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308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08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晚辈的思虑,具体的安排当如是行之:

    其一、当由张将军亲自主持,从羽林(御林军的简称)的预备人等中,遴选出千余人,并配属相应的战马,交由晚辈独自的加以训练。能成为羽林中的一员,尔等的家世当无需赘言。然由于晚辈要实施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因而选取人员时要尽量的选取少壮、精悍者,且要具有一定吃苦耐劳的承受力。由张将军亲自主持选取,则是要显现出张将军对这件事的重视;以便晚辈练军时,可以'如臂指使'的加以调度、且少受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掣肘。

    其二、张将军当委晚辈,在京城的近郊,独立设置一座营盘,要摒弃同羽林大营,及其余人等的一切联系;而后才可封闭式的,全力投入到,练军当中去。这样,也可使晚辈,能够尽快的练成此军、保证圣上应对意外,发生的不虞之事所需。

    由于之前早已经经过了认真的筹划,陈汤自然就又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向张安世,叙述起了自己的预定安排和构想。

    “说的是!至于选取练军之人,明日点卯后老夫,就可带着陈校尉,前往羽林大营去进行选取。不过,老夫也只能是,去给陈校尉助助威而已。需要选取何等样人,自然是要由陈校尉自决,老夫没必要,替陈校尉‘越俎代庖’。于长安城外单立一营已属必然。尽量的少人打扰为好!何况,这样做还有利于,陈校尉的练军、方便于陈校尉,尽早的练成此军。”

    在陈汤的叙述空隙,张世安适时的插言,对陈汤之前所做的安排,给予了完全的肯定,并尽可能的给予了,陈汤合理的照顾。:“还有就是,粮饷、补给方面,老夫也会对陈校尉之所属,予以适当的照顾,并会派人,及时的给陈校尉送达。惟望陈校尉尽早的,替圣上练出一支,可以‘如臂指使’的强军!陈校尉所言之事,老夫已宗宗满足,陈校尉可还有,其他需要让老夫帮衬之事?呵、呵!”

    这不免令陈汤对张安世,大生感激之心:不愧是大汉帝国的军中一哥呀!考虑得不仅周密、完善,而且还毫不”拖泥带水“!显现出了车骑将军的明智、果敢!

    但从张安世的话里话外,陈汤也听出来,无论陈汤说得如何的”天花乱坠“,所练之军的成效,还要有待于结果的加以印证。而陛下拿出的军械图,其功效对于戎马几十年的张安世来说:一眼就已经看出来,会产生奇效。普及开来,绝对会使大汉的军旅在实力上不止提高一个档次!

    兵者国之重器。大汉军力的普遍提高,也就意味着大汉朝独霸环宇、笑傲群胡已经不是奢望!

第三百九十四章 金口玉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如果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在军旅事务上,浸染大半生的张安世,可是会有可能,要创造出超过一代军魂霍去病的辉煌啊!这安能不让,身为大汉朝军中统帅的张安世,感到亢奋异常,毫无保留对陈汤予以支持?

    在车骑将军官衙每日的聚将点卯,基本上就是一种例行的羽林军管理模式。作为大汉朝军方的头号人物、羽林军主帅的张安世,他也并不需要事无巨细的,前来处理羽林军的日常军务;平常大多数时间,都是由长史协同中军官来行使职责。

    近几日,张安世之所以,每日都按时来到车骑将军的官衙,其实主要也就是,前来安排皇帝陛下的旨意、由陈汤组织的练军、造械这件事。

    而前来车骑将军官衙,点卯的羽林军将领,也基本上都是以八校尉为主;除非出现特例之事,才会有低于校尉官阶的军官列席。而新将领的到任,自然也属于特例的范畴之内。

    由于常规前来点卯的羽林军将领,地位都偏高,特例列席的军官,自然也就会,站位靠后的敬陪末席。第二次前来的陈汤,自然也不会例外,在车骑将军张安世辰时升帐之前,来到后就站在外厢的一角,并没同其他将领,多做搭讪的陈汤、已经同侍卫口中,私下里打听清楚了,自己应该何时进入、站到何处。

    古今同理,上位者永远是需要下位者等候,而“姗姗来迟”的哪一位。而下位者,却绝不允许让上位者来等候。特别是在军中,如果到了规定的时限下位者尚未到场,则就等于严重的违犯了军规、律令,是要受到严格的处罚的。因而,也包括陈汤在内的,前来车骑将军官衙应卯的羽林军中、高级将领,在点卯尚未开始时,就已经早早的等待,在了大堂的偏厢之中。

    自然,羽林军中,有资格前来车骑将军官衙,应卯的将领,也是要有着级别的限定。陈汤也是因为其所属,需要独立的设立营盘,如果单论陈汤这个‘射声副尉’,也仅仅是射声校尉的助手,其实他也同样不具备,前来车骑将军官衙应卯的资格。

    因而,在张安世按时到来、开始升帐点卯后,有别于之前其他的羽林军将领,仅是沉默的侧立在外厢一角的陈汤,在升帐、点卯开始后,显得十分空旷庄重的氛围中、按着顺序几乎是最后一位报号进入、并站到了左侧的最末一位(古代的尚左与现在的尚左刚好是相反的、陈汤所站位的位置,实际上是相当于高位正坐的张安世,右手边末位)。

    今日例行的点卯过后,张安世也就马上的进入了宣读圣旨(原本昨日就应宣读)、宣布陈汤所要承担的职责,马上就要落实实施的,具体各项步骤阶段。当然,圣旨宣读完之后,张世安对军械方面也只是说:陈汤负责一些适用军械的监造;并没有具体的说出,需要监造何种军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张安世也是在尽量的实行保密。

    这之前,许延寿和陈汤已经大致向刘病已,禀报了一下,昨日午后前去安排军需辎重、以及工匠原料等的情况。

    当时刘病已“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夸奖了他们办事的速度,他们受到鼓励,办起事来更有劲了。

    “朝里有人好做官、背靠大山好办事。”有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一切办理得也都很顺利、快捷,一切也就是等待遴选完军卒以后,把军需、辎重、原料运往城外、把工匠带到城外去设立营盘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前期要做的事,最后也就剩下等待着,今日把军卒遴选完成了。

    在羽林军大帅张安世,按部就班的处理了,一些军中的散碎事物,并宣布散帐以后,陈汤就同羽林军众将领,一起退出了大堂、会合了许延寿,等候在外厢之中,等候着张安世出衙以后,一同前往羽林军大营,前去遴选军卒。

    其实以张安世为首的,这一行人数并不太多,除了羽林军大帅,张安世的十几名亲兵以外,其余的也就仅有,羽林军中军官、长史等人;官阶都要高于陈汤。当然,因为这是在军营中、而不是像在官场中一样,下级还要没完没了的,向上级或同僚见礼、寒暄。

    许延寿和陈汤,跟随着张安世等人,来到羽林军大营,大营中各个校尉麾下的所属军卒,也都是在按着,常规的日程安排,执勤的执勤、休整的休整、训练的训练……。

    按职责来讲,羽林军平日里也并非只是,养在大营中操练、时刻的准备着,迎接突发事件的爆发。日常情况下,羽林军还要相当于,京城长安的卫戍军一样,按正常的职责,也要负责京城长安的内外城、以及皇城外围的守卫和治安执勤。

    长安,大汉帝国的都城,每日里同样也会经常的意外事故频发;同样也需要羽林军前去弹压、处理。因而,正常情况下,每日里在京城长安,负责守卫执勤,处理突发事件的羽林军兵将,几乎要占去现役羽林军的三分之一。同时,校尉麾下的兵将,有一半左右的部属,还要对占地极广的羽林军大营,进行执勤和守卫。

    因而,目前聚集在羽林军大校场上的兵将,连现役羽林军兵将一半都不到,其中大部分的乃是预备役和辎重兵。古代、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旅,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军饷的,但羽林军则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没有明文规定的军饷,但变幻名目所谓的赏赐‘例钱’还是要有的。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国家再穷,相当于帝王亲军的羽林军也会装备精良、丰衣足食的!

    何况,身为羽林军的一员、也包括预备役和辎重兵,大多数均是家境殷实、出身清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所谓的‘良民’出身。更有甚者,其中也不乏宦门贵胄的子弟。这些人安能过得了,一日无钱的日子?当然,家境贫寒的羽林军现役兵卒,也绝不是一个没有。

第三百九十五章 军卒遴选() 
就拿陈汤而言,他没考上举子之前,还不就等于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吗?但有一点却是要绝对遵守的:成为羽林军的一员,就必须是要家世清白。否则,是绝对入不了,羽林的军籍!

    虽然,羽林的所有正式军卒、以及辎重兵和预备役,都是统一屯扎在大营之中,但其实各个校尉的所属,实际上都是自成体系、各自承担着明确的职司。因而,日常的军务,基本上都是,由各个校尉去自主的承担。

    而张安世这位羽林军大帅,实际上就是等同于,平日代皇帝陛下管理着羽林军、遇到重大事件时,按皇帝陛下的旨意,对羽林军发布军令。

    当然,由于羽林军预备役的军卒,并有没有设立单独的校尉,名义上相当于直属于羽林军大帅。因而,在一般的情况下,羽林军预备役军卒的日常训练、管理都是有中军官和军中长史来负责。

    按照汉家制度,无论军中职位多高、进入屯军大营都要下马,这其中还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典故……

    孝文皇帝在位时,周亚夫(后来在孝景皇帝时,官居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人,开国大将周勃的儿子。)出任为将军,屯军在细柳。孝文皇帝亲自前来劳军,至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派使者持节纵马入营,传诏给周亚夫。由于周亚夫早有军令:营中不许纵马。周亚夫因使者持节在身不能加罪,就斩杀了使者骑乘的马匹而代;随后才传令开壁门(侧门)迎接孝文皇帝下马入营。

    孝文皇帝因此赞曰:“爱卿乃真将军矣!霸上、棘门诸军,有若儿戏耳!”……。

    自此之后,不仅“细柳营”成为了军纪严明的强军的象征,而且还把“屯军大营中不准纵马的军规“延续至今。

    后世三足鼎立之时,蜀汉大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震动宛洛”,曹魏大将徐晃通过精心的准备,一举击败了他,曹操就曾盛赞徐晃:孤之周亚夫也!

    羽林军大帅张安世刚到中军大帐,还没等屁股坐热,很快就已经有亲军侍卫,进来禀报道:“长史和中军,已经把羽林军的预备役军卒,召集完毕。恭请大帅前往!”

    刚刚落座不久的张安世,又含笑瞥了一眼,许延寿和陈汤,到:“今日可真够麻利的呀!好!本帅随后就到!”说完,就大手一挥,示意了陈汤等一下,站起了魁悟的身躯、大步流星的,领头向帐外走去……。

    昨日陈汤同许延寿,初步商量好的遴选标准乃是:首先由比较熟悉羽林军情况、并且本身也技艺超群的许延寿,从一众羽林军预备役军卒中,遴选出一、二千名体健、强壮的军卒,然后再采取捉对比试、胜者中选、败者淘汰的办法,初步确定出编练新军的组成军卒。

    当然,经过一阶段大强度的整练之后,肯定还会有,因承受不了等各种原因,中间被淘汰、重新被遣送回羽林军预备役的。按陈汤的估计,经过了初选和二选之后,最后能够剩下六、七百人,也就不错了!虽然数量要稍显得少了一些,但陈汤也是有些无奈:

    其一,由于这些羽林军的预备役军卒,九成以上,都是家境富足的所谓良家子弟,吃苦耐劳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要较平民子弟差上许多,淘汰率过高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陈汤还不可能在初选中,就遴选出太多的数量;以便经过第二轮淘汰后,最后可以保持,在比较恰当的数量上。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作为羽林军主帅的张安世,他并不明白和了解,陈汤所要采取的,训练办法的难度和强度。即使是陈汤,向他进行详细的解说,他也未必能够理解,这些训练办法的具体效用。

    因而,在选拔时,张安世也必定会要求陈汤,把初选的人员数量,大致的控制,在刘病已所下旨意的规模范围内。

    另外,如果陈汤现在就告诉张安世,经过了初次的遴选后,还会要有高达五成的淘汰率?那未免有些太不顾忌,身为羽林军大帅张安世的颜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