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25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25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氤轮粗杏只岫皆倨稹
朝廷财政情况转好,充足的国库又给了修河资本。
因此围绕着一条六塔河,从提议时开始,直到失败,两个庞大的政治集团一直在厮杀。
至于欧阳修,不要说你的方法也未必管用,即便管用,谁去理睬你这个孤家寡人?(又是水利,因为不想写一篇纯粹的小白文,这些枯燥的资料使得故事内容肢离破碎,汗颜。下一篇不想写历史了,是一本玄幻书,自封神榜开始,历宋金、安史之乱、三国、秦汉,再度回到封神榜,写文武道巫仙,名字大约叫灭世传,也非是一本小白书,大纲有了,然换型能否成功,心中戚戚)
……
对六塔河,郑朗始终没有表态。
现在出现六七种治理黄河的办法,但没有一种是正确的。
黄河烂掉了,想要治理,必须进行一场革命xìng的颠覆,也就是将整个黄河推翻,重新改写。
不要说没有这个条件,有了。两广渐渐平静,荆湖南路马上进入开发阶段。再进一步的扩充银行规模,细节xìng的微调,国家财政情况越来越好。最终便有了治理黄河的经济。
大量水利工程上马,使宋朝积累了许多有经验的水利官员与相关技术。技术很重要的,例如海船,不一定要有多大,五百吨到一千吨之间足矣。估计几万吨级别的郑和宝船大约不成,可这个吨位也足够了。至少比布鲁诺那些船要强。技术再进一步的提高,远航太平洋彼岸不会是梦想,各种杂粮与珍贵的植物带来,例如玉米、土豆、红薯、花生、辣椒、金鸡纳树、橡胶、地瓜,等等,宋朝就会在未来两三百年内,变chéng rén间天堂。
这中间要求的就是船舶技术,坚固、耐腐、抗风浪,以及水手驭船技术。
黄河也是如此。
不让宋朝士大夫们感到很伤很痛,自己的建议就不会得到通过。
偶尔也与崔娴在书信中提及黄河的事,崔娴不会傻呼呼地谈论,那不是妇人家做的事。
崔娴继续在寻找郑家的女婿。
赵念奴的请求未写信,不能写,那是外戚内部的事,郑朗插手其中,会弄得一身污水,不值,尽管她对赵念奴有好感。
可是赵念奴却来到郑家。
如今她是出阁的公主,偶尔来一来,属于仕女之间的拜访,况且郑朗一个守护骑士,不会惹起多少争议声。
坐下。
赵念奴说道:“崔娘子,听闻你家在选婿?”
虽未经人事,但为人妇,这场亲事让她不快乐,可也让她成长许多,说话时语气沉稳。
崔娴眼睛一亮,答道:“是啊。”
“可找到否?”
“没有。”崔娴苦笑,闺蜜虽多,可这些闺蜜多误会崔娴与郑朗的意思,崔娴说不用讲究门第,不用讲究其人出身。可到了闺蜜眼里不同,郑苹如今在宋朝未出嫁的少女排行榜上,最少能名列前五位。没有相关的出身与门第,能与郑苹身份相符么?
况且郑苹本身条件真的很不错。要相貌有相貌,有才华有才华,举止风仪也好。本来条件就很高了。再让这些闺蜜们拨高,估计真的在整个大宋海选,否则这个女婿多半找不到。
崔娴说话是白了女儿一眼。
郑苹只是嘻嘻地笑。
赵念奴温声说道:“苹儿一定会找到一个好夫婿的。”
“听天由命吧。”
“但是我很佩服崔娘子与郑相公的智慧。”
“殿下。何来此言?”
“选婿……也要看对方的家人……”
“怎么啦?”
“我的婆婆……”
崔娴未写信给郑朗,但也稍稍关注,听闻了一点,默默无语。她只能表示同情,不能干涉。
赵念奴说了一会儿话,便离开了。
这门亲事对赵念奴来说,是一门很痛苦的亲事。
但对李玮来说,更痛苦。他非是象后来一些人所说那样的暴发户。略有些才学,虽本事不大,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纨绔子弟,为了等迎娶公主,他迟迟未婚。
婚姻来临,赵念奴长相也让他感到欣慰,可自洞房起。便成了一场恶梦。
不要说喝交杯酒了,更不要说做那种事了,连床上都不让他睡。
当然,他可以施强,丈夫强行妻子做那种事。谁会反对?可他终不是母亲,赵念奴的尊贵身份,使他感到压力。以他的平时修养,也做不出动强的手段。
因此,李玮越来越消沉。
这一切,李母看在眼中。身为皇上唯一活在人世间舅家的长辈,平时士大夫对李家的交口称赞,助涨了她的市侩作风。不是说小市民是坏的,小市民往往是市侩的代言词,也有许多好的一面。但小市民的优点在她身上没有看出,倒是看到许多缺点。说李玮象暴发户更不对,但她却是一个地道的暴发户。
偏偏李用和已经去世,若是李用和活在人间,以李用和的为人与xìng格,压制李母,再从中调解,化开赵念奴的心结,也许她与李玮婚姻会走向另一个结局。
李用和已死,李母还不顾大局,整天呆在驸马府。
不要说她二人不可调和,就是平常的婆婆与儿媳妇若整天呆在一起,又有几人能和睦相处的?然后看到儿子闷闷不乐,矛盾在迅速激化。
她越暴躁粗鲁,赵念奴越反感。
在婆婆的压制下,赵念奴仿佛都没有了明天。
看到公主可怜,梁怀吉同情,于是弹琴唱了一曲:“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chūn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rì芳樽唯恐浅。”
这首词乃是钱惟演政治失意后写下来的,放在北宋后期不算什么,但在北宋初期仍是北宋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再加上他对欧阳修等文坛大家的照顾,使得这首词在民间广为流传。
梁怀吉唱它,只是感伤公主的遭遇。
赵念奴听了后更是郁郁寡欢,寂寞地说道:“小吉子。”
“喏。”
“陪本宫喝一杯酒吧。”
“这个。”
“本宫想借酒浇愁。”
“殿下,借酒浇愁愁更愁啊。”
“难道你也不听本宫的命令?”
“这个……”梁怀吉无奈了,只好陪赵念奴喝酒。赵念奴能喝什么酒,只是几杯下肚,便有些醉意了,梁怀吉担心地说:“殿下,要么回宫去找皇上诉说吧。”
“父皇,父皇好痛爱孩儿啊,”赵念奴说着大笑,然后又说道:“小吉子,你说父皇是痛爱一个死去的舅舅,还是痛爱我?”
梁怀吉不能答。
赵念奴又是咯咯地笑。
这是赵念奴第一次在驸马府发出笑声。
李母听到她的笑声,蹑手蹑脚地来到门外,趴在窗户上看。看到赵念奴与梁怀吉“调笑”,又想到赵念奴与梁怀吉平时共进共出,产生误会,大怒,一脚将门踢开,闯了进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七百十四章 亲事(五)

赵念奴抬起醉意朦胧的大眼睛,看着婆婆,迷糊地问道:“你为何踢门?”
她还有六分清醒,咱好歹还是公主,你平时冷嘲热讽倒也罢了,踢门而入,也太不将我这个公主放在眼中。**
李母咆哮如雷,大声喝道:“你们这对狗男女,jiān夫yín妇!”
“什么,狗男女,jiān……”想一想赵念奴生长的环境,她多会听过这样的粗语,一下吓傻了。
李母继续在用粗鄙不堪的语言痛骂。
确实产生严重误会,看到儿子意志消沉,梁怀吉与赵念奴出双入对,此时又亲眼看到他们关起门来喝酒调笑,真的以为他们有什么jiān情,否则怎么对自己儿子如此冷淡呢。
她忘记了一件事。
外戚又怎的,皇室之中不能以常理来论,是赵祯,换作其他的皇帝,什么外戚,父子,兄弟,顺昌逆亡,没有皇帝的支持,外戚狗屁都不是。事实李家本来还有振兴机会的,赵宗实倒也罢了,赵顼却是一个很讲理的人,常以赵祯为榜样,若不是因为李母的种种做为,高滔滔对赵念奴的同情,李家在赵顼朝时照样能兴旺发达。
因为这件事,李家最后彻底没落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郑朗做人低调,也jǐng告全家上下,甚至包括亲戚皆要低调做人,千万不能做李刚的儿子。
这是后来的事。
当时赵念奴听着听着,最后骂得哭起来。
然后拉着梁怀吉的手。说道:“我们回皇宫。”
梁怀吉也让李母吓坏掉,神智不清,说道:“好。”
八月月sè凄怆,夜风清凉,二人上了马车,却忘记一件重要的事,皇宫的门早就关上。
来到东华门前。公主说道:“开门,开门。”
守门的卫士认识公主,说道:“殿下。小的不敢开城门。”
赵念奴于是使命地拍城门。
此时三更时分,但东京城乃是一个不夜城,休说三更。四更还能在街头看到大量的行人,过了四更行人才稀少下来,但五更来临,又再度热闹。看到一名漂亮的小少妇在拍宫门,守卫宫门的士兵一个个不敢阻拦,行人感到好奇,起驻足观看。
此事终于惊动内宫。
赵祯从寝宫被太监唤醒,不知道女儿发生了什么事。
隐隐感到麻烦了,然而女儿才下嫁一个来月,当时得到全京城百姓的祝福。虽痛女儿,可自己乃是皇帝,女儿乃是天下的长公主,更加要以身作则。
不能放,一放天下规矩便乱了。
想了想。让太监传旨,派兵士强行将女儿送回驸马府,但让太监又传了一道秘旨,一是斥责赵念奴,二是让她有什么情况明天悄悄进宫。
做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很明智的。再说。赵祯也没有想到自己舅母如此无礼。
但这一送,给了李母机会。
她抢在前面,大肆放出谣传,当然自己骂了公主不可狡辨的,李母也有她的说法,说是撞破赵念奴与梁怀吉的jiān情,然后斥责,赵念奴倚仗公主的身份,不顾自己是婆婆,一味的顶嘴。
第二天赵念奴悄悄到了皇宫。
但京城里到处是风言风语。
赵祯仍然不知道,一见面便训斥女儿。赵念奴只是哭,哭完了,不讲自己如何对待李玮的,专讲婆婆的霸道。苗贵妃作为母亲不大好过问,曹皇后在边上说道:“陛下,将舅妈传进皇宫问一问。”
赵祯额首,命人先将赵念奴带下去。
李母一会儿带到皇宫。
赵祯就问怎么一回事,李母有她的应对之道。主要错就错在赵念奴与梁怀吉缺少阅历,若昨天夜里不闯皇宫,李母没有准备,那么今天暴起发难,李母准备不足,舆论上赵念奴就会占据上风。
现在,一切都迟了。
李母先是号淘大哭,哭完后不说自己平时对赵念奴有多倨傲,而是编排一些谎言,或者将赵念奴对她抵触的一些事添油加醋,于是赵念奴变成一个傲慢无礼的公主形象。
曹皇后忍不住说道:“奴奴平时很乖的。”
“皇后,臣妾也不知道啊,也许臣妾做错了,当时看到公主殿下与内侍坐在一起喝酒作乐,相拥调笑,是一个误会。”
是喝了酒,是笑了,可喝的是苦酒,笑是苦笑,也许是她真的误会,也许是她刻意这样说的,变成喝酒作乐,相拥调笑,但肯定没有相拥这回事。这一说,xìng质变了味道。
关健是只有当事三个人,没有其他人证在场,是谁的说法对?
李母又抽泣道:“我知道用和死了,李家也单薄……”
仅一句,便让赵祯怒气消解下去,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朕的教育不对,这样,舅母,你先回去,朕劝一劝奴奴。”
“是。”
但是外面已经翻了天。
同样惊动司马光,他也感到不满,考虑到长公主与郑朗的关系,想了想,不顾一些忌讳,来到郑家,拜见崔娴。
崔娴闻听司马光前来,十分开心,让司马光进来,司马光施了一个大礼,说道:“见过师母则个。”
“三郎,不能用师母这个词儿,你已进入仕途,更要铭记行知当时的话,你们年龄皆相仿,只能说是同好,不能有师生情份,否则对你仕途有影响,对行知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喏,见过大娘子。”
“这就对了。”
郑苹高兴地迎过来,嘻嘻地乐,说道:“见过师兄。”
怎么的,你就是我的平辈。不是俺的长辈。
司马光也开心,说道:“苹儿也大了,下一回我带一些礼物送给你。”
“好啊。”
坐下,司马光正sè地说道:“大娘子,公主殿下此次太过无礼,你要立即写信给郑相公,劝他千万莫介入此事。”
“三郎。你居然也听信街坊的传言?”
“难道错了?”
“岂止是错了,昔rì公主殿下就对这门亲事不满,认为驸马乃是长辈。然后求官人劝皇上。官人未全听,因为那个承诺,你也知道的。”
“我知道。本来我想写一篇奏折,忽然想到郑相公的承诺,于是未写,赶来询问大娘子。”
“你做对了,当时官人不敢答应,但派月儿暗访了一下”具体的真相,崔娴也不知道,但知道赵念奴的心思何在,也不能说。所以说了一半丢了一半,继续道:“月儿听了官人的话,便与李母攀谈,谁知李母态度十分倨傲,说话难听。月儿受了一肚子气回来。”
司马光神情凝重。
樊家在顶级权贵面前,不堪一提,也是京城有名的大户人家。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