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5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5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多长久,一旦到了明后年,正式规划时,必将规范税务,轻徭薄敛。想重征都不可能,也不敢。
加上面积广大,只要与蛮人打好交道,再有官府的配合,同样有着巨大的商机。
其三便是蔗糖。
来到桂州后,郑朗就命令从番禺调来最好的甘蔗,请工匠过来制糖,比他想像的要糟糕。确实,虽是传言过份,但可能因为种植不当,或者蔗种没有进化改良,制出的糖不及四川与两浙糖,连江东糖也不及之。然也不是一无是处,而且胜在产量高,依然有利可图。有一句话郑朗没有说,在他记忆当中,两广蔗才是未来中国的主流,什么遂宁蔗、江浙蔗,与之相比,全是浮云,仅能当零食嚼的。只要改进蔗种与种植方法,最简单的一点,想要甘蔗甜,最重要的施饼肥。
粪肥都没人往庄稼里施
,还有饼肥?
两广蔗糖才有真正发展空间。因此鼓励一些商人在这里种植甘蔗,另外将设立两个蔗糖监,一个广州,一在桂州。
蔗糖监是联合开发,与没移氏有什么关系?
其他的生意都要深入到蛮族各部,没移氏一个弱女子去干嘛?况且没移家又没有多少行商的经验,也许有,利用边境之势,与宋朝做过一些走私生意,可那是在西北,非是在南方。
权贵,有权就贵,没移皆山算是权贵,可这个权贵很尴尬,有几个人真正承认没移皆山是权贵?也许终有一天会成长为真正的权贵。毕竟他将是朝廷对付西夏的一个很好招牌,但需要时间沉淀,现在不行。
要么郑朗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支持……
还有一点也可以,两广以后会出现许多类似江东圩的措施,所以郑朗听到朝廷让田瑜到来,十分开心,不但有诸多水利工程,还有灵渠的扩建,急需要懂水利的官员来两广协助自己。
可这一块郑朗不打算交给各个商贾与大户,自古以来。对土地中国人就充满了渴望,一旦放开,他们利用手中的财富与人脉关系,大肆吞并起来,两广会让他们惹下天大的麻烦。
若没移家族对两广产生兴趣,郑朗是欢迎的,两广以占六分之一的面积,仅拥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人口。若将广州拿掉,税务有可能不足五十分之一,但一年国家却需要拿出大笔钱帛来笼络各蛮,这也是朝廷不感兴趣的原因。
老子说杯子虚了容易装纳,但杯子满了,则必盈出。越是这种情况。若有能力,反而更好构图,因此郑朗初出太平州感到开心,到了杭州后反而忧心仲仲。
两广就象一个巨大的杯子,如今才装了一点儿物事,虽这些物事都是有些头痛的物事,只要处理得当,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装东西。如今投资两广,必将有十倍百倍的回报。
但不适合没移氏来主持。
郑朗一口气将中间道理剖解。没移氏笑盈盈地说:“郑相公,不需担心,妾身刻意带了一些帮手过来,当真让妾前去那些生蛮部族……”
没移氏用手捂着小嘴,做了一个小女怕怕的表情。
郑朗无辄了,对月儿说了一句:“进去替我再煮一壶水。”
将月儿支开,郑朗低声说道:“明天中午,城东北尧山西坡尧庙。”
“郑相公,干嘛……偷偷摸摸的……”没移氏又做了一个夸张的害羞动作。
“……”
第二天。郑朗来得有些晚。上午处理了一件案子。洛容郊区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家境也还可。养有两女两子,其父母犯了郑庄公母亲的毛病,喜幼厌长,长子大了,每天在家中做着沉重的生活,可是父母亲动辄毒打,忍不住顶了一句,结果让父母亲捆绑起来,将一条腿打折。还是好心的邻居将其救下,送到城中一家做豆腐的刘姓亲戚家中。
命大,居然活了,就是腿有些跛,但干活勤快,刘家仅有一女,没有儿子,就将他当成养子收养,渐渐女儿长大成人,虽略有些跛腿,可人老实,长得也不丑,刘家老俩做主,将刘家小娘子嫁给了张家长子。
刘小娘子也不恶,夫妻十分恩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本来相安无事,但另一边惯子不肖,肥田养稗稻。幼子也长大了,无恶不作,家产眼看要败光了,去找两个姐姐麻烦,两个姐夫不好惹,对其不理不睬,吃了几次闭门羹,骂骂咧咧断绝关系。后来又听说大哥日子过得好,便带着几个光棍无赖上门寻事。
刘家也有人,将几个小混混打跑了,张家幼子吃了亏,还是张家长子心软求情,不然当时就能将他打趴下。如同宋朝的政策一样,心软了反而坏事。看到大哥老实,张家幼子回家蛊惑父母上门闹事,俺们老子,你有出息了,得哺养我们。
又是哭又是闹的,张家长子闹得没有办法,将这对宝贝父母亲领回家中,搞糟了,将他家中财产偷偷往老小家搬。刘小娘子看不下去,让丈夫将这对宝贝撵出,要他们没我,要我没他们。就是这样,张家老大也没有撵父母亲走,苦口婆心劝解。然而这对宝贝呢,却借此将这对小夫妻告到县令哪里去了。
县令是一个糊涂县令,只晓得百善孝为先,不问三七二十一,将这对小夫妻笞了一百下,笞完了做榜样,押着游街,想让百姓不能学习他们。受了这个气,刘家小娘子怒极,上吊自杀。妻子一死,张家长子随后也自杀。还没有罢休,张家幼子又借用刘家原来的财产是大哥的名义,强行将刘家老两口与一个外甥撵出去,霸占了财产。县令是糊涂县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冤就没办法诉了,但不知道从哪里听到郑朗的一些事迹后,老夫妻二人抱着一个小孩子,从柳州来到桂州喊冤。
郑朗不觉得奇怪,天下大之,无奇不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父母亲也有,比如萧耨斤。摊到这样的父母亲,怎么办呢。
派人下去调查,果如此事。
因此做出判决,张家归还刘家财产。张家幼子黠面流放沙门岛,杀过重,不过也是一个很重的处决,北人南下不宜,南人北上同样不宜,到了烟台,就是沙门岛现在没了酷刑,也有的罪受。张家老俩口重杖一百。以做警告。洛容知县罚铜一百斤,不仅是这个处罚,还要夺其官,但要上报中书省批准。虽有权,也要注意,若滥用。必引起朝堂一些人的不满。
郑朗还据此事写了一个奏折,此事虽小,可有着浓浓的借鉴作用。在家是一家之主,在国是一国之君。主君贤明,恩威兼用,赏罚分明,人臣才能进退有序,国家才能大治。若是主君昏庸,恩威颠倒。赏罚不明,国家必然混乱。那不是出两条人命,而必有亡国之象。
也就是慈与孝的对立,仁与忠的对立,给与予的对立,没有慈,想有孝难,没有仁想得到忠难,没有给想得到予同样很难。但这个慈非是溺爱。仁非是妇人之仁。给非是滥给。
赵祯好一点,不过或多或少犯了软溺滥的毛病。
处理好了。这才来到尧山。
这里乃是后世桂林有名的风景区,不过此时人烟稀少,罕有人迹。春天已深,满山的杜鹃花开得姹紫嫣红,向远处眺望,白云袅袅,在层峦叠嶂里飘荡着,景色十分迷人。
走到半山腰,看到没移氏站在一丛翠竹前。也知道郑朗的为难之处,看到郑朗来了,不说话,向前走,那意思跟妾来吧,还有你那几个侍卫,你自己解决。
郑朗想摇头。
带着侍卫进了尧庙,与几个大和尚说了几句话,让郑肃几人留下,说:“让我一个人静静看看山色。”
过了尧庙,上面罕有人迹,而且桂州也不象其他地区,汉人多,民民也比较纯善,郑肃听从了命令,但还是紧张地看守着山道。
弄得就象做贼一般,继续登山。拐了一个弯,没移氏在一丛茶花下站立。郑朗走过去,没有他人在场,郑朗直接说:“没移明月,你也太胡来了。”
“我也不求名份……”没移氏委屈万分:“妾如此,是你……”
“得,你别说,没移明月,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传扬出去,会引起多大喧哗?”
“所以妾在京城未打扰你,如今你在岭南。”
“岭南也有京官,还好,我的学生去了特磨道,否则以他的古板保守,看到你,必将我的耳朵吵聋不可。”
“那个司马三郎?”
“嗯。”
“他是你的学生,怕什么?”
“皇上做错了事,大臣还要强谏,还要拉龙袍,况且我比他大几岁,在他心中,礼仪远比我这个老师重得多。”
“这是什么道理儿。”
“是我教他的!”
“他也不认识妾身。”
“可天下间有几个女子有你这般美貌。”
没移氏却高兴地笑了起来,这一笑间,容光焕发,仿佛花开了一般,然后盯着花,说:“你只要说了,妾知道分寸。”
没事,我聪明着呢,偶尔偷上几回,比你做得更隐秘!
“……”
“这些茶花好漂亮,”没移氏脸上笑容更胜,这位宰相嘴上说拒绝,实际未拒绝呢,于是盯着花转换话题。
郑朗也看着茶花,以前来过此处,但未细看,果然是几株美丽的茶花,花朵红艳,最妙的地方是花蕊处皆带着一抹紫红,仿佛在红色的花瓣上又认真的涂了胭脂。
没移氏仰起脸,带着无限的妩媚之意,说道:“妾叫它眼儿媚吧。”
真的很象,这一抹紫红确实很象美人妩媚桃红的脸颊。但相比于这些妩媚的茶花,此时没移氏一笑一妩之意,更有媚意。
郑朗终不是柳下惠,美人当前,又不需要负责后果,而且他生育能力低,更不用担心,心忽然激动起来,低声说道:“你才是一个媚女。”
没移氏只是笑,身体凑了凑,一阵山风吹来,清香沁入郑朗肺脾,郑朗看了看寂静的四周,手伸了过去,抓住没移
小妻,宠你一辈子快眼看书
氏柔软的胸脯,将没移氏拥入怀中,手往裙带上伸。
没移氏身体儿一旋,娇声说道:“郑相公,不行,妾身还没有做好准备,更不能野合……”
然后咯咯笑着,向山顶上爬去。
郑朗带着满腔欲火,要绝倒了。


 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

广南路八成以上的产盐是在广州。自日后叫做香港、澳门的海南、金斗盐场开始,一直向内延伸到广州,这个湾口集中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盐场。
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制盐方式,煮盐,所谓煮盐非是将海水截来,用柴禾煮,那个成本谁也吃不消。真正的煮盐多是象钱塘江那种方式煮盐,将卤土取上来,用水浇淋,卤水浓度大,用柴草少,成本会自动下降。但这样,真正产盐的地点便不会多,多是在湾口地带,海水退潮时间长,盐份才能有时间沉淀,直到有一天,这些湾口高浓度的卤水越来越少,古人才将视线放在晒盐上,那要过三四百年时间。
第二便是发达的郁水流域,足以让广州盐送到岭南各地,甚至包括福建路与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的南方,包括虔州。
虔州盐本来用的是江淮盐,真正运输成本其实不高的,比如一斤十文钱的运输,那么正盐一石就会达到三千多文,浮盐就会达到一千文,一斗盐就会达到三百多文,这几乎快有粮食运到西北前线成本高了。
事实不可能的,发达的赣水流域,怎么也不可能使运费与西北运费相当。
然而在官府低效与层层贪墨下,实际盐运虔州各处,往往运费一斤能达到好几十文钱,再由苛吏哄抬,直接导致虔州盐价常年保持在一斤四十多文,高者与偏远地区往往能达到一百多文,盐质量还不好,劣质,有时份量也严重不足,私盐于是产生。
广州各大盐场卤土含盐量大,制盐成本比钱塘江制盐成本还要低,岭南本来三不管地带,按官方购价一斤也不过十几文钱。若是有门路,一斤盐可能不足十文钱,再顺着龙川(东川)将盐运到循州,经过两百几十里的山路。从虔州安远的安远水,到达虔州各地。若官府封查,又可以从始兴水进入英州,从英州下小船折向翁水,进入韶州东南,经过不足两百里的山路进入虔州西南的龙南,再经桃水将盐送到虔州各地。再查。拿起刀砍死你们这些衙哥子。其运输成本一斤不足十文,就是一斤盐以四十文价格销售,其利润也超过百分之二百!
这是一段悲壮雄阔的斗争史,砖家时常讴歌之。
他们忽视最重要的一点,即便这些被高价盐压迫的百姓有本事将盐运到虔州,又如何将它们销售出去?
权贵!各个官吏!
实质是权贵和地方官吏与朝廷斗智斗法,至于贫困老百姓在中间的过程里,只是扮演着炮灰的角色。这才是真相。
郑朗与庞籍不是白痴的砖家。是实干家,俩人都不会胡说八道,因此对虔州盐改皆是十分慎重。
常达近百年的虔州私盐。产生了一条在当地势力庞大的利益链,两百里的山道上还有一个畲蛮,于是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但是庞籍很聪明,将蔡襄推出来。
非得出事,可是蔡襄是樊楼宴主角之一,你郑朗管不管。
两个大佬隔着万里的长空斗智斗法,下面的老百姓与商人看不出来。
知道问题十分复杂,然而利润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