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84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84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察说:“庞醇之那边压力很大啊,临行前都写信求我,让我不要听行知的话。”
“苦一苦吧。杨转运,你想一想,若是两广、荆湖路全部开发出来,郁水流域、韩江流域与钦江流域以及湘水流域整个成为鱼米之乡,国家可以多容纳四五千万人生存空间,我朝经济会是何等的光景?”
也不能这样说,要看的,增加控制区域,必须增加官吏,兵士,与管理费用,支出也在增加。得看如何调整与治理,治理得当,这些都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一年三熟之所,宋朝经济会更上一个台阶,治理不当,反而麻烦多多。
终是一个梦想,几个官员抬起头,深思,眼中皆有些期盼。
雨点落下来。
打在瓦檐上,狰狰的作响。
看着窗外,宛若一片片水幕从天空拉到人间。
周沆忽然问:“郑相公,狄青那边怎么办?”
“狄青啊,善阐城乃是chūn城,一年四季如chūn,气候宜人,诸位将士一路辛苦,牺牲更是惨重,让他们在善阐城多疗养一段时间吧。”郑朗说了一句惫懒的话。
蔡挺说道:“其实大理还是不错的。”
“子政,你不会真对大理产生兴趣吧?”郑朗愕然地说。之所以兵进大理,非得想从大理身上捞取很大的便宜,主要还是为了震慑,特别是边境各部族,大理不象交趾那样可恶,可在大理纵容下,边境各族时降时复,例如侬夏卿,若不是以为大理可以做退路,就未必敢收留阿侬与侬智高的子女。吓一
吓,让大理以后变得老实一点,边境各蛮部会更安份守己。
用兵大理,值吗?
顶多一两个月时间,大理答应了自己条约,狄青就要率兵返回了。自己还要向狄青请教如何对付交趾呢。
交趾才是南方的重中之重!
第二天,又是大会。
主要是请来的外地长者,以及各部蛮首,让他们分开,面对面坐下,然后是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郑朗这才说道:“诸位,请你们伸出手,手拉着对方的手说,我们是一家人。”
伸出手,手拉手,不用说也就是这些外地长者与蛮首手拉手,先是面面相觑,倒是蛮首们十分热情,主动伸出手,请来的长者多,于是有的蛮首自动拉着两名长者,然后大吼起来。
未必是一家人。
这也要看,蛮人骨子里还是桀骜不驯的,不过在郑朗再次蛊惑下,这些蛮人听到一句真言,想要两广好,他们能力不行,必须迁来大批汉人带动,chūn天说未必管用,现在说就很管用。
许多汉人的农民正在被他们供在自己部族,那个收成,一个个看得眼热。
郑朗做得也好,硬可以,兵锋相见,灭族相待,软更欢迎,继续象以前那样。酒肉相待,物资送个不停,并且发明一种药,治疗了族中许多疟疾患者,又让子女在书院读书,堂堂的首相,亲自来教导。如何选择。傻子也知道选择后者。
主要是对地没有太看重,甚至不知道使用肥料,多也不知道灌溉的妙用。至于耕种技术,有几个蛮人掌握了耕种技术,所谓的耕种。刀耕火种,就象原始人一样。
因此郑朗在大会开始之前,派人对他们说,能不能让他们有幸福的生活,就看这些人能不能招待好,若将他们吓回去,没有人修水利,修路,没有人指导他们耕种,两广就是砸下再多的钱帛。他们生活也不会改变。所以千万莫要吓着他们。
蛮人看到好处了,当然也希望自己有这个好处,再加上前来开会吃着喝着拿着,对这些汉人代表热情万分,有的蛮首还给这些老者来了一个熊抱。让这些老者瞠目结舌。
这就是机会。
现在时机颇佳,蛮人对土地不是十分重视,重视的是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酒肉,不是太排斥此次移民活动。时间也来得及,无论如何的手段来动援移民。若不是生活过不下去,大多数百姓不愿意远离乡土的,最多让郑朗移来四十万户,那就是比发明青蒿药剂还是一场更大的奇迹。但不能让他们低于三十万户。两广七十几户百姓,四十余户熟蛮户,生蛮无法统计,汉户仅三十万左右,多集中在广州周边地区。有三十万户移民,以后再陆续迁移一部分百姓过来,汉户就占着绝大多数。汉户多,大家才能利于融合在一起。不然很讨厌的,燕山北他可是亲眼目睹,汉户种植,奚人坐享其成,为何,因为契丹立国一百多年,奚人已经知道耕地的重要xìng,占着地不放,加上契丹政策包庇,于是汉户想要生存,只好沦为佃户。这个局面,郑朗不想在两广发生。
所以水利必须立即要上得多,移民也要移得多。能做到,以后就是一家人。做不到,还是两家人!
不过随着这些蛮人大吼声,这些老者一颗心也落到实处了,来南方,顾虑很多,瘴疠,蛮人是最重要的两条。瘴疠似乎郑相公发明了药剂,能治疗了,蛮人这么热情,似乎也不是传说那样。至于水利与道路,都没有多少人想,能想到的睿智老者,也听说了六千万缗的事,也听说了江东圩,不是太担心
继续开会,也不过说一起大家团结之类的话,再者,叮嘱不能侮辱对方,汉户过来了,不能瞧不起蛮户,认为他们粗鄙无知,蛮户也不能凭借自己是地头蛇,用武力欺侮汉户,让汉户望而生畏。再者,严禁奴隶买卖。
想要全部禁止奴隶制是不可能的,但时间来得及。
两广若真有钱帛砸了下去一亿多缗,将所有水利潜力挖掘出来,最少有一百多万顷耕地。而这些耕地多是能保持一年三季收成,再坏些,只要jīng耕细作,一亩地产量不会低于六七石。就是旱地,也可以从容地收两季,或者种植桑麻、茶叶与果树,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照顾,如今一户人家平均连老带小六口人,劳力半劳力四口,算是不错了。耕种四十亩都会很吃力。特别是蛮人懒散的xìng格,很可能连二三十亩地都照顾不过来。别的不说,在江东郑朗呆过很长时间,江东圩郑朗鼓励是一年两季的,百姓太累,一户人家照顾五十亩地,从早到晚,到夜里,从老到小,全部趴在上面了。好rì子是有了,可百姓那个劳累,让郑朗看得都感到辛酸。
那么两广可以养活三百多万户,在三百多万户之内,只要将身体放下去,每一户人家都能象江东圩那样,有一个小康生活。这个地不会产生矛盾,直到人口总数变成三千多万,五百万户,还是能养活,不过矛盾便有了。但以现在落后的医疗条件,纵然国家太平,没有一百年时间甚至两百年,两广人口也不会从一百万户翻成五百万户。不用一百年时间,自己这些举措严格执行下去,五十年,百分之九十的蛮人会全部汉化,就象当年的鲜卑人一样。汉蛮一家了,还有何矛盾可言?即便有矛盾,那是各姓与各村寨、各户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种族的矛盾。
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自古以来,能悟出的只有老美一个国家,在别的国家鼓吹民族dú lì活动,让这些国家产生内乱分裂,可在自己国家内,却拼命的融合。只可惜人种太多。黑sè人种,红sè人种,黄sè人种与白sè人种。但在两广不存在这个问题。皆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为何要划分出几十个民族,脑袋秀逗了不成?
没事找抽的。
大会折腾了三天。主要是让大家呆在一起喝酒聊天,然后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似乎是儿戏,可在这个胡闹之中,许多人确实产生了一些友情。而且蛮首们又吃又喝又拿的,很激动,带着汉人活动,欢快团结的气氛浓厚无比。
这才将一些老者送回去,事情没有完。派了一百余人,带着车辆与印发的传单去了福建路与浙西。
在两地各州县巡视,先是派发传单,说明移民措施,各位尽管放心来。条件只有一个,带足到广南东路路上吃的干粮,到了广南东路,什么也不用担心了。修一修道路与水利,这不是为朝廷而修,是为你们自己修建的。每工每天给米一斗,钱二十,布一尺,满一月工给肉六斤,绢五尺,还是田瑜的薪酬待遇。妇人与老者算是六分工,苦一苦,第二年的吃穿都有了。另外官府免费供给其生产用具与耕种工具以及种籽,每户若十口人以上者,给水田五十亩,旱田六十亩,五口人到十口人的降十亩,五口以下者再降十亩。这些田作为永耕私田。而且宣传了两广的税务,蛮汉一样待遇,一亩地仅税两斗粮,没有任何加耗支移,要么供绢四尺,或者税钱四十文钱。再者便是兵役,三丁户者才抽一丁,冬训,当作土兵,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免其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两税附加税务。
不算太高的税务,若是一户人家真正拥有四五十亩良田,在宋朝中原也算作是四等到三等户了,一年税务不足两缗钱,很轻的税务。也不敢收太高的税,打消百姓的积极xìng,蛮人也不会同意。
真正的收益,郑朗是将眼光放在商税与各种作监、司的收益上,就连专营郑朗也不大感兴趣,当然也不敢放弃专营。国家这几十年内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并且与江东圩不同,耕地分完,什么也没有了。未来孩子多,还是这么多耕地。两广却有无数发展空间,一百年两百年都不会缺少耕地,只要去了两广,再也不担心孩子多,长大后没有耕地种养不活,而将亲生子女活活掐死溺死的悲惨事件发生。
最后一句,那是活活击中福建路老百姓脆弱的心田。
又在车子上竖着一幅大木板,上面标注着广南东路未来的规划。
一州一县走过去,一路敲锣打鼓,引起无数百姓围观询问。再加上那些老者回来宣传,前面车子刚走,后面就有百姓收拾行李,典卖家当,带着辎重往广南路迁移。
条件真的不高,自己仅带路上的食物,这还是能够办到的。只要一到广南东路地界,马上就有官员安排去处。这两处百姓勤劳,可过得也最苦,本来田地就少,寺院占田,地主占田,福建路寺院占田达到耕地的六分之一,要命的还全部是良田,浙西比例也很高。所以郑朗前去杭州排佛,危害太严重了。可无路可活,许多人不得不出家为尼为僧,到寺院寻找一个活路。于是形成一种恶xìng循环。尽管僧尼没有几个真正做到清心寡yù,永信大师还狎jì被公安活捉了呢,况且普通的僧尼。但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做僧尼?好吃懒做,不思上进的人,或者真正寻求佛法的人占的比例终是少的。
再加上地主的占地,还能剩下多少耕地在普通百姓手中。为了活路,浙西与福建路百姓与山争田,与海争田,各种手段即便是郑朗的前世,也望尘莫及。
其实这些老百姓一个个就是土专家,以他们种种神鬼莫测的手段,一旦全部拥挤到两广,只要没有蛮人之危害,没有瘴疠之担忧,即便五岭,他们也有手段让五岭改天换地。因此,那些老者们被郑朗派人请到岭南后。根本就不问水利与道路的事。俺们说不定比你更jīng通。
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郑朗。
江东圩大家看到了,整个宋朝最富的地区乃是京城与杭州,其次才到成都、扬州、苏州、鄂州这些地方。农业永远干不过工商业。但最幸福,贫富悬差最小,各户几乎全部能保持温饱。小康比例最高的地区还是江东圩。在郑朗带导下,圩堤尽种柳植桑,沟渠井然。不但富足,风景如画。看到结果,再想去。去不了,没有地给你耕种,去有何用。
况且在郑朗背后,还有三白渠,黄河淤田,水利法等一连串的政绩。
这个信誉同样是宋朝的一个名牌产品,质量绝对能保证。
之后还有一个六千万缗钱。
一时间,去向广南东路的道路上挤满了各家各户,有的贫瘠地区几乎顷刻间少了一半百姓。许多大地主大寺院捶胸顿足,然后寻求官员进行阻止。不然马上没有佃户耕地了。
但那个官员敢阻止,不仅是郑朗主持的事务,朝廷又下了明确旨书,让各州各县官员配合此次移民计划,那个官员有胆量逆风而行?
并且在他们心中。也想这些贫困户离开一些,不然境下也难以治理。想要政绩,要仁民,要爱民,要让百姓丰衣足食,可是百姓连耕地都没有。难道将自己薪水拿出来养活他们?郑朗在中书时又下过命令,各州县以百姓富足为己任为政绩,别要弄出什么税务了,税务再高,百姓不开心,不承认你这个政绩。因为那几年国家情况在转好,赵祯默认了这种政策。所以在一些官员心中,反而认为这些贫困户走得好,走得妙。
朝堂大臣们接到下面的消息,一个个哭笑不得。
只有庞籍每天提心吊胆,省怕郑朗弄去四十万户,五十万户,那得多少钱帛安顿?
百姓疯狂地涌来,鲍轲的担子无疑重了。郑朗留在广州,配合鲍轲工作。
这次移民一直到明年二月份才中止,正好深秋到冬天、chūn初这段时间瘴疠不严重,便于各种水利动工,二月份chūn耕生产。但既然打算来了,冬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