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31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31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涨更快,粮食一直紧缺。
庞籍去西府也做了一件事。
裁兵!
郑朗这几年裁去许多兵士,庞籍根据陕西的情报,仍觉得不够,因为道路远,陕西养兵成本更高,一兵平均需七十缗钱,还不包括武器的损耗。
并且陕西兵不同,主要就是用来作战的,虽经过几次淘汰。里面还有许多短弱小兵。朝廷节约成本,将陕西本路军队编入保捷军,裁的就是这些保捷军。放归者没有史上三万五千人那么多,毕竟裁剪过一批。但这次裁减更严格,根据何郯与庞籍之议。凡年五十上者以及短弱不及,一律裁出保捷军,于是再度裁去了近两万人,放归者皆欢呼返其家。而在籍者尚有五万余众,悲泣,恨不能俱去。
导致这一原因非是兵士待遇低下,保捷军是本土军,而非是从京师调来的东兵。虽养一兵一年需七十缗钱,实际抛去成本因素,待遇很差。东兵则不同,他们轮戍到陕西,有出差费,转迁费等等补助,也不是终身呆在陕西。几年后就会重新调回京师。因此保捷军兵士多不愿意呆在军中。这也是庞籍专门裁减保捷军的另一原因。
但朝廷再三的裁减,让一些边将人心惶惶,这样裁下去,倒底能保留多少军队,于是众议不可。且言兵者皆习弓马,不乐归农,一旦失其衣粮,必相聚为盗贼。赵祯不懂,听得多了,亦疑,并且这样裁下去,赵祯自己儿也不大放心。庞籍与文彦博共奏:“今公私困竭,上下皇皇,其故非它,正由养兵太多耳,若不减放,无由苏息。万一果聚为盗贼,臣请以死当之。”
以死担保。
轮为盗贼?听听那些放归兵士的欢呼声吧。
赵祯意释。
李昭亮又上书道,陕西所免保捷兵过多,有的兵士往往缩颈曲腘,诈为短小以欺官司。裁兵的官吏过来,将脖子往下一缩,俺只有一米五,让俺回家吧。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许多人。最后量身高的官吏看不下去,提着兵士脑袋测量身高。
看到这份诏书后,郑朗与文彦博对视一眼,皆是窃笑。
但为庞籍找到证据,对赵祯说道:“这些兵士若不想当兵,准其回家务农,何为欺诈如此?”
还是做得不过份的,郑朗到泾原路时,正是战争时期,一些兵士贪生怕死,往往自残以逃兵役,其实这些兵士即便用了,到战场上也难以发挥作用,空劳国家费用。
大量裁兵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自景祐灾害以来,宋朝财政一直没有转好。直到今年,国库才能真正说开始渐丰。
一是裁兵节省的费用,二是商税,宋太宗时商税仅四百万缗,到真宗末是一千两百余万缗,庆历时为了战争费用,苛敛,涨到两千两百多万缗钱。战争过后,商人怨苦,朝廷连续出台种种减税免税政策,一度下降到七百几十万缗钱。不是商业规模下降,而是政策优惠,朝廷主动让各种商税税率下降导致的结果。
对商税各项政策,郑朗并没有过多插手,还是史上那个政策,但皇祐元年一年商税达到一千五百万缗钱。部分是平安监拉动的商业规模扩大,也有一部分是改良型免役法释放的中产阶级带来的商业活动税务。也到今天,郑朗才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以前衡量一个国家标准多衡量中产阶级。他们的税最好征,也有税可征。两边的头全部难剃,贫困百姓救助都来不及了,哪里征得多少税?那些富户豪贾们水太深,能征多少税,很让人怀疑。其实王安石本也可以做到的,但是市易法与均输法让这一价值抹杀。
再者,平安监的收入,密州市舶司的收入,也是一笔不菲的数字。高效清廉的两府,同时也节约大批不必要的浪费开支。
一进一出之间,使朝廷产生大量积余。
郑朗这才着手准备银行事宜,刻意压了很长时间,又有意混淆,不提中间的种种开支以及坏账与呆账的恶劣,开始诸商人在观望之中,各自打着小算盘。但这些资产在积压流动中,许多人没有门路的,也想投资,要么就是兼并土地,国家安定久了,各个大户人家经过几代积累,手中财富增加,无门路可投资者只能投资土地,也是兼并现象增加的原因。实际投资土地回报也不是很高的,正常宋朝一亩地均价两贯钱左右,年收租子一石,稻谷四百文不足,麦子仅两百几十文,远不及平安监带来的回报。
朝廷不急,双方便会换位,轮到一些商人与大户焦急了,许多大臣询问郑朗银行成立时间,不是大臣关心,而是他们身后一些人在关心此事,郑朗始终不答。并且丰收来临,国家经费不紧张,朝廷更有说话的底气。另外拖一拖,也为准备大量货币提供了时间。拖到年底,到明年chūn天平安监会再次带来大量jīng铜,又能铸就一批铜币,增加货币量。因此郑朗一直压到年底才开始准备正式成立银行司。
在成立之前,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拿出一千五百万缗钱,偿还历年国家所有的欠负,不但欠负,还有部分卖出的官职。陕西用兵后,国库空荡,卖出许多官职,卖得不划算。无他,职官也拿薪酬的,不及差官,差官有职田,各种补贴远比职官多。但薪酬却是严格按职发放,也会有少许补贴。得了小钱,以后年年却需要国家支付这些人的薪酬。并且有的人还不乐意,常发出抱怨的话。对后者全部免除官职,以前朝廷得了你们多少钱,还给你们。
看似的财大气粗,实际前者是恢复国家信誉,特别是银行,信誉更重要。后者的做法就发人深思了。
第二件事开始宣诏,售五成契股,总共十成,朝廷五成,私人的五成。至于管理方式,可以参考平安监。但非是原来的三千万缗钱,能不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郑朗也产生怀疑了。于是自己降价处理,但有一门好处,原先是准备三千万缗钱,现在降到两千五百万缗钱,会让商人感到讨到便宜。筹满自动终止,银行司也随着钱款筹满正式成立。
为了将来抵押,划分了十七州府的管辖范围,若是以后增加各州银行,重新划分。又为了节约各商人的成本,方便中小商人参与,分配十七州各银行筹款数额,准百姓就近交纳,不必亲来京师。但购买契股时必须准备相应的本金,并且这些本金必须是铜币或者对等的金银,不能以布帛代替。
年底,此诏向天下宣布,郑朗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侬智高又有了新动静,他想抗越,自己力量不足,一直想将宋朝拖下水。可是宋朝油盐不进,怎么才能扭转宋朝皇帝的心?正好宋朝邕州换了新知州,让陈珙来邕州担任知州。侬智高想出一条自认为很聪明的办法。RQ


 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

侬智高致书陈珙,乞于边界首置榷场,市易两界之货。
侬智高仍不懂宋朝制度,于边境处置榷场,一个小小的知州岂能做主?就是转运使能作主,也要通报朝廷后才能批准。也说明侬智高的野心,是两界,而非两州边界,四字成了二字,意义截然不同。
陈珙接到侬智高信后,不报也不答覆。上报因两界二字必被庙堂上诸大佬所轻,认为自己懦弱无能,答覆如何答覆,回绝侬智高会动怒,准许自己根本就没这资格。加上本来真宗时就有禁令,不得与广源州市易,所以就当没有接到这封信一样。
但侬智高的本心是什么呢?
想法设法将宋朝拖下水,才能抵抗越李朝,强拖看来宋朝皇帝不是傻子,不会成功,于是退一步,先用榷场打开缺口。
一计不成,侬智高又生一计,派人奉表贡物,乞补田州刺史。田州乃是邕州管辖范围内一个羁縻州,在后来广西田阳东面,看似这个要求不过份,如今侬氏实际控制地盘岂止是一个羁縻州?实际这个求职暗藏杀着,田州在田阳,他的大本营却在广源州,若是正式的州府,侬智高无可奈何,然田州乃是羁縻州,诸峒实力远远不及侬氏。一旦让侬智高得到这一要职,便可以将邕州下属三十几个羁縻州(后来击败交趾,才正式将广源州、七源州等羁糜地区正式纳入宋土,使邕州拥有四十四个羁縻州,此时不足四十之数)一大半号召起来,甚至将横山重寨也囊括进去。到时候宋朝不帮助他,会失去更多的土地,若让他得逞,估计宋朝还不会帮助他。他手中也拥有更多的力量。帮助他,更让他得逞了,宋朝彻底拖下水去。为了侬家不惜与交趾一战。
一战代价会有多大?
十几万兵士死亡。非是死于战场之上,交趾还没那本事,而是死于瘴疠之手。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而且一旦宋朝这么做,必不会在邕州长久驻扎大批军队,大宋一彻,整个邕州地区甚至更广阔的地区会被他拥有。
即便不拓广边境,从田州到七源州幅shè的面积也快有海南岛面积大小了。
到陈珙手中,依然不回不报。有人说他聪明,识破侬智高的伎俩。有人说他昏庸,若接受侬智高的好意,一道抗越多好啊,侬智高怎能会谋反?前者夸大之词,后者除了啥也不懂的,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说法,不会谋反,父子俩皇dì dū做了十几年。还不叫谋反?元昊那么强悍。也不过称国主,大王。什么叫皇帝?
实际陈珙根本就没有想那么远,只是不想多事,管你用什么心机,一律不报!
此次陈珙不报,情报一一到了朝廷,郑朗不作声,继续看侬智高表演。皇祐二年六月。越李派军队前去征伐侬智高,侬智高亡入山林,利用地形躲藏过去。越李无奈撤兵。此次出击,虽没有抓住侬智高,却起到极大的好处。一边凶悍的征伐,数次大败,虽有“国仇”家恨。侬智高对交趾人怂了。另一边对其有恩,可认为其软弱怕死,管他有恩无恩,渐渐野心开始壮大。
郑朗继续在观注,未作声,但不是代表没有准备。
让岭南诸官员寻访一些对当地瘴气了解,并且善长治疗瘴气的大夫,或者土著医生,用各种手段将他们请到柳州、桂州等朝廷控制能力较强的州城,给其薪酬,让写著书立说,或者传授治疗瘴气的经验,肯定良莠不齐,可比没有的好。
查访所需的药材产地,不会立即购买,但知道它们产地在何处,能有多少产量。以及当地各个瘴气的分布,形状,发作症状。这才是宋军南下的最大天敌。
其次便是疟疾。
为此,至少两名斥候牺牲,这些斥候南下后,遍布西南,从岭南到交趾,再到荆湖利夔,不能立即将消息带回来的,有的回来时会在路上耽搁。这两名斥候本来应回来的,但三四个月未见踪影了。未必是遭到当地蛮人杀害,有的或为虫兽所伤,有的便是中了瘴疠而亡。
牺牲是再所难免了,不但这两人的牺牲,郑朗为了取舍,准备更多人牺牲。无奈之,天下本是一盘大棋,想要将死对方,连小卒子都不舍,如何能战胜之?
主要还是西夏与契丹。
庞籍也不得不承认,成立特务营的好处,种种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是睁眼瞎。
西夏一边与宋朝要好处,一边与派使者出使契丹求和,契丹不允。腊月又奉表乞臣于契丹,表书言语极其婉转,契丹不答。但没有拒绝。
数次战役,两次大败,以契丹的财政吃不消了。
特别是因为郑朗将宁令哥送到了契丹,使其战役提前一年爆发,河曲之战还没有得到休生养息,接着萧惠再败,契丹财政更加吃紧。
三月,契丹来索党项降户。当初爆发战争,夹山党项降户是起因之一,并且契丹有契丹的忧虑。西夏不是一次两次,吐蕃六谷部,回鹘,唃斯啰父子,后来还有呢,多次用这一招使敌人产生分裂,再收纳对方降户壮大自己。而自西山白达旦部再到大漠北面的阻卜部,西北的粘八葛各部,对契丹始叛时复,一旦让西夏策反,后果堪忧。所以这些降户必须交还,那怕西夏做一个样子,交纳部分降户。
但这是西夏壮大的根本,没藏兄妹不敢给,可他们也有办法,重金贿赂契丹使者萧友括,上表乞代党项献大批马驼牛羊,萧友括替西夏说了一些好话,辽兴宗借势下台阶,许之。
五月,西夏求唐降镇故地,此地乃是原来北方重要的三关之一,夏州的屏障,自经契丹攻破后,族帐或俘或降或逃,契丹看到其地位于河西,不置戍守。没藏氏思复其地。派使请之,辽兴宗不许。
六月,没藏氏派人抚谕党项各部,国中点集人马,训练无虚rì。契丹闻之,命于西南沿边各地建邑为备,没藏氏屡请罢役,契丹知其心叵测,不答应。又将其俘获的西夏诸族迁于蓟州安置。
双方不断地扯皮。
大家都没有拿出诚意,到了年底,契丹终于得到西夏向阻卜索购大批牛马驼羊,其中良马一律留下,国中老弱病残之马一律与宋朝交易。宋朝缺少大牲畜,契丹也心知肚明,这些大牲畜仅是用来耕地的,根本上不了战场。斥候带来的情报亦是如此。宋朝得到这些牲畜。全部交给了老百姓耕种。但使辽兴宗想到前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