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55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5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决定,将酒杯子一扔。
他妻子吓了一大跳。
天边晚霞升了起来,又一天过去。
第二天早朝,赵祯下罪己诏:自冬讫chūn,旱暵未已,五种弗入,农失作业。朕惟灾变之来,应不虚发,殆不敏不明以干上帝之怒,咎自朕致,民实何愆,与其降疾於人,不若移灾於朕。自今避正殿,减常膳,中外臣僚指当世切务,实封条上,三事大夫,其协心交儆,称予震惧之意焉。
李京懵了,赵祯也懵了,自他主政以来,也能算是兢兢业业,力求完美,爱民,俭朴,清政,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老天灾情不断?这才过了几年,又落下大旱灾。于是下罪己诏。
让翰林学士杨察写诏书,诏书写好。赵祯看了看,还不行,我自己写。这也是赵祯的第一次。以前让学士写诏书,赵祯从来没有做过增减,反正意思表达出来。论文笔这些学士比他文才还要好,何必做增减。这次增减,乃是杨察说得不重,不能表达他的心情,才做的修改。是朕不敏不明使上帝发怒,上帝,过错是朕一个人引起的,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你若生气,不要移灾于百姓身上,降灾于朕一个人吧。
吴育听了这封诏书,两眼热泪翻滚。
这样的皇帝,还要怎么样?
心情激荡,不顾前程,于朝会上弹劾贾昌朝。贾昌朝让他轰得没有办法。只好争辨。
争辨正中吴育下怀,俺们一道自尽吧。
于是争辨更急,得引发大朝争,失去礼仪,两人皆会罢相。
此时他就是一个孤独的战斗者。带着满腔悲意,在与贾昌朝战斗着。
贾昌朝真让他弄怕了,辨了辨退回班列,俺怕了你成么?实际贾昌朝很jīng明的,非是吴育所想的那样。贾昌朝的一些做法,也引起更多的人不满,所以吴育话音刚了,一些大臣也站出来替吴育说话。
贾昌朝一看形势不妙,再度站出来说:“陛下,时方闵雨,请陛下依汉朝例,若是灾异册免三公故事,罢臣相位。”…;
赵祯心软,自己是老师,以退为进,化解这次危机。
主意打得很好,赵祯眼睛瞅了瞅,看着高若讷问:“高卿,你对旱灾有何看法?”
高若讷站出班列,看了看吴育,对吴育他是不会抱有好感的,君子党,屁,都不是好东西,又看着贾昌朝。想指望高若讷攀龙附凤,讨好贾昌朝,他更做不到。之所以各地陆续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正是此人为首相,没有将政务主持好。前两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就象一艘船在大海上行驶,风平浪静,一个没本事的船长随便掌舵,船只都不会出现问题。至于船最终驶到哪里,天知道了。但遇到特殊情况,或者礁石密布,或者大风大浪,这个舵掌得就很危险。眼下便是如此,灾情到来,马上就看到贾昌朝的执政能力。
所以也不要指望高若讷会替贾昌朝说好话。
高若讷对贾昌朝也十分痛恨,开始不知道,吴鼎臣将李京的私信给高若讷看,高若讷真以为李京舞私,于是进谏,贾昌朝施推手,重贬李京,导致李京活活气死。自己被贾昌朝神不知鬼不觉的当成棋子利用,成了害死李京最大的帮凶。他心中对贾昌朝也有气。
于是说道:“yīn阳不和,责在宰相,洪范有云,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之所以如此,就是贾昌朝与吴育斗来斗去引起的。
你们统统滚蛋吧。
吴育听了心中却大喜,想扳倒贾昌朝是何等不易,本来此次故意引发朝争,便是想同归于尽的。可看皇上的脸sè,多半还不会得逞。没有想到这个jiān臣,忽然变成好人,进了一个有用的谏。
什么jiān臣君子的,吴育依然没有扭开这个弯子。
贾昌朝一张脸却气成紫猪肝。
懂的,这一回想保住宰相位置,是没多大指望。
朝会散去,吴育等高若讷出来,拱手说道:“谢过敏之兄。”
对吴育,郑朗也十分敬重,君子与君子不同,吴育、包拯、唐介等人虽有私心,私心不重,虽敢言,多没有其他用心。相反,欧阳修、余靖、文彦博等人那不是敢言,是胡闹,多有用心的,更不能用正直二字形容,虽然这些人文才好。
高若讷没有金手指,听了这五个字后,感到很诧异,抬眼看了看吴育,也没有吭声,直接走过。
赵祯却在宫中思付。
没有吴育想的那么简单,他用贾昌朝一是放心,二是清洗君子党,担任朋党扩大。可是贾昌朝政事能力确实有限,以前看不出来,遇到灾害,这种能力无限放大,已经不能再执政。
考虑后下诏,贬贾昌朝守大名府,吴育也别闹了,贬知许州。
诏书刚下达,侍卫进来禀报:“陛下,登州急报,郑朗从契丹返回我朝。”
“郑卿回来了?”赵祯狂喜道,又说:“急报在何处?”
这时,他几乎忘记了宋朝面临的严重旱灾。


 五百六十四章 从此江湖各陌路

看着岸上大好春天的气息,诸人皆恍若梦中。
但麻烦一会儿来了。
上岸的地方是海边,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多少人家,一行人便向西而行,前往沧刚刚城。可这一行人穿着怪异,全部髡发,老百姓不知道情况,还以为契丹人入侵,有人报告官府。
沧州临近契丹边境,什么不多,兵士多,一共驻扎着九营兵士,原来是十营,裁军后减了一营。得到消息,云翼营与万捷营骑兵,以及二营武卫军,一共一千多兵士陆续赶过来。
郑朗不知道,一行人往前走了四十几里地,人烟渐渐多了。不过天色渐暮,准备安营扎寨,休息一晚上,到明天再向沧州城出发。到了家,连张亢都放松了,也没有派斥候巡逻。正在忙碌,忽然大批军队围了过来。
领首的指使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看着很怪异。
相貌多是异族人的相貌,穿着兽皮袍子,髡发,但也不是严格意义的髡发,脑门子上也长着一些头发,没有长齐。这个想长还原,没有四五个月时间是不可能的。
张亢刚要发怒,郑朗说道:“将印符拿给他们看。”
逃跑的时候郑朗什么都没有带,唯独带了印符回来,这个可不能丢的。
张亢自己也带了印符。
两个印符交到指使手中,几个指使东张西望,郑朗回来是好消息,可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又没有人认识郑朗,其中一个指使小心翼翼地将印符还到张亢手中,说道:“见过郑相公、张将军,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来此?”
“我刚从契丹逃回来,去霸州办一点事,然后返京。”
几个指使窃窃私语,派人保护,又派人去沧州城送信,沧州知州乃是郑朗的同年进士,叫李中师,又是京城人,应互相认识,陈执中举为集贤校理,还没有交接,正好就在沧州,让他来辨认。
郑朗微微一笑,说道:“几位指使,再麻烦替我们取一些衣服。”
“喏。”一个指使又扭头吩咐手下。
郑朗这才打量着这群兵士,回去后,他的职位十有**是枢密使,军务是主职。所以留心地察看,看了看,军中不象原来那样,能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情况依然不是很美妙,里面不时的冒出一些瘦小兵士,因为体力弱,在军队中居于弱势,相反,干的活更多。
一行人阻在这军,直到三更时分,李中师骑着马一路小跑着赶过来,这才将郑朗确认下来。
三军立即传出欢呼声。
这也是一场奇迹,别的不说,当初孙臆从魏国逃到齐国,是何等不易。
第二天换了衣服,戴上幞巾,得将髡发掩饰,不然这一行所到之处,还会引起不安的情绪。徐徐来到霸州,郑朗也在看杨六郎的绿色长城,看了看,未看出什么。对它的作用,郑朗还是在怀疑当中,不过有比没有好的好。又在霸州城溜达一圈,说霸州城后人也许陌生,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益津关,也就是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另两关是高阳关与雄州瓦桥关)。
澶渊之盟后,又于霸州开设了大型榷场,供两国商业交流。两国商业意义也不是象后人所想的那样,宋朝经济发达,商品多,与契丹交易,宋朝获利。实际宋朝对外贸易,多是居于吃亏的一方。而宋朝最需要的是牲畜与马匹,契丹却严密控制。但有利有弊,大量奢侈物品的流入,使契丹贵族堕落的速度更快。
为此,郑朗刻意到榷场上观察。
人来人往,十分势闹,颇有点象后来的批发市场。
有一个商人忽然惊讶地抬起头,盯着郑朗,迟疑地问:“你如江
是汉人,但是幽州的汉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过自己。
郑狠笑了笑,说:“不错,我是郑朗。”
“你怎么猾
“我是宋朝的大臣,回到宋朝难道不对吗?”郑朗说完离开,开始办正事了,出了霸州城,来到巨马河畔,看到一大群宋朝将士蜂拥而来,对面也有了动静。
郑朗隔着河,向对岸契丹将士喊道:“我是宋朝郑朗,已经平安返回大宋,请麻烦诸位将此消息转告贵国陛下,请将我的乎下释放回来,以全两国和平美好之意。”
急切地来河北,就是为这件事而来的。
害怕契丹一怒之下,将郭逵他们杀害。特别是郭逵,那是宋朝未来最得力的大将之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然,现在郭逵还没有完全成长,即便是契丹人也没有意识到郭逵的价值。
但这次似乎契丹有备,听到郑朗喊完话,对面那个将领喊道:“郑相公,我主已经将你部下送向幽州,没几日便能抵达,可否稍等几天?”
“好啊。”郑朗说道。
回到自己的国家,不怕契丹人再玩什么花样。
郑朗留在霸州城,安心的将所著仁义进行再一次修改润色。
五六天后,契丹人来到巨马河。
郑朗出城,颇有些意外,人是全部送来,但还来了一个意外的人,耶律洪基。
对处理郭逵等人,契丹争执纷纷,大约分成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以耶律巷先为首的利索派。这些人都是宋朝精挑细选过来的侍卫,留在契丹一年多时间,用了无数心血,仅收买了九人。他们从西京到南京,再到中京,然后到辽东,几乎走遍了契丹一半重要地区,对契丹许多情况了如指掌。这些人一旦释放回去,将来有可能是契丹的劲敌。必须全部处死,反正身在契丹,到时候对宋朝说,他们为了配合郑朗逃跑,在契丹大营里试图劫持辽兴宗,这才一一格毙的。宋朝不相信,可没有证据,又能奈契丹如何?
第二种意见是萧惠为首的择中派。郭逵等人不大好杀,终是使者,一杀怕影响两国交好。况且兵败于西夏,此仇未报之前,没有必要与宋朝翻目成仇,这批人可以释放。但另外一批人,是潜入女真,从女真那边过来,没有经过正规手续,即便杀之,宋朝也无可奈何。况且这些人多是女真人,他们属于契丹的,背叛自己国家,当该杀,杀鸡赅猴。
第三种意见是萧革的。不要将郑朗看得多高大,一回去天就塌了,这次他逃回去是运气使然,若再晚几个时辰,休想能逃回宋朝。即便没有杨王二人提供的线索,几天后又从幽州方向传来宋朝某人放出的消息。看似神奇的逃了出去,实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这些人杀不杀无所谓,都是小罗喽,要看长远一点。郑朗回去后必然重用,可这个放出消息的人,能量不小,不如设计让他们内斗,再往郑舰身上泼污。
还有就是女真人。
不能等宋朝派人来责问,而要先下手为强,责问宋朝,为什么收买我国子民?难道宋朝想撕毁盟约,若那样,我们契丹可以与西夏联手,共同伐宋,对宋朝恫吓。
宋朝与女真人眉来眼去,甚至与阻卜人都有些眉来眼去,契丹众所周知。契丹与西夏以前同样眉来眼去。就看大家谁做得好。也没有契丹那一个大臣将这些女真人当作一回事。不过现在契丹与西夏交战了,可以大气凛然地说出。
辽兴宗仔细想了一会,最终选择萧革意见。其他人也没有怎么反对,主要还是郑朗,郑朗逃了出去,其他人确实没有必要那么慎重。全部同意。
根据萧革意见,细细商议。最终让耶律洪基亲自押着郭逵一行,来到幽州。不知道郑朗会亲自来,否则做得还要完美。
计划有变,但大约的走向没有变。来到河边,耶律洪基隔着河,冲郑朗行了一个拜师礼,说道:“见过先生。”
有点坑人。
偏偏耶津洪基与郑朗相处得这么久,多少有些感情,表情十分真诚。
郑朗连忙让开,说道:“见过梁王殿下,这个先生臣不敢受之。当初就与你父皇约定好,你我可以交流学业,但不得以师生相称。”
“虽如此,在我心中,郑先生永远是我的先生。”
郑朗无语,也回味过来了。但这绝对不是这个小太子的主意,说:“不论你将臣当成什么人,两国友好才是千年大计。臣所做的,为北朝利,也为我们大宋利。”
随便契丹人怎么玩,一旦郭逵过河,真相自动揭开。
耶律洪基又说道:“先生,这次回去,务必小心。之所以父皇知道你要回去,派兵追赶,乃是南朝有人放出风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