赵祯看着这些奏折,有些头痛,问了女儿,又问了一些服侍女儿的太监,当天晚上的事,仅有三个当事人,可平时自己这个宝贝舅母对女儿是有点儿不大好。
可怎么说出口,李母是女儿的婆婆,是自己唯一的亲舅母,父女俩的长辈,不能说。因此将这些奏折扔给赵念奴看。
赵念奴一看脸sè发白,道:“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父皇,父皇,你不相信我,居然相信她。”
这时候赵念奴神情有些失态了,但赵祯仍未察觉。
有一个人略略有些察觉,也未想到赵念奴最后能被舆论活活逼疯。高滔滔。
高滔滔进入皇宫。年龄相仿的都是宫女,自然不入她的法眼,要么就是长辈,真正能与她年龄差不多大小,身份能跟上来的人仅是赵念奴一个人。俩人私交很好,听到这件事后,她赶来看望。
听赵念奴将话说完。她是相信赵念奴的。
然后沉思,现在她还没有后来的手段,但智慧远远胜过赵念奴与曹皇后。
这件事皇上到现在未表态。可迟早在表态的。再看到姑夫的平时为人,对自己苛剥,对家人要求也严。有两个家。一是自家,二是大家。事实这件事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家乃是国家,国家重要,可就当真不能也兼顾一下自家?看看姑夫一生,妻妾受苦,女儿逼疯,何苦来哉?宋朝最大的麻烦于是出现。
她要顾高家,要顾曹家,懂的。王安石与赵顼让她一顾。变得悲催。
这就是人生旅程对心路的影响。
高滔滔思虑后,判断出这件事最后会对自己这个表妹十分不利。
当然,现在她也未成熟,不能想得更长远,只能说比苗贵妃、赵念奴想得长远一点。
若是史上。赵念奴遭遇是无解之题。但现在有一个化解办法。顿了顿叹息道:“可惜郑相公不在京城。”
赵念奴呆滞的眼光忽然放起光亮。
高滔滔摇头,你这个傻妹子,你与郑相公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始至今天,为什么这个念头不绝呢。
她说道:“莫急,你写一封信。我替你安排,送到潭州去,这是唯一能化解你此次危机的办法。”
“表姐,我托崔娘子带了。信给郑相公。”
高滔滔一愣,迅速想起自己与崔娴的交锋,摇头,苦笑,道:“你托错了人选。崔娘子不是坏人,可她是郑相公的妻子,要站在丈夫的角度看待问题。你想一想,你是什么人?全天下的长公主。李家是什么人,乃是外戚。郑相公不卷入罢了,一卷入,会惹起许多是非。她会不会将你的口信带给郑相公?你自己想想看,若认为郑相公会帮助你,你就写信,不能帮助你,即便写了也没有作用。想好了,我明天过来。”
说着离去。
赵念奴看着表姐离去,就问梁怀吉,不但自己,此次梁怀吉也被婆婆污蔑了。赵念奴十分地不自信,打击太厉害了,自己出嫁全京城百姓祝福,怎么一眨眼变成全天下的人颠倒黑白:“小吉子,郑相公会不会帮助我?”
“会的,会的,他为了你,出使契丹,怎能不帮助你?”梁怀吉道。
这是两回事,不让赵念奴出嫁契丹,乃是国体,非仅是为了赵念奴。
“我这封信如何写?”
梁怀吉苦想,想不出好主意,关健他也倒了霉,成了这个莫须有丑闻的主角,想了半天说道:“不能写信,奴婢都有一条好主意。”
“什么主意?”
“……”梁怀吉附耳一说。
“这个主意好”赵念奴眼睛再次放起光亮。
是个屁好主意,馊得不能再馊。可梁怀吉也不管了,若闹到最后,皇上处罚下来,公主受罪不算,自己仅是一个小太监,将自己斩首示众都有可能的。
赵念奴终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懂什么,她立即找到赵祯,对赵祯说道:“父皇,孩儿也想好了,父皇对婆婆jǐng告,让她不得再虐待孩儿,孩儿回驸马府去。”
“奴奴……”赵祯开心地说。这样最好不过,不然再闹下去,整个天下都在嘲笑这桩丑闻。
“但孩儿有一个条件,必须带着梁怀吉,越不带,天下百姓越认为孩儿做得不好,孩儿也没有脸面回去。”
“好,好,好,回去后对婆婆要孝顺,若她做得不好,千万不能半夜拍打宫门,白天进宫,有什么委屈对我说,我让你母后与母妃替你化解。”
“喏。”
赵祯又让曹皇后将李母喊到内宫,jǐng劝一番。李母答应下来,如何对待赵念奴,在宫中不能说的,但去了驸马府,就是自己的天下。
然后将赵念领回驸马府。
早朝还有大臣进谏,赵祯忽然拍着桌子说道:“公主都回驸马府了,你们还有完没完。”
不要说真假难辨,就是真的,梁怀吉仅是一个太监,又能做什么?说句不好听的,太监有时候还服侍妃嫔们洗澡沐浴,如此便算是jiān情,那么要太监何用?
女儿委屈地回到驸马府,还要怎的!
大臣这才安静下来。
主要是虐赵祉虐成了习惯,连带着想虐赵祯的妃子,女儿,以得清名。
赵念奴回到驸马府,李母胆子更大,继续冷嘲热讽。这一回她有些悲催,因为有了想法,赵念奴忽然变得很聪明,李母一虐,没有人在,赵念奴主动撩拨,若是当着其他陪嫁宫女与太监的面,又变成一个受气的乖儿媳妇。
李母想不到,继续做着恶婆婆。整件事中,李玮则成了一个隐身人。
这个变化,连高滔滔也没有想到。
过了几天,这件事终于平息下去。
然后一件大事发生,赵念奴与梁怀吉双双在驸马府突然失踪。(未完待续


 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战斗吧


于是各种各样的议论出来。
郑朗使这些议论终于导向一个方向。
他也没有想到赵念奴忽然失踪,秋高气爽,准备等天再凉一凉,就要对付梅山蛮了,接到崔娴的信。
崔娴没有参与赵念奴公案,但隐约地猜出丈夫的心思,司马光拜访之后,立即写了一封快信,找了一些关系快速送到潭州。只过经过,没有提供任何建议,让丈夫判断。
崔娴的信来得很及时,郑朗看后,写了一篇文章,当然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赵念奴失踪,虽然很恼火,这篇文章写得不算太过份。
围绕着一件事而写,为什么李母要住在驸马府。
宋朝的人文jīng神,使得许多制度与唐朝不一样,可仍多采纳唐朝的制度。所谓的驸马府其实就是公主府,不是修给驸马住的,而是修给公主住的。若在唐朝,公主一旦开府,可以设家臣,丈夫在家中也只能算是臣子,一个身份高贵的臣子。那怕身为郭子仪的儿子,顶多呵斥几句,皇帝不敢怪,郭子仪还得乖乖的请罪。醉打金枝那只是民间的传说。
宋朝略有些不同,若非得要住,如果公主不反对,驸马又孝顺,可以入住。
关健现在婆媳失和,李玮也不是李用和唯一的儿子,非得让李玮赡养。
作为长辈是婆婆。但反过来,公主毕竟是公主,这是在封建时代。就是君主立宪时代,公主还是公主,比婆婆地位要高的。
若和睦倒也算了。不和了,两相争吵,不一定非得婆婆让公主媳妇,可最少你得离开驸马府。为什么一直居住下去,不离开?
只针对李母,不针对他人,不是奏折,而是一篇文章。刊登在太学报纸上。
郑朗用意很简单。
李用和妻子是赵祯的舅母,赵祯不好说,大臣自动忽视,想虐赵祯以及赵祯家人,为自己赢得清名,将此条忽视,自己代赵祯说出来。
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生此案许多疑点。便减轻赵念奴的压力,也不至于落到后面的下场。
正好赵念奴失踪。
太学里一些博士心中也不大高兴,夫妻俩小吵小闹的经常事,妻子受委屈了,往哪里逃。只好回娘家。可一些大臣不要命地弹劾,逼得皇上将公主又强行送回去。这一送好了,开封府侦查的结果,公主少了几件衣服,大约是出逃,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有的百姓直接说是让李家害了,毁尸灭迹。开封府继续盘问,结果一些真相也就问了出来。公主是回去了,可回去后,李母不省事,继续虐待。不管怎么说,李母肯定犯了严重型的错误。
于是太学用大号字将郑朗的文章登在第一版。
一些人终于禁声。
这篇文章使他们想到一件事,长公主不但有一个亲爹,这个亲爹权位最大,可不会让他们害怕,但还有一个要命的干爹。
公主还在李家无所谓,现在却下落不明,万一有一个闪失,郑朗履行他要为公主守护一生幸福的诺言,麻烦就大了。
郑朗此时正在梅山蛮的大山里。
自己贪生怕死,如何让手下兵士不怕牺牲?所以每次郑朗能打胜仗,不仅是尊重将士,听取一些名将的意见,这个身先士卒也起了良好作用。郑朗往前线一站,那就是光明神的光明祝福术,蛮人大祭司的狂化术,最少能让将士战斗力增辐一半,随着他地位越高,这个增辐作用越显著。
听到这个消息,郑朗疯了。
既然大家一起不知轻重,那么大家一起疯吧。
因此有了第二篇文章,一篇战斗檄文。
先谈jiān情。
什么事得说一个理儿。
梁怀吉是什么人,一个太监,若是在深宫里,可能还会有一些宫婢假戏真做,当作解馋用的。长公主已经出阁,何须如此?
说得含蓄。
这一句话若再过几百年,理学大兴,大家也许不能理解,可在北宋能理解。
北宋风气开放,许多妇人能在外面养野汉子,偷人,偷和尚。出阁后公主没有了限制,就算对李玮不满,想要发展一段jiān情,值得要与一个没**的太监发展么?
李家是外戚,难道外戚就不是大宋的臣民?
又是关健的一句。在驸马府真正的主子不是李母,还是赵念奴。君与臣,媳与婆二者的关系,君与臣的关系排在第一序位。
反正京城谣传我不相信,若不然,让我回京城查处此案,若流言是真的,我自戗以谢天下,以谢李家。(用xìng命担保赵念奴的清白)
为什么一段流言会惹起天下大哗。
无他,不分君臣,以诬蔑攻陷戾气以求所谓的清名。
皇上仁爱,因为皇上的仁爱,自皇上继位以来发生多少莫明其妙的事。郭皇后死得不明不白,尚美人拉出宫在道宫激愤而死,现在又轮到长公主了,长公主下落不明。翻看史书,有没有过,有过,东汉败坏,唐朝败坏之时,外戚篡权,太监逼宫。犯事的群体不同,xìng质却是一样。
一个是才出宫的长公主,十几岁的小姑娘,一个是二十几岁一直呆在深宫,什么世事不懂的小太监,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