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9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9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鰎ì,请上裁,乃增置七rì。侍御史吕景初说,贵妃一品,当辍朝三rì。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示天下。
不报。
赵祯赐谥号为恭德,孙沔进奏说:“太守四后皆谥德。从庙谥也,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指不能与祖辈一样谥德。否则就乱了辈份)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
捈笆逃肺銣洝⒌钪惺逃酚嵯C系冉郧蟛雇猓邮鹿晡氤じ妫砸匝圆挥霉省S谑歉内趾盼鲁伞
诏孙沔读哀册,孙沔奏道:“章穆皇后丧,比葬,行事皆是两制官员,今温成乃是追谥(一个非正式的皇后)。反诏二府大臣行事,不可。”
执哀册立赵祯前讲以前规矩礼仪,又说:“若以臣读册可以,但让臣以枢密副使身份读册不可。”
老孙突然强硬,赵祯只好翻白眼。无奈让陈执中读册。
孙沔恼了,我一个枢密副使都不能读册,违礼也,你一个堂堂的首相怎能读一个追谥皇后的哀册,气愤地说:“此乃佞臣赞兹过举。”
略有些夸张,不过陈执中变了。
在宦海里浮浮沉沉。都在变。郑朗在变,可以说郑朗变得思考周密,也可以说是郑朗变得怕麻烦。
富弼在变,变得沉默寡言,少了锐气,但不象以前那样想当然,这两者变化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庞籍变得最好,老辣弥姜,越老越火辣,越有作为。
但许多大臣变得怕事,略有些谄媚,包括陈执中,欧阳修,文彦博,韩琦,越老德xìng越差。
孙沔也不是好官,仍然看不惯陈执中、王拱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特别读册的举动,于是让陈执中等人痛恨。孙沔一看不妙,俺们也学习庞籍吧,省得你们来搞我,我主动下去,还能带一身清名而走,力求解职。授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郑朗在杭州排佛,是为了打压寺院占地。
但还有一项弊端没有处理,那就是浙俗贵僧,许多妇女喜欢与僧侣交合,孙沔xìng暴,来到杭州听闻后,派人密查,只要抓住了,将这些yín和尚与妇女当场捉jiān,拿到公堂上狠揍一顿,妇人游街,僧人流配。带着怒气去的,许多僧人倒在他的枪口下,一时间杭州的大和尚们一起老实了,身体难受啊,只好对着菩萨打飞机,自己儿解决生理需要。
两个大佬自己请求下台,赵祯以三司使田况为枢密副使,又看到王举正率言臣弹劾狄青,以王德用为枢密使,替狄青护驾,不过此时赵祯兴趣怏怏,想问题不喜欢深想了。
想了想,又看到广南东路水利工程快要结束,调杨察回京担任三司使。
郑朗不能挡杨察的升迁之路,向赵祯提出一个请求,调燕度来南方,此人德cāo不是很好,不过无论吏治或者水利,都颇有一手。郑朗又接到范仲淹的一封信。
自入chūn以来,范仲淹病得很厉害,完全不能处理政务,这封信小儿子范纯粹,也就是范仲淹与那位如夫人生下的儿子,执笔代写的。才仈jiǔ岁,但字写得十分可观,至少比郑朗初来到宋朝那个字写得好上十倍。
在范仲淹四子当中,此子最差,为政还可,清静无为,但做了一件错事,知庆州时,将宋朝占领的西夏诸堡寨一些丢弃不要,说这些深在夏境,难守易攻,不可不弃。似乎说得有道理,实际这些堡寨是扎进西夏的一个个钉子,一旦反击,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丢弃后,西夏没有这些钉子,进可攻,退可守,少了一大后顾之忧。不过相比于其他官员,算是一个很好的好官了。
信上说了一件事。
赵祯朝有两个圣人,一是赵祯,一个皇帝做到这种地步,委实不容易了。第二个便是范仲淹,一生一尘不染,有始有终。这两人都有欠缺,赵祯短于军事,范仲淹过于迂阔,但在德cāo上无可挑剔的。
范仲淹很早就迷失了。
庆历新政失败后,与吕夷简一番交谈,让他感悟良深,但越想越不明白,也不完全认可吕夷简,自己做的肯定也不对,那么该如何治理国家?不是郑朗那条道路,原来也认为似乎郑朗走的又是一条出路,细细观察思考,不是,郑朗虽说了四句真言,包容调剂,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然而不是治国的标准。
随后郑朗执政时他又要认真注意,郑朗着重的是一个调字。
与标准更无关系,而且这个调字很难,非有大才者不能掌控,普通官员根本无法做到。
也许郑朗在世时,能使宋朝rì益富强,可他一死,许多弊端会陆续产生,一旦宰执德cāo欠佳,皇上不及当今陛下,国家依然迅速走向衰落。
并且他还发现一个真相,至今郑朗身在局,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仅管很累,很辛苦,东一榔头西一棒,在给宋朝做救火队员。
因为这个迷失,范仲淹自西北改判邓州后,再也没有看到他呈什么奏折了。这一过不是一年两年时间,而是过了好几年。可惜无人注意到这一现象。
写这封信时,也不指望郑朗给一个答案,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因为病重,思路不是很清晰,范纯粹年幼,只能负责记录,这封信说得有些乱。
郑朗看着信,却深思起来,范仲淹这个出路指的是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

两个字,很简单,但郑朗真的想不出来。
说出路,自己在做,一点一滴地将宋朝的一些弊端纠正过来。
梁适说国富非强,对,但已经这样了,并且宋朝供给主要来自东南,仅此一条,注定战争成本很巨大。唐朝打东突厥,河北有供给,打吐蕃,关中有供给,随后又开发了陇右,打西突厥,往往一大半用的是当地胡兵,以胡制胡。但宋朝呢,必须将供给从东南运到京城,再从京城运向河北或者陕西,再运达前线,造成成本高昂。
国富不代表着国强,但想国强,国家必须更富。
成立平安监,不但给国家带来收入,开拓人们的进取思路,还带来大量货币与金属及其他矿藏。不仅是金银铜,还有铁锡铅水银,以及玉石,珊瑚,当地的特产,也弥补了宋朝金属与奢侈品的需求。
自己在裁兵,逐步纠正冗兵现象。
兴办农田水利法,主持各项大型水利建设,提高粮食亩产,满足百姓的粮食耕地需求,给人口剧烈增长留下容纳空间。
修儒学,强行纠正汉朝后儒学发展的错误方向,将这种墨家式的儒学变得更有进取xìng,而不是越来越内敛。
最重要的便是发展科学,现在看不出来,也许一两百年后,会给整个宋朝带来更大的飞跃xìng进步。
还有,改良型的免役法、保甲法、仓法,矿藏的三七分制。银行,等等,无一不是在给宋朝寻找良好的出路。
然而范仲淹说得含糊不清,显然不是指的这个。
郑朗忽然打起冷摆子,范仲淹想的是什么?难道是想自己确立象赵匡义兄弟那样的一种制度,不能让武将掌握重权,善待士大夫。着重内治。也要让自己树立类似的标准与法则?
或者索xìng是一种更良好的制度,mín zhǔ议会制,mín zhǔ立宪制。社会主义,罗马议会制,白衣哈里发制?
范仲淹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这个出路二字。郑朗真没有想明白,写了一封信问范仲淹,希文,你说清楚一点。
让他感到失望,信未到应天府,范仲淹去世了。于是这出路二字给了郑朗造成很长时间的困扰。直到很久以后……
两个圣人,未死的圣人迷失,迷失的圣人死亡。
范仲淹死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凡范仲淹从政过的地方,百姓纷纷为范仲淹画像建祠。西北蕃人成百成千的聚众默哀,连rì斋戒。赵祯同样难过万分,亲褒贤之碑,赐谥号为文正。
但对范仲淹,郑朗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后来的王安石也与郑朗一样。在范仲淹还没有走上供坛之前,王安石一面说范仲淹是一世之师,天下人都要向范仲淹学习。一面又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这个评价乃是最公正的评价。
德cāo与胸怀不仅让宋朝人值得学习。后世都要学习。可是范仲淹埋下党争的隐患,给宋朝官场带来严重的戾气与浮燥风气。
范仲淹去世,也意味着吕范时代彻底结束,进入新时代,郑朗、韩琦、庞籍、富弼等人的时代。
二月结束。
就是动用这么多劳力,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一些海堤,要断断续续的延迟到冬天,才能全部竣工,但主体工程全部结束了。至于扫尾工程必然会有的,并且看到成果后,必然有一些蛮部也主动请求官府支援。这是好现象,必须支持。郑朗授意将各州各县的图纸张贴在县衙外的墙壁上,公开透明化。
若治理水利,得按照这些科学的图纸来。不过乃是朝廷与百姓合力,而非是朝廷主导,朝廷派官吏指导,由百姓自己出钱出力开发,就象明清时开发两广一样。
赵祯渐渐迷失,朝堂上开始成了多事之秋,郑朗做事不得不小心谨慎。投入这么多钱帛下去,得让两广看到回报,才能换得朝廷大臣继续对自己支持。于是改变策略,实际这项政策的后果,平民百姓肯定无力开发的,只有那些大地主才能主持水利,等于默认两广会产生一大批新的大地主。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手中略有财富的蛮首。但好处就是自夏天起,广东南路财政开始回笼,蛮首一跃变成大地主,看到好处,地位不失,会带着族人主动配合朝廷,汉化更快。
再写一份奏折,让朝廷准许将程师孟、蔡挺与燕度调到广南西路。
战线正式向广南西路转移。
朝廷拨出的款项还积余了一部分,未敢动,在百姓没有获得收获之前,必须保持一些钱帛在手中,即便多余的,也远远不能填补广南西路的投入。实际这也是一次史上都能名列前茅的大型水利工程。
但与大运河等工程不同的是,比较零散。
投入的钱帛很多,三千五百万缗钱,若加上广南东路的财政收入,前期朝廷少许的拨款,接近了四千万缗钱,占据朝廷一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此时宋朝至少占据世界的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将世界一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一下子砸在广南东路。
或者换一种计算方式,宋朝不能算,在契丹一匹马价值也不过十缗钱左右,若不是宋朝虚抬马价,还会更低,可以购买四百万匹马,事实契丹统计在册的也不过总共一百万匹马,加上无法统计的不超过两百万匹。若是买羊,在契丹可以买七八千只羊。若是可能,这么多钱到契丹收购,能将契丹几乎所有的大牲畜购买一空。
唐朝君臣不吃不喝,两年的国家总收入。契凡的八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总和。西夏二十年的国家财政收入总和。
用工最多时,达到近百万人,在史上杨广修大运河也不过动用了一百二十几万民夫。当然两者不好相比,那是强行让百姓以力役形势修建的运河,时间更漫长,工程量有可能是其十倍。
迁移的百姓达到二十二万多户,实际没有。大约不超过十四五万户。百姓近九十万人,实际也没有,大约八十万人。这个移民数量史上仅是曹cāo移汉中百姓。隋唐拱卫长安与洛阳移民,西晋南下百姓自发的移民,才能与之相比。宋朝也移民。将河东民移入京西路,不少,好几万户,不过分成几次,每次仅是几千户,远不能与这次移民数量相比。
数字皆不是史上最高的,可与前人相比,每一次皆是以死了许多百姓为代价,完成目标。可这次不同,有死人。年老的,病死的,再所难免,可百姓不怨,给了无数人家生机。
这么多钱帛花下去。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不仅仅是给百姓工薪,生活用具、工具、船只、车辆、建筑材料等等,为许多相关百姓增加了收入,有的工匠户直接从赤贫进入四等户,即便是工薪,钱币不足。多是用粮与布帛代替发放,也造就许多百姓收入增加。当然,相关的作坊主与商人收获最多,连朝廷也多少多征收了一些商税。
没有GDP的说法,否则近四千万缗钱砸下去,造就相关产业以及附带连带产业,最少增加一亿缗钱的财富。只是这些财富流入民间,朝廷未得多少盈利。
可是何谓治国,不是朝廷富,最终还是让百姓富。
中间也发生许多不好的事。
但未来许多人也能看到,国家必然会增加收入,多处道路开通,汉户充塞,两广会加强与朝廷的联系,只要平安再发展十几年,人口稠密,再有侬智高之类的现象,两广能立即抽调许多兵源进行反抗。缓解了福建路、浙西与江南西路的人口密集压力。
就在这时候,郑朗得到一条好消息。
大食商人借着东南风,返回广州,进入郁江口,许多大食商人在揉眼睛,变得快认不出来。原来平坦的海岸线忽然出现无数石堤、石坝,上岸后更认不出来,许多沼泽、滩涂皆变成耕地,百姓正在耕种。
这不是他们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