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25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25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看着两人下去后,刚想休息一会儿,便有太监进殿禀报:“皇上,辽东经略孙大人奏章已到内阁,黄阁老说他要亲自送过来,让我先来禀告一下。”

    朱由检点了点头,摆摆手让太监退下。

    今日大朝会上面朱由检刚刚训斥过黄立极,按理说现在的黄立极应该在郁闷中,可辽东之事乃关系边疆京师,看到孙承宗的奏章后,也顾不得心中所想,与李国普一同前去养心殿。

    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末年,辽东后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大明王朝顽疾,而从大明朝立国至今,大明与蒙古,与后金,便一直处于争斗。

    每一任帝王即便在胡闹,也把边疆问题看的很重。

    朱由检登上一会儿,黄立极便于李国普来到了养心殿,跪拜之后,黄立极道:“皇上,辽东经略孙承宗,今日上奏,禀报辽东具体事宜,臣不敢耽搁,给皇上送来,还望皇上御览批示。”说着把奏章递给了身边的小太监。

    朱由检拿起奏章,没有打开,道:“来人,把兵部尚书袁崇焕叫来。”袁崇焕对辽东问题十分了解,现在历史发生了改变,朱由检也无法断定皇太极想法,只能让这个与皇太极打了几年硬仗的袁督师来提点一二。

    袁崇焕姗姗来迟。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道:“袁崇焕,你仔细听着,待会朕有要事询问。”说完后,又把奏章递给身边的小太监道:“让李国普念。”

    李国普在原先的历史中大肆清算阉党的**中登上了内阁首辅之位,不过在崇祯元年五月,也是因为清算阉党而倒下台来,回了老家。

    李国普接过奏章后,也没有犹豫,便开口道:“臣到辽东之后,整查军备,视察各地,士卒可战,百姓归心,形势大好,臣有一议望皇上御览,后金与蒙古各大部落交恶之深,连年征战,林丹汗疲于奔命,部落西迁,皇太极命多尔衮率领精兵两万西进蒙古,残杀征服蒙古各个小部落,臣以派遣使者奔赴蒙古,寻找林丹汗,望共同行事,共抗后金,又允皮岛总兵毛文龙,率三万兵士从海上进驻朝鲜,联络朝鲜王室,整军备战,签订盟约,若一方被后金攻击,三路共起。宁远守军两万三千人,臣惶恐,从山海关调出军马四万,进驻宁远,又派遣各路斥候,轻装出阵,详细描绘辽东各地地貌,已做后日之用,臣上奏有一事相求,朝鲜乃是我大明藩国,后金日益强大,朝鲜朝不保夕,为大势大局着想,恳求皇上予以朝鲜整军支持,派遣督军奔赴朝鲜。“李国普念完后,合上奏章,等候着朱由检说话。

    “林丹汗,朝鲜王室,与大明,三方签订盟约,不知各位臣工对此事有何看法。”朱由检不懂的如何打仗,但他却明白一点,借势压人,所以孙承宗的奏章朱由检已经同意了大半。

    这时候最有权威发言的也只有袁崇焕了。

    袁崇焕道:“联络三方结盟,臣早些年也有此想法,不过却一直无所作为,朝鲜还好,蒙古,可都是狼子野心之辈,即便签订盟约,我辽东边关告急,他们也断然不会出手,朝廷财政枯竭,一纸盟约,便背负上了蒙古与朝鲜这两个大大的负担,此事,臣认为还需再议,而皮岛总兵毛文龙,仗着驻军海外,不把朝廷法令放在心上,若是让他去了朝鲜,定会害了朝鲜与我大明之谊。”

    朱由检点了点头,看向黄立极道:“黄立极,你说一说,对此事有何看法?”

    黄立极道:“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损失惨重,辽东边疆年年告急,要钱要粮要增援,也是我大明财政最大的负担,此时若把钱粮撒到蒙古与朝鲜,微臣认为不可。”

    朱由检不急着表态,看向了李国普道:“李国普,你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国普看了黄立极一眼后,轻声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后金势大,蒙古,大明,与朝鲜现在若是一家的话,绝对挡不住后金的兵锋,臣以为理应按照孙经略之语,与朝鲜,蒙古,大明结盟,至于袁尚书刚刚所说,蒙古狼子野心,会不会遵守盟约,这事,我大明可派出使团,在盟约签订之后,派往蒙古,监视其蒙古动向,若辽东城池遭到后金攻击,催促蒙古出兵。而皮岛总兵毛文龙进驻朝鲜,更为合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尚书在外领过兵,也知道这其中的苦恼。毛将军到了朝鲜后,若皇上放心不下,可派出耿直大臣前去督军,并起用新将,出任皮岛总兵。”

第四十一章 辽东构想 中() 
朱由检看到黄立极,袁崇焕二人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时,唯有李国普出来替孙承宗说了几句话,心中不由想到。难不成这李国普在暗地里面给孙承宗有些自己不知道的联络。

    实际不然,李国普这样说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孙承宗而已,这是他在内阁中多次提出的政治愿景,不过当时朱由校在位,魏忠贤把持朝政,黄立极独断内阁,他的政治愿景没有发挥的余地。

    多方联合,共据强敌,本在战国之时便就出现,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与军事发展的突破,不过在中华一统后,除了宋朝没有一个朝代与人联合对敌,故在朝堂之上定会受到极大的压力,第一方面是所有的臣子都不清楚朱由检的心意,这种联合对敌的事情,让臣子们商议的时候,他们都会暗自嘀咕,联合对敌,签订相应平等的盟约,会不会让皇上觉得自己脸上无光,丧失国体,我们可是天朝上国,殊不知这种心里便会误了大事。而另一方面,却是最根本的因素,我们大明把银两散出去了,如果没有收到相应的报酬,签约方不遵守盟约的内容,那我们岂不是血本无归,一系列的问题便会让众臣子下不定决心,甚至是上个时空中的崇祯皇帝也会多想,不批准这项政治同盟,军事联合。

    现在对于李国普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提出政治联盟的是备受新帝信赖的孙承宗,李国普觉得借着孙承宗的恩宠便能完成自己的这一项政治愿景,何乐不为?

    朱由检笑了笑道:“后金军力强大,士兵勇猛,朕清楚,故朕对辽东十分看重,联盟之事虽然我大明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过对辽东之事,帮助也是甚多,朕现在思量的不是要付出多少白银,朕思量的是付出白银后,我大明能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辽东边疆能够平稳几年不出战事。”

    袁崇焕一听朱由检心中向着孙承宗的这项建议,心中十分急迫,赶忙开口说道:“皇上,还望三思,借人之势,不如自强己身,把签订盟约的花费放到辽东边防强军之上,那才能真正的无后顾之忧,至于朝鲜,微臣以为,可以让毛文龙入朝鲜,不过与蒙古部落签署盟约,却不可行。”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思量一会儿,心中暗道奇怪,在原先的历史中这袁崇焕可是十分热衷于蒙古结盟的,为何到了现在却极力反对呢?忽然朱由检想到了一个可能,袁崇焕热衷结盟之时,担任的是辽东巡抚,乃至督师,可现在袁崇焕的位置变了,他成了兵部尚书,站的位置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也变了,故从热衷结盟变成了极力反对。

    袁崇焕话语刚落,黄立极便就开口说道:“皇上,蒙古之人狡诈之极,正如袁尚书所言,即便我大明派出使团监督蒙古对盟约的实行,但若蒙古不愿与后金动刀兵,那使团又能怎么办,难不成用刀逼迫林丹汗出兵吗?”黄立极说完后,看了一眼李国普。

    李国普看到黄立极袁崇焕两人极力阻止,在看到朱由检有些犹豫的脸庞,唯恐皇帝变了心意,赶忙说道:“皇上,微臣以为黄阁老与袁尚书所言有些偏差,蒙古之人生在草原,都是鼎鼎汉子,若是同意盟约,万万不会做出有失盟约之事。”李国普说完这话便就后悔了,这不是摆明给黄立极一个可以怒斥自己的理由吗?

    “哼,蒙古人都是汉子,难不成我大明的男儿不是言而信的汉子吗?只凭着李辅臣的这句话,朝廷会为此发出多少代价,你可知道。”黄立极怒声说道。

    国家大事当然不能就看着种族的禀性来定,朱由检摆摆手道:“黄立极,袁崇焕,你们说若是签订盟约,蒙古按盟约行事,对我大明可有利处。”

    “若是蒙古可以依约行事,对我大明当然有益处,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朝堂之上可有一人能保证蒙古会依约行事,李辅臣能保证吗?”袁崇焕中气十足的说道。

    李国普争锋相对的说道:“臣能保证,若是蒙古不依约行事,臣愿一死。”

    朱由检摆摆手道:“李国普,现在在议事,不可做意气之争,蒙古能不能依约行事,还要看策略,朕相信林丹汗不是有勇无谋之辈,他能看出后金对他的威胁,不然又怎会西迁,以避后金兵锋呢,跟蒙古签订盟约,白银粮食甚至一颗盐,他们都不能白拿,朕要让他们用马匹与牛来来换,大明与蒙古就在盟约之下,形成贸易,他们需要的,大明需要的,我们来换,不仅如此,还要交换人质,改明,朕在这皇宫之中找到一个品貌美丽,娴熟淡雅的女子,赐予长公主身份,为朕的妹妹,让她去蒙古林丹汗那里,但是林丹汗也必须让他的世子入京,相护要挟,共举盟约。”

    赐予公主身份出嫁塞外的先例在汉朝,那时候匈奴势大,汉朝不得不联姻以求边疆平稳,但为人父母,又有哪个皇帝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妹妹嫁到塞外呢,故都是在宫中找宫女,或者让大臣家出个女儿。

    李国普听完朱由检的话心中一松,这皇帝年轻果断,他话中已然同意,在此时的朝堂之中便不会有人能阻止的了,心中有些雀跃。

    袁崇焕黄立极听完朱由检的话后,大吃一惊,黄立极赶忙说道:“皇上,此事还需再议啊。”

    “皇上,国家大事,岂能三言两语便就定下,臣恳请皇上在做思量。”袁崇焕也出口阻止道。

    朱由检笑道:“兵家生死之道,岂能儿戏,签订盟约之事,袁崇焕就由你在京师选拔精通蒙文的人去辽东协助孙承宗,洽谈盟约,监督使团也必须有,李国普这事交给你办,远离国土,常驻蒙古,你一定要选拔出有胆量之人,黄立极,内阁也必须在两日之内,拿出盟约的章程,禀奏与朕。”

    “遵旨。”李国普强先说道。

    黄立极内心挣扎一会儿,也无奈道了声遵旨。

    只有袁崇焕一人还在犹豫,看着袁崇焕犹豫,朱由检心中也有些忐忑,若是这袁崇焕牛脾气上来,不答应此事,朱由检还真的不知该如何处置。

    “遵旨。”袁崇焕言语之间有些不情愿的说道,他想明白了,既然朱由检定下了,那作为臣子的他要懂得进退,不然君臣关系交恶,对于他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

    朱由检笑了笑:“那这事便就定下了,盟约尚未签订之时,不准泄露出去。”摆平了两个最大的麻烦,朱由检可不希望再生什么变故。

    三人道声遵旨后。

    袁崇焕又立即说道:“皇上,微臣恳求皇上同意微臣参与制定盟约的章程。”事情既然定下,那袁崇焕也就上了心思。

    朱由检笑了笑道:“朕准了,黄立极,你便于袁崇焕一道制定盟约。”

    “遵旨。”

    一切事务都商议妥了后,朱由检便让三人退下,便坐在龙案前,拿起孙承宗的奏章,用朱笔写道:“准,命黄立极,袁崇焕,李国普三人协助。”

    后朱由检亲自写了一道圣旨,发往辽东。

第四十二章 辽东构想 下() 
朱由检写好圣旨后,便把他交给太监,让他递交给司礼监王体乾,盖印颁发。

    此时朝堂之上透露出几分诡异,王体乾与魏忠贤一样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拿到圣旨后,不敢耽搁,盖好玉玺后,备案司礼监,立即发往辽东。

    而李烁拜访过几位同僚后,便就回到了府邸,那时候已近傍晚。

    李烁的府邸十分朴素,完全不像一个皇帝宠臣的住所,整个府邸就一个管家与一个端茶倒水的丫鬟,平日里的饮食都是由李烁的夫人准备,至于两个儿子也丝毫不像官宦之后,生活清苦,若是嘴馋,只能到外公家享些甜点美味,不过去一趟回来后又免不了李烁的一顿责备。

    李烁本是河间府人,入京赶考中举之后,迎娶了在京中颇有财力的张员外的千金,不过李烁自明清高,不愿接受夫人娘家的接济,故住所十分简陋,而李烁的夫人贤淑知礼,也读过些书,虽然丈夫一直郁郁不得志,但却不离不弃,经常鼓励与他,两人也十分恩爱。

    李烁从宫中回来后,脸上皆是兴奋之意,坐下后便高兴的说道:“夫人,你去收拾行装,明日随我一同去陕西。”

    李夫人有些疑惑,晚上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