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50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0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提议者,范仲淹并没有想到它长远的意义,仅是为他所提庆历新政中的精贡举,做为一个补充条款。这条时间已经落实太多太多的条款法令,于是不露山不露水的推广下去。
然而郑朗心中却十分高兴,甚至将这项法令当作庆历新政最有意义的法令。
跟着一条好消息到来。
狄青在南方磨蹭一个多月,终于动手。
时常派人求和,每次求和都带着大量礼物,偿到甜头,每次使者来,唐和派人敲锣打鼓迎接。最后连陈执方、郭辅之与杨畋都看不平去,这也太软弱了。三人找狄青交流意见,询问原委,狄青原来还尊重他们,最后相互会谈,将他们看透,傲气发作,问了一句:“诸君懂什么军旅之事?”
你们都不懂,别来烦我。
这几人都是正统的士大夫,哪里受得下一个小小武将的气,上疏朝廷。东府上报赵祯,赵祯问郑朗,郑朗说道:“狄青之言难道错了吗,他们是不懂军旅之事。此乃诱敌麻痹大意之计,连这个都看不出来,何必干涉,请陛下下诏,让三人勿必配合狄青,成败之举,恐不久矣。”
赵祯也不懂啊,并且对狄青蛮有好感的,长得帅,不仅妹子爱,皇上也爱。于是下诏,让三人配合狄青行动,胜败之后,再来进言,现在以敌为重。毕竟唐和、盘知谅以及黄捉鬼的大弟子邓和尚,大头项李花脚等贼众越加膨胀,渐渐逼近三千人数,大者如唐和等人,有众二千余人,小者数百人数十人十几伙,局势越来越恶劣。
诏书还没有抵达桂阳,烙事已经拉开。
狄青示弱,一个劲的求和,不但求和,为了表示尊重,还让手下诸多将领前去亲自议和。不但唐和盘知谅一伙,还派将领与邓和尚、李花脚等头项联系,一次次苦劝。
一部分人起到分化作用,可这些贼首看到朝廷软弱,越发猖獗,有的人同意求和,但提出种种无理条件,要做知州,要做大将军,各种异想天开的要求,让人瞪目结舌。狄青再次苦劝。最后连唐和也参与进来,议和可以,让俺做桂阳国主。
桃花瘴来了,更加肆无忌惮。
实际这一次次议和过程中,诸将已经将各贼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不但人数,还有各个崎岖的道路,以及各个山洞的分布,都掌握在心中,这不是斥候打探出来的,而是郭逵、赵殉这些将领亲自察看过的。
并且一部分叛党认为朝廷有诚意,想一想还是和平求一个安吧,悄悄地与狄青联系。要求不过份,狄青也放下姿态,与他们认真谈判。
这些人是真同意他们投降,分化政策起到作用了。
特别是唐和的部下江大麻子倒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帮助下,狄青悄无声息地派出一部分兵士,装作当地山民,潜入到孤浆峒的后山,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孤浆峒。
唐和据山而守,郭逵突然从后山杀出来,江大麻子率领部下手下反戈,里应外合,不是,是多方面的合,后山郭逵冲出,前山狄青进攻,里面内乱,什么地形,天险也失去作用。
雷霆一击,除了部分降众外,其余反叛生蛮尽杀。
狄青再次将大军分成五部,扑向大大小小的反叛军队,仅在四日间,许多头项还没有反应过来,军队如排山倒海一般压来,悉数被平。
这一战胜得极其光彩。
郑朗也不感到意外,侬智高多厉害哪,仅是昆仑关一战,侬智高便失败了。这些人算什么?
大胜固然高兴,可狄青与陈执方、郭辅之发生一些争执后,心中不平,又听到他们居然打小报告,你们能打小报告,俺也能打小报告,于是找了一个麻烦。


 五百零九章 前兆

狄青第—奏弹劾陈执方,陈执方设计捉黄捉鬼,手下将领邵饰初允黄捉鬼等不死,黄捉鬼率众出山,但陈执方与邵饰将黄捉鬼脚筋挑断,活活动折磨而死,于是失于恩信,其徒四散惊逃,再行捕杀,为时已晚,其徒邓和尚,其党唐和纷纷逃至深山。陈执方又不顾党羽未平,再次强行迁民,导致生蛮叛乱,以至南方数州糜烂。
再对准陈执方与郭辅之,其—说为聪盗故,让民不得于山二十里耕和,这不是小山,多是连绵的大山,数州只能于各个河谷与盆地里耕和,—圈二十里,多少百姓不得耕?除极少数富裕大户还有生机,中等户下被迫进入城中,些许物资不够度月余生活,进城死,出城亦无生计,于是只能降贼。其二又用钱绢购斩蛮贼首级,但官员无能,军人贪其厚赏,道路逢民便杀,冒充贼众求赏。百姓不得不头插标识,以免官军所害,但头插标识又为贼人杀之。虽然贼人可恨,看到百姓的房屋便烧,资产钱粮尽抢劫—空,然百姓不得不降贼,这才导致六七州府近十县全部糜烂。
又说南方官吏多无能之辈,要么贪墨不法,要么软弱无能,上行下效,官军见贼怯弱不敢战,但对百姓却是凶残万分,长期下去,臣恐南方全部败坏,不仅是桂阳,包括荆湖南路—岭南全部失守。
其实没有狄青迅速将叛乱剩灭,余靖也会上奏类似的奏折。
但余靖上奏没有关系,狄青不能上奏。
头痛的是郑朗不在西府,而在东府,不然郑朗压住不报,再写—封信通知—声,也就没有关系。关健现在西府是韩琦,至于狄青产生什么影响,他不管的,看到奏折特别是官军杀民,引起他的重视,立即上报朝廷。
赵祯大怒,立派刚返回朝廷的王昭明前去南方调查。
郑朗揉揉脑袋有些头痛:
他身处高位,不再是以前瞎写穿越剧的小写手,考虑的事情更全面。
南方不好的情况是有,狄青所言—点也不过份,想—想,有能力有操守的大臣,以赵祯的爱才,几乎全部拢了过来。那怕是富弼—滕宗谅与石介都曾对他胡说八道过但皆先后给了机会。
去南方的会剩下什么货色?要么不法的大臣要么犯下大错的大臣,甚至这中间有许多是贪污严重的臣子。陈执方在南方算是很好啦:
至于陈执方处置黄捉鬼事件,是有—些失误。但他不懂军事,怎么办呢?
问题是其二,退地二十里与杀平民事件工—旦揭开,朝廷必定会处理,—处理,狄青无疑是开罪许多士大夫。
想到这里举起牙笏说道:“陛下,还有各位臣工,请听我说—句狄青仅是—个武人,说话不知轻重,南方有误,他说了实话,虽以武人批评士大夫过之,但国家用人之秋,特别是西北二贼始终不安好心,狄青这样的良将之才国家并无几个,各位不要团结起采,对他攻击,以免误国:“
先将朝堂—些不安的声音压住:
但这次狄青会让许多士大夫怀恨在心了:
这小子,郑朗越想越头痛,下值回家后,又写了—封长信给狄青,直接点明其中轻重关系。要么你从现在起,苦读经义,我在朝堂给你开个后门,让你中—叮,进士的啥,即便你被冠上武将之职,但有功名在身,多少算是半介,士大夫,文人便不会恶之:否则以后你见到士大夫,少惹为妙,有什么不公平的,写信给我,我替你作主,你不能出面。
不仅是昆仑关呢,郑朗对西夏耿耿于怀,还想他多活几年,以便以后有更大的作用。朝廷不缺少欧阳修,但严重缺少狄青了
赵祯悟,说道:“准。”
不但这个悟了,连王拱辰出手相助范仲淹他也慢慢想明白,无他,兴办乡学没有多少利益争执,相反,因为鼓励士子进学,有许多贫围子弟因此受益,以后他们进入仕林会怀恩的,会怀范仲淹的恩,也会怀王拱辰的恩。
不能想啊,—想到这些,他头痛万分。
有时候都想跑到天章阁靠大哭—场,驾驭这聪大臣容易么?
郑朗心意他明白,若不保,狄青很有可能会因为这篇奏折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要保得现在保,不然事情闹大,文臣—起哄闹起来,是要所有的文臣,还是要狄青,当年范仲淹与孔道辅大拍宫门事件,至今记忆犹新,况且朝堂上戾气冲天,已经快无法驾控了。
君臣默契地将这件事压制下毒
可是水洛城还在继续演出。赵祯气得没有办法,在雾英阁听曾公亮—杨安国—王洙与郑朗开讲时出T御书十三轴,—共说了三十五件事,—遵祖训,二曰奉真考业,三曰祖宗艰难,不敢有坠,四曰真宗爱民,孝思感噎,五曰守信义,六曰不巧诈,七曰好硕学,八曰精六艺,九曰谨言语,十曰待耆老,十—曰进静退,十二曰求忠正,十三曰惧贵极,十四曰保勇将,十五曰尚儒籍,十六曰议经老,十七曰重良臣,十八曰广视听,十九曰功无迹,二十曰戒喜怒,二十—曰明巧媚,二十二曰分希旨,二十三曰从民欲,二十四曰戒满盈,二十五曰伤暴露兵,二十六曰哀鳏寡民,二十七曰访屠钓臣,二十八曰讲远图术,二十九曰辨朋比,三十曰斥谄佞,三十—曰察小忠,三十二曰监迎合,三十三曰罪己为民,三十四曰损躬抚军,三十五曰—善可求,小瑕不废。
丁度与曾公亮—杨安国—王洙等拜赐,请求注经其义,赵祯许之:
郑朗却迟疑了很久。
赵祯也微笑地盯着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高兴。
不比不知道,—比就能消楚看到五人能力,自己用心只有郑朗看出来,微笑道:“郑卿,你有什么话要说?”
“不可—慨而论。”
“朕知道,但必须矫正,再过几个月时间吧。”
“以防矫枉过正。”
“朕也知道,但郑卿,放在心中。”
“喏。”
赵祯又对丁度等人说道:“你们先退下:“
四人退下,赵祯这才说道:“郑卿,朕也想国家更强大,但朕看的是国家强大,不是国家混乱。”
“是,陛下。”
“你终是小了。”
“是”,郑朗不由笑了起来。
赵祯也笑,与郑朗谈话很愉快,又说道:“吕夷简也对朕说过你,说得很多,还说你现在并没有成熟,朕常在宫中思考,觉得吕卿之言确实有道理。你虽著中庸,朕也通过清查田亩看到你的中庸之能,但许多地方火候并没有掌握好。”
“陛下所言确实,有时候臣不能控制情绪,有时候又过于保守轻重掌握不当……”,郑朗老实地回答。是事实,可是作为臣子也不能完美无缺,人君会猜测的。
“再等几年吧,朕给范仲淹—次机会,也给你—次机会,若做得不好,朕只能退回原处。到时候你流落地方飘泊,休怪朕之无情。”赵祯开着玩笑说道。
郑朗心中—禀,赵祯虽是在开玩笑,但已经注定范律淹的命运:
想—想赵祯做法并不是无情,想要铲除君子朋党,只能将范仲淹弄到地方,并且越远越好,君子们才没有指望。否则范仲淹—回到朝堂,又起势了。国家终是要用人的,不能将所有支持范仲淹的大臣—起贬出朝堂,那得贬多少人哪?
赵祯又说道:“但朕对你很抱有信心。”
“臣不敢当之,然臣怕麻烦。”
赵祯又笑,可是苦笑,若是几年前哦到这三个字不会明白,经过这大半年的折腾,他才明白这三个字的含义。笑完后问道:“为什么?”
“—错是陛下太急,不然要好—点。二错是范仲淹进入朝堂核心时间太短,所图大,所行又急又躁,虽看到国家弊端,想迅速解决:三错在吕范之争产生严重的朋比:“
“朕是太急了,欲速则不达,常听你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时至今天,朕才知道这几字份量有多重。”赵祯椐怅地说道,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朕还有信心,还有希望,你那几法让朕似乎看到另—条出路:今天就到此,你去吧。”
“喏”,郑朗退了出来,看了看蓝蓝的天空,心中不知是欢喜,也不知是与赵祯—样,充满了椐怅。
曾公亮迎上采,问道:“行知,陛下这几十条究竟说的什么?”
听到赵祯出此三十五事,条条都是善政,心中欣慰,于是称赞,这才与丁度要求修注,标榜天下,让天下臣民向皇上学习。
然而郑朗与赵祯却在打哑谜,让曾公亮与丁度疑惑了,肯定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没想明白,如何修注?
郑朗还沉浸于赵祯的成长,以及对自巳信任里,听到曾公亮的问话,迷茫地答道:“乐正兄,公雅兄,你们怎么样想的就怎么样修吧。”


 五百零十章 太监的反攻

这算什么答案,郑朗又说道!”乐正兄,相信我,别人为了权位……多有用心,但我不会,更不会害你:“
曾公亮相信的,但不是他要的答案。
郑朗已转身离开。
心中激荡,感慨万分,回到家中,将这三十五条写信给了四个学生,王安石—司马光与吕公著以及严荣,在信中对他们再三说到,不得询问任何—人,也不得对任何人说起此事,然后再问他们看到这三十五条,反思皇上在发出什么样的信号?
还有两个呢。
—个范纯仁,—个范纯佑,但没有写,写了,他们必然对范仲淹说,可是赵祯,丁嘱自巳放在心中,若让他们不通知父亲,又是谓不孝了于是郑朗未说。
他在写信,崔娴好奇,问:“皇上在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