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54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4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晚年之祸邪!”
欧阳修起,对道:“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
一语中的!
王曙默然,虽然欧阳修说岳父不好,也不动怒,后来为相时,第一个推举的人才就是欧阳修。
总之,这时候有朝争,可大多数人保持着一种温和的古士大夫之风气,言语行为皆以宽厚为本为美。但几十年后,经过君子党洗劫之后,这种古士大夫之风气,荡然一空。
一会儿几位宰相喊了进来,问了一下政务。
这很正常,作为一国之实主,必须亲自关心与过问国家军国大事。不过问的话,反而言官会罗嗦。但后面就不对了,老太太谈完了国事之后,问道:“哀家听闻那个郑家少年说什么仁?”
几个大佬都低下头去笑。
少年人终是少年人,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众卿勿笑,此也是美事,非是太平盛世之时,何曾有之?”
老太太话说得也对,不是宋朝这种重文轻武的风气,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文坛雅事出现。若是此时郑朗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谈什么仁,赶紧寻找一条活路吧。
“太后言之有理,”赵稹说道。
这个人在官位上倒也称职,只是同样过媚,甚至为了升迁,不顾大臣身份,巴结刘家的婢女。机会难得,立即拍马屁。
“哀家想与陛下率众卿去看一看。”
“不可,郑家子实乃胡闹之举,对错乃民间之事,太后与陛下前去,有失国家体统,况且此时京城传扬纷纷,前去观听百姓将会数不胜数,太后与陛下亲临,就是美事,也因为戒卫,惊扰到了百姓。若听,召郑家子前来内宫,或者让一小吏将他所道之言记录下来,传到内宫观看即可。”王曙站起来反对道。
“王相公,未必,相国寺前地方广大,腾出东面空暇之地,圣驾安置,南面与西面让百姓观听,亦无不可。况且此乃彰显文华之事,若圣驾亲临,会鼓励后进学子刻苦求学,探寻圣贤精神。”赵稹予以反驳。
“赵相公,何媚如此!”王曙可不会给他面子,一个媚字就将赵稹脸说得红起来,又道:“若成,固然是美事,若不成,是小子胡闹,圣驾又亲临了,到是小子出丑,两位圣驾颜面何在?”
王曙话同样说得很有理,郑朗胸有成竹,可谁人知道?
老太太在帘后想了一下说道:“就依王相公之言,派一小吏将他的言变记录下来,看看这小子,有多大能耐。”
“喏!”王曙抢在诸位大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答道。
不仅老太太好奇,几位大佬多半也在好奇,并且吕夷简阴沉沉的,很难看透,陈尧佐纯粹不管事,薛奎开封府尹做得很好,进了两府反而成了打酱油的,夏竦也是半个马屁精,范雍刚直,可资历太浅。老太太若坚持,几位宰相的不得力,很有可能让她做出失去体统的事。
但老太太也不生气,正如郑朗所说,老太太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埋藏天书是一例,后来又做出一件事,对大臣们说,将你们子孙及亲戚名单写出来,我推恩。一群被宋太宗与宋真宗养得肥肥胖胖的高官一听眼睛冒绿光,回家后查家谱,甚至将门客都写在名单上面,上了。结果好了,这些名单让老太太挂在垂帘的墙壁上,凡是大臣推荐官员的,上面有一率不用,没有才用。
老太太是无奈的,丈夫一边孝敬神仙,一边体贴大臣,花钱都花到麻木的地步,连丁谓这样的奸臣都让宋真宗花得怕起来,进劝道,陛下,不能这样玩。丈夫却答道,没关系,只要我们不乱花钱,谨慎一些,就不会出麻烦。但养了一群什么亲信,看看丁谓如何噬主的就知道了!
光恩不行,得有威。
所以郑朗对老太太也不排斥,恩威并用,是她执政时最好的写照,也让她成为历史有作为的太后之一。到了小皇帝,人是好,可只知道恩,不知道威了,然后朝堂变成了菜市场,大妖怪在闹,大神也在吵,什么样的怪事都发生了。
最后一句老太太露出了尾巴,道:“诸位相公,对下面说一说,若郑家子所言不太过妖异,看在他年少份上,不要太为难。”
几位大佬犯不着吃郑朗的味,可下面还有许多儒生想要上位,想要扬名。几位大佬向外散发一下传言,会镇压某些眼红儒生的不良想法。
这是对未来才子的保护,王曙没有再反对。
老太太又说了一句:“哀家在想刘少监,不知道他此时是高兴,还是发愁。”
几位大佬闻言,皆轻笑起来。
犯谁收到这样的学生,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可怜的刘少监!
有的人今天还看到刘处的,脸上堆满了愁容,想到他的样子,更是笑得厉害。不过场合不对,只能憋着声笑。


 第九十五章 讲仁(三)

“何为仁?”此时在皇宫的那一边,小皇帝向冯元问道。
“咳,”冯元呛了两声咳嗽,然后正sè说道:“陛下,虽郑家子薄有才气,然而此举错也。臣闻刘少监离开郑州时,他前去送行,刘少监曾叮咛过,君子之道,温为其首。但他才来京城没有多长时间,掀起这么大风浪,非是君子所为。”
总之,不好。
老太太给赵祯找了四个老师,第一个是崔遵度,只教了一年多就去世了,还有张士逊,半官半师,第三人是孙姡В桓龀ふ撸谒母鋈司褪欠朐饧父鋈伺兹ダ糁尾惶福ヂ鄹鋈说钠返陆萄匀逖У娜鲜叮谡鏊未己奔サ兄恕5娜说敝校朐哉造醯挠跋熳畲蟆
“那也未必,当初他声名狼籍,都让晏学士担扰,不敢收他进入雎阳书院,最后才知道是误会。也许此次他因为某种原因,或者因为年幼,没有想到后果,才有此举。前年朕在皇宫见到他,举止沉稳,谈吐不凡,与朕说了法度二字,以字喻朕,让朕至今铭记于心。”
老师没有看到过郑家子,但小皇帝凭借直觉,隐隐感到郑朗不是这样的人。
冯元也没有办法辨,确实,前几年郑朗声名很恶劣,甚至在诗社上作出那首长诗,都有许多人是认为他人代作的,后来才知道是错了。
也许这少年人大意了,也许是有其他原因。想到这里,说道:“是与不是,明天自知。”
管他是什么原因,到明天就知道结果了。若是中规中矩的将仁说出来,那么情有可愿。说得多好,冯元没有指望,毕竟岁数太小。若是说得不好,只能说他是为了扬名,刻意招风惹事,以博幸名。
看着皇帝期盼的样子,知道今天皇上再也听不进去他所讲的经义,道:“正好明天臣轮休,臣去听一听,回来告诉陛下。”
“谢过冯卿。”
“是臣的本职,非不敢当也。”
然后合上书本,摇头离去。
……
还有几个郑朗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京城。
崔娴羞羞答答的,不说。
哥仨不傻,明白就是。但小妹又要脸面,怎么办呢?于是在她闺房里正襟危坐,大哥道:“就这么说定了。”
崔娴不言,继续飞小白眼。
忍不住了,拉着老二老三,跑出小院子,然后抱头大笑。笑完后说道:“二弟,三弟,你们猜我现在最盼望的是什么?”
“省试榜中。”老二说道。
“不是,省试要靠运气,好难。不过有一条倒是能看到的。”
“是什么?”
“郑家那位小郎与小妹吵架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孔孟老庄这些大义翻出来,用作骂人,是不是雅事?”
“哈哈哈,”二舅哥与三舅哥再度一起笑弯了腰。
但想要到东京城去,必须经崔有节同意,三兄弟跑到崔有节面前,支吾道:“爹爹,我们想去一趟京城。”
先捡容易的说。
崔有节瞟了一眼三兄弟,知道他们打什么小算盘,此时郑家子正好去了京城,有可能想入伴,倒也不是坏事,特别是三子与长子,学业一直进步不大,让他感到很苦恼,或者能从郑家子身上学到一点什么。道:“去可以,你们能学习郑家子的刻苦,但不可学习他的浮浪。”
事情传出来,也让他气不得怒不得,想观摩下书法,不是不可以,怎么就能弄出这么大动静呢?
郑朗可以,自己三个儿子绝对不可以学习。
想装逼,想浮夸显摆,那得有学问,否则在京城能让人笑话死。
“喏……爹爹,还有小妹……她也想……去,”大舅哥一边说,一边瞅着父亲的神情,若不对,赶忙改口。
“为什么要带娴儿去?”
“她……她……”
“去可以,切记,若是做出什么败坏我们家门风的事,你们就不要回来了。”
“是,”大舅哥狂喜,没有想到父亲居然这么轻易的答应下来。
非是他们请求,是郑朗上次的不安好心,让崔有节心中起了一个小疙瘩。似乎宫里的老太太不恶,连小皇帝都不恶,而且那次进谏,又给小皇帝留下了一个情份,才气又有了,二十岁未必能高中省试,但省试只是早迟之事。以后必然比自己与好友都有出息。
其实这时如范仲淹所想,崔有节都有些后悔自己郑州一行。
不如让两个小人儿碰一个面,相信自己女儿的相貌与才学,必然会打动郑家的少年。那么这门亲事,也不会有闪失。
到这时候,都有些担心了。
但三弟兄不知,乘着父亲没有改变主意之前,得立即动身,又跑到崔娴闺房,大舅哥搞怪的敲了敲敞开的房门,尖声尖气地说:“请问,崔小娘子在家吗?”
“进来。”
“喏。”
也不是没有做大哥的样子,同样是一种兄长的宠爱。
哗啦,三人冲了进去,大舅哥道:“大喜事,爹爹居然没有任何反对,就同意下来。”
“咦,没有骂你们?”
“没骂。”
“奇怪。”
“我们也感到奇怪。”
“为什么?”
“小妹,你不知道爹爹的严厉,他对你宠,对我们可不宠,哪儿敢问。”
崔娴却在想原因,想了半天,隐隐想出一点,但没有全部想出来。不过有机会去京城,也是不错的。在心中也想看一看郑家那个少年长得是什么样子,顺便看一看京城的繁华。
四兄妹马上就开始收拾东西,崔娴动作比三位哥哥还要快,也怕父亲反悔。但自始至终,崔有节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路上一定要小心,让三兄弟将崔娴保护好,然后给了一些钱。并且让他们去呆上一段时间就要回来,冬天到来,崔家大郎要成亲了。这门亲事也拖了很久,本来想等他省试考中才成亲的,不影响学业,谁知第三次省试,还是名落孙山。
崔有节几乎对长子完全失去了希望,还是将亲事落实得了,人家大闺女在家拖不起!
不过有可能长子成亲后,自己就要离开孟州。在孟州他时间很长了,大约朝廷闻听到儿子的婚姻,给予了一定照顾,暂时没有调任。若是迁得远,以后再想碰面,机会很难。这也是崔有节网开一面的另一个原因。
兄弟四人,带着家中一个老仆,以及崔娴的小丫环环儿,离开了孟州。渡过黄河,到了郑州。过了郑州,再向东京城赶。也不是很急,一路游山玩水。傍晚来临,在郑州与京城中间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吃晚饭的时候,这里离东京城很近,仅不到三十里路,京城的消息传得快,就听到郑朗于大相国寺讲仁的消息。
“讲仁?”几位舅哥一听全傻了眼。
不是不能开讲,那都是饱读诗书的儒生们做的事,就是他们,也不能公开在大相国寺开讲。京城有多少人才豪杰?
这无疑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崔娴噘起了小嘴chún,喃喃道:“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也不一定,说不定能给他说出什么,若没有把握,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大舅哥宽慰道。可说这句话时,连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底气。
此时郑朗也很后悔,自己只想将这些人打发走,腾出一些时间与空间,可做的这件事,是太草率了。然而外面已经传开,不得不为。这也非是兄妹四人能猜到的。
开讲的时间就在明天。
兄妹四个商议了一下,决定早早入睡,第二天天méngméng亮,就起来了,雇了两辆马车,用最快的速度往京城赶。环儿坐在车上,看着道路两边景sè飞快向后闪去,问道:“小娘子,他能不能成功?”
崔娴气呼呼的答道:“就是成功,也不能这么做!”
C!。


 第九十六章 讲仁(四)

但就是这一夜,事情又起了新的变化。
刘处听到老太太的关照,忽然灵机一动。这件事本来是后生的失误,只想将诸位拜访的人打发走,又显得不孤傲,招来批评声。但疏忽了后果。老太太既然想开恩,为什么不再求一下。
先找到了晏殊,他是一个爱才的人,自己地位低,没有说服力,但晏殊有了。做了一番说服后,两人又拜访几位大佬,就说了,相国寺乃是国寺。之所以成为国寺,不仅是它离皇宫近,汴梁城还有其他三座名寺,开宝寺、天清寺与太平兴国寺,离皇宫也不远,并且一开始规模相当的。这是因为赵匡胤前去相国寺烧香,相国寺的名僧赞宁拍了一个小小的马屁,道:“现在佛(指皇帝)不拜过去佛。”
于是自此以后,宋代各个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