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18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8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通死后,自有禁军拖着他的尸体出了尚书府。

    这时候一个锦衣卫拿着那张众位官员签字的宣旨走向前来,递给了李世超。

    而所有的阉党官员看到宣旨,有的官员竟然直接被下瘫在地

    李世超看了一眼上面的文字,大吃一惊,不敢耽搁,双手递给了田尔耕。

    田尔耕接过宣旨,看到上面赫然写道,皇帝无道另立新帝这八个大字,心如死灰一般,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定格了。

    “田都督,可否给下官一看。”站在一旁的洪承畴很好奇宣旨之上写着什么,竟然上田尔耕的脸色有如此大的变化。

    田尔耕双手颤抖把宣旨递给身边的洪承畴。

    当洪承畴看到宣旨上面的内容时,竟然放声大笑。

    “杨寰,崔应元,你等叛贼,还有何话可讲,竟然敢写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语,等着凌迟吧。”洪承畴恶狠狠的说道。

    “听令,杨寰一干人等,身居高位,然不思报国,心生叛逆之心,人赃并获,缉拿入狱,请皇上圣裁。”洪承畴接着说道。

    禁军上前拿住了众多官员,洪承畴走到杨寰身边,轻声说道:“杨大人,狱中有些阴冷,不知道你这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了。”

    杨寰不再说话,在身边的崔应元赶忙说道:“洪侍郎,我们是冤枉的,这名字,是是崔呈秀那个逆贼逼着我们写的,我们真的是冤枉的,您一定向皇上阐述真相。”

    听着崔应元这般可笑的话语,洪承畴笑出声来。

    “你以为皇上会相信吗?你以为这铁证如山,你还能安然脱身吗?别做梦了,你这一生注定要在牢狱之中渡过,出狱的那一天便是你被斩首的那一天。带走。”

    几十位官员一夜之间锒铛入狱,第二天,初阳升起,百姓起来后,忽然发觉京师之内的情况有些变化,竟然能见到许多士兵在接上面巡逻,有些见识的百姓都指了指大内皇宫的方向说:“那里面可能出事了。”

    太和殿中,百官朝见,许多官员都发觉很多熟悉的脸庞竟然没有出现,杨寰,这位阉党的核心成员都御使竟然也没有出席这次的大朝会,站在太和殿中的魏忠贤看着忠于自己的人竟然少了许多,心中有些惊恐,因为昨晚之事,发的突兀,锦衣卫保密极好,故官员与魏忠贤都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朱由检登上龙座上,百官跪拜迎接,口呼三声万岁。

    朱由检脸色十分不好看,举起一份奏章,轻声道:“袁崇焕率领辽东铁军一万已经入了山海关,今日一路疾驰便能在晚上到达京师,朕调袁崇焕入关,你们可知是缘由。“

    众位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为何会召袁崇焕入京?

    “这几日朕十分困惑,整治三大营,挪用军银案,这些事情一件件压在朕的心头,压的朕喘不过气来,朕不想辽东在发生什么变动,这封奏章是辽东巡抚袁崇焕所上,是弹劾新任辽东经略孙承宗的,朕用人不疑,相信孙承宗,便想着把袁崇焕调入京师任职,免得他们军策不合,伤了师生的情谊。”这些话有假有真,假的便是奏章,真的便是唯恐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军策不合,一山不容二虎,孙承宗与袁崇焕两个人在辽东都有威望,若是意见发生了分歧,唯恐辽东发生哗变这样子能够威胁整个边疆安全的问题,事实上,当孙承宗出山的那一刻起,朱由检便在想着把袁崇焕掉进京师,一方面是因为袁崇焕的困守策略会贻误战机,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朱由检真的有些放心不下袁崇焕,一个有能力的人掌权久了,难免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更何况上个时空中已然发生了这样子的事情。

    黄立极出列道:”皇上,若为了辽东大局着想,可调任袁崇焕入京任职,但携带边军入京,却万万不可。“

第三十章 日落西山() 
“有何不可?”朱由检威严的说道,语气之中充满了不可置疑,昨日晚上的事情让朱由检底气十足,自认为靠着黄立极的支持便能控制住整个朝政,即便魏忠贤倒台后,自己也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的便能稳住整个朝局,那时候,离了黄立极也没有什么大碍。

    “皇上,辽东局势紧张,后金祸害不减当年,辽东军队本就处于劣势,在抽调一万铁骑入京,臣惶恐边防有失,此为一,历朝历代,地方军队入京,对社稷国家没有一丝益处,毅然会让天下议论纷纷,市井民众惶恐度日,此为二,军队拔营,劳碌奔波,耗费粮草银两,此为三,臣恳求陛下收回成命,发下圣旨,责令袁崇焕独自入京,军队出关返回驻扎屯防之处。”黄立极不惧朱由检,针锋相对的说道。

    皇帝年轻气盛,黄立极为何会不顺着皇帝的心意来,明明知道阻止不了,却又出面阻止,实际上,说白了还是为了一张脸面,他是内阁首辅,国家出了什么事情,第一个挨骂的就是他这个内阁宰相。

    “朕便对你说说为何召袁崇焕会带兵入京,你们还不知道,昨天晚上,在这京师之中,竟有高官谋逆造反,幸得锦衣卫提早得知,并通报与朕,朕唯恐京师出了乱子,便调动边军入京。”

    朱由检的话语刚落,只听到整个太和殿中议论纷纷,大家再也顾不上君前失礼,纷纷交头接耳的讨论着,造反,还是高官,难不成是杨寰崔呈秀等人吗?

    魏忠贤也有一股不详的预感,实然,这种感觉在昨天晚上便有,出宫的刘通迟迟没有入宫向自己禀报情况,这已经十分不正常了,再加上此时崔呈秀杨寰竟然没有来参加大朝会,他知道皇帝背着自己下了一盘大局,

    ”肃静,成何体统。“朱由检一拍龙案大喊道。

    太和殿中的官员们才反应过来,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府邸,而是大明朝的权力中心太和殿,故赶忙闭上嘴巴,保持宁静。

    这时候一个站在最后面的文官出列道:“皇上,今日下官上朝,沿途见到许多兵士,臣停下打听一番后便知道这些士兵都是三大营的,京师之中民众已然有些惶恐,臣斗胆想问问陛下,叛贼可曾抓获?若是抓获,三大营士兵何日退出城去,不然扰乱京师正常秩序与百姓的正常生活,那对皇上的威名也有些损害。“

    朱由检看向了说话的文官,这个文官就是在朱由检登基之初的第一个大朝会上面有过深刻印象的都给事中李烁,当时朱由检说要赐给魏忠贤丹书铁劵之时,满朝文武无一人说话阻拦,只有这个李烁出面说了几句,并用了些手段保住了自己,当时朱由检便觉得他是个有才能胆识的人,此时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朱由检很疑惑,这样的角色为何在历史上面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朱由检为什么会肯定李烁是个有才能的人呢?实际上很简单,满朝文武跟他的思维不一样,当他们看到京师之中布满军队后,当然也知道出了一些事情,可是当皇帝说有人叛乱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在疑惑是谁?只有李烁考虑到京师百姓的生活与兵士走与街头对朝廷的影响,鹤立鸡群的李烁朱由检萌发了重用之心。

    ”谋逆案昨天晚上已经被田都督所破,铁证如山,而在京师的三大营呆不了几天,最多两日,朕便会下旨让他们出京。“

    施凤来出列道:“皇上,不知道是何人谋逆?又有多少从犯?”

    “谋逆的人吗,你们都认识,他就是兵部尚书崔呈秀,从犯杨寰,崔应元等人,更掺杂朝廷众多衙门的官员。”朱由检轻声说道,脸上看不出喜怒。

    当魏忠贤听到谋逆的人是崔呈秀杨寰等人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了,他已经被朱由检砍断了双臂,面对朱由检的屠刀,自认为再也没有抵抗的实力,可又有一疑惑到了心头,崔呈秀为什么会造反,即便谋逆,也应该事先告知自己,嫁祸,或者是直接栽赃。

    “皇上,崔呈秀乃是兵部尚书,身居皇恩,怎么会造反,是不是皇上听了别人的谗言。”魏忠贤开口说道,他不能在沉默了。

    实然这便是魏忠贤一直秉承着的绥靖政策剩下的恶果。

    “魏公公,铁证如山啊,铁证如山。”朱由检越说声音越大。

    “证据何在?”

    朱由检从龙案之上拿起了昨天深夜由洪承畴交给自己的那张宣旨大声念道:“皇帝无道,另立新帝,崔呈秀,杨寰,崔应元,孙云鹤,田吉,这些人的名字刻都在上面,并且锦衣卫上门缉拿,受到了反抗,在府中杀了北城副将刘宇通,参将张忠国,西城副将王明顺,德胜门守将娄艺,魏公公啊,这还是真听信谗言吗,若不是有人告密,朕的脑袋恐怕早就不保了。”

    “可皇上“

    ”魏公公不要再多言了,朕知道你与他们关系亲近,你放心好了,先帝如此信任你,而朕是先帝的皇弟,朕也会如皇兄一般相信你,即便你们关系再好,谋逆之事,朕始终坚信你根本就没有参与。“朱由检打断魏忠贤的话说道。

    “皇上,崔呈秀谋逆案,理应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协同三司会审定案。”

    “铁证如山,有何可审?朕初等帝位,不想多做杀孽,再把其他人牵扯进来,名单之上的之上的五十六人,崔呈秀,杨寰,崔应元,孙云鹤,田吉等主犯,两日之后,凌迟处死,首级传与九边,家财充入国库,家属满六十五岁,幼童小于十五岁的除外,但却要把他们赶出京师,永生永世不得入入京,其余之人两日之后斩首,其余从犯,本人斩首,家属发配,家财没收,就让刑部按着这个意思颁布下去。”朱由检对待崔呈秀几人本想说满门抄斩之类的话,可他终有不忍,把孩子跟老人剔除在外,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了,而朱由检完全没有要让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过问的意思。

    朱由检话语刚落,魏忠贤赶忙说道:“皇上,此事还需从长在议,崔呈秀,杨寰等人身居要职,若是一夜之间全部以谋逆罪名全部处死,唯恐天下大惊,民心不稳,各地文武想法连连,此事对国家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望皇上慎重考虑。〃

    魏忠贤话语落后,自有人随风而动,这些也是阉党成员,不过却是最外围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些御史与闲散衙门的主事人。

    ”皇上,万万不可啊。“

    ”皇上,如此大案不经过三司会审,与常理不合,天下之人要有多少非议啊。“

    ”皇上,崔呈秀乃是大明朝的忠臣,决计不会谋逆,定是有人栽赃嫁祸,望皇上下令三司会审,查明真相。“

    朱由检听着阉党的话语,忽然有一种想要笑出声的感觉,若崔呈秀杨寰等人现在站在朝堂之上,他们的话,自己还会有些顾忌,不过现在崔呈秀杨寰等人却在诏狱之中,事成定局,此时魏忠贤一党的表现只能让自己觉得这是魏忠贤的最后的反抗,已然日落西山,再无胜利的机会。

第三十一章 问策上() 
“放肆,难不成你们都是崔呈秀一党的余孽,你们也要跟着他们造反吗?“朱由检大声说道。

    这话一说,大殿之中瞬间安静下来,开玩笑,此时的崔呈秀说是过街老鼠也不为过,谁不想把自己摘清楚,所有人都明白,崔呈秀杨寰难逃一死,可牵扯多少人却谁都不知道,所以这些阉党余孽便想把主动权掌握在亲近自己的官员手中,而不是完完全全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魏忠贤叹口气,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的幸运已经到了尽头,政治生涯也将结束,可他却丝毫没有发觉。

    正当这时候,都给事中李烁又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崔呈秀杨寰等人结党谋逆,罪大恶极,皇上痛恨他们,也是人之常情,不过皇上,切不可以一己私怨而把国家法纪置之不管,就算不三司会审,刑部也要插手定案,刑部尚书冯英可堪此大任。”

    朱由检十分生气的训斥了前面说要三司会审的官员,话语刚落,李烁就跳了出来,许多别有用心之辈都在等着看李烁的笑话,然事实却让他们失望了。

    “冯英,李烁举荐你来调查崔呈秀谋逆案,你能让朕放心吗?”朱由检看向了刑部尚书冯英,一点发怒的表现都没有,事实上,朱由检很清楚,自己下旨定罪,可,但又不可,可的原因是证据确凿,文武百官都是见证,即便明日拉出去凌迟,也不会有人阻止,不可的原因是这的的确确的违背了国家的法制,连刑部都没有经过,便就定罪,那还要刑部何用?也会对皇帝的威望造成影响,至于李烁顶风作案,冒着自己雷霆大怒的风险向自己劝谏,朱由检把这当成了对大明朝,对皇帝的忠心,其他却没有多想,由此可见,第一印象有多么的重要。

    冯英出列道:“皇上,刑部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