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4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4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赵祯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必须尽快将岭南安定,否则西边大理,南边安南若看到宋朝在两广糜烂的样子,乘机与侬智高相互联手,那么岭南局势会更加恶劣。
杨畋没有再罗嗦,可行动更罗嗦。他来到韶州时,正好遇到侬智高向邕州撤退,击败张忠。杨畋收集两广军队,一路尾随,同时焚烧各地粮草,做得对,也不对,这一烧固然使侬智高缺少供给,但一把火烧后,国家损失不计其数。
随后交战,这一战结果可想而知。侬智高也没有多大能力,杨畋能力更弱。杂牌军对杂牌军,宋军数量不及对方,更没有对方熟悉当地气候,特别是从江南西路过来的各种杂牌军在岭南与当地土著民作战,如何能战胜?
一战而败,杨畋怯弱。
朝廷等不得杨畋编造种种理由,再改任人选。
郑朗请求与狄青前去,赵祯仍然不舍,也不合体统,一个土著人叛乱,居然调动国家两名宰相,其中还有一名首相,太丢脸了。诸臣也劝阻,郑朗,你去不大好。御史台则不吭声,弹劾宰相是言臣的职责,但不能将郑朗弄到岭南去,说不过去。而且郑朗数年首相,附庸的大臣会有多少?虽郑朗请命前去岭南,若让这些大臣认为是御史台之责,即便自己是言臣,也有的是麻烦。
于是赵祯选了其他两个人选,看似不错的人选。
一个副手,太监石全彬,曾代赵祯致香币于南海,奉密诏察所过州县吏治民俗,入对,赵祯以为忠言,于西北时又有所建树。事实真的很勇敢,在岭南亲自率军力战。不过指挥能力嘛……
还有一个是孙沔。
孙沔入对,赵祯问秦州事,孙沔说道:“臣虽老,然而秦州不足烦圣虑也。国家之忧当以岭南为忧,臣睹贼势方张,官军当朝夕在败奏。”
话音刚了,张忠与蒋偕战死的消息便传到京城。
能有这个先见之明的,朝中仅有两臣,一为郑朗,但是首相,不便前去。二为梁沔。
赵祯将两府宰相召集,说道:“南事诚如沔料。”
问庞籍能不能让孙沔南行?
可能庞籍最希望郑朗南下,那么庞籍最有机会顶替郑朗首相地位,但不能说,太明显了,庞籍压制住心中的yù望,答道:“可。”
召孙沔入对,并且许孙沔便宜行事。
这是赵祯朝的一大进步,再也不象宋真宗那样摆阵了。
退步同样很明显,宋真宗虽喜摆阵,但多用武将为帅。到了赵祯朝,文人越发无法无天,将武将权利剥夺,形成文臣率军的惯例。实际能有几个文臣打好仗?范仲淹与韩琦算是好的,可认真分析他们的军事能力,也就是那么回事。
孙沔头脑还是很冷静的,说了一句:“陛下,南方兵连为贼破,士兵为其震慑,不可再用。请朝廷发北骑兵,再增选裨将二十人,武库jīng甲五千,臣自可替陛下将南方平定,否则臣前去依然堪忧。”
梁适说道:“不要张皇。”
不就是一个小蛮部动乱嘛,至于要动用五千朝廷北方jīng骑?
不是梁适在使坏,而是朝堂中诸多大臣仍然不清醒,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xìng。
孙沔辨道:“前rì无备,故至此,今指期灭贼,非可以侥幸,不能马虎。”
但在朝廷轻视之下,仓仲让其出行,才与兵七百人。(忽然想到某些人说宋朝用五十万大军镇压侬智高,大笑,其实狄青最后一战,兵力包括杂牌军在内合计也不过三四万人。五十万大军去南方,天塌了)
孙沔忧虑贼度岭北,乃檄湖南江西说,大兵且至,各州县缮治营垒,多准备燕犒。
于是朝廷有人论其策使贼疑心,不敢北侵。
郑朗感到好笑,文臣如何管军事,皆不懂!自己对军事未必有多善长,也比这些文臣好得多。侬智高有这个能力与战略眼光吗?若有,何必入侵岭北。不去攻打岭南城防最强的广州与桂州,在前期势如破竹之际,将岭南其他州县一道拿下,孤立广州与桂州,驱杀汉官,任用蛮官,善待蛮人,而非是象侬智高所做的那样,一路烧杀抢掠,使许多蛮人遭到杀害。便可以得到许多蛮族的心与支持,再征召军队。那么侬智高就无限的接近了他的梦想。总之,仅是一个强盗罢了,顶多与其他强盗相比野心大了一点,难怪数败于交趾。
实际孙沔此举根本就没有起任何作用,相反,让湖南江西各州县缮治营垒,多具燕犒,给百姓带来严重的sāo扰。
徐徐将原因对赵祯说了,又说道:“陛下,孙沔此举,注定了他的军事能力,此行还会不得功。”
还得让我去!!!!


 六百四十三章 临行(中)

说着郑朗捧出一个锦盒,打开锦盒,取出一本厚厚的籍,说道:“这是臣所著的方略。”
赵祯接过来,打开册翻看。
开始便是讲瘴气,想治理南方,绕不过去的坎。
产生瘴气的原因主要是动植物,特别是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地多雨水,气候cháo湿,有毒的腐气不能挥发,沉淀于地表,人从上面经过,吸入毒气致病或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南方多蚊虫,生活在这种恶毒的环境中,携带着大量恶xìng疟疾病菌,往往一大团飞过后就象带着一团死气,人们被其叮咬,发生大规模的疟疾,因为认识落后,人们也称它为瘴气。甚至一度将吐蕃的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反应也称为瘴气。
后者居多数,郭逵南伐交趾,虽将交趾打得老实了,多有兵士死亡,正是中了后来的瘴气,也就是蚊虫叮咬产生的疟疾而死。但也不可以忽视前者,除了疟疾瘴外,确实存在着各种古古怪怪的气瘴。按季节分,chūn为青草瘴,夏为黄梅瘴,秋为新禾瘴,冬为黄茅瘴,按症状分,又有冷瘴、热瘴、哑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动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鸭虫瘴、黄蜂瘴等,还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瘴气发作时又有形与无形两状,有的灿如云霞,有的如浓雾,无形的多有异味,或腥风四起,或异香袭人,这些不正常的情况皆是瘴气。最可怕的是瘴母,初起时在林间灿烂如金光,shè入半空,复坠下来,作小弹丸状,渐渐飘散若车轮状迸裂。五sè遍野,香气逼人,这种瘴气里多含有巨毒,人受之轻则重病。重则死亡。
郑朗将这些瘴气分布区域以及各种形状一一整理,汇成地图,一些不明的地区加以标注,主要是来自官员的报告,还有前一段时间将治疗瘴气的大夫神棍巫医们一起集中得到的情报,部分有特务营斥候传回的消息。有的分布能确认,有的分布还不能确认。太广泛了。从福建到江西到川南,往南去皆有之。
当地百姓防备的手段,是饱食行路,饮酒,一为身体健康能抗得住,二为怯寒,其次夜息时尽量居于高处,不解开衣服。闭紧门户,有种种传说,实际有科学道理的。减少蚊虫叮咬,杜绝疟疾来源。
要么多喝凉茶,大约不是王老吉的配方,xìng质差不多,滋养肠胃,多服薏苡仁,轻身辟瘴,或者多嚼槟榔子,也可以怯瘴。或者多烧雄黄苍术之类,薰除空气中有毒的毒气比例。后来明清时士兵多抽烟,道理是一个xìng质,用烟叶燃烧的气体驱逐周边有害的气体,辟除瘴气侵害。
瘴气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南方cháo湿闷热气候产生的,但有一点很奇怪。多瘴地区。所在山岭差不多是纯石组成,树木稀少,又多**物,一些毒蛇与毒物的痰涎与矢粪洒布其间,连河流溪水也不是正常的颜sè,多是艳绿或者腥红,偶散发出腥秽气味。因此郑朗在此里刻意写到树木吸纳毒气的能力。
标注了,但不可能在所有瘴气分布区一一绿化。
主要是后来的治理方法,一是焚烧,严重地区将泥土避过瘴气发作时间,翻耕后用苍术等物覆于地表焚烧,或者根据酸碱度,洒上石灰,或者不惜成本洒上硫酸,改变土壤xìng质,减弱瘴气。
二是辟蚊。后者危害更严重。
郑朗未去岭南,虽标注大片瘴气区域,仅少数写了治理办法。
其实还是人类活动范围与医疗技术落后,人活动范围扩大,**物下降,瘴气自动消除,例如阳朔南部地区,乃是后来中国最有名的风景区,此时却是宋朝有名的大杀场。
还有其他种种治疗瘴毒的方法,经桂州官员整理后,送到中,郑朗再根据后来的知识面,一一整理,将其中糟粕的治疗方法一一去除,留下一些jīng萃,重新整理了一遍,放在这本册子里面。
可以说这本册子前半部分集中了宋朝对瘴气的认识,到分布再到治理、治疗的大成。
第二部分是写各州的特产,以及如何利用,不仅是两广,包括荆湖两路西部,夔州到川南,峡州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但也写了,诸多疑问,因为郑朗未亲自前去调查,无法确认。
第三部分便是未来的构想,主治还是潭州地区与郁水流域,再者便是重新兴修灵渠。
朝廷对两广不感兴趣,太远了,不得利。虽海船技术成熟,然海船依季风而行,一年一次,或者强行用大橹,必然雇用许多水手,主要用来运输粮食,不划算。但可以换一个思路,若是运送金银布帛呢?休要小看南方蛮人的纺织技术,左右江的緂布(壮锦),还有胜于中原的棉布幔吉贝,海南黎族的绮、綵花卉之艳丽,连京城的贵妇与仕女都为之心动,瑶人的蓝靓印花布,等等,其jīng美并不比中原的名牌纺织品逊sè半份。只是因为没有人组织,各部族零星分散,未成规模,使其名不显。
这仅是纺织品,瓷器、香、蜡、米等,各地区都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再者,就是灵渠,一旦扩大,来往必然密切,那么岭南不会再孤悬于岭外。夔州地区亦是如此,虽没有灵渠与大海,但有了黑火药,只可惜黄火药依然是试验室产品,就算没有黄火药,黑火药正确使用,会减少开凿道路的难度。
赵祯慢慢翻阅着这本不知是百科全,还是一篇超长的奏折,心中五味杂陈。
言臣说郑朗不言不行,赵祯心中清楚,最简单的一条,呈献上来不能决断的奏折最少比以前减少三分之二以上,这是两府大臣的功劳。况且国家如此大治,得要郑朗分去多少jīng力。居然抽空撰写这篇超长的六路开发计划,是何其的不易?
不过接着又苦笑起来。
计划是计划,若真如郑朗所写的这样,宋朝超过三分之一面积落后地区举头并进。宋朝将会出现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这个庞大的计划,似乎除了郑朗下去能执行外,真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大臣得以实现。
翻看许久,得慢慢看。暂时看不完了,将册子合上,说道:“郑卿,如此,必须得大用兵了。”
简单的道理,想开发潭州,首先必须对梅山蛮动兵。否则梅山蛮时常下山为匪,如何开发?想开发夔州路,必须将各大蛮酋权利收回,也必须得用兵。
郑朗徐徐说道:“陛下,特务营一名斥候以行商名义进入夔州路,却让当地一豪蛮当成绵羊,将其货物全部抢走,不顾官府印信。将其人又抓去为奴。臣得到消息后,托其官府用重金方才将其赎回,数月劳役。其刺探身受折磨,奄奄一息,差一点丧命。这些蛮酋对朝廷轻视如此,故这些年诸蛮时常叛乱。不为开发夔州计,臣以为也要适当地用兵对其震慑。但陛下不用担心,臣前往后会抓大放小,对一些穷凶极恶的蛮酋进行武力镇压,其他豪酋一一放过。不用太多的军队,其实当地蛮人组织松散,武器落后。仅是依据复杂的地形,若是刺探将情况一一刺探清楚,想要征剿并不难。”
“郑卿,南方太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看到这本百科全,赵祯还是不舍。虽说人命不分贵践。当真不分?王猛前面一死,后面前秦就乱了套,最终符坚身死,强大的前秦被肢解。国家死一个张忠心痛一会,不关痛痒,若死一个郑朗,乱了,整个都乱了。而且那么多地区皆是瘴气区域,还有许多未明地带,刚才赵祯看了后,触目惊心。郑朗这些年为了宋朝,出生入死,足够了,足够了,想到郑朗的种种,赵祯心中感激之下,紧紧握住郑朗的手。
但赵祯犯了一个错误,以郑朗的心xìng,你越这样对待他,他越是要回报。不是在劝说,而是在撵郑朗去南方,郑朗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少年时,志向很小,仅是想考中一个功名,收集一些古玩字画,过上一个富贵安逸的生活足矣。直到太平州、杭州,臣志向还不是很远大,能帮助陛下就竭力帮助,帮助不了,臣也不强求。随后进入西北,看到那么多将士为陛下,为这个国家前赴后继,不辞牺牲,报效陛下,报效这个天下,臣才感到自显惭愧。臣年数不高,就让臣替陛下做一些事。虽夫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没有必要将自己置于险地,但又说君子杀身取义。为国家,为了陛下,臣怎敢刻意怜惜这一条残半的生命?”
其实若不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