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19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9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英出列道:“皇上,刑部职责所在,臣定当尽心尽力。”

    “朕给你十天时间查案定罪,若还有余孽,绝不姑息,严惩不待。”

    “臣遵旨。”

    朱由检又把目光转向了李烁道:“李烁,你是哪年的进士,哪年入京为官的。”

    “回禀皇上,微臣乃是万历四十五年进士,天启元年入京为都给事中。”李烁恭恭敬敬的答道。

    满朝文武都很诧异,为什么看似凶悍无情的皇帝会对一个手中没有丝毫权利的小官如此客气,只有站在最前排的人清楚,这是皇帝重用的一个信号,当然李烁也清楚,皇帝对自己印象极佳,若自己好好表现,主政一方不是难事,更甚者能如张居正一般,把自己胸中所想施为国家大政。

    听完李烁说完后,朱由检便不在说话,向王承恩摆了摆手,王承恩示意后,便喊道:“退朝。”官员在行跪拜,等候朱由检先走。

    朱由检出了太和殿后,对着王承恩说道:“你让田尔耕,洪承畴,黄立极,冯英来见朕,对了,把那个李烁也给朕叫上。”

    王承恩道了声遵旨,便派太监去拦准备出宫的五人。

    养心殿中,朱由检坐在龙榻之上,下首站着的便是黄立极五人。

    “崔呈秀乃是兵部尚书,门生故吏众多,但他们却不知崔呈秀的真面目,冯英,刑部调查的时候,若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胡乱定案。”朱由检不想让大明朝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也不想让阉党彻底倒台,造成东林党的全面崛起。

    “遵旨。”

    “还有,袁崇焕马上便要入京了,他的职位,朕已经想好了,兵部尚书。黄立极,你说可否?”卫所里面的的田地大多数都被当地富商侵占,士兵极少有操练,更不用说有战斗力了,这在之后造成了李自成纵横北方无人能当的局面,虽说有官逼民反之嫌,但若是大明朝将近八十万军队有强大的战斗力的话,即便出十个李自成,也绝对打不到京师,翻不起多大的风浪,所以整练三大营是第一步,而整治卫所却是第二步,第一步他交给了洪承畴,第二步他想让鼎鼎大名的袁督师操办,在这之前,袁崇焕的身份必须要变上一变,兵部尚书便是在合适不过。

    此时崔呈秀倒台,皇帝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黄立极当然不想在这个时候与皇帝闹矛盾,便顺着皇帝的话说:“袁崇焕大才,当然可以担任兵部尚书之职,臣相信,满朝文武都不会多说什么。”

    “要是所有人都与黄阁老这般明是非,朕无忧也。田尔耕,你要尽力协助冯英,调查清楚崔呈秀谋逆案,你放心好了,你的功劳,朕不会忘记,等过了这几日,朕必有赏赐。”

    整个早朝田尔耕都是无精打采的,昨晚一晚上没睡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还是为自己担忧,前途凶险未知。

    “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力协助冯尚书,办好差事。”田尔耕轻声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对洪承畴说:“洪承畴,这几日兵部的事情你先负责,但三大营的整治刻不容缓,这次抓捕崔呈秀,你也是有大功劳的,朕不会忘记,你回身对曹文诏说,那十八万两白银,朕会一文不少的交到他手里,也好让你们对三大营将士有个交代,严法治军,从你与曹文诏做起,日后朕会看一看你们的成果,若那时候朕不满意,撤职降罪可不要怪朕无情。”

    “微臣明白,一定会转告与曹将军。”不知道为何,洪承畴觉得此时坐在龙榻之上的朱由检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帝王的威严让他有些不敢正视。

    “李烁你留下,其余人先退下吧。”

    “遵旨。”黄立极四人出了养心殿,殿中只剩下朱由检,王承恩与李烁三人。

    “李烁,朕看你胸中有些才略,想考一考你。”

    李烁思绪有些激动,但面容却没有半点变化。

    “微臣才薄,望皇上手下留情。”李烁谦恭的说道,可意思却有些狂傲,那便是皇上你放马来吧,微臣听着呢。

    “哈哈,如此自谦的话,朕听着为何觉得确实如此自大呢,君子恃才而骄,说的便是你啊。”朱由检笑了笑说道。

    “不敢。”

    “朕问你,想让国家长治久安,最需要的是什么?”

    “民心,民心所向,便能长治久安,国家昌盛。”

    “民心何来?”

    “吏治。”

    “为何这般说?”

    “地方官员代表着皇上与朝廷,若吏治**,官员贪婪,长此久往,民心向背。”李烁不慌不忙的说道。

    “如何才能让吏治清明?”朱由检又开口询问道。

    李烁听到后,赶忙跪下道:“皇上,微臣不敢回答皇上的这个问题?”

    “为何不敢答,朕恕你无罪,你起来,尽管说。”

    李烁起身后,犹豫再三,在朱由检的催促下,开口说道:“皇上可知道嘉靖年间的海瑞大人。”

    朱由检叹口气轻声说道:“若官员都像海公一般,我大明决计不会变成今日这副模样。”

    李烁心情有些激动,在加上是皇帝亲口询问,思绪紧张,故没有听出朱由检这失礼的话语。

    “海瑞大人一生清廉,险些饿死女儿,逢年过节,无酒无肉,只有在老母生辰之日,才有一番肉食可享,皇上可知为何?”

    “哎,李烁,你的意思朕明白,朕也清楚你为何不敢说了,民间都说升官发财,但朝廷俸禄过低,官员若是不贪不拿,食不果腹,可这是祖宗家法,朕也为难,还有我大明赋税本就极低,在提高官员俸禄,只怕国库无力承担。”

第三十二章 问策 下() 
朱由检由衷的说道,他认为李烁提出海瑞这个人便是像自己表达官员俸禄过低。

    “微臣当然知道朝廷的难处,可若是官绅一体纳税,朝廷便有钱粮为官员提高俸禄,也有能力稳定边疆,更能让黎民少些压力,官不贪,则民不反,民不反则国家昌盛,国家昌盛便不惧外敌。”李烁提出了一个谁都不敢说出来的想法,这是他的政治冒险,他觉得崔呈秀谋逆案十之**是皇帝秘密谋划的一场重大的政治变革,这些事情证明朱由检是个有谋略,有胆量的皇帝,这样子的人不会安于现状,变是他唯一的出路。

    〃你,你说什么?官绅一体纳税?”朱由检赶忙问道。

    “对。”

    朱由检叹口气道:“你觉得朕能变法成功吗?”

    “皇上若真的心为黎民;变法便是唯一途径。秦变法图强,方能灭六国一统天下,大明同理,我们面对的与秦时处境一般,后金虎视眈眈,官员**成风,强收杂税,黎民苦不敢言,此时的大明朝只怕只需要一场水灾,旱灾,便能如当年元末一般,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到了那时候,后悔莫及。”

    “放肆。”朱由检一拍龙案大声吼道。

    “你看朕像亡国之君吗?朕的大明与蛮人所建的肮脏之国岂能相提并论。”朱由检是真的有些生气,这李烁难不成是少长一个心眼,什么话都敢说,难道不知道这是杀头的大罪。

    李烁看着发怒的皇帝丝毫不惧,他针锋相对的说道:“皇上,蒙古国疆域之大,国力之厚,您十分清楚,他们可没有外患,臣认为我大明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来自辽东的边患,而是整个大明朝的吏治,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后金的骑兵,而是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那些封疆大吏,甚至那些县令,他们都在无时无刻的败坏着我们大明朝的国基,皇上问我若想长治久安,必先整治吏治,若用严法相惩,即便官场能清明一段时间,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唯一可行的便是提高官员的俸禄,在加以严法,而若想提高官员的俸禄,必须官绅一体纳税,普天之下,皆为平等,臣所说句句都是臣的心里话,若惹得皇上雷霆大怒,臣愿领死。”说完后李烁跪拜在地,说完这些后李烁知道他会有两个下场,一,得到皇帝重用,二拖出午门斩首,不过人终有一死,他李烁想成为商鞅那般的人物,名垂史书,更看不惯此时作威作福的官员,怜悯那些食不果腹的黎民。

    朱由检听完这些话后,心中也平静了下来,他需要的不就是一个这样子的官员吗?

    朱由检转过头看向了王承恩,轻声说道:“今日在这大殿之中朕与李烁所讲之话,若是传了出去,朕绝不轻饶。”

    王承恩听完后,赶忙跪下身去,哭道:“皇上,就算给老奴吃豹子胆,老奴也不敢出去胡说啊。”

    朱由检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承恩,心中有些不忍,这是一个在大明覆亡之际还忠于自己的人,叹口气说道:“你起来吧,你的忠心朕知道,不过兹事体大,朕不想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传了出去,引发不必要的事端。”

    王承恩站起身道:“皇上,尽管放心,老奴绝不敢胡说八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后对着李烁道:“李烁,你说官绅一体纳税,这件事情,朕有把握做到吗?”

    “皇上只要一心为民,为社稷着想,那微臣愿为皇上的马前卒,为变法尽绵薄之力。”李烁坚定的说道。

    “从古之今,变法之人,终是没有好下场,商鞅,王安石,还有本朝的张居正,他们都是前车之鉴。”

    “臣愿为张公,为国尽力。”

    朱由检听到李烁想要效仿张居正,不仅没有生气,相反心中还有些雀跃,他需要的便是这样子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为何在上个时空中却一点名声都没有呢?

    若是没有赐封魏忠贤丹书铁劵的事情发生,那么李烁便永远不会进入朱由检的视线,可能在几年后,实在看不惯整个朝政,辞官回乡都是有可能的,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朱由检站起身来,走到李烁面前,把李烁扶起身来道:“爱卿与朕所想不谋而合,朕愿意启用爱卿,与朕一道,把国家变上一变。”

    李烁躬下身去激动的说道:“皇上圣明,微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二人又聊上许久后,朱由检便让李烁退下,并又勉励了一番。

    李烁退下后,朱由检坐在龙榻之上,看向王承恩道:“你看这个李烁是大才吗?”

    “李烁大人言吐不凡,定有大才之能。”王承恩顺着朱由检的心意说道。

    “等崔呈秀案子定下后,朕便决定启用这个李烁,让他先下去历练几年,看看他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是有真才实干的商鞅。”

    “皇上圣明。”

    朱由检笑着指向王承恩道:“以后你啊,不要在朕面前说什么圣明之类的话,只要是人,便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吗?走吧,陪朕去坤宁宫一趟。”

    此时阴冷的诏狱中,崔呈秀坐在阴冷潮湿的监牢里面,昨日晚上一场厮杀身上染上的血迹到现在还未干,他双眼浑浊,像极了一个迟暮老人,昨日他是兵部尚书,可今日却成了阶下囚,这种身份落差,让崔呈秀实在接受不了。

    寂静的监牢中传来一阵脚步声,不一会儿,几人停在了崔呈秀的牢房外。

    这几人便是刑部尚书冯英,田尔耕与一些刑部官员。

    “崔呈秀,你为何谋反?”冯英大声说道,他与崔呈秀的私交不重,故也不会出现偏袒的事情来。

    崔呈秀抬起头看着几人,凄惨的一笑:“成王败寇,何足道哉。”

    “你还有什么余党?”

    “我的余党多了去了,你身边的田尔耕便是我的余党,你把他拿下吧,交给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他不就想把我们这些老臣全部杀死吗?”崔呈秀说道,语气之中充满着不屑。

    “大胆,崔呈秀,事到如今,还敢如此污蔑皇上,胡乱冤枉当朝大臣。”冯英怒道,至于冯英身边的田尔耕一句话都没有说。

    “你问问你身边的田尔耕,他跟我们是不是一党之人,他又如何卖主求荣,背叛昔日好友,讨好新帝。”

    “放肆,冥顽不灵。哼。明日大堂之上若你还敢如此胡说,少不了皮肉之苦。”说完冯英便气势汹汹的走了,而刑部官员紧跟其后,只剩下田尔耕一人。

    “田尔耕,你可是风光的紧啊。”崔呈秀眼睛死盯着田尔耕。

    “皇上是皇上,我们是臣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崔大人,我也有万分苦衷。”田尔耕开口说道,声音有些沙哑。

    “哼,你有苦衷,我看你不是有苦衷,而是怕死吧。你真傻,新帝只是个空壳子,若是魏公公下了决心,你我共同行事,废了皇帝,易如反掌,到时候,荣华富贵,取之不竭,无奈,你畏惧死亡,唯恐身败名裂,做了卖主求荣,出卖朋友同僚。”崔呈秀越说越激动,到了最后,竟是咬着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