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5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5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自己即便提高速度出发,到了邕州,昆仑关战役早就结束了。而此行,昆仑关一役,仅是一个小小的起点。因此,丢下两千兵马,将他们托给了种谔,自己带着一百名精骑冲向了五岭。
……
元宵节还没有过去,南方战局一触即发,朝廷下诏,西川去朝廷远,州县官如有贪滥苛刻,庸懦疾病,以害民妨务者,其令转运、提点刑狱司体量以闻。
官员五个不好的地方,将贪滥放在第一位,一贪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危害也最大,其次是苛刻,苛刻未必是为了贪滥,有的也想为了政绩,有的与政绩贪滥没有关系,而是根本不将百姓放在心中,故列第二位,第三是平庸,第四就是懦弱,自张海起义后,直到侬智高,尽管朝廷陆续处执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但诸多文官表现依然让人失望,所以列于第四,第五便是疾病,有病在身,妨碍处理公务能力,不过这一条妨碍最轻,例如范仲淹即便有病在身,有几个官员治理地方能及范仲淹?
看似一道简单的诏书,但幕后却有着故事,这是庞籍的意见。
不敢将范仲淹庆历新政那一套搬来,不过能融纳吸收一部分,特别是边境,往往因为官员不重视,产生诸多矛盾,郑朗写了策子,庞籍同样也察觉到这个问题。
先从四川着手,至于岭南,庞籍没有管,甚至问都没有问。
这是庞籍过高地估计了郑朗,就连赵祯也产生类似的感觉,郑朗调用去过海外的兵士去南方,郑朗于西北布局,暂时使宋朝解决西方与北方危机,似乎都是为了安心经营南方做准备的。
郑朗想不到侬智高的事,但谋划南方却已久了,并且郑朗在中书曾经做过一件莫明其妙的事。
他曾托广州带一捆甘蔗到京师,然后吃它甜不甜,广州的官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于是让驿使带了一捆最好的甘蔗到达中书。吃了,郑朗什么也没有说。
但在郑朗托于他南下计划中却郑重说了这件事,中原百姓对南方产生误解了,包括甘蔗。宋朝评价甘蔗,说四川遂宁蔗最佳,其次到两浙四明蔗,番禺蔗却是十分次的,所产糖霜甚碎甚微,色浅味薄。原来郑朗在江东,只想开发江东圩,顺便开发一些副业,这才推出甘蔗与棉花以及纺织业。对岭南也漠视了,认为番禺蔗大约因为品种没有进化好,所以很差。
直到此次准备南下时,郑朗从瘴气才想到一件事,后人对有没有瘴气曾产生怀疑,郑朗也产生怀疑,但一些情报反馈上来,似乎又确有其事,然其中大部分肯定是以讹传讹,妖魔化了。那么番禺蔗会不会同样出现这种情况呢?毕竟离得远,也不会有人不计成本将广东蔗运到中原来贩卖,这时代得多少成本哪?
所以让广州官员选了最好的甘蔗带到中书品尝,无他,后世是吴中蔗甜还是两广蔗甜?至少产量上两广蔗要大得多。带来了,看也看到,不象后来的两广蔗那么高大,但比中原蔗肯定要高大得多,至于甜度,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差。郑朗这才下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两广未必种不出好蔗,主要当地人种植技术相对要落后一点,制糖技术也落后,这才形成两广蔗最差的印象。
这个评价给治理南方提供了无限的操作空间。
朝廷想要大力经营南方,也有一个值与不值的问题,想得到其粮食不大可能的,太遥远了,运费高昂。但可以换其他的方式,例如其布帛,其金银,或者其他贵重物资替代税收。有了财富,两广才能与中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既然郑朗提出岭南的事,会头痛,但相信郑朗同样会有办法解决,于是岭南那一块庞籍索性不问。结果想对了,过程不大对,郑朗也没有那么长远,恰恰相反,侬智高谋反郑朗却早就知道。
因此,庞籍将视线转移到四川,侬智高暴乱,让朝廷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王小波与李顺那次起义同样闹得很大,怕四川再出事。接着庞籍与契丹四个使者搭成协议,以近五十万缗钱的物资交换契丹十万头牲畜,这是先前的付款,若是牲畜质量优,不用那些劣质产品冒充,宋朝还根据不等的情况再加十万到三十万缗物资。然而没有答应契丹人另一个请求,扩大榷场,这也是让后人多不知道的地方,榷场规模扩大,交易扩大,实际对宋朝不利,货币多向契丹流通。
这个结果,契丹使者不算太满意,也不算太不满,勉强答应。势与势不同,如今两国家情况恰恰颠倒过来,只盼着自己国家早日将北阻卜击败,再击败西夏,才能拥有说话的主动权。
暂时没有走,要留下来观看宋朝的元宵节,这是每一个契丹贺宋元旦节使者最喜欢的。回到契丹,再也看不到如此的繁华景象。
接着又接到一个好消息,郑朗眼看接近岭南,朝廷改诏授为广南经略安抚招讨使,又授其为楚国公,这不知道是第几次朝廷授郑朗国公之爵,然而郑朗数次皆回绝。本来准备授其为越国公,但赵捬圆煌祝椒悄宋庠剑呵锸弊粤肽系浇恢航猿颇显剑蛘吖旁剑纠粗@噬砑嬉埃苷屏焦憔拼笕ǎ咽怯形プ胬舻么酥埃帐遣煌住O旅娴幕安凰担且馑纪蛞挥斜洌@视写司舫疲儆涤惺种械娜ɡ淹脸仆醵加辛嗣濉S谑歉氖谖
实际无论楚或者越,都是一回事,想要郑朗好好地替朝廷经营南方,况且郑朗也未必授之。庞籍还刻意写了一封私信给郑朗,君向来赞夫子论子贡不受金,子路受牛一案,为何临到自己却不知!
孔子说子贡拒金是错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子贡的精神,一旦开例,以后再也没有鲁人赎鲁人奴隶回国了。所以在做好事时适当的收取一些回报是对的。话外之音,你不受国公爵,可俺们与文彦博等人没有你功劳大,皆受了国公爵,让我们如何下台。
没有想到此次郑朗居然受之。
原因郑朗写了一封简单的奏折做了禀报。
我年龄授国公之爵不妥,然南方一行,以抚为主,剿为辅。故受国公之名,以慑南方诸部酋首。
到了全州后,郑朗发现了一件事。
前来拜会他的诸族酋首渐渐多了起来,这是以前南方诸官员很少有过的事。于是想到丁谓,为什么南方诸酋与他关系密切,无他,丁谓一度做过宋朝的权相。这些酋首认为与丁谓打交道辈有面子。但丁谓当初是贬放,与郑朗性质不同的。故听闻郑朗前来,拜会的各部酋首更多。到了全州后,蛮人多了起来,甚至有一些生蛮从五岭里跑出来,前来拜会。
一度让郑肃与郑黠很紧张,两个女真人如同哼哈二将,伴随郑朗左右,寸步不离,省怕郑朗出了意外。
然而郑朗便看到一个机会。
能拉拢感化最好,何必非得动刀动枪,杀人终不是解决办法,最终目标是让他们心悦诚服接受朝廷统管,以使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刀耕火种。
若是一个集贤院大学士正奉大夫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推忠同德佐理功臣(功臣封号,第一等有推忠、协谋、同德等十一种,从四字累加,每次加一号,第二等是推诚、保德、守正等十九种,范仲淹曾获推诚保德功臣称号,第三等有拱卫等十种,多赐给皇子皇亲或者有大功的文武官)判桂州充两广经略安抚招讨使柱国赐紫金鱼袋,再加上一个国公爵号呢?
而且这一大长串名字,未必这些蛮首们能弄清楚,不如一个同平章事与楚国公来得更简单一点。庞籍也说得有理,自己不能再挡这些大臣的路子了,在庙堂上自己不怕,但来到南方,也害怕这些大臣在后方抽梯子。索性受了下来。
赵祯知道后大喜过望,说道:“咦,居然受了。”
十分高兴,这些年郑朗替这个国家做了多少事,赵祯很清楚的,可怎么回报,只能报之信任,难不成割土让其称王。即便自己不顾敢这么做,也是害了郑朗。
受了一个宠爵,赵祯多少感到有些心安。
直到此时,郑朗才受了此爵,心安的不仅是赵祯,庞籍、文彦博等人皆感到心安。
但比起此事,君臣更多的还是关注着南方战局。
时间并不长,好消息就传来了。


 六百五十三章 昆仑关(下)

狄青还面临着一道难题,一旦出了昆仑关便是邕州地界,侬智高必然派兵迎击。但自己带了大军南下,昆仑关又会有备,宋军可能占不到据高临下之势,反而被两面夹击。
苦思良久,狄青没有想出好办法,无聊地翻看着黄历,忽然眼睛一亮。
皇祐五年元宵节,也是宋朝最隆重的节rì,狄青下令犒劳三军,庆祝佳节。又买来许多酒肉,饮宴三天。诸将莫测其意,有的将领心中不服,暗暗想到,你小子别折腾了,要不了多少天,郑相公就会轻骑南下。
侬智高也派人刺探,得知后遂为松懈,什么名将,好象那个蒋偕不也是西北名将,结果呢?宋人要过元宵节,蛮人也要过元宵节,继续在邕州城中寻欢作乐。
正月十五,天sèyīn晦,狄青看了看天上的云朵,似乎象是下雨的样子,不惊反喜,突然发兵,狄青为前阵,孙沔次之,余靖殿后,傍晚来到昆仑关。匆匆忙忙扎下行营,为了迷惹敌人,继续张灯结彩。不过狄青这一回白费功夫了,战后据消息反馈,敌人根本不知道宋军在上元节突然来到昆仑关下。
布置好了,老天开始落雨,一把大风大雨,狄青对杨文广悄声说道:“杨将军,天助我也。”
上元节还没有过完呢,各营再次饮宴。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享军校。这是上元节第二天,轮到从军官,狄青陆续敬酒。但临近二更时分,狄青忽然对孙沔说道:“我身上有点不舒服,你代我行酒。”
又对诸将说道:“你们稍等一会儿,我去喝一点药就回来,谁不等我,军法处执。”
用开玩笑的语气说的。不等他,狄青难道用此来砍他的脑袋?但诸将真的有些怕。于是相互喝酒,然后傻呼呼地等狄青回来,这一等到了天sè拂晓之时。
狄青没有回去吃药,而是悄悄出了军营。大雨还在继续地下,军营里灯火通明,能看到部分校尉继续在饮宴。但一支小股部队却被狄青与杨文广暗中带了出来。先是让杨文广佯攻昆仑关,当然也是攻不下来的。他自己冒着大雨,绕道潜行到昆仑关东十里路的佛子坳。经长山驿,突袭侬智高在关山堡的驻军。
关山堡可没有昆仑关那样险恶的地形,再加上不备,几百名驻兵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被全部杀死。
孙沔与余靖还在敬酒,有的将领不满意了。就问狄青为什么还不出来?喝酒也要适,不能一喝就是一整夜,忽有驰报来说:“狄将军三鼓已夺昆仑关矣,现在关南归仁铺正等着你们吃早饭。”
诸将皆愕然,有的将校手中的杯子都惊得掉到地上。
实际这个说法不准确的。
狄青自始至终根本就没有想过夺下昆仑关,而是间道绝关。
战场不能让侬智高选择,必须自己来选择,选择何处,归仁铺。地势开阔,利于自己带来的五千蕃骑冲杀驰骋,自己还有居高临下之势。但不知道侬智高军事修养有多高,万一于昆仑关驻扎大批的军队,两边夹击,自己军队数量虽不少,可多让侬智高杀寒了心,结果会必败无疑。布置种种迷惑的手段,有的用上。有的没有用上。包括不让诸将散宴。一旦散宴,酒足饭饱。到时候叫都叫不醒。谁来统领大军迅速前来归仁辅会合?但对南方这些将领,狄青又不大相信,有可能说出来,余靖等文臣还在后面扯腿。
难不仅难在内部,还有昆仑关,狄青摸不准侬智高对这里能有多看重,即便是间道绝关,也不能打草惊蛇,让侬智高于昆仑关上驻扎大量军队。那怕只有一两千人,居高临下冲向归仁铺,都会对决战时产生严重的动荡。
让斥候将命令带回去,狄青徐徐向归仁铺进军,风雨还是很烈,狄青喜道:“贼不知守此,无能为矣。彼认为夜半风雨,吾不敢来也。”
喜极,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当初听闻侬智高开始于昆仑关驻扎兵士,狄青差一点惊得从马上摔下去。这些天,昆仑关三个字如同yīn霾一样笼罩在心头,如今终于平安熬过这一难关。昆仑关上还有敌人,但那几百名敌人不足为虑了。
到了归仁铺,狄青开始吩咐手下埋锅造饭,还要等着后面大部队来吃早饭。
雨渐止,天边亮起一抹艳丽的霞光,小鸟啾然,预示着一个好天气即将到来。孙沔与余靖气喘吁吁地将两三万宋军率领着赶上,昨天还在庆贺,今天却将要面临决战,有一些人感到很不适应。
吃过早饭,狄青下令三军休息,再派出斥候前方打探。不久斥候就带回消息,说侬智高在邕州调集人马。
狄青长吐一口气,这证实了一件事,陈曙兵伐邕州时,侬智高还没有对昆仑关注意,自己军队来到宾州,侬智高派人于昆仑关驻兵,又派人修葺此关,仅是一个突发奇想,根本就没有想到昆仑关到归仁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