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57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57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万历年间,因为您,神宗皇帝不止一次的想要废除光宗皇帝的太子之位,现在想来,当今圣上,对这件事情还有些耿耿于怀,此时正想找福王殿下的麻烦,说实话,下官也有些看不过去,您与皇上可是至亲啊,即便选质子,也不该选福王世子啊,可您应该有些忧患啊,这皇上为何偏偏选中世子呢,这摆明就是让您抗旨的啊。”李世超心中当然清楚,皇帝虽然说可以动强,但福王府还真的没人敢硬闯抓人,他觉得换一种方式,让福王感到恐慌。

    果不其然,朱常洵听完李世超的话后,也是心惊不已,虽说他一直不把朱由检放在眼中,可不能否认,朱由检现在是大明朝的合法皇帝,自己的生死还在别人手中握着,他让自己的世子入京,甚至奔赴蒙古为质子,真的是为自己设的一个套吗?

    第二更奉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默默的问一声谁又推荐票,投给小风吧,这成绩真心惨淡

第九十七章 赵声意() 
朱常洵心中有了这个想法后,便在也不敢狂妄,他虽然有些骄横,但他好歹是个亲王,他清楚,若是皇帝执意要动自己,虽然会受到朝堂的反弹与各地藩王的反对,但对于此时的朱由检来说威胁不大,更何况现在眼瞅着朝局已经被朱由检一手掌控,朱常洵沉默许久不再说话。

    李世超看着朱常洵这个样子,便就知道自己话已经起到了作用。

    李世超朝前走了两步,恭敬的说道:“福王殿下,下官官位低微,平日里面连见皇上一面都是极难的,故也劝阻不了皇上,而我们的指挥使大人,他是皇上一手提拔的,可谓是皇上亲信中的亲信,此时皇上让他来催福王世子入京,便是要让他来找福王殿下的麻烦,若是福王世子不如京,锦衣卫便会动强,让福王世子入京这件事情是由皇上与内阁辅臣,满朝文武在太和殿商议的,世子不入京,那么整个朝堂都会有些不满,您有错在先,大臣绝对不会帮您说话啊,到时候,福王殿下,你便犯了三条大罪啊。”李世超苦口婆心。

    “本王犯了三条大罪。”实然,朱常洵的语气已经软了下来。

    “当然,福王,实不相瞒,您写给骆指挥的书信,骆指挥已经交给了皇上,但您却是皇上的族叔,只因这件事情,他也不好说什么,可若是世子不如京,他便能拿出来发难了,第一条,违背祖训,肆意干涉地方政事,阻挠锦衣卫办案,第二条,目无帝王,跋扈嚣张,虽说您是皇上的族叔,但他此时是君,您是臣,您说话毫无分寸,皇上还是少年天子,性子上面难免急躁,若是传到他的耳中,这便又是一大罪,第三条,也是最要命的罪责,抗旨不尊啊。”李世超说的这些话全是站在福王的角度说的,为的便是让福王更加恐惧,更加不安。

    福王听完这话后,眉头紧皱,沉默一阵,后开口说道:“本王知道了,本王在考虑两天。”

    李世超看着福王还是不舍,又开口说道:“福王殿下,还有一件事情您不知晓吧。”

    “何事?”

    “前日我们派出的锦衣卫送着书信与骆指挥的奏章入京,遭到劫杀,皇上认为这洛阳上下,也只有福王一人敢做,并且十分生气,让骆指挥严纠,并暗示要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啊。”

    “你说什么?难不成朱由检就这么想要我的命吗?”朱常洵听完这话后,心中十分愤怒,这件事情他根本就不知情,此时想来,朱由检还想把罪责推到自己身上,心中充满着怨恨。

    李世超这时候没有接口说话,实际上这次李世超说了很多大不敬的话,若是传了出去,性命定会不保,可李世超敢断定,今日在福王府与福王说的话,绝对不会有第三人知道,只因为朱常洵不是人中豪杰,比之普通人又少了些胆气,他可不敢让外人得知皇帝对自己的态度。

    朱常洵在大堂之中来回走动两圈,无奈的说道:“明日,世子便会启程,本王也不在过问你们锦衣卫调查。”

    实际上朱常洵收了乡绅许多奇珍异宝,现在不办事,心中也没有丝毫亏欠,反正也为他们说过话了,洛阳官府也没有从他们手中征收一粒粮食。

    李世超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复后,便离开了福王府。

    从今日一见,李世超便就清楚这次截杀锦衣卫的事情绝对不是福王指使,原因简单可笑,他不敢,也没有魄力做出这种事情。

    李世超把调查的矛头指向了地方官府,洛阳府官绅的代表赵声意便是最大的嫌疑人。

    对待这件事情,锦衣卫无所不用其极,买通了赵声意府中的一个仆人,得知赵声意曾经让一些江湖人士过府,更在外围得知,这河南地面上,有一股实力强大的江湖团体,便是黄河龙,锦衣卫派人到黄河龙的住处,得知黄河龙不在家中,又从当地熟悉黄河龙的人口中得知,在前日,黄河龙去了一趟洛阳,回来后便叫齐了他的兄弟,不知道去了哪里。

    骆养性与李世超此时心中都有了谱,骆养性派李世超去巡抚衙门找田光,让田光发布通缉令,通缉黄河龙刘四,而李世超去巡抚衙门的时候,还带着一张黄河龙的画像图,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铁证证明是黄河龙所为,但是骆养性为安人心,已巩固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必须做出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政治态度。

    李世超去了巡抚衙门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田光,田光根本就不知道赵声意找的人是谁,但还是有些心惊,因为在他们的计划中,送信的锦衣卫都会被杀,到了那时候,即便锦衣卫觉得事情不对,那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会得知锦衣卫被杀的事情,如此长的时间,赵声意便能重新布置一番,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福王朱常洵。

    李世超注意到了田光脸色的变化,但李世超也没有怀疑什么,只因锦衣卫在河南地界上被杀,这田光身上总有些责任,脸色不好,也好理解,他当然不会知道田光的性格,也决计想不到一封疆大吏竟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

    李世超说的事情在田光的职责范围之内,也不好推辞,只能答应,当着李世超的面命令主簿书写通缉令,并且盖上巡抚大印与自己的私印,再由巡抚衙门的人员写了超过一千张的通缉令,并广招画师,把黄河龙的样貌画于纸张上,广发各地。

    因为这是锦衣卫的事情,田光清楚,自己若是拖拖拉拉,难免会让骆养性怀疑自己,便下了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通缉令,并在两日之内发向各州县。

    李世超走后,田光心中十分不安,在房中来回走动,但这个时候,他不敢去叫赵声意过府商议,因为他优柔寡断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唯恐赵声意已经被锦衣卫盯着,若是自己找他,那锦衣卫会不会也怀疑到自己的头上呢,虽说催饷,他有些责任,但也罪不至死,他现在已经后悔答应赵声意做这种事情,总觉得是赵声意拖累了自己。

    而这个时候的赵声意也不好受,在家中翻墙倒柜的找银两与值钱之物,现在的赵声意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但家中银两根本就不够一万两,无奈之下,只能遣人去找些富商借银,一个知府找人借银两,本就荒唐,更何况还在如此形势下。

    赵声意的所作所为,骆养性与李世超两人十分清楚,李世超推断,这赵声意定是在筹备银两给匪徒,截杀锦衣卫之事一定是他做的,当时骆养性只是点了点头,实然,心中也已经认可了李世超的推断。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昨天有点不好意思,领导旅游归来,给他接风,喝的晕头转向,回到家中便就睡着了,实在不好意思

第九十八章 陕西开局() 
驿站之中,骆养性与一众锦衣卫坐于一堂,而朱由检彻查锦衣卫被杀的旨意已经到了洛阳,骆养性召集众人一同议事,也是为此。

    “皇上的圣旨到了,果不其然,皇上要我等彻查此案,在旨意中也催促我等尽快把军需催饷案结案,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快些说来。”这几日骆养性感到十分劳累,虽说在京中的时候,事情也不少,但现在独自奔赴一地,成为主事之人,面对着各级官员还有福王,总感到有些无奈。

    而福王世子朱由崧也在今日中午奔赴入京,这件事情让骆养性十分开心,这也算是解决了一件压在心头许久的大事。

    李世超听完骆养性的话后便站起身开口说道:“大人,属下以为军需催饷案已经证据确凿,应秉承旨意与军需司拟定的购粮准则,立即抓捕洛阳知府赵声意,而截杀锦衣卫之事,也与这赵声意脱不了关系,我等便可两案并审。”

    “大人,此事不应操之过急,要等待朝廷的准话,这河南巡抚田光在催粮之时,便在这洛阳府中,他乃朝廷大员,与此也脱不了关系,我等若是把赵声意给抓捕归案,那田光又该如何处置?若是与赵声意一般,颇为不妥,可若是不抓,又与情理不和。”一名千户提出了不同建议,他觉得田光乃是河南巡抚,位高权重,不宜轻动,应该上奏给朝廷,让皇帝与内阁做出决断。

    骆养性听着有些道理,又接着问道:“那你觉得现在应该如何处理?”

    这名千户又开口说道:“属下以为,我等应该先调查奏章截取案,然后上奏朝廷,提及关于巡抚田光,我等有没有权利去办理。”

    这名锦衣卫话落以后,李世超立即接口说道:“大人,皇上给您便宜行事之权,如何处置田光,也在您的职责范围之内,属下以为应该立即下狱赵声意,此时人证物证俱全,便能定下赵声意的罪名,赵声意若是说这件事情田光知情,没有阻拦的话,我等也可先行关押田光,后在上奏皇上,有皇上定他的罪责。”

    “把巡抚关了,知府也关了,那你是不是要把这洛阳上上下下的官员尽皆抓进牢中,那洛阳政事由谁管理。”这名千户也丝毫不退让,在他心中想着应该让朝廷做足准备,他觉得李世超太过急功近利,没有一点大局观。

    这个时候,骆养性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他受了皇命,来到这洛阳府中,虽说十分用心,但他却没有经验,若不是手下都有能力,还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他的位置不同,他要考虑大局,想了一会儿,觉得这样的自己实在是太不该了,皇帝让他来洛阳,便是让他快点结案,现在自己前怕狼后怕虎,岂不是让皇帝对于自己的能力不满意。

    最终骆养性拍板定论,抓。

    李世超松了一口气,他还真的怕骆养性不敢动手,若是这样子的话,锦衣卫便跟以前一样,要一直被东厂压制。

    骆养性取出刚来洛阳时朱由检给予他的圣旨,交给李世超,让李世超带领二十名锦衣卫去赵府抓人。

    李世超双手接过旨意后,也不耽搁,立即动身,奔赴赵府抓人。

    实际上骆养性不知道他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那名千户所担忧的事情是有理的,李世超想要迫切的宣示自己的能力与手腕,才如此提议,巡抚主管一省军政要务,即便朱由检对其不满,也不能轻易废黜,官位做到这个级别的,在朝堂之上总会有些纠缠,贸然行事,必定会让锦衣卫成为众矢之的,可现在却不比以往了,只因为宋明义联合陕西三十多名官员,共同上奏,弹劾李烁,奏章到了京师,引发了渲染大波。

    说起现在的朝政不比以前那般安静,先是刘权上奏说锦衣卫被杀,事态严重,有损国威,理应严惩,后又有宋明义联合官员弹劾李烁,目无法纪,强张跋扈,动用兵马,强逼乡绅。

    朝堂之上的官员几乎一边倒的都在说李烁的坏话。

    朱由检的压力也有些大,而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处理这件事情上来。

    朱由检心里面认同李烁的作为,顶着压力,把所有的奏章全部压下,后又召见了内阁首辅黄立极,辅臣李国普二人与乾清宫议事,以应付明日的大朝会。

    当然黄立极本来就看不上李烁,对待李烁的大胆行事,心中也十分不舒服,这不是胡闹吗,他认为李烁这么办,便是胡作非为,祸国殃民,可即便心中如此想,他也没有说李烁什么坏话,反而对其说上一两句好话,那是因为黄立极清楚,按着朱由检现在对自己的看法,他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也呆不了多久,待到与蒙古签订盟约以后,他便会如田尔耕一般,退出大明王朝的权利中心,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体面的下台。

    李国普也提出些自己的看法,有贬有褒,看起来颇为中立。

    三人的议事,朱由检也没有什么收获。

    在屏退二人后,他又把刘权召来,让刘权联络靠近他的御史共同出言,为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