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30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30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大人可是在京师中呆过几年,那时候便在黄首辅的手下做事,不过年数已久,抚台大人可能不知,但就算是现在宋大人与黄首辅仍是书信往来频繁。”

    牵扯到了黄立极,李烁就不由慎重一些,这可是涉及到大明朝最顶层的权利斗争,此时李烁已经是封疆大吏,不能在做些政治冒险这样的投机戏码,他要准确猜透皇帝对内阁首辅的真实看法,不过因为他一直琢磨不懂朱由检,也不敢贸然下定义,万一,黄立极仍然是朱由检最信任的内阁首辅,动宋明义便是代表着挑战黄立极,一个受皇帝支持信任的内阁首辅注定是胜家,即便黄立极不再受朱由检的信任,但他仍然是内阁首辅,与他对抗,也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政治战争。

    李烁沉吟一阵后低声说道:“若真的如此,事情变得复杂了。可催要粮饷,这是圣旨,注定是之后的国策,即便何人挡在身前,也必须推到。”李烁越说声音也变得越坚定,恍惚间,他觉得自己本就一无所有,此时贵为一省巡抚,若比以前还畏手畏脚,岂不悲哀,而且他心中还是相信自己眼中的朱由检是个果断到可以为了富强做出任何事情的帝王。

    曹德章与李烁一样,心中也犯嘀咕,他的想法极其简单,李烁的恩宠能不能超过黄立极,贸然与黄立极对抗,对他们这些阉党余孽又有什么坏的影响。

    李烁看到曹德章不说话,笑了笑,站起身走到衙门前喊了一声:“来人。”

    外庭的一名值班衙役听到后,赶忙跑上前来。

    “抚台大人有何吩咐?”衙役恭恭敬敬的说道。

    “你派人去请卫所指挥徐孟朝大人与指挥同知戴世辉大人前来府衙议事。”

    “是。”衙役不敢耽搁,答完后,赶忙下面调人去喊徐孟朝与戴世辉。

    李烁回过头来看到曹德章仍然有些愣神,哑然失笑道:“曹大人不必慌张,黄首辅乃是明事理的人,即便他与宋大人有同僚之谊,在对待大是大非问题之上,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若是黄立极老眼昏花,分辨不出对与错,咱们的皇上也会为咱们做主的。”李烁为了提高曹德章的积极性,说的话有些粗俗不堪,傲气冲天,实然,这也是告诉曹德章一件事情,皇帝信任的是咱们,而不是黄立极与宋明义,即便日后,对簿朝廷,皇上也会向着我们,你大可放心。

    李烁的这些话当然有些作用,曹德章心中想到:“对啊,事情做成,功劳都有份,事情不成,得罪人的是李烁,管他何事?”

    “抚台大人说的是。”

    “我刚刚便说了,你我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若在人前,你喊我一声抚台大人,我应你,可若是在人后,你还叫我抚台大人,那我可就不应了。”

    曹德章也是人精,听完李烁的话便知道他的意思,这李烁是想要拉近两个人的关系,随即开口说道:“我年长抚台大人几岁,待到无人之时,可否喊一声贤弟。”

    “正合我意。”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徐孟朝与戴世辉得到消息后,没有耽搁,立即从府中出发奔赴巡抚衙门,一个时辰后,两人骑着马在巡抚衙门竟然偶遇到一起。

    “戴同知,来此处何意?”徐孟朝语气不善的说道。

    “与徐指挥的来意相同,不知徐指挥大人为何还要明知故问呢?”戴世辉针锋相对的说道,好似私毫不畏惧自己的顶头上司。

    事实上,戴世辉是曹德章的左右手,而徐孟朝又与宋明义关系极好,这曹德章宋明义虽然不合,但碍于朝廷上的压力,也不敢表露出来,可这戴世辉与徐孟朝却总是争斗不止,两个人关系恶劣在陕西官场之上人人皆知,但却没有人把这些事情透露给御史道,故朝廷也不清楚陕西官场的不和谐。

    徐孟朝冷哼一声,没有答话,翻身下马,大步进入了府衙。

    戴世辉用着不善的目光看着徐孟朝,冷笑着说道:“我倒要看看你还能猖狂多久。”

    说完后,戴世辉也赶忙下马,一名随从牵住马匹后,也是快步朝府衙走去,他可不想落到徐孟朝的后面,让抚台大人有些看法。

    当两个人进入府衙大堂的时候,李烁与曹德章正在说话,在这一个时辰中,李烁与曹德章聊了许多,对于陕西的民生也初步有些了解,不过李烁当然不会全部相信曹德章的话,只有用眼睛看到,这是事实。

    徐孟朝戴世辉一同进入大堂,两人躬身行礼道:“下官见过抚台大人。”

    “一大早的便把两位大人喊来,有些冒昧,还望两位大人海涵。”李烁轻声道。

    “被抚台大人召见乃是下官的荣幸,怎敢多想。”戴世辉率先开口说道。

    徐孟朝冷眼看了一下戴世辉,心有不满,不过李烁端坐在上,自己又不能出言嘲讽。

    李烁笑了笑道:“二位大人快快入座。”

    两个人坐下后,李烁开口询问道:“卫所士兵整练如何?”

    “不是下官吹嘘,我陕西卫所与河南山西等地卫所相比,强上许多。”徐孟朝开口说道。

    “哼,徐指挥可真会蒙蔽上官啊。”坐在一旁的戴世辉出言讥讽道。

    戴世辉这话一说,李烁脸色便有些不好,看向戴世辉道:“戴同知此话何意?”

    曹德章脸上带着笑意,丝毫没有变化。

    气氛莫名的有些紧张。

    戴世辉从座位上起身,拱手道:“抚台大人,若你不嫌下官啰嗦,下官便把卫所的种种弊端,禀告大人。”

    李烁还没有开口说话,坐在一旁的曹德章笑着说道:“兵家乃是国家存亡之事,抚台大人又怎会嫌弃戴同知的啰嗦呢,有话你便一一说来。”

    李烁点了点头说道:“皇上在本官临行之时,还在嘱咐,此乃国家大事,便是你在这里说上一天一夜,本官也要全部听完。”

    “抚台大人深明大义,下官不敢藏私,说起我陕西卫所,洪武年间,共有千户所十六处,军户十万,可战之兵,共计九万余人,当时与蒙古作战,我陕西精兵出关众多,何其骁勇,正德年间,新增千户所六处,共计二十二处,可战之兵却变成了七万,万历年间,再增八处,可是能上战场的只有无完人,此时千户所更加不堪,变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军户五毒俱全,总兵参将副将全是酒囊饭袋,不可一战,在外又有富商助纣为虐,私占田地,军户们又不操练,整日无所事事,鱼肉乡里,民众敢怒又不敢言,此时我陕西境内共计千户所三十处,成为了陕西省内最大的毒瘤,若是一发战事,卫所士兵不堪大用,望抚台大人明查,上奏圣听。”戴世辉情绪激动的说道,实然这些话都是在昨夜想好的,不过说的也全是实情。

第五十章 新军想法() 
戴世辉说的十分舒坦,可李烁的脸色却黑了下来,他看向徐孟朝一字一句道:“徐指挥,不知戴同知说的可是实情。”

    李烁心里面已经相信了戴世辉的所言所语。

    “抚台大人,万万不能听信戴世辉的胡言乱语。”

    “那本官该听什么?,本官听你的吗,比之山西河南等地要好上许多,那本官便问一问你,卫所士兵可有战力,若明日辽东巨变,你陕西卫所能抽掉出多少可战人马入京勤王,那军户屯田可有侵占,你是卫所指挥,难道不知道朝廷为你手下的这三十个千户所每年要付出多少白银,多少粮饷,那屯田何用?不如让朝廷把所有的屯田收回去,派发百姓,征收粮饷,你说你敢写这奏章递交内阁吗?太祖皇帝本意,便是屯田养已,现在连田地都没了,徐指挥你对本官说如何屯田。”李烁严肃的说道。

    徐孟朝呆了一下,他决计想不到刚刚到长安两天的李烁便这么不留一丝情面的训斥自己,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李烁又是新帝宠臣,也不好顶撞与他,只好低头不语。

    戴世辉看到徐孟朝被训斥,心里面简直乐开了花,不过脸上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表情。

    李烁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开口说道:“军改必须做起,陕西卫所是第一站,这件事情本官亲自过问。”

    戴世辉赶忙表态道:“下官愿助抚台大人一臂之力。”

    李烁点了点头又看向徐孟朝道:“刚刚本官听到戴同知的话,思绪不稳,说的那些话,徐指挥不要往心里放,整治卫所,本官还要多多倚仗徐指挥与戴同知。”

    “下官不敢,下官定会尽职尽责,助大人整治卫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徐孟朝当然不想得罪李烁,只能低头说道。

    “那如何整改,还需思量一个章程,本官要亲手抓,曹大人,徐指挥,戴同知,你们定要鼎力相助,也让那些总兵,副将,千户长吃点苦头,当然,那些富商地主也要吃些苦头,不然不足以正军纪,明国法。”

    三人齐声说道:“是。”

    对于陕西的形势李烁不是那么清楚,整治卫所,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不过李烁心中却有个思量,卫所制已然腐朽不堪,就算在整治也那些军户们也找不回祖上的荣光,训练新军,这个大胆的想法在李烁心中扎下了根,他决定要写一道奏章递交内阁,再写一份密奏交于朱由检,递交内阁的奏章是要整治卫所,而递交皇帝的密奏却是涉及新军。

    大明在内地需要一只人数满员,军备精良,训练到位的强大军队,可仅仅依靠卫所,永远也达不到这个标准,整练新军,必须实行,不过这件事情涉及范围广,牵扯众多,即便是朱由检也不敢丝毫大意,明着说这可是要废黜祖制。

    实然,在大明的历史中新军这个字眼很出现的次数很好,但确实有新军的存在,著名的戚家军便属于新军的一种,只不过没人敢提而已。

    而此时大明内宫中的朱由检一手拿着茶杯,一手看着来自辽东的奏章。

    军报是由山海关总兵姚文喜所上,奏章全是吐苦水,也可以说是弹劾孙承宗而来,奏章说经略大臣孙承宗从山海关调走精兵四万,奔赴宁远前线,山海关陷入空虚,若后金用奇招越过宁远防线,直奔山海关,那山海关绝无抵抗之能,京师便会有威胁,然后又说想让朱由检劝劝孙承宗,不要调走那么多的兵士。

    看完奏章后的朱由检哑然失笑,放下茶杯,把奏章随手扔到了龙案之上,看向王承恩说道:“这山海关总兵姚文喜对朕说,孙承宗从他那里调走四万人,山海关防备空虚,唯恐后金入关,鼠目寸光,若宁远防备没有出现什么缺陷,这山海关便不会出现他所说的情况,看来,这个姚文喜不适合做山海关总兵这么重要的位置。”

    王承恩劝谏道:“皇上圣明,不过此乃多事之秋,不宜在动旁人啊。”

    朱由检明白王承恩的心思,魏忠贤死了,阉党主力也一并覆灭,朝政正值混乱之计,若在此时动山海关总兵,旁人便会说这新帝是要扳倒前朝势力,扶持忠于自己的人,百官便会人心惶惶,山海关总兵就是上了一道奏章,便能调任,那日后在朝堂上面谁还敢多说话呢?这对于刚刚有些平稳迹象的朝政来说,影响颇大;弊处大于利处,朱由检当然不会去做这种买卖,现在说说也只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罢了。

    “王公公说到了朕的心里,朕都明白,但这封奏折朕留中不发,想来,若姚文喜不是若不痴傻,也不敢再上奏章。”

    如果姚文喜的这道奏章皇帝没有给批复,便是不同意姚文喜的看法,还向姚文喜表达出言外之意,便是辽东之事,尽托付于孙承宗,他有权作出任何安排,你只需听命行事,若再敢发些牢骚之语,免不了一顿训斥。

    “皇上圣明。”王承恩恭维道。

    朱由检摇摇头笑着说道:“看来帝王终是孤独,不然与朕最亲近的王公公也不会经常说些恭维的话来。”

    “老奴不敢。”说是不敢,但王承恩听完朱由检的话,心里面还是美滋滋的。

    “算算日子,李烁也该到陕西了,不知道陕西的情况究竟如何啊?”

    “李大人睿智果断,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朱由检站起身,在殿中走了两步,脸上已然没有笑意,满脸狰狞的道:“想来,陕西也该杀人了?”

    在李烁走的时候朱由检便嘱咐与他,在陕西对待任何人都无需手下留情,而李烁本就有此意,再加上皇帝的支持,不大闹一番便不是李烁的禀性了。

    在内阁中,黄立极袁崇焕与李国普三人都在,讨论与蒙古朝鲜结盟的细节问题,因为朱由检吩咐,在此事未有定案之时,不能外传,以防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阻碍联盟大计。

    “袁尚书,你派过去的人想必现在已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