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39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39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微臣入陕西后,私访与民间,竟见闻衙役逼迫百姓为财主换田地,所换田地皆是军田,指使之人乃是长安知府孔胜毅,现已证据确凿,望皇上重刑责罚,以正视听,陕西卫所以腐朽不堪,难以为朝廷守土护疆,即便严法治军,也于事无补,微臣希望皇上能与兵部尚书袁崇焕大人商议,我陕西可组建训练新军,人员四万足矣,户部财政紧张,微臣心中明白,也知组建新军,会给皇上造成烦恼,但却不能不说,陕西军田私卖已成顽疾,臣从下月始,便着手开始收回私卖军田,并索回地主富商私占所得粮食,并用这收回的田地与粮食组建新军,绝不让国库为其花费一两白银,微臣所说,望皇上慎重考虑。”

    朱由检合起奏章,看向骆养性道:“李烁就上了这一道折子吗?”

    “禀告皇上,还有一份奏章递交给了内阁,想来用不了多久便能到皇上的手中。”骆养性恭恭敬敬的说道。

    朱由检没有与骆养性闲聊的雅致,勉励了几句,便让其退下。

    今天就只有这一更了,弱弱的问一句,书友可有推荐,能不能支持小风一把

第六十五章 李国普的小心思() 
李烁奏章上面所说的话,朱由检也有这方面的打算,只不过一直下不定决心,在朝堂上面提出整练新军,废黜卫所制,这将是一场不亚于倒阉的**,若是处理不好,各地藩王,京中贵胄都不会同意,若自己对国家控制的不够牢固,都有被废黜的危险。

    朱由检往前走了几步,再也没有游玩的雅兴,回转了养心殿。

    刚到养心殿,就看到一名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走过来道:“禀告皇上,陕西李巡抚的奏章。”

    朱由检看到小太监怀里面抱着一堆奏章,心生疑惑,问道:“怎么那么多。”

    “王公公交代,陕西大小官员的奏折都要递交到养心殿来,这全都是陕西的。”

    朱由检嗯了一声,让小太监把奏折全部放在龙案之上,等到小太监下去后,养心殿空无一人。

    朱由检这才打开了第一封奏章,这封奏章是李烁所上,言语与密奏相差不多,只不过少了新军的提议。

    当他打开第二道奏章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怒意,这是弹劾李烁的奏章,所上之人便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宋明义。

    奏折上面说李烁没有经过朝廷的允许,便扣下朝廷命官,与法理不合,骄傲跋扈,不听同僚的建议。言语之间还透露出对皇帝的不满,其中的一句话让朱由检产生一种想要把这个宋明义杀死的冲动。

    “微臣以为巡抚李烁,阅历不足,不能担当陕西巡抚之职,望皇上深思,万万不能误国误民。”

    朱由检看完后,把宋明义的奏章扔到了地上。

    气愤的站起身,后开口喊道:“来人。”

    门外候着的小太监赶忙起来,恭敬的道:“皇上有何吩咐。”

    “你去把黄立极,李国普,施凤来三人叫来。”

    小太监下去传旨。

    不一会儿,黄立极三人便就赶到了养心殿。

    三人行礼后,看着朱由检脸色十分不好,心中都有些怯意,只因现在的朱由检再也不是那个初登帝位的新君了。

    黄立极不由心中想着,朝政也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边疆无战事,国家也没有遭什么灾祸,为何朱由检会发怒呢?因为这两日黄立极正忙着与辽东孙承宗沟通,关注着与蒙古朝鲜联盟之事,内阁的事务都由李国普主持,故根本就没有看到来自陕西的奏章,当然不会清楚朱由检因何生气。

    虽然黄立极不清楚,但李国普,施凤来二人却心如明镜一般,这陕西李烁与宋明义的奏章他们二人都看过了,因为朱由检下旨说陕西的奏章都要递交上去,不然内阁会动点小手段让宋明义的奏章根本就到不了御前。

    “黄立极,朕让李烁担任陕西巡抚之时,朕记得你可是极力反对的。”朱由检看着黄立极道。

    黄立极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更是迷糊,但也只能顺着朱由检的话说下去:“那时候微臣确实反对,不过此时以改变初衷。”

    朱由检冷笑道:“你已经改变了初衷,便是同意李烁当这陕西巡抚了。”

    同意不同意,李烁现在都已经成为了陕西巡抚,就算不同意又有何用处。

    “微臣同意。”

    “你同意可有人不同意啊。”

    “谁人敢如此大胆,妄议政令。”黄立极疑惑的问道。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宋明义他给朕上的奏章,你可看过。”朱由检咬着牙说道。

    听完朱由检的话后,黄立极心中咯噔了一下,如曹德章对李烁所讲一般,这宋明义与黄立极私下面确实有联系,并且关系极好,可以说宋明义敢上这道奏章便是因为黄立极。

    不过这次宋明义想错了,黄立极不是张居正,朱由检也不是神宗皇帝,他上了这道奏章,起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政治结果,反而会让黄立极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自己也会在皇帝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由检虽然气愤宋明义说的话,但也不能因此迁怒宋明义,不然定会落下为保宠臣,陷害忠良的骂名,也会给李烁在陕西的主政造成不确定性。

    “微臣这几日忙着蒙古之事,内阁的事务没有过问,不曾看过宋明义的奏章。”黄立极老实回答道。

    “李烁到了陕西后,私访民间,发现了诸多问题,衙役逼迫百姓与财主换田地,黄立极,你可知道换的田地是什么田地吗?”

    “微臣不知。”

    “军田,卫所的军田,下令换田地的乃是长安知府孔胜毅,孔胜毅被李烁扣留之后,这宋明义竟然上奏弹劾李烁,端是没有王法,白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之言。”朱由检怒声道。

    朱由检这话一说,再也没有人敢接话,大殿之上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中。

    “由你们内阁发出旨意,训斥宋明义,调派御史赴陕,调查此事,并勉励李烁,让他严惩不法人员,不能姑息。”

    三人听完后,低头道:“臣等遵旨。”

    朱由检心情不好,也不想在询问三人政务,摆摆手便让三人退下。

    三个人走在皇宫大内之中,黄立极走在最前面,脸色铁青。

    “黄阁老,这训斥宋明义的话,是你写还是我写啊。”施凤来轻笑着说道。

    这几日施凤来有些郁闷,皇上好像把他给忘却了一般,这朝廷近些天来所有的大事根本就没有一件经过自己的手,看着黄立极每日忙碌,可是十分眼热,他也知道宋明义与黄立极关系不错,现在说出这样子的话,也有一丝看黄立极笑话的意思。

    “本官事务繁忙,这些小事由你处理吧。”黄立极争锋相对的说道,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你高兴个什么劲,就算皇帝不信任宠信与我,所有的大事小事可不都要交给我办理。

    施凤来听完黄立极的话后,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李国普看着二人斗嘴,心中一动,从今日朱由检对黄立极的态度来说,这黄立极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呆不了多久了,他又从蒙古结盟,成立军需司购粮,这两件大事中察觉到朱由检并不看重施凤来,到时候,黄立极下台后,自己是成为内阁首辅的热门人选,想着这些,纵是一向正值的李国普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军需司成立后,锦衣卫在皇帝的催促下,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分配的地方,由官府为他们分其位置,并且各府,各州县,广发告示与民间,把朝廷的命令公布于众。

    地方陷入了忙碌中。

    朱由检下了浓厚的政治资本,即便你只是个小小的县丞,若是能够完成分配的任务,便能见到圣颜,并予以赏赐,这对于各地官员来说,诱惑可是很大的。

    若国家没有大事,又无入京的可能,地方官员可能一生也见不到皇帝的面貌,谁不想在大内皇宫中转一圈,让皇上面对面褒奖一番呢,故内阁的旨意下来后,地方的各级官员决干劲十足。

    求推荐,有书友说让我发红包,可是小风看了那么久,都没有看懂啊谁知道怎么操作,可以在书评中留言

第六十六章 吴可信() 
而朱由检就是利用官员的这种小心思才下的这种圣旨。

    当地方官府收到旨意后,官员们立即就宴请大户人家,阐明旨意,让他们这些大户把大头都交上来,而军需司所制定的任务也将在五日后下发到各级官府手中,当然这些大户人家有许多都不同意,但官员却十分不高兴,这不是要抢走他们立功的机会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兵丁入城之类的事情。

    而开封府知府吴可信在接到内阁诏令后,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便迫不及待的去了知府衙门。

    看面貌便知道吴可信是个精明之人,嘴下的胡须留的有些流里流气,不像是读书出身的进士,反而像极了市井之间的算命先生。

    不过吴可信面貌虽不伟岸,可在万历三十六年,可是中了榜眼,在开封府也呆了将近六年的时间。

    他每日都在苦叹生不逢时,阉党当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在崔呈秀谋逆案后,他立即在民间渲染金龙出世的消息,并上奏朝廷,想要引起皇帝的重视,不过那封奏章的回复虽是嘉奖,但吴可信却觉得没有起到自己想要的政治结果,他心中知道,这皇帝绝不简单,看不惯那些只会吹嘘,而不办实事的官员,故在得到内阁的诏令后,他终于知道自己的又一次机会已然来临,只要抓住,能够见到圣颜,到时候他的仕途便会一往无前。

    在知府衙门中,吴可信催促着手下查看府衙记录的田地分布,从中列出个上百人的名单,这些人的田地大都过万。

    拿到名单后的吴可信十分开心,立马召来被知府衙门辖制的两名千户,吩咐让他们把名单上的人全部找来,他要在知府衙门设宴。

    在两名千户下去办差后,吴可信又把长安府所有的县丞全部召来。

    在大堂之中,开封府的六名县丞尽皆到齐。

    吴可信坐在大堂上,看着六名县丞道:“皇上的旨意,我想你们也都知道了,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一名县丞轻声道:“有些强人所难,这军需所虽说买粮的银子由他们负责,可我们能不能看到这笔银两都不好说,若是军需所没有支付,那这个负担可就由我们顶着了。”

    “内阁的诏令说,按照市价购粮,可朝廷大肆购粮,这粮价怎能不涨,就算军需所能够把银两分到我们手上,可他们却不知道,粮价已经涨了,给我们的银两买不了那么多粮食,这亏空,又有谁能担当呢?”另一名县丞也开口说道。

    “皇上成立军需司购粮,可见皇上的重视,我等作为臣子,只能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这粮价,本官不管外面涨的什么地步,在这长安府中谁敢涨一文钱,便拿谁是问,从即日起,各关口严格把控,不让我开封府一粒粮食到外地去。”吴可信坚定的说道。

    吴可信在开封府的威望极高,这道命令一下,众位县丞都无异议。

    等候了一会儿,上百位财主地主便来到了知府衙门。

    衙门从城中最有名的酒楼中请来了十几名厨子为其准备酒席,大院之中摆了十几桌,众位财主来到后,看到了这开封府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知府衙门,心中也泛起了嘀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一会儿,吴可信带领着六名县丞出现在大院之上,众位乡绅无不起身相迎。

    吴可信先拱拱手道:“众位员外,吴某叨扰之处,还望海涵。”

    “不敢不敢。”

    “知府大人客气。”

    吴可信摆摆手道:“众位员外请坐。”

    一番客套之后,众位宾客便全部坐下。

    吴可信也不说话,只是吃饭,而那些乡绅却吃不下去,心里面总是犯迷糊。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吴可信举起一杯酒水站了起来,而大院之中所有的人也都站起身。

    吴可信道:“今日本官先干为敬,只为各位员外乡绅,能够帮助本官一把。”说完吴可信一口喝完,放到了桌子上。

    吴可信话音刚落,便有一位乡绅说道:“我等若能帮助知府大人,定会慷慨解囊,决不藏私。”

    吴可信对着这位乡绅一笑道:“这位员外也别忙着说话,还要听本官把这件事情详细说来。”

    吴可信说着走出了席位,在各桌之间缓步行进。

    “今日,本官收到皇上的旨意,圣上说,当为远虑,才无近忧,此时我大明朝的远虑便是朝廷边患,从万历年间,后金便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而皇上所忧,皆是本官所忧,后金日益猖獗,本官不能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