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306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06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剥献于佛祖,布的是恶施。几个娘娘是普通人,所布之钱帛是郑家正当所得口虽没有布净施,也不会有劫难。大不了得不到证果,难道几个娘娘还要做菩萨?得不得到证果有什么关系?
楞严经韩琦没有看过。
但郑朗刚才将其中一段读了出来,比起一些上古的儒家典籍,也不是很难理解。
观世音说的这一段长篇大论,无非是救苦众生,点化各sè人等。崔娴说是各安本位,略有些牵强,也能说得过去口就象郑朗咬定梁武帝布恶施才得的恶果,谁又能说他全错了?
而且再一想,郑朗这次时机也掌握很巧妙。
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有三个因素,一个权贵相信,所以有权贵主动倡导包庇,二个是统治者需要,三个是来自百姓的力量。
可如今情况对佛教总体而言不太有利。
信仰佛教的权贵人数不在少数,毕竟道教与佛教比起来,各个方面皆落在下风,即使朝廷鼓励也不行。可因为一些佛教子弟的做法,使为数不少的士大夫精英很不感冒。
佛教的教化作用,为统治者需要,可对佛教带给唐朝的祸害,宋朝各代皇帝还是记忆犹新,赵匡胤游相国寺,赞宁法师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赵匡胤龙颜大悦,这才倡导佛教的。有外部基因,当时北宋在扩张中,想要征服各个割据力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纯括佛教,但还是将佛教列为道教之下。正是唐朝佛教之害故也。
教化作用依然存在,可是宋朝此时环境不同,对教化没有赵匡胤时那么看重,关健是需要钱。澶渊之盟前数场战役打下来,宋朝huā了七千万贯钱,与西夏人作战还没有开始,但仅是将粮食物资运到西北,在路上的运费与损耗会有多少?还不知得huā多少钱。不但自己,包括贾昌朝等许多大臣在内都在喊节省费用。战争还没有正式爆发,不能剥削百姓,只好从各方面着手,裁剪费用,使国库稍稍充裕。然而寺观的侵战田地,一年让朝廷减少多少税务?不打仗,好了伤疤又会让人忘记痛疼,急迫感不强,可眼下皇上因为财政不足,同样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应象。
百姓的支持,郑朗这样一闹,百姓还会有多少人支持?即便支持,也多是持怀疑态度,俺信的是佛祖,不是你们这些大和尚。
想到这里,韩琦不由莞尔一笑。
还是没有听出荷叶的秘密,只是听了崔娴的一些话,韩琦对崔娴产生一些了解,与郑朗十分相配。大约对佛教不是很反感,也不大相信,敬而远之的态度。
倒是那个小行首与两个小婢十分相信佛教。可这个与荷叶渡湖没有半点关系。
前面拐了一个弯,不好再跟下去。韩琦与杨安国回到邸所。其实案件是在拖着的,看到了,案子也要结束,还要返回京城,赶到利州进行救灾,于是三人迅速将案子结束。
离开杭州时,已经看出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先是那片荷叶,让那个百姓带回去,于他家不远处的吴山脚下设一观音菩萨像,将荷叶供于香鑫前,烧香供放。这一放,引来了无数香客。也是必然,王则搞秘密活动似的,远没有郑朗名气大,还发展了十几万香客,况且郑朗这一夜的神奇。
一时间此处香烟弥漫,遮天蔽日。
此处香火旺了,别的地方悲催,寿宁寺两天下来几乎看不到任何的香客。其他诸寺中,香火也不及以前旺盛。
并且有许多百姓在打听何谓三十三不净布施,郑朗不但讲了毗耶娑问经中的三十三不净布施,还做了详细的解说,可有几个百姓记得?但没有关系,虽然此经颇为冷门,杭州城中还是有的,有好事者将此经书翻开,找到这段话,再次做了阐述。还有好事者学着郑朗,摘了一片最大的荷叶,于中午时分,来到西湖边踩上去。这能踩么?轻者湿脚,重者落下湖去,反正中午时湖水不算太冷,观者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郑朗所在的竹舍菊huā也很古怪,在郑朗来到竹舍前,种了许多菊huā,这无所谓,就是和尚们很反感他,也不得不承认郑朗一个雅人,huā长势很好。huā长得好不要紧,偏偏郑朗搬进来后,huā一天比一天长势旺盛。才移载没有多久,不但根扎下去,生机勃勃,开的huā又大又艳。不能往邪处想,往邪处想。也有不对的地方,菊huā泼辣,易于载培,但这一移载,多少会受一些影响。如今看到这万huā争艳,百姓传言更多。
杭州各寺的和尚们看着这些huā儿,一愁莫展,难不成派人夜里将这些huā连根拨去不成?
一时间杭州城中沸沸扬扬,杨安再三人在这种情况下啼笑皆非的离开。
临上船前,韩琦向西山遥看了一眼。
也能过去,郑朗那栋竹舍非是孤悬于海外绝壁,不过郑朗为了读佛经,闭舍不出,只带着几个学生在身边。韩琦知道没那么神圣,可冒昧过去打扰,终是不雅,带着一肚芋不解,登上了船。
但这件事的后继影响到在继续。
不仅杭州的寺院,两浙的许多寺院都先后受到bō及。
有的和尚也不服气。
一部分和尚只是守着一座小孤寺,这些和尚那有什么田产,又能有什么财产去放高利贷,糊口罢了。遭到牵连,香火也减少了,更难度日。还有的寺院规模大,可是守着戒条清规,手中即便有田,也是寺院历年积攒下来的,或者施主布施来的,要么有争议的地方经营了一些长生铺(当铺)、店铺、碾皑、旅舍,收入十分可观,但能算是正当所得。此次郑朗换田,虽偶生了一些贪念,做得不过份。这些寺院和尚们也多有不服。并且他们也遭到严重的牵连。
放高利贷的和尚有之,有的人还不起高利贷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开始上诉,郑朗不在州衙,但是富弼一一将诉状接了过来,放心,重阳之会辨后,无论结果,一定替你们将欠条讨还。
看到这结果,于是有百姓要田,同样接手,没有判决,但派了衙役下去调查。最后居然有百姓连正当出卖的田地,长生铺里赎不回去的物品,也要往回讨要。更不要说香火。
吃了家中婢女送来的午饭,范纯仁好奇地问:“大夫,他们会怎么做?”
“那个他们?”
“那些寺院。”
“他们啊,他们怎么做不重要,杭州是一场戏,功夫却在戏外。”
“大夫,我不明白。”
“杭州我要的还是水利,至于打压寺院,非我之能,不过我下了这么多功夫,是为了另外一个人。”
“谁?”
“韩琦。”
“韩琦?”
“正是他。”郑朗说完了,看着外面,外面的菊huā金黄一片,当然,这大片大片的菊huā开得好,非是百姓所传言的那样,提前郑朗在这里做了一些布置,也不能说。百姓传言,正是他需要的。
又喃喃道:“还有几天,重阳就到了,重阳一过,看看能不能将这几个重要的矛盾冲突给化解。”
刚说完,外面传来一阵美妙的琴声,就象一阵轻风,缓缓地从东海吹来,慢卷着天上的白云,又象一泓碧水,从山上叮咚而下,又仿佛一只鹅毛轻轻在心田搅动。
琴声优美到了极尊。
王安石也在聒耳侧听,道:“好。”
郑朗却大笑,走出去,朗声说道:“你这个大和尚,我本来想请你过来一叙,然尘事繁忙,诸事并多,一直不敢请你。没有想你比我还俗。”(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七章 祗园精舍

郑朗迎了出来,菊花丛外站着十几个大小和尚。
其中有一个大和尚盘坐于地,将古琴放于膝间正在弹奏,纵然如此,琴音美妙之极乃郑朗闻所未闻。他身边还站着一个青年和尚,正在聆耳倾听。除这两个和尚外,还有其他的几个和尚,但用恭敬的态度围着正中的一个老和尚加上两个青年和尚。
后者郑朗不知道他们身份,但弹琴的与倾听的,已经猜出,正是越州法华山的高僧义海,有可能也是眼下宋朝第一古琴高手。他在京城与知日随老师夷中学完后,回到老家继续苦练,于法华山积十年不曾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因为他的琴技高妙,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但无人臻其奥。后来他在诸多学琴者中仔细挑选,终于选了一个得意弟子,叫则全。
义海这一脉在中国古琴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赫赫有名的浙谱正是从义海这一脉发扬光大起来。
笑咪咪地来到义海面前,说道:“大和尚,不好啊,很不好啊,难道你想学习天神送玉女于佛?”
出自四十二章经二十六章天魔娆佛,波旬送美妙的玉女给佛祖,佛祖说皮囊里盛着污秽的物事,送来何用,去,我不会用的。
这就是小乘教法,只度自己,论境界比大乘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维摩诘经里记载波旬冒充帝释天王送一万二千名玉女给持世菩萨,持世菩萨不敢收。这时维摩居士对波旬说道,这些女子全部送给我吧。波旬听了十分惶恐不安,以为维摩有意与他作对,想要隐身逃跑,但他使尽神力也不能离去,此时空中传来维摩居士的声音,波旬,将玉女留给居士,你才能离开。波旬只好留下玉女,让维摩一一感化。
一个是度己,一个是普世度人。
但郑朗不是说的这个。
想要辨证佛经,必须对佛经熟悉,有多少佛经?就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前来学习,一生一世也学不完。郑朗纯是临时抱佛脚,时间更紧张,所以选择在这里搭一竹舍,临时抢学佛教经义。就是这样,还分了心思,偶尔教导一下学生,关注一下杭州的吏治。
然而郑朗爱琴,此时义海前来,不劝说郑朗,用琴蛊惑郑朗,也会让郑朗严重的分心。
“琴是我弹的,耳朵是你听的,施主连这个都不悟得,还辨什么佛法?”
郑朗哈哈大笑,也不怒,指了指这些和尚:“你们既然前来,又有什么资格辨论佛法,彼此彼此,大家都不是悟道的人,看谁悟得深一点。”
这两句却是极深的禅机。
但不是郑朗现在卖弄的时刻,道:“大和尚,你我算起来还是一家人,佛家也讲因果,你得了我的琴谱,却在关健的时候骚扰我,不知种的什么果?”
“善哉,善哉,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管它种的什么果!”
前面一段出自楞枷经,讲佛在龙宫说法,从海中出来看到摩罗耶山顶的楞枷城,说过去诸佛都在此地演说自己以正智证涅槃,我现在也为罗婆那王开示此法,于是带着诸多的大比丘、大菩萨、梵天、帝释、大护法天龙演示神通,证法讲经,证法后皆于空中隐而不见。于是罗婆王开悟,刚才**的是谁?听法的人又是谁……世上一切诸法大约就是这样,本来实无其物,都是自心虚妄的结果。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实际世上无有能见,也无所见,无有能说,也无所说,见佛听法都是虚妄分别,如刚才所看到的,不能说是见了佛,不起分别才见到佛。
说直白一点,不能着相,一着相就落了下乘,重者坠入魔道。只要不着相,才能真见佛,不会种恶果。
“大和尚,老鼠咬琴弦啊,不过我喜欢。”
又是一个佛家典故,两个小鬼去捉拿一个法师,法师对两个小鬼说,我出家一辈子,只做功德,未做修持,你们给我七天时间,七天修行成了,我先度你们两个,再度你们的老板阎王。小鬼被他说动,给了七天期限。法师自知将死,放下一切念头,无我相,无人相,七天后小鬼来了,看到一片光明,但看不到人,没有办法捉。两个小鬼欲哭无泪,上当了,怎么办,观看了半天,看到一片光明里还有一丝黑影。原来这个法师功德大,国君封他为国师,赏了一件紫金钵盂与一件金缕袈裟,法师什么都放下了,只有这个钵盂放不下。两个小鬼看出来,变成两只老鼠去咬这个钵盂。法师念动了,一念动光也没有了,让小鬼铐上镣铐,法师还以为自己没有悟道,小鬼将经过说出,法师听完后将钵盂往地上一扔,好,我跟你们见阎王去。什么阎王什么钵盂,无所谓。于是立即证道,带着两个小鬼也随着悟道。
师叔,别与我讲什么禅机,先将手中这把上等的古琴砸了吧,砸完后再说禅机。
义海终于站了起来,敲了敲郑朗的脑袋道:“师兄来信说得对,你果然是一个惫懒之徒。”
郑朗只是笑嘻嘻的,道:“请进吧。”
义海指了指身后正中那个大和尚道:“郑施主,这位是重显禅师与他的徒弟天衣、义怀。”
“既来此,何来禅师?”郑朗冷冷地道。
这个态度太过傲慢,让一群大和尚们十分不满。
别的和尚不提,重显名声很大的,乃是云门宗首屈一指的高僧,住持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时人称之为雪窦重显,或者云门重显,曾写过《颂古百则》与《拈古百则》而闻名于世,两个弟子对佛法也颇为精通,乃是僧侣里有名的后起之秀。
若论此时高僧的排行,重显能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