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80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80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新政之事,朱由检每日都在繁忙中度过,再无半清闲可言。

    当然温体仁进入陕西后,便被安排到了长安府的一处府邸中,傍晚时分,李烁请温体仁过府。

    温体仁到了李烁府上的时候,发现李烁与曹德章两人在门口迎接,有些受宠若惊,温体仁见过李烁,当年在京师,李烁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现在却混迹在大明朝的权力中心,真实让人暗叹世事无常。

    温体仁下了马车后,赶忙拱手:“李巡抚,曹布政使在此迎接,真是让本官荣宠若惊啊。”

    “温大人言重,温大人乃是机要大臣,又身受皇明,来到我陕西苦寒之地,今日能来本官府邸一嘘,端是让这本官这府邸蓬荜生辉啊。”李烁轻轻一笑的说道。

    “本官担当不起,李巡抚万万不可说这般话啊。”温体仁再度言道,温体仁清楚皇上十分看重李烁,当然温体仁对于李烁却无半点好感,只因为李烁现在好似主导了朝廷的走向,成为了张居正那般的人物,这让温体仁十分不舒服,只想着李烁会是自己以后最大的对手,但温体仁十分聪明,他即便对李烁此人,百般不满,可在朝堂上却从来没有说过李烁的半句坏话,温体仁不是害怕李烁,他是想着顺着皇帝的心意。

    “二位大人莫要再多说了,饭菜马上便要凉了,下官刚刚从外府归来,此时已经饿的头脑发昏,不如我们先行用饭,边吃边谈。”曹德章在一旁调笑道。

    两人听完曹德章的话后,无不大笑出声,相继入府。

    府上备的饭菜均是些家常便饭,温体仁看到后,心中冷笑,想必李烁是故意让自己看到他用食如此朴素的,只有六个菜,除了一盘鸡蛋外,再无肉食,但温体仁这样想,却就错了,陕西大灾已过了三月,虽说朝廷拨了钱粮,又允许自己用军粮,但李烁清楚,军粮必须要有库存,不然日后万一发生叛乱,军队如何平乱,各地的粮食来往时间长,而江南等地的官府又尽皆上书朝廷,说实在拿不出太多的粮食了,故朝廷的内阁才怀疑陕西赈灾不利,朱由检这才派下温体仁前来监督赈灾,而李烁家中经常喝粥度日,鸡蛋还是李夫人所养之鸡下的,平时都是不舍得吃的。

    三人落座后,李烁端起酒杯道:“温大人,万万不要嫌弃粗茶淡饭,本官敬温大人一杯。”

    “不敢不敢。”说着端起酒杯,与李烁喝了一杯酒水。

    “温大人,现在陕西全境之内,尽皆遭灾,眼看今年不会有收成了,不知内阁与机要司可有安排。”曹德章试探着说道。

    “现在辽东边防紧张,皇上在昨日刚刚下的圣旨,追派了二十万两白银与十万旦粮食奔赴辽东,而陕西之事,朝廷也不敢大意,户部尚书郭大人也在前日奔赴江南各地,催促粮食,哎,只不过,本官却不抱什么希望啊。李巡抚,曹大人,你们可要做好准备?”

    “作何准备。”

    “断粮的准备。”

    李烁与曹德章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皇上怎么说的。”

    “皇上曾经提过,尽全国之力,足以养活陕西,但朝廷的举国之力可不是养一个陕西这么简单,辽东关乎边防,南面又有海战,朝鲜也开始驻军,哎,朝廷真的无力顾及了。”温体仁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这样做的意思也只是与李烁接个善缘,虽说心中不喜李烁,但温体仁也想借着李烁的东风在往上进上一进。

    事实上,朝廷比温体仁说的还要艰难。

    新政刚刚推行,各地遇到的阻力极大,江南各地哭穷,也是反抗朝廷新政的一种做法。

    李烁叹口气,站起身道:“曹大人,皇上的艰难,你我都清楚,但陕西大灾,也不是人力可为,我们自救如何?”

    “各地军民提水灌地,但有的州府已经提不出来水了。只怕雨季到来,庄稼也都死光了。”曹德章叹了口气,局势的不乐观也让曹德章感到心烦意乱。

    “河南山西等地如何?”李烁开口问道。

    “河南山西虽然都有些灾祸,不过中原之地比我们这里要好上许多。”

    “若是我记得不错,我陕西各地包括军粮有粮三十二万担,米十八万旦,银两六十五万。”李烁转过头看向曹德章,轻声说道。

    “对。”

    “能撑多久。”

    “不足两月。”

    温体仁这时候插口道:“不足到河南等地借粮,以陕西官府的名义借。”

    李烁看了一眼温体仁,轻笑一声:“温大人不知,这地方之事,不比朝堂,就算我们借,若是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也不会借给我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章 胁迫温体仁 1() 
温体仁叹口气说道:“那就要看李巡抚的本事了,在本官看来,朝廷有点挺不住了。”

    李烁与曹德章二人听完温体仁的话后,都默然不语,因为二人心中明白,朝廷并不宽裕,在加上辽东天气变暖,后金新一轮的进攻就要开始,日后朝廷的重心也会从陕西赈灾转变到辽东防线上,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局面。

    一顿饭大家各有心思,了然无味。

    次日,李烁陪同从京而来的温体仁到受灾害最严重的府衙去巡视,田地里面的庄稼半死不活,过往百姓各个面黄肌瘦,饱受沧桑,李烁心有不忍,但也无计可施,只能吩咐下级官员,此次从长安府拨下来的粮款要全部用到赈灾事宜,各级督查严格监督,若是有人动了一钱一米,严惩不贷,虽说如此,李烁也比谁都清楚,长安府的钱粮大多数来自朝廷的救济,而朝廷所拨的钱粮又大多数来自于江南各省,江南各省若是不堪负重,或是辽东发生重大变故,那么朝廷再也无暇顾及陕西,到时候,真正的考验才算来临。

    温体仁在陕西呆了十天,除了第二天外出以外,都呆在长安府驿站之内,李烁便是心中有些不满,也不好表露,奏章之中也绝口不提温体仁失职之事,只因温体仁乃是机要司成立以来第一批机要大臣,若自己弹劾他,皇上脸面无光,还在朝中得罪一个有权势之人,得不偿失。

    温体仁回到京师后,朱由检便召见与他。

    乾清宫中,朱由检坐在龙榻之上,手中翻弄着一本来自南京的奏章,奏章是南京知府史明瑞所上,奏章之中满是诉苦之语,只说南京城的粮食大多数都被朝廷运到了陕西,若是在这样下去,只怕会有民怨四起。

    朱由检轻笑出声,随手把奏章仍在龙案上,正在这时,章功推门而入,半拱着腰走上跟前道:“禀奏皇上,温体仁,温大人奉命朝圣。”

    “让他进来。”这几个月,朱由检感到由衷的疲惫,虽说此时朝廷上下依然吵得沸沸扬扬,但是新政还是推行下去了,机要司也按照自己的构想成立起来,可是局势却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改变,陕西大灾,朝廷束手无策。

    温体仁入了大殿后,走到龙榻前,跪下身去:“微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说着朱由检站起身来走到温体仁身边。

    刚站起身的温体仁看到朱由检走到自己身边,莫名的紧张,只因为陕西条件十分恶劣,自己整日呆在驿站之中,就算李烁邀请自己去府议事,自己也推辞不去,难不成是李烁在皇帝面前告了自己一状吗?

    “温体仁,此次去陕西,看法如何?”朱由检根本就不知道温体仁玩忽职守。

    “皇上,陕西形式严峻,微臣以为应做好其他打算。”

    “其他大算,是什么打算呢?”听到温体仁对自己说这些话,朱由检感到了一丝愤怒。

    “陕西大灾,乃是天灾,非人力可为,虽说朝廷积极赈灾,可若是今年陕西大部颗粒无收,受灾人数也过百万,到时候,朝廷拿什么赈灾,人们都说,富户家中有余粮,但大灾之年,深明大义的富户又有多少,若是朝廷此时停止对陕西的赈灾事宜,那么陕西官府只能撑上两月之余,到时流民四起,官府一定难以应付局面,所以朝廷要多做打算,防止流民流出陕西境内。”此次前来面见朱由检,温体仁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询问了幕僚,又查了陕西的余粮情况。他所提出的这个方案,是最合适不过的,这也是所谓的正人君子出不了也不敢出的主意,可就是这样一席话,让朱由检雷霆大怒。

    “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朝廷若是没有能力赈灾,就应该启用大军,封锁整个陕西,断了百姓的活路吗?朕的皇宫那么大,用度也十分大,就算朕每日一餐,也绝不会放弃陕西,温体仁,朕告诉你,即便朝廷无力赈灾,朝廷也绝不会下封锁陕西全境的命令,朕不能断了他们的活路,当然朕清楚,会有人造反,但朕不是元顺帝,朕的大明也不会跟蛮夷建立的元国一样不堪一击。”朱由检冷声道。

    温体仁听到朱由检的话后,惊慌失措,赶忙跪下身去,低头不语。

    朱由检深呼口气摆摆手道:“你起来吧,朕有些孟浪了。”

    “微臣有罪,微臣有罪。”温体仁真的害怕朱由检对自己的看法由好转坏。

    朱由检深知现在在询问温体仁,他也没有半点看法了,便挥手让他退下。

    温体仁退出大殿后,深呼口气,正想抬步离开,便听到背后有人喊自己,转头一看,才知是王承恩。

    温体仁赶忙迎上前去,拱拱手笑道:“王公公。”

    王承恩满脸严肃,摆摆手道:“温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温体仁看着有些严肃的王承恩,心中一紧,点了点头,跟着王承恩走到一僻静之所。

    “温大人,杂家让你看个东西可好?”王承恩轻声道。

    “公公,什么东西?”

    王承恩看看周围,从袖口中掏出一张书信,递给了温体仁。

    温体仁接过后看了起来,脸色大变,看向王承恩道:“王公公,这信上所言,是谁说的,完全没有这回事。”

    “温大人,有没有这回事,你我心中都非常清楚,这是在陕西的锦衣卫递交上来的,我十分相信,我觉得皇上也会非常相信,作为机要大臣奔赴陕西,皇上对你那么信任,便是让你好好的去监督巡视,没想到你去了十天,有九日呆在驿站之中,你说皇上知道了,会不会龙颜大怒。”王承恩冷笑着说道。

    温体仁看了看王承恩,知道王承恩定是有什么事情要让自己去办,若不是如此,这封书信自己定是看不到的,顿时沉下气来,轻声说道:“还望王公公替下官隐瞒一二,下官不胜感激。”

    “疏忽职守,更何况牵扯到了陕西,若是被皇上知道,定是会误了前程啊。温大人,您心怀天下,迟早会入内阁封侯拜相,若是因为这件小事,害了自己,那只怕太不值当了,杂家也替温大人不值,故杂家没有把这封密奏交给皇上看,还有杂家也已经嘱咐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让他也管住嘴。”

    温体仁半躬下身道:“多谢王公公大恩。日后王公公若有差遣,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去办。”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胁迫温体仁 2() 
“说来凑巧,我还真的有一件事情让温大人去办。”

    温体仁脸上笑意更盛,点了点头轻声道:“此地不是可以密探之地,不如下官改日来拜访王公公。”

    “今日晚上,杂家去府上叨扰一番,还望温大人不要嫌弃。”王承恩笑着道。

    “怎敢,王公公能到府上一嘘,也是给我薄面,更能让府上蓬荜生辉啊。”

    两人说了一会儿,温体仁便告退而去。

    王承恩也进宫面圣。

    看到朱由检后,行了一礼,站起身道:“皇上,李世超已经去了南京,我想这两天便会传回消息。”

    “温体仁怎么说,他可是个老狐狸啊。”

    “老奴自有办法,不过皇上,您就一定觉得南京新政一旦顺利施行,江南之地便再也无人敢反抗新政了吗,这,这老奴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啊。”王承恩面有不安的问出了自己心中存在许久的疑惑。

    “这件事情我跟李烁,还有郭允厚等人都有商议,他们的看法与我大相径庭,江南各地,明着遵守元年新政,但背后还搞着许许多多的名堂,而南京城内住着的那些官绅,都是整个江南之地最富庶之家,朕在年前,升任了吴可信为河南巡抚,说实话,朕对他放心,不过这南京着实难办,朝廷为难,只能用重典,既然他们阴奉阳违,朕就敢杀鸡儆猴。南京或是服从了新政,那么朕在拿几个由头,换上一两个知府,新政可为,王公公,你可知道若是新政在江南真的推行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