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76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76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去了陕西后,提拔了一大批底层武馆,又上奏换了三府的知府,都提到了朝廷的允许,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孙传庭培养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在四川也渐渐的站住了脚。

    当然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天府之国的政治局面,因为孙传庭的手段与朝廷不讲理由的支持,让孙传庭成为四川最大的政治势力,当然即便实力最大,也还有其他的政治对手,,他的对手便是左布政使刘国栋,刘国栋在四川任职已有十五年的时间,根深蒂固,与各地土司也有深厚的交情,当然刘国栋他的政治身份标志着他绝不可能成为皇帝朱由检看重的人,他是名阉党人员。

    因为朝廷与四川官府对于土司关注的很多,故这次四川的叛乱不是土司,而是普通百姓。

    带领百姓叛乱的叫王士性,王士性是个读书人,却久久考不中功名,迫于生活压力只能回到家乡教书耕种,而王士性却是个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他不甘于平庸,便搞起了神佛一套,信奉救世主菩萨,这尊虚拟的神祗,穷苦百姓大多数都相信这些,故经过六年的发展,王士性在保宁府发展起过万的信徒,虽有过万的信徒,但王士性从未想过造反,若说他为何铤而走险,反了朝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官府,当然孙传庭在这里也要负有重大的责任。

    孙传庭在四川一个多月的时候,就知道保宁府有一个救世主菩萨的神教,教首王士性是个落魄的读书人,孙传庭作为朝廷大员,当然不信这一套,更让他生气的是,王士性曾是个苦读数十年的读书人,当他得知王士性骗取教徒的钱财来供应自己奢侈生活的时候,就想把这个王士性给抓起来,但苦于没有借口,只好让手下的人去秘密调查王士性,终于抓到了王士性的把柄。

    第一,王士性的教义就是现在的天下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地狱,我等凡夫俗子,只能诚心信奉救世主菩萨,才能得到救赎,这便是隐射当今朝廷,当然这是手下找到的第一个把柄,对于这种相对于文字狱一般的罪责,孙传庭是不屑于使用的,而第二条罪责,也是让孙传庭下令抓捕王士性的主要原因,王士性在教书的时候,曾经杀害一个老汉,因为王士性异常狡猾聪明,官府一直没有把罪犯缉捕归案,故孙传庭下令保宁府知府,立即抓捕王士性,因为王士性在本地很有威望,官府的行动应该是秘密进行的,但殊不知,去抓捕的衙役中有一人是王士性的信徒,这人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去通知了王士性,王士性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连夜逃出他的神庙,并在两日后,发动了这场史称,神庙之乱的事件。

    王士性聚集两千多精壮信徒,在黎明的时候进攻保宁城,当时城上的士兵不足百人,看到一两千农民模样的人,向城池冲来,喊打喊杀的,吓了一跳,立马关闭城门,吹响了号角。

    保宁府城高墙坚,又有四千余名守军,这些乌合之众当然打不下来,丢下了几具尸体后,就逃窜而去,保宁守备胡均,唯恐城外有埋伏,也不敢派人追击。

第一百三十二章 通江() 
第一百三十二章

    保宁知府乃是刘国栋的胞弟,名刘国梁,当他得知有叛军攻打保宁城的时候,也十分震惊,忙书信一封送往成都孙传庭。

    孙传庭得知有人造反,没有慌乱,立即召集成都府的左布政使刘国栋,卫所指挥使高明义,四川总兵钱军书,卫所指挥同知王赞过入府议事。

    五个人在孙传庭的府中商议半天,做出了四条部署,第一条便是调集成都卫所六千余士兵入保宁府,第二条便是下令让保宁府各州县提高警惕,第三条,严令保宁周围府县,实施戒严,严防叛贼流窜出保宁府,第四条,下令保宁府弄清楚民众造反的起因,不过原因也在晚上的时候到了成都,那是因为官府下令捉拿王士性走漏消息。

    抓捕王士性的命令是孙传庭亲自下的,本是一个把柄,但刘国栋却没有想过用这条罪责去搞孙传庭,相反还对于平叛,尽心尽力,前文说过,阉党成员多是些务实派,刘国栋明白,孙传庭的到来,就是来抢他的权,但事有轻重缓急,此时此刻,平叛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在保宁府发生造反的第二天黎明,成都府,钱军书便已经整军完毕,与午时出军保宁府。

    而现在的保宁府局势不容乐观,王士性在保宁府的威望很高,举旗造反,有众多的百姓响应,叛军从最初的两千余人,变成了将近五千人,当然最让保宁府官府难以接受的事情是,这些乌合之众竟然攻下了通江县,并杀了县令,首级悬挂于城墙之上,保宁府知府刘国梁得知消息后大怒不已,在知府衙门中招集两名卫所千户,与保宁守备胡均。

    三人来到知府衙门的时候,刘国梁便对着三人怒道:“叛贼攻下通江,斩了县令,尽丧国威,你们三人立即领兵出征,把贼首王士性给本官抓来,本官要将他碎尸万段。”

    “大人万万不可。”守备胡均忙开口劝阻。

    “有何不可。”刘国梁现在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他没有想到问题的关键。

    “大人,现在贼首王士性麾下有五千人,通江附近的州县各地守军不足五百人,就算加上衙役,卫所军户,也不过千人,王士性现在想拿下那一座县城都十分简单,我们保宁府守军不足三千,若是想要拿下通江,只能全部出动,在调集其他州县的兵马,即便拿下城池,也不能全歼叛贼,更会误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大好局面,通江被叛贼拿下,你竟然说大好局面?”

    “大人有所不知,若是这些叛贼四处流窜,扰民不说,势力便会越来越大,我们官府想要剿灭他们,难度也会大大增加,若是他们攻下通江,我们官府没有什么表示的话,贼首王士性与从犯便会认为官府软弱无力,掉以轻心,等到成都府的援军到了以后,我们兵强马壮,便可以在通江编织一个大网,一局破贼。”胡均苦口婆心的说道。

    胡均说完这些话后,刘国梁也冷静了下来,虽然他是个读书人,对于兵事不太了解,但他去熟悉四川的地形,若是这些叛贼被赶出了通江城,定会四处流窜,破坏秩序,在破坏与流窜的过程中,更会壮大自己,可若是他们死死围在通江城,一举破敌,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可以给朝廷一个交代。

    冷静下来的刘国梁摆摆手询问胡均道:“那你认为我们现在该做什么,难不成什么都不做,就等着成都的援军到来。”

    “大人,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便是把王士性等人留在通江。”

    “如何把叛贼留在通江呢?”刘国梁疑惑的说道。

    “大人应该立即下令各州县,让他们整修军备,紧闭城门,我们保宁城也要实行禁言,保宁府全府上下都要有一种如临大敌的假象来迷惑叛军。”胡均开口说道。

    “难不成叛贼王士性不是因为官府要抓他而造反,而是很早之前便准备造反了吗,若不如此,即便我们制造假象,王士性也不会知道啊,。”刘国梁在这个问题上怎么也想不明白,官府已经抓到了为王士性通风报信的衙役,据他透露,便是王士性得知消息后,才产生的反意,保宁府中各级官员都一致认为,王士性是被逼造反,根本就不存在事先谋反的可能。

    “大人您多虑了,王士性不可能事先造反,在我们保宁城也绝对不会有贼军的细作,但大人您在想一想,王士性是神教的教首,在我们保宁府的信徒不下万人,他在通江造反,一定还会有信徒去投奔他,这样一来,我们还怕王士性不知道保宁府的情形吗?”

    刘国梁采纳了胡均的建议,如胡均所料,王士性由信徒嘴中得知了保宁府的情景。

    通江城县衙大堂,五人正在大声争吵着。

    他们都是神教各个香坛的香主,他们现在争论的焦点是留在通江,还是走出通江,向南继续推进,三个人觉得应该留在通江,其他两个香主却觉得不宜久留,他们势单力薄,若是留在通江的话,朝廷的援军源源不断,而自己手中的兵力只有那么大,迟早有一日,会被朝廷剿灭,不如趁着朝廷准备不足之际,继续攻城,招收新的信徒来进入他们的造反大军中,壮大自己,当然只要是聪明人都会觉得通江不能留,可这群叛贼中大都数都看不透这些,而这股反叛势力的底层信徒大都数都是通江的贫苦百姓,他们可不想背井离乡,这也是为何王士性攻下通江后,对与是去是留的问题摇摆不定。

    正当五人争吵的不可开交之际,王士性来到了大堂。

    五个香主立即安静下来,对着王士性鞠了一躬,齐声喊道:“救世主菩萨降临世间,救赎万民。”

    王士性身穿着一件说是道袍不是道袍,说是袈裟又不是袈裟的服饰,头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在帽子中间绣有佛陀的图案,他脸色有点发白,看起来还有那几分仙气,但只要是个郎中,一眼便能看出这王士性脸色发白的原因是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所致。

第一百三十三章 平叛 上() 
“虽然通江县被我们拿下,我们救赎了通江县十五万的民众,但普天之下,需要我等救助的何止千万,未成大事,便在这里争吵不休,怎能完成我神教大业。”王士性慢悠悠的说道

    “教主教训的是。”五个人赶忙低头恭敬的说道。

    “你们应该都知道,新的信徒进入通江县投奔我等,严明整个保江府都乱作了一锅粥,故我认为通江还可以在呆一段时间,等到我们再度壮大以后,便能占领保江府,进而攻占整个四川,把欺压在头顶的狗官全被都杀了。”

    “遵命。”五个人齐声答道,因为王士性的话,导致香主之间的矛盾点都没有了。

    叛贼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在通江到处搜刮财富,抓了不少壮年来加上他们的叛乱部队,社会秩序也已经消失,到处都有人抢东西,分不清是“义军。”或是,真正的盗贼,即便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却无人过问。

    在王士性占领通江城的第二天,总兵钱军书带领着六千援军到了保宁城,在保宁城中商议了大半天,与下午时分,携带保宁城三千人马,出军通江。

    知府衙门下令通江周围各州县在各个关卡设置阻碍,通江城若是有叛贼向外逃窜,立即抓获,若是反抗,不管身份,杀无赦。

    在深夜的时候,钱军书率领着兵马赶到了通江的地界,但叛军全是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斥候的存在。

    现在钱军书手中有来自成都的卫所精锐六千,保宁城守军三千二百人,共计九千二百士卒,火炮二十门,攻城器械也早就备好,可谓是准备就绪,当然这也是四川官府的反映神速所致。

    当钱军书到了保宁城的时候,听刘国梁与胡均二人说,叛贼在通江城中,与胡均一般,十分欣喜,因为在来保宁城的时候,钱军书想的局势最坏的便是这伙叛贼四处流窜,他们只能到处追击,劳作会停止,百姓会受到惊扰,平叛也十分不易,可若是这些叛贼窝在一座县城中,那对付这些乌合之众,钱军书可谓是把握十足。

    在离通江城十五里处,官军停住了脚步。

    冷风刺骨的袭来,军士赶了那么久的路,也造就乏了,钱军书知道这个状态下的军队虽说能够攻下县城,但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故钱军书下令,全军安营,休息两个时辰在攻城,当然为了害怕让通江城中的叛贼知道官军的到来,钱军书下了严令,禁止用火把,当然官军与这些叛军不同,大部队虽然休息了,但扔有数十人骑着马赶到了离通江城不足两里地密切关注着通江城。这些人的怀中都有信号箭,只要城中有了动静,便会点燃信号箭,到时候,官军便会立即备战。

    钱军书与数十位参将与胡均坐在一起,商谈凌晨时候的进攻。

    当然大战在即,钱军书也不想制定什么战术,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给这些参将施压,因为即便叛军是乌合之众,但他们手中也有武器,这就是战争,强弱之分虽然明显,但官军也必定会付出伤亡的代价。

    “朝廷与皇上对抚台大人可谓是十分看重,在他治下,竟然有人谋反,孙抚台的压力很大,在我来保宁府之前便对我说,要尽快平定叛乱,给朝廷一个交代,孙抚台裁剪军户,发了拖欠许久的饷银,你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受到了他的提拔。现在正是报答的时候,我们若是尽快平叛的话,那么不至于让皇上怪罪孙抚台,凌晨进攻通江城,大军压上,务必要抓捕王士性,即便抓不到活的,死尸也要找到,可若是有人畏敌不前,本将也不会跟你们讲什么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