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9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9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辛煅T黾影傩帐杖耄纳瓢傩栈锸常褂蟹柿稀
将这些命令一一发出。
郑朗自己却在摇头,许多命令都会产生无数争议。现在国家投资大笔钱帛下去,官员不会罗嗦。但做过了,官员也看到听到了,未到算账时,到了算账时,自己做的这些,会全部翻出来,老账新账一下子算的。
继续向宜州出发。
月儿也赶到宜州,一道过元旦节。就接到庞籍的信。
郑朗看完信,大怒,狄青回到朝堂要受苦受难,自己有了心理准备。但不能将庞籍弄下去,虽然庞籍私心比较重,可是懂大体,若是没有庞籍,自己去年在两广就未必有那么顺利。
强大的后方,才是开发两广的本钱。
梁适,梁适能做好么?
正准备写奏折给赵祯,突然将笔放下来。
看山似山,赵祯感到宋朝的软弱,想提拨狄青,改变宋朝软弱的局面,这才提拨狄青为西府首相。
看山不似山,梁适的推动,才是狄青为首相的原因。
最终山还是山,回到看山似山的格局。
难道赵祯不想改变宋朝羸弱的局面,那么为何死后陪葬品仅是一匹玉马?
但让他怎么办呢?破例设了缘边四路,给了边臣最大的指挥权,不让中央对边境将臣形成掣肘。然而文臣表现不得力,一战败,二战还是败。于是用武将,葛怀敏。不能怪赵祯没眼力,若不开金手指,能看到是否是人才的,千百年来仅是裴行俭少数几人,大多数人那来的这样眼力?只能问宰相,吕夷简晏殊又有什么眼力,只好想平时接触的人,葛家身世好,葛怀敏夸夸其谈,于是一致推荐葛怀敏。范仲淹说不行,但范仲淹表现也不是很出色,除了修堡砦外,什么都不会做了。能否相信?只好用葛怀敏。但葛怀敏败得更惨。文臣不行,武将更不行,打了数年,花了一亿多缗钱,国内百姓民曱不曱聊曱生,到处起曱义,让赵祯如何选择?
狄青的出现,让赵祯湣鸫雍谝估锟吹揭凰坷杳鞯氖锕狻
赵祯确实想重用狄青,这才是根本!
这是最强的赵祯。
马上张妹妹一死,女儿疯了,遭此打击,赵祯渐渐走下坡路,甚至自己在朝堂上也说起疯话。
文臣开始攻击狄青,赵祯没有心思了,一次保护反遭到更疯狂的围攻,一次次保护后,赵祯不想与文臣斗智斗曱法,只好将狄青贬放。
而且以巅峰赵祯的智慧,当真看不出狄青身为西府首相,庞籍会有多尴尬?
为何?
以前自己执掌两府,是因为西北那边有一着好棋,随后庞籍执掌两府,是侬智高之乱。如今西北那步棋到了尾声,南方平定。赵祯不想再有某人同是执掌两府。毕竟这个例子,会形成权相,甚至会形成李林甫之流。
但庞籍又没有什么大错,于是看着梁适与庞籍斗智斗曱法。自己若掺合进去,叫不识大体。护住庞籍地位,是等于蘀自己未来继续护住执掌两府的资格。
想到这里,郑朗冷汗涔曱涔。
梁适未必能看到这一点,自己若不知道那匹陪葬的玉马,同样看不到这一点。
但梁适暗中合了赵祯的帝王之道,无论自己怎么阻止,梁适这个伟大的魔术必然变化成功!


 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圣人

郑朗又继续想。
不推出各人的心思,就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这也是他成功执掌两府四年多时间的法宝。当然,一部分是国家多灾多难,自己变灾为弊,国家收支不仅不出现亏空,逐年出现积余,换其他人来做,做不到。于是一起隐忍,直到皇祐四年,国家情况良好,王举正开始找自己麻烦了。幸好侬智高发作,自己主动请命南下,否则也会落得高若讷、文彦博那样的下场。
仔细地回想着史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从那一段发生的事情中就能推敲着各人的心思。
又想到一件事,赵祯对狄青的保护,庞籍下去后,王举正弹劾狄青,甚至威胁赵祯,若狄青在西府,自己这个御史中丞就不做了。赵祯说你不做就不做吧,王举正下去了。还不能阻止文臣的攻击,前扑后继,再度将王德用提拨为枢密使,两个枢密使,分担狄青的被攻击。而且两人皆是武将出身,王德用能做枢密使,为什么狄青不能做枢密使。西府两首相,又各自分了权,勉强再度将攻击声音压下去。
还有一个用意,让狄青学习王德用的进退有道,不知道进退之术,也无法胜任西府首相。王德用虽不及狄青功劳大,但人家是宋朝开国功勋家族,还是太宗开国功臣家族(宋朝开国功臣若分,分为两系,第一是赵匡胤系,如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钊,包括一些文臣。例皇袍加身之时识时务的太原王家的王溥,第二乃是赵匡义系,潘美算半个,曹彬、高琼、王超,以及杨家等,所以杨业惨死,潘美贬官。王侁处死,杨业严格说也是赵匡义系的武将。前者功更大,但没有后者忠诚。于是后者家族更贵。多是武将,记载很少,也能看到他们尊贵之处的蛛丝马迹。包括潘高曹等家族多女为皇后、太后,或者多娶公主,例如王溥的孙子王贻永不但娶公主,担任了十几年宰相,在西府稳如泰山,或者相互联亲,如王德用的妹妹嫁给葛怀敏。或者许多大将皆来自这些家族,他们不可小视的,算是宋朝的顶尖豪门。王安石变法急于求成,赵顼年青毛燥。两人不顾后果,得罪少数豪强无所谓,改革必然的结果,但两人却不顾后果,得罪了这些顶尖豪门。于是曹太后,高滔滔强烈反对。不仅是这两个女人反对,她们身后的力量非同小可,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相处,让狄青亲自看,亲自学习。
这是张贵妃未死之前发生的事。张贵妃一死,赵祯悲伤之心,心情低落,智慧下降,再也没有看到用什么睿智的手段保护狄青了,只是粗暴地拒绝文臣。这些文臣天不怕地不怕,用粗暴手段不行的,越拒绝反击越厉害,狄青悲催开始。
理清楚后,郑朗回了一封信,一句未提狄青。
自己开导狄青,那可是喷干了唾沫,若狄青遇到文臣攻击后,还想不开,那是无药可医了。
问庞籍如今国家需不需要再有人继续执掌两府?
高若讷推荐大臣不当问题不严重,手下开道将百姓打死,也交给开封府严加查办,当然高若讷多少有管教无方的职责。但郑朗却问庞籍能保证自己不犯下错误,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亲戚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家戚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手下与门客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门客手下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族人不犯错误?
最后隐晦地说要相信皇上的智慧。
不要与梁适争,也许梁适眼下会得逞,可时间不会长久,陛下必然会意过来,只要一两个言臣怦击,马上就能倒台,再无东山再起之时。这句话信上未说,庞籍的智慧,也不需去说。
信很快到了庞籍手中。
庞籍看到后,很快冷汗就流了下来,他也想到一件事。
齐州学究皇甫渊抓了几名盗贼,按法当得赏钱,皇甫渊却上书说我不要赏钱,用此功换取一官。庞籍有一外甥道士赵清贶,与堂吏共受渊之贿赂,写信给庞籍替皇甫渊说好话。庞籍没有当作一回事,现在国家已经官兵泛滥成灾,怎么滥赏官员呢。于是皇甫渊从齐州跑到京城,混进待漏院私下找到庞籍论理。庞籍气愤地说,谁受你的贿赂,你去找谁去,将他打发回到齐州。但皇甫渊不服,到处张扬,一个胆大的小吏便上奏,揭发赵清哕受贿一案。庞籍无奈了,将赵清贶与那名齐州堂吏一起抓到开封府审问。招供确有此事,按法将赵清贶与堂吏以坐赃罪刺配岭外。谏官韩绛言庞籍暗中授使开封府杖杀赵清贶灭口,又因为亲戚关系当付枢密院处执,而非是中书自行。这件事也惊动了赵祯,询问开封府,开封府官员的答覆很简单,原来是赵清贶仗着庞籍是自己的舅舅,在公堂上口出不逊,大放狂言,不得不杖责。这是不畏权贵的表现,打了后赵清贶才老实的。估计他与堂吏二人受到杖责,又刺面,再流配,一伤一惊之下,死于半路。况且这点小案子,何须要杀人灭口。
此事就揭了过去。
但真揭过去?高若讷牵连的案子也过去很久,也揭过去,但翻过来,高若讷寻刻罢相了。
坐在中书省,手中把柄着相印,苦笑良久。
让自己怎么做,郑朗什么也未说,但什么都说了,想到这里叹息一声,找到赵祯,说道:“陛下,韩琦调回京城,西北无重臣坐镇,契丹平灭北阻卜之乱,西北局势会产生一些变化。允臣前去西北,以便灵机应变。”
“你是首相……”
“为国者。何谈首相?尽忠职守,报效陛下,才是一个大臣应做的事。”
“这……真如此,朕就准了,让你以同平章事的身份前去知延州,主持陕西事务。”
“谢陛下。”庞籍背上冒出一身冷汗,果如郑朗所料啊。不然皇上不会这么快答应的,幸好幸好,这样到地方。不但实职爵位无损,还捞得一身清名。不然可能折腾下去,是一身臭名到地方去了。
此事传出去。许多大臣讶然。
梁适大半天未反应过来,他已经准备好了,蓄势待发,却没有想到自己一招还未用,庞籍自己主动退了下去。
成功得偿心愿,按资是枢密使更替首相,不过狄青是武将,那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就到梁适了,诏书随后下达,以判大名府陈执中为吏部尚书、平章事。给事中、参知政事梁适为吏部侍郎、平章事。
仅成功一半,是做了首相,不过是两个首相,陈执中再度调回京城为首相,依然班于梁适之上。早朝时,西边狄青站在第一位,东边陈执中是第一位,梁适还是第二位!
富弼与王尧臣等人看着梁适站位,一起默契地一笑。
至于梁适……
梁适的感受无人去管,管的人多在心中嘲笑之。
接着京城又发生一件大事。张贵妃薨。
对于这个美妹,许多大臣心中痛恨万分,包括包拯在内,都恨不能将她也拖出皇宫,象尚杨二位美人那样,强行让其出家为女道士。
于是史书对张氏评价是:妃宠爱rì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后饰。尝议用红伞,增兵卫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帝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延议,凡宫禁干请,虽已赐可,或辄中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
还好,说了一句讲良心的话,未曾乱政。
实际不是这样的,这些年北宋内忧外患,灾害连连。作为一个平庸的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作为一个明君,看到这种种现象,压力会有多大。
并且朝中大臣多不得力,让他们勾心斗角可以,让他们耍嘴皮子动笔杆子,那一朝一代都不及赵祯朝,但让他们怎样使宋朝更富强,却很少有得力的人。一个得力的大臣,吕夷简让士大夫们弄得名声扫地,半个得力的大臣,庞籍,在首相位不久,便弄下台。
赵祯本人三子先后早亡,先后屈辱于契丹、西夏,开心的时光并不多。张氏不仅美丽,而且善解人意,正是张氏的出现,给了赵祯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也是赵祯巅峰时刻,使国家连连大灾,侬智高反叛这些不好的事接连出现,宋朝却安然渡过。这是张氏给了赵祯动力的源泉。
许多大臣在心中说张贵妃死得好,死得妙,赵祯却悲痛万分,对左右说了一句话:“昔rì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闻讯自别宫前来,挺身卫朕。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而这些,中外皆不得闻……”
都说张贵妃不好,可她做的这些,外面大臣知道吗?
说完抽泣。
从这时起,赵祯渐渐走下坡路了。赵念奴得失心疯后,赵祉完全走了下坡路,执政不是微调,而是得过且过,听任士大夫们来回折腾,外表看起来宋朝还是十分光鲜,但在士大夫们折腾下,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了后人。
宋朝第一圣人开始迷失。
入内押班石全彬猜测帝意,请用皇仪于皇仪殿治丧,能让赵祯喜爱,物以类聚,实际张贵妃平时也不恶,对待内宫的太监与宫婢们平易近人,闻听石全彬议,诸太监一起想到张贵妃平时的好处,有的落泪,有的举臂赞成,纷纷请命。入内都知张惟吉还是很清醒的,说我们这些太监说的不算,必须问宰相。
石全彬找到诸位大臣,将赵祯的痛惜说了,王拱辰与王洙等人大臣一想,反正人死了,何必吝啬一个谥号,皆附石全彬议。陈执中心中不同意,可是孤掌难鸣,只好点头,此议得以通过。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仪殿,移班慰上于殿东楹。特辍视朝七rì,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全彬及句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礼仪皆是石全彬与刘沆合谋处置,王洙奏行。先有司请依荆王(八贤王)薨礼缀朝五rì,又有人说更增rì,请上裁,乃增置七rì。侍御史吕景初说,贵妃一品,当辍朝三rì。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示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