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05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05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殴ト晔奔洌∧训滥悴恢来耸隆
郑朗还有一句话未说,若不是自己来到渭州,还过几个月,元昊就要骑马到长安城下溜一溜。
宋军骑术不精可是骑术不能训练?军队战斗力不仅是个人武力,还有将领的指挥艺术、士气,纪律等因素。即便骑术稍逊一筹,也可以用其他方面来弥补。
范仲淹着重民生用意虽佳但是迂阔之言,数次大战,范仲淹皆没有亲自指挥,仅知道守道,不知攻道。诸位对军务不懂,更不能以大言误国。你们不懂,不要胡说八道,害了国家!
不过郑朗也承认朝廷马政有很多错误。
朝廷缘边四路皆能牧马可牧马数量有限因此对骑军数量要做一限制如泾原路地势平坦,最易受敌攻击,需留官骑一万五千人,蕃骑一万人。环庆路官蕃骑各四千,延鄜路官蕃骑各五千,秦凤路位于腹地,蕃羌如今对朝廷不恶,蕃官骑各三千足矣。那么四路有四万九千骑军蕃骑两万有二,缘边不愁牧场,又可以做到相互呼应。平原浅草可前可却,骑兵当御步兵之十。山林川泽,出入险阻,步兵当御骑兵之十。步骑杂陈,汉唐之计也,时日之久,可攻可守,存国之必道也。
至于剩下来的老北病残之马,留下一批良马放在牧监饲养外,其余的该干什么去就干什么去。最好将它们交给百姓耕种,或者商旅拉货,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用途所在。
这便是争议。民生两者都关注了,争议的便是这个消积防御!
写好,用快马送到朝廷。
打了好几年,国家揭不开锅盖,百姓怨气也重,再加上朝廷之逼,大多数臣子连同赵祯在内,全部有了求和之意。
对错不问,这两年内必须挑起契丹与西夏的战争。但不能让这群书生弄哪弄的,将自己好不容易练起来的两万五千名骑兵编制给取消了。
这才看着王宁,说道:“继续禀报。”
是另一边的反间计。
老实人容易受人欺负,可也受人欢迎。王勇与王宁低调的在西夏境内行走,本来就是西夏境内的人,做得很小心,也没有人怀疑。
两人得到消息,又潜伏回来禀报。让郑朗禁止,没有大事不要回来,以免引人怀疑。
今年开始办一件重要的事。
让王勇有意无意的劝说西夏境内一些商人,带他去白达旦部境内行商。
白达旦部又叫汪古部,唐朝会昌时回鹘为黠戛斯所破,一部南走,居于阴山地区。又与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隔合,后来臣服于契丹。因为容貌与习俗同北方的鞑靼人有着明显差别,辽金称他们为白达旦,蒙古人等北方鞑靼人种为黑鞑靼。
其境以白达旦人种为主,还有契丹人、少数汉人,以及部分党项人与吐谷浑人。吐蕃人在府州能看到,但在白达旦部境内却是罕见。
西夏去契丹是由兴庆府向东,从顺化渡过黄河向南,从南河套沙漠戈壁滩地带,直接到达契丹的东胜州。不是白达旦主体所在。而白达旦部内一些党项人与吐谷浑生活很苦,有的部族不在商道上,反过来将战马卖给西夏,由西夏转手卖给契丹,甚至将良马带回国内。
郑朗打的正是这个主意。
难度有些高,毕竟接触契丹境内党项人,有一些忌讳。可是商人始终是逐利而行的,听到王勇蛊惑后,一部分商人答应成行。
五月初进入夹山,夹山后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青山。正是白达旦范围之内,离契丹东胜州很远了,此处散落着许多党项部族与吐谷浑部族。在王勇有心蛊惑下,一行人见到契丹山西节度使屈烈。这个节度使不能当真,与宋朝安抚蕃边一样,是使边境一些少数民族臣服授的荣职。屈烈是一名地道的党项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屈烈热情的招待这群人,也搭成了交易。
其他的没有动,要等另一边的消息。在另一边郑朗委托府州安排一个名叫陆陵的商人,进入契丹。
也是很正常的,宋朝与契丹于雄、霸、安肃军与广信军设了四大榷场,专供两国商人交易,又于定州军城寨、飞狐茭牙、火山军等地设过临时榷场。但还不能满足两国的商业需求,民间非法来往十分频繁,宋朝下过禁令,契丹也下过禁令,特别是马一旦私自卖马给宋朝,售者斩首,全家配远,仍然不能禁之。
陆陵便是其中一员折继闵刻意将他找来,商议半天后陆陵答应。他这一行队伍十分庞大,一共十几人,正大光明进入契丹,甚至主动用重金贿赂契丹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详稳斡鲁。
王勇返回东胜州,与陆陵悄悄碰面。王宁潜回府州,赶到渭州,将情况禀报郑朗等郑朗下面的安排。
“你马上回去与王勇再次进入夹山在屈烈面前鼓吹元昊的英明神勇,爱惜人才,然后等我下一步的通知。”
“喏。”
这就是郑朗的反间计划。
若是秋后一战,再败西夏,元昊不会象史上那么肆无忌惮。所以必须地做一些布置。
富弼带回准确消息,让陆陵看似无心的进入夹山,与党项人发生冲撞,再去找罗汉奴求罗汉奴替他讨还一个公道。得到罗汉奴大量好处,再加上契丹也没有将夹山党项与吐谷浑人当作一回事,会施以重压。
王勇在夹山那边就可以趁机进行一些挑唆让屈烈哭着喊着求元昊收留。
这一部族在夹山地区地位很低,环境恶劣,时有冲突,所以骁勇悍战。再加上元昊本身性格桀骜不驯,闻听契丹与宋朝议和,心中怨悲之下,十有**还会再次收留屈烈。挑唆呆儿族等党项余下部族叛乱,那么历史又会重新上演。
没有一个准确的计划,只能见机行事,—步步地往下走。有可能那个素未谋面的商人,将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呆呆地看了一会儿地图,郑朗又想到范仲淹的奏折,十分郁闷。
对范仲淹郑朗始终生不出来气来,这是一个绝对没有任何私心的人,仅是思想与军事观点与自己不同。不过举国上下,又有几人与自己思想观念会是一致?
忽然想到孙中山早期对知行合一的认识。
王守仁知行合一有许多缺点,这点郑朗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当然,孙中山更清楚的认识到王守仁知行合一的不足之处,于是说知而不行,是谓不知。王守仁一个念头便是行,太过荒谬。又说知难行易,知识那么广大,一个人穷其一生,怎么可能能认识呢。只要认识到了,便会有人能做到。比如轮船,不—定要所有人会制造轮船,但有人会制造,轮船便会出现。
进而推化成分知分行,人分三种,先知先觉者,创造发明,后知后觉,仿造推行,不知不觉,为竭力乐成。这个论点与孔夫子的先验论十分的相似,由是重视精英,忽略百姓与基础群众。虽说了三民主义,那是救民治民,精英则是救世主,而不是让所有的民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辛亥羊命由是失败,革命果实封建军阀夺走。
太祖对错不提,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可以用他们的想法来对比。但将自己变成救世主,失败也就开始!
什么样的想法,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
范仲淹等君子党的想法、做法,是何等的祖似。
郑朗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朝中有多少精英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官人,你说什么?”江杏儿不解地问。
夏天到来,衣服单薄,如今的江杏儿为人妻,为人母,少了少年时的书呆子气,多了一份慵懒与风情。
郑朗没有回答,反问道:“杏儿,杭州好还是渭州好?”
“杭州?”
“为什么?”
“泾原路战事不断,每次都会死很多人。官人还喜欢冒险……”
“杏儿,快了,我们很快会离开泾原路。”郑朗答道。
“哦,什么时候?”杏儿欣喜地问。
但郑朗不喜欢,他曾经将赵祯朝的名臣笼统地分为几种。
打酱油的不去管,第一种是有才干,但德操皆有欠缺的大臣,首当其冲便是吕夷简,后面还有夏妹、庞籍与韩琦等。第二种是德操无限接近完美,可过于迂阔,不切实际,代表便是范仲淹,还有富弼、蔡襄等。第三种便是有文学才能,然而德操有欠缺,吏治才干同样有欠缺,却因为文学天赋名扬千古的大臣,代表便是欧阳修,小宋等。第四种便是无大才能,但谨小慎微,也没有出现大纰漏,德操虽不完美,也能说得过去,代表便是包拯,还有大宋等人。第五种便是德操差到极点,吏才也差到极点的少数大臣,不多,比如杨偕。还有一种人无论德操或者吏才皆接近完美,更少,如王曾。
然而自君子与小人之争—开先河,最后一种大臣渐渐消失。也许有,要么被两类人同化,要么无法生存!比如张方平,自己过于高看他的军事才干,但其人已经无限接近王曾。
两党开战起来,张方平两边都看不习惯,两边人也不容他,于是只能成为打酱油的。
即将到来的大场面中,自己呆在朝堂,未必好过啊。
正在悠然出神时,忽然外面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郑朗一下子跳起来。
这是大量火药爆炸的声音,辨认了一下方位。渭州城中有许多火药,是留作守城用的,在渭州城东南角一个无人的旮旯里,平时看守森严,严禁任何火种进入。泾原路其他各个重要城池、要寨、重堡都有一批。但最多的是用在开凿三白渠,不在泾原路。
可这声音却是从城西北方向传来。
也不是爆竹作坊爆炸的声音,渭州城中没有爆竹作坊,即便有因为火药配方不准,爆炸时的响声是那种闷声。
为何在西北方出现爆炸声籼
正准备动身,又是一声巨响传出。


 四百章 大戏·成(上)

郑朗对王原说道:“你持我手令,封锁城门。”
“喏。”王原匆匆忙忙地奔出去。
火药爆炸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只有一个可能,有人将火药从火药库里带出!
郑朗也走出来,向爆炸声方向走去。
此时渭州城有些拥挤,这是一座古城,唐朝时失守于吐蕃,唐朝本身走向末落,渐渐失去它的生机。丝绸之路还在,维持着它可怜的生命线。后来成为宋朝的地盘,着重内治的宋朝再度给了它勃勃生机。郑朗又于泾原路推行市易,使得渭州成为西北重要城市之一。涌来的百姓多,于是就着空隙处盖了一些房屋,慢慢整个城市空间渐渐被挤满。
郑朗才来渭州的时候,有的地方还十分空荡,如今到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及许多店铺,应当有成就感的。可是郑朗不顾得看,迅速来到爆炸现场。
还未到,看到浓烟冒了起来,又听到许多人在喊救火。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大步迈起,军旅生涯很磨练人的,所以后来富弼等人不是庞籍与韩琦的对手。
在军中时间呆得长久,性格会变得粗鲁,动作幅度会在无意中变大。
走到现场,一栋房屋着了火,几个衙役正带着百姓救火。两个青年男女耷拉着脑袋,脸上身上有许多焦黑色,一些皮肤似乎被火药炸破了,在涔出一滴滴鲜血,样子狼狈不堪。
看到郑朗到来,百姓自动让出一条道路。
“怎么回事?”
一个衙役说道:“我们也不知道。”
郑朗又看着那两个青年男女,问:“是你们做的吗?”
“是。”
“将他们带走。”
带到州衙,郑朗问:“你们从哪里拿来的火药?”
青年男子答道:“郑相公,是我自己配制出来的。”
“你自己配制出来的?是怎么回事?”郑朗十分惊讶。若不是自己出现,火药配方完善要到后久以后。
青年男子将前后经过说了出来,他是渭州本地人氏,叫时恒,字有量,道号无末。
“你快点说经过,”郑朗粗暴地说道。
时恒无奈,只好迅速说经过。妇人是他的妻子,叫岳青橙,两人皆善于经商,但爱好不同。时恒自幼对道家兴味盎然,出了一阵子家,这就是他道号的由来。但又不甘于道家的清静,再次还俗做了一个居士。
因为在道观里炼丹经历,对杂学产生兴趣。天文地理、算学统筹、医星相卜、土木机关、风水堪舆、格物变化、炼丹制药、石匠木工、烧砖烤瓷、打铁炼钢、认石辨矿等等,均有涉猎。
“你快点说经过。”郑朗很汗,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郑朗有些小瞧了,时恒对杂学是有些天赋的,原来在家中打算复原指南车、木牛流马、乘黄吉亮、偃师机人等上古奇物,进展一直不大。这时听到石门川大捷消息,又将兴趣转移到火药上。
他有炼丹的基础,制造火药不难,但制造出来的是宋朝火药,威力不大。一直没有弄懂,听到三白渠在用火药开凿石床,于是与妻子一道来到三白渠观看。
隐隐的觉得配方有问题,又做了一些研究,因为手中缺少材料,又返回渭州城。按照郑朗那种火药包,试着配制出十几种不同配方的火药。然后放在院中点燃,没有想到威力惊人,居然将他的炼丹炉子震翻,自己与妻子更是炸得惨不忍睹,多处受伤。炼丹的炉子将边上的柴禾引燃,又点燃了另一个火药包。
“将配方说出。”
“郑相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