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61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61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太监带着吴可信到了养心殿,在殿门口的时候,吴可信才发觉自己脸上发热,头脑发昏,想到自己在乾清宫中多喝了些酒,顿时后悔不已,若是进去养心殿,在皇帝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可是要命的啊,可是现在后悔,也于事无补,只能晃晃头颅,让自己清醒一些。

    小太监进去禀报一下,便出来让吴可信进入大殿。

    吴可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缓步入了大殿。

    此时的朱由检正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奏章。

    吴可信进入大殿后,看到朱由检,便赶忙跪下身去,道:“微臣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连眼睛都没有抬一下,道了声平身。

    吴可信听到后,便站起身来。

    不过朱由检仍然在看着奏章,好似没有说话的打算。

    当看完这封奏章后,放下,又拿起了一封新的奏章,已然观看,这倒让候着的吴可信更加摸不着头脑了,皇上召见自己,什么话都不说,这是何意?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不胜感激涕零

第一百零四章 召见吴可信() 
朱由检为何会如此,实然,朱由检是心中生气,这吴可信在乾清宫喝闷酒,太监全部都告诉了朱由检,乾清宫设宴,谁敢贪杯,这吴可信却如此胆大包天,敢喝那么多的酒,当然朱由检清楚,这吴可信可能是觉得自己冷落了他,心中不快,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谁又不是历经险阻,受到些挫折,便怨天尤人,这种人最让朱由检看不起,若不是吴可信在开封府的作为让朱由检看重,他是绝对不会多看吴可信一眼,此时仍然召见吴可信,也算是给他一次机会。

    朱由检不说话,这吴可信当然不敢先行开口,养心殿中侍奉的太监宫女当然也不敢说话,而田淑也在这养心殿之中,她看着皇帝的表现,心中也十分奇怪,皇帝让小太监匆匆忙忙去找这位大人,这位大人到了后,为何又不跟他说话呢?

    过了大半个时辰,朱由检把案上的奏章全部看完,这才抬起头看向吴可信。

    “吴可信,朕召见你,你可知所为何事?”

    这半个时辰吴可信可谓十分煎熬,听到朱由检说话,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回道:“微臣不知。”

    朱由检冷声道:“你在开封能够按照军需司拟定的规定从乡绅的手中把粮食征收过来,朕心中确实高兴,不过朕一直想要当面问你一件事情。”

    吴可信不知道情况,诚惶诚恐的说道:“不知皇上有何事要询问微臣。”这吴可信的心中总有一丝不详的预感。

    “朕想问问你,你是如何从富商乡绅手中买的粮食?”朱由检看着吴可信问道。

    吴可信偷瞄了一眼朱由检,发现朱由检正在看着自己,赶忙低下头去,答道:“微臣得到诏令后,与开封府各县县丞共同商议,后召集府中的乡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赖各位同僚一心,才打动乡绅,从他们手中买下了粮食。”

    听到吴可信的回答,朱由检轻笑一声道:“吴可信,你好大胆,你难道以为朕在这京师之中,便不知这天下事吗,便把朕当个瞎子吗?朕实话告诉你,你在开封的所作所为,朕心中一清二楚,如何抓捕乡绅,后又凭着私交,调集河南卫所,与乡绅佣农对峙,险些酿成大祸,这些事情,暗中巡视开封府的锦衣卫早就把实情一一禀奏,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吴可信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惊了一下,赶忙跪下身去,道:“皇上,微臣有罪,微臣有罪,不过微臣也是有着苦衷,正如皇上所说开封不比江南山东各府富余,微臣好话说尽,那些乡绅油盐不进,微臣心中恼怒,又因为朝廷规定的日期越来越近,微臣心中急迫,才出此下策,臣恳请皇上恕罪,恳请皇上恕罪。”这吴可信虽有些醉意,但说起话来却头头是道,他说的这些话,虽说在认罪,可言语之间,却把罪责推到了乡绅身上,说他们油盐不进,不听号令。

    看着吴可信反应如此之快,朱由检的不满也减少一分。

    “朕记着,你曾上奏说道,开封府百姓在朕登基那天见到金龙在开封府盘旋,这事可是真的?”朱由检问起了金龙出世的事情。

    “皇上,这件事情千真万确啊,皇上乃是真龙天子,初登帝位,便有如此大的祥瑞,这便能证明,我大明定当再度昌盛,后金边患也可不日便破。”

    听完吴可信的话,朱由检笑了起来,这吴可信真的是没脸没皮,不过吴可信却有着普通官员没有的胆气与能力,这种人在处事的时候,能退能进,而此时的大明朝最需要的便是这种官员。

    “你起来吧。”朱由检摆摆手道。

    吴可信听到后,便想站起,可因为有些头晕,一时不慎,竟然卧倒在地,官帽也跌落出去,显得滑稽可笑。

    太监宫女看完这幕,都强忍着笑意,不过也有一两个人笑出声来,朱由检看向发生笑声的太监宫女,怒道:“这养心殿中,你们竟然如此无礼,可是想让朕治你们的罪。”

    朱由检这话倒是让宫女太监惊了一下,这才发觉,这不是自己的房间,而是养心殿,而所有的宫女太监尽皆跪下身去。

    “吴可信,你快起来,堂堂朝廷命官,成何体统。”实际上,朱由检看着吴可信摔了一下,自己也想笑,不过他是帝王,怎能如此打趣臣子呢?

    吴可信赶忙捡起官帽,戴好后才起身,不过饶是吴可信脸皮厚,在皇帝面前的这一摔,也让他老脸通红,心中更是想到:“今后,绝不贪杯。”

    “吴可信,前几日陕西闹的沸沸扬扬的军田私占调查,你可清楚?”

    “微臣知晓。”

    “那你觉得李烁与曹德章所作所为,可对。”

    “皇上,微臣认为二位大人的方法是对的。”吴可信赶忙应道。

    “为何?”

    “皇上,不是微臣失礼,在京为官,与地方为官不同,京官永远不知道地方官员的苦衷,自认为所有事情皆是理所当然,李巡抚派人抓捕乡绅,没有他意,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皇上交代的差事,这些富商乡绅大多为富不仁,仗着天高皇帝远,不听官府的命令,若不用手段,便永远办不好差事,故臣认为,李巡抚与曹布政使没有一点错误,反而心中敬佩二位大人,微臣虽说也抓捕了乡绅,但一直藏着掖着,唯恐皇上朝廷知晓,而李巡抚敢于在整个陕西如此大动手笔,不惧言官,这份气魄,让微臣汗颜,有李巡抚辅佐皇上,大明定会更加昌盛。”吴可信发自肺腑的说道,实然,吴可信没有说谎,他真的很敬佩李烁与曹德章,认为这样的臣子才是大明能够再度兴盛的砥柱,心中十分向往,只想与二人把酒言欢。

    “吴可信,朕实话告诉你,朕不相信什么金龙出世,朕的天下,朕比谁都清楚,若想让他昌盛,不能一直用嘴巴说,要实干,朕希望你也能为大明昌盛做出贡献,朕问你,你可愿意。”朱由检正色道。

    听完朱由检的这话,吴可信才算放下心来,原来皇上从未想过要责罚自己,刚刚说的那些话,也只是对自己敲打一二。

    吴可信躬身道:“微臣愿为大明昌盛,赴汤蹈火,即便背上多少骂名,也在所不辞。”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摆摆手道:“宣旨。”

    一个小太监请出圣旨后,便当众宣旨,吴可信跪下身去领取旨意。

    旨意上任命吴可信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兼任洛阳知府。

    虽说官位就提了一级,可圣意上说开封知府也由吴可信举荐,当然谁都知道这是皇帝的心机,让吴可信举荐开封知府,他举荐的可不是忠于自己的官员吗,这便造成了他在河南势力的形成,也是扶其更上一层楼的前奏,朝廷的这些伎俩,吴可信心中十分清楚,不过实际上吴可信根本就不需要这种扶持,虽然吴可信虽一直在开封任职,但他善于经营,与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也都熟悉,更与卫所指挥私交甚好,更何况洛阳的各级官员大多数都被抓,官场面临着重新洗牌,即便现在任命他担任河南巡抚,他也不会有半分为难之处,不过朱由检却不想一而再的打破朝廷任命官员的规程。

    吴可信领旨后,朱由检把洛阳的事情告诉了吴可信,嘱咐他要在最短的时间中,从乡绅的手中买下粮食,还给百姓,吴可信当即打保票,说一定在年前完成,让百姓心无怨恨的渡过新年。

    吴可信的这种保证,让朱由检很是高兴,又勉励了几句,便让其退下。

    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不胜感激

第一百零五章 卢象升的看法() 
吴可信走在出宫的路上,此时的心情与刚刚完全不同,他已经进入了皇帝的视线,并仗着自己的努力让皇上对自己高看一眼,现在干劲十足。

    朱由检的圣旨到了内阁后,没有人提出异议,直接颁发任命,而吴可信进入了皇帝的视线,养心殿召见,恩宠有加,可谓是这次军需购粮的最大赢家。

    而现在的陕西,在经过军田私占调查后,废黜军户,被提上了议程,秉持着内阁与兵部的意思,戴世辉也开始着手筛减军户人数,与袁崇焕所说一般,这军户之中早就有人盼着能够脱离军户的身份,而中层的武官,千户百户,对待把他们的军户身份废黜,十分排斥,不过也毫无办法,这都是上头的意思,若想闹事,也没有人跟着他们一起,故陕西裁剪千户所这件事情进行的顺风顺水。

    只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便初步完成朝廷的规定,把人数裁剪到了两万人人,正当戴世辉还想在动的时候,卫所指挥卢象升却不同意,因为在卢象升看来,陕西虽然增设了西北大营,人数为五万,但陕西地理位置特殊,若是按照朝廷兵部的设想,把陕西的军户人数裁剪至一万五千人,那么整个陕西带甲之人也不过六万五千人,若西北发生重大叛乱,朝廷绝对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更何况卢象升在裁剪军户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去了很多千户所视察,发现留下的人都是壮丁,虽说以前不思操练,可卢象升又有信心,把陕西的军户训练成一只敢杀敢拼的军队,而他又询问了留下来的军户,大多数都是些家境平寒的人,裁剪掉后,朝廷虽然有些田地银两的补助,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养不了家,卢象升是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才阻止戴世辉继续裁剪军户。

    当卢象升用命令的口气阻止戴世辉裁剪军户的时候,戴世辉心中十分不乐意,当着数千军户的面便跟卢象升吵了起来,两人都十分生气,最终这件事情闹到了李烁那里。

    在巡抚衙门中,李烁看着在面前争吵的戴世辉与卢象升,也颇为无奈,卢象升乃是皇上派来的,他虽是巡抚,但也不能对他说什么狠话,而戴世辉这些日,费心费力的裁剪军户,更对自己言听计从,若是说他,定会寒了此时投靠李烁麾下的本地官员的心,故李烁没有偏向任何一个人,公事公办,既然你们二人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那就把事情捅到朝廷上,让兵部与皇上做决断。

    李烁当着两个人的面,书写奏章,写好后又让两人观看一二,两人也都没有异议。

    卢象升回到家中,觉得朝廷不了解陕西的情况,绝对会让陕西再度裁剪军户,不放心之下,他也写了一封奏章,详细叙诉了他了解到的情况。

    这两封奏章几乎是同时到的京师。

    因为陕西的事情一直被皇帝重视,故内阁接到奏章后,不敢耽搁,立即送递养心殿。

    朱由检也是第一时间看的奏章,李烁的奏章禀奏的事情众多,关于戴世辉与卢象升的争议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卢象升的奏章却详细叙述了陕西裁剪军户的事情,朱由检知道卢象升会用兵,也会练兵,不然在上个时空中也不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臣,他的提议朱由检原则上是同意的,可这是兵部的统筹,若想改变,还是要询问一下袁崇焕,朱由检也不拖拉,看完奏章后,立即召见了袁崇焕。

    袁崇焕来到后,朱由检便把卢象升的奏章念给袁崇焕听,谁知,一向执拗的袁崇焕竟没有拒绝,满口应道可行。

    倒是让朱由检有些奇怪,不过朱由检却不知道,最初,袁崇焕也没有想着把陕西的军户裁剪至一万五千人,卢象升担忧的事情,袁崇焕也有,不过那日在君前议论的时候,为了让郭允厚同意增设西北大营,才话赶话的说到了那里。

    朱由检听取了袁崇焕的意见后,便在卢象升的奏章上批复道:“准奏。”

    谈完这事后,朱由检又与袁崇焕谈了些福建之事,这贾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