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5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5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没有范仲淹抗衡,老夫也许带着国家走得更远······”吕夷简叹息,到了赵祯朝时,他几个一大半精力放在与君党争斗上。可是他的德操太差,郑朗就当没听见,根本就没有相信。
“这些不提,老夫已成过去,未来还要靠你······”
“吕公,我恐怕也不能。”
“现在你还不能,不过将来你能,我注意了你那两个学生,皆是奇葩,还有,老夫四个儿子皆已进入仕途,他们资质不逊于其他朝臣,我的三子还是你的学生之一,你应当知道他的资质。范仲淹那两子,老夫也留心一下,似乎也不弱。我对四子吩咐过,一旦你到了首相的时候,让他们竭力支持你。再有范仲淹之子,你将会融合两方的力量。也许老夫的做法是错了,看看你这种温和的手段,有没有效果。不是用权谋,而是用道德融合双方……”
郑朗狐疑地看着吕夷简。
“人将死,其言也善。不要怀疑我,我也没有必要对你用什么心机。”
可是郑朗还是不大相信,天知道你有没有用什么心机。
“接下来,我对你说几句很重要的话,多做少言,做仅是处理朝政,不能革新,此种局面,一旦革新,只会被人利用,反而招来争议,不但对国家无益,对你本人也无利。再过几年吧,等你从契丹回来,朝堂大约已经顺利过渡,那时候你也有了资历、年龄,可以正式做事了。现在与朝廷一样,是休息养息,不是作为的时刻。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你修中庸,多写了易经的事,知道得比老夫多。此时不利于行动,天时转运,由剥进复,才是大有作为的时刻。天下间真正的君子,只有两个半人,陛下,你,半个乃是范仲淹。
其他人何乃君子而言,你这个君子配合陛下,好好治理这个国家吧。”


 四百四十五章 地狱之门(上)

郑朗沉默不言。
吕夷简话说到这份上,他也明白吕夷用许多做法,孙沔弹劾,吕夷简说我恨不能早十年听到这番话。不是吕夷简不想争,他的身体拖累了他,没有这份精力争了,争到最后,连他的几个儿子都会被拖上海去。因此果然地退一步海阔天空。
向自己说了这番话,一是为了国家,吕夷简贪恋权位,但绝不是李林甫那样的大臣,他一生的确为宋朝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二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四个儿子协助自己,那么自己同样必须会器重他几个儿子,只要自己上去,他四个儿子也必然上位,吕家仍可以屹立不倒。
但鉴于吕夷简一惯品,郑朗还是不能完全相信。
天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后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越是吕夷简,越是要防范
吕夷简看着他的表情,也没有什么不悦,继续说:“行知,朝廷想将范仲淹与韩琦召回重用,陛下问我,老夫说,可以,二人也是大才也。
仅是一句,便说明许多东西。
俺确实不想争了,郑朗,你不要胡思乱想。
郑朗有些茫然的从吕府出来,对吕公著说道:“你回去吧,以后我二人皆在朝堂之上,祖宗家法不喜大臣叙述师生情谊,以免结帮成派,架空君王。”
“喏。”
回到家后,崔娴问道:“富弼几人喊你过去说了什么?”
“弹劾夏球。”
“官人,不可”,杏儿说。
夏球对郑朗不恶,昔日郑朗下狱,夏球还帮了忙,郑朗去渭州,或者崔娴几人后行去渭州,夏竦也是盛情款待,虽是德操稍稍欠缺,但也是一个能吏。别人能弹劾夏球,郑朗却不行。
“杏儿,你不用担心,我拒绝了。”
“拒绝也未必好……”崔娴说。
“因此我这次来庙堂之上,如履薄冰。我持中立的态度,陛下器重信任,双方会对我拉拢,以图壮大声势。但不为,难免会成第二个和鼓张士逊。一为,对双方做法进行弹劾,两者都会对我痛恨。双方挤压之下,就是陛下也难以保全我的仕途。”
“这么难……”杏儿一呆。
“很难,我又去吕家,拜访了吕夷简。”郑朗将事情经过一说。
“吕夷简才是讲道理的人。”
“杏儿,你不懂,所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小人以利服人,君子以德化人。”
“吕夷简做错了?”
“难说对错,但这二者走向极致,都是一种错误。范仲淹还好一点,以德化人,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可有的君子宽于待己,严于律人,谁个诚服。这个先不管,我会采纳吕夷简的大部分建议。娴儿,你准备三千贯银子,送到樊楼。”
三千贯钱,足足一千五百两,近一百斤。这就是这一顿饭的代价。
“安么花费这么多?”
“樊家是好心,我点的菜一律废去,端来无数山珍海味,还有一个特大号缕金香药,另外又请来十几名妙丽的行首歌舞……—……”郑朗还有些肉痛,说话时直咧牙。
“樊家确实是好心。”
“可他们好心略有些过头,再对他们说,以后不要请人在樊楼说唱我的一些故事……—……”
“又怎么啦?”
“那些故事太邪,我快成了一个妖怪。”
“也不是樊楼一处在说,也不是仅说你,还说了狄青、范仲淹与韩琦。”
“也不能说,算了,随他们去……”郑朗提到这个樊家,很有些头痛。樊家小娘子虽然可爱,但他真的不想纳妾。夫妻之间絮叨一会,崔娴说道:“官人,休息吧,明天还要上早朝呢。”
大朝会朝路在内城南壁,从宣德楼进去,沿着中央轴线,向北便是大庆门,再到大庆殿,然后折向文德殿,侍从台谏于第一横门下马,宰执于第二横门下马,然后步行早朝。千万不能逾界,否则就象王安石那样,变得很悲催。
天光渐亮,太监传旨,诸臣从待漏院鱼贯而出。
要按班次站列的。
东府率领文臣站于东厢,西府率领武臣站于西厢。
大家伙眼光再次集中到郑朗身上。在他前面只有章得象、王举正、贾昌朝,章得象六十五岁,王举正快六十岁,贾昌朝好一点,四十六岁。往后数,一大排大臣多是一群老者,最年轻的也在四十开化。直到后面,才看到几个二十来岁的臣子,但都居于末席。西侧那边同样是如此。经历了西北一行后,时过两年,郑朗站在哪里还是很刺眼。
但现在没有人管他,因为一件大事即将发生。
赵祯宣旨,让韩琦与范仲淹并为枢密划使。
旨书下,群臣议论纷纷,忽然富弼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赵祯很奇怪,你们都是君子党,为什么反对,问!”有何不可?”
“臣以为陛下着韩琦、范仲淹并受枢密副使,仰认圣意,只从公论,不听谗毁,擢用孤远,天下之人会皆言朝廷进用大臣,常如此日,则太平不难致也。”
仅是一句,赵祯就蹙起眉头,但他依然继续听下去。
“臣认为虽美,可西寇未平,亦需要重臣驻守,先是郑朗,后是韩范,若二人俱来,臣担心边事。臣以为召一人来,使处于内,一名就授枢密副使之命,且令在边,表里响应,事无不集。”
“臣以为不妥”,贾昌朝说道。
“贾卿,你说说看为什么不妥。”
“陛下一朝以枢密副使出任边关重臣,乃是自郑朗开始。当日边关危急,事急从权。可今西夏罢兵休和,继续以枢密副使带职外任,是恐日后有变。郑韩范皆是文臣,然朝廷立国以来,枢密副使不乏武将任之。此倒破格开之是谓不妥,再二开之,臣担心国家有变。”
贾昌朝两次提到自己,郑朗老神在在,只是用眼睛瞅了一眼富弼。
富弼是好心,边境重臣当中,只有自己三人表现出色,庞籍虽不错,可稍逊之。一起召回朝廷,边关就无良臣驻守。但富弼并没有想过,两人皆是君子党,又在边境驻守很长时间,比自己时间还长,深得将士喜欢。一个在朝堂,一个在西北掌控着无数军队,遥相呼应……—……想干嘛呢?
富弼没有气妥,举着牙笏说道:“贾相公言之似乎有理,然而此乃横生所见,巧为其说,沮陛下独断之明,害天下之至公之论。以韩琦与范仲淹德操,郑朗又东来京师,西事方急,会坚辞此职,不肯从命而来,然贾相公又不令带出外任,是欲惑君听,抑贤才,奸邪用心,一至于此。况且先朝累曾有大臣带两府职任,应急出外,事毕还朝,不闻后来有武臣援此为倒。臣愿陛下无信异说,专采公论,一名召来,使处于内,一名就授枢副之职,且令在边。或二人一岁一更,均其劳逸,亦甚稳便。内个协助,无善于此。”
贾昌朝气得想跳脚,老子就事论事,怎么也成了奸邪?
但他老谋深算,此时不能争吵,一吵这个富弼无所谓官职,多次拒授朝廷任命,但自己有失朝仪,两人必然皆罢,富弼下去,自己也下去。忍着怒气说道:“很早以前就听到郑朗说过戾气,果然戾气凌人。”
冷笑一声,退回班列。富弼你小子,想学王曾火拼吕夷简,同归于尽,做梦!
赵祯也头痛,怕的就是这个,坐在龙椅上看了看大家,无奈说道:“此事可于散朝后都堂商议。”
都堂就在中书省边上,乃是诸相公散朝后议事的所在,地位相当于唐朝的政事堂。民间也有老百姓,甚至大臣依唤之为政事堂。
要吵到哪里吵去,也不失朝廷礼仪。
富弼没有吭声。
赵祯又问道:“诸卿还有何事务?”
有事早奏,无事散朝。
王拱辰走了出来,说道:“臣弹劾夏竦。妹在陕西,畏懦苟且偷安,不肯为朝廷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之言,直到陛派使临督,始阵十策。每当巡边,置侍婢于中军帐下,荒淫无度,败坏军纪。故元昊发榜塞下,得竦首者仅予钱三千,为敌所轻如此。于是复有好水川之败,今天朝廷用此人为相,则边将之志怠矣。而且此人挟诈任数,奸邪倾险,连吕夷简都不能与之协同,不肯引为同列。陛下方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尽忠之臣,何以求治?”
陛下,你可是一个老好人哪,吕夷简这个大奸臣都不敢用的奸臣,奸到什么地步,你怎么用他?
又出来一个奸邪!
赵祯急迫地说:“王卿,此言过矣。”
你说得太重了。
其实那有王拱辰所说的那么严重,真论起来,比起大多数大臣,夏妹在战争之初说了许多有远见的话。虽然那个买脑袋的事,让李元昊涮了一把,总有来说,比起其他大臣,夏妹算是不错了。
其实很少发言,怪谁!
若是没有杨偕,夏妹会变得小心谨慎。
他也想做事啊,可一做事,不论好坏,就立即被扣上一顶顶大帽子,怎么做?
但不急,又有一人站出来,侍御史沈邈持着牙笏说道:“臣弹劾夏妹内交内侍刘从愿。”
这个帽子更重!
王拱辰所说的还能争议一番,但结交内侍,此乃朝廷的大忌!
郑朗有些茫然,真交了还是假交了,要知道夏竦可是很多年没有在京师任职了。不管是真交还是假交,这些人是想今天将夏竦拍死,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四百四十六章 地狱之门(中)

赵祯很苦逼,但言臣这一机构的设置没有其他的功能,它专门就是为了弹劾的,上监督君王,下监督诸臣与百姓,顺带着处理一些冤案。赵祯还不能不让他说。
才开始,沈邈仅是第二个,继续从容说道:“不但结交内侍,球内济险谲,若让他外专机务,**得计,人主之权去矣。请陛下三思。”
沈邈说完,余靖又站了出来。
这次略有些拖,准备等郑朗进京一道弹劾,毕竟有了郑朗加入,成功率更大,结果没有想到被郑朗拒绝。而此时夏辣就快到京城了,因此这次早朝一起发难。
“臣闻夏球累表引疾,及闻召用即兼驿而驰……”,这也是一条罪状,看看赵祯赏郑朗的官职多难哪,在宋朝这不叫拒旨,而叫美德,后来授韩范二人枢密副使,二人连拒五次才胜任此职。夏球太过急吼吼,但这事儿不能认真分析,他不是郑朗,不是韩范,拒十次也没关系,朝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殷切盼望着他们回来,每拒一次,盼望的人就多了一份。可夏竦敢拒么?他一拒机会就没了!
俺去到京城交接完了,将相印拿在手中,才能心安。老夏多精明哪。
可这个余靖不管,继续说道:“如果不早决,妹必坚求面圣,叙恩感泣,又有左右为之解释,则圣听惑矣。”
余靖也很精明,事实结果正是朝着他所说的方向发展。
他滔滔不绝地说道。
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说余靖斩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夸张了,可说明余靖胆子很大,更不害怕胡说八道。而且他天赋也好,欧阳修说他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珺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不过赵祯朝牛人太多,若没有这份过目不忘的天赋真没法子呆下去。郑朗甚至怀疑中国的上帝来到人间,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仿佛开了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