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306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06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是秘密武器!”张安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刘病已道:“陛下,此物不知现在有多少?”

    刘病已呵呵的笑了两声,道:“其实在去岁八月中旬的时候,朕和张彭祖,就已经初步的弄出此物了,只是当时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最后解决,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生产!”

    对于马蹄铁,刘病已重生之后,就一直在关注。当上皇帝以后,有了足够的人手,他立刻就将这个事情立项,交给了张彭祖负责。

    即使是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刘病已也从未放松过对这个项目的监督。直到最近,第一副可以实战的马蹄铁被制造出来。

    只是,当时还是有些技术问题,譬如结构和设计上的缺陷,才没有大规模生产。

    直到前几个月,马蹄铁项目迅速成熟。

    到今日为止,已经铸造出了四千套马蹄铁。

    足够武装出一支能进行闪电打击的轻骑兵了!

    “哦,此物原来是叫马蹄铁啊……”张安世赞道:“这名字取得好!非常贴切!”

    刘病已特地将张安世留下,与他谈话。

    刘病已道:”爱卿请移步到御书房,朕还有些东西给爱卿看。“

    刘病已拿出几张连夜画好的图纸,这时候的张安世,已经完全的被刘病已给他看的图纸,所深深吸引。

    其实,刘病已拿出的,这些名义上是自己设计的东西,实际上很简单!但这些东西,却是这个时代,所并没被开发利用起来的。因而,不免也就引起了,张安世无限的兴趣。

    作为大汉朝军中统帅的张安世,他昼思夜想、最为关心的,也就是要如何使大汉朝的军队,变成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铁军!现在皇帝陛下这样一位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了这么多的适用军械,安能不让张安世感到兴奋异常?

    张安世”聚精会神“的听着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自己把头上戴着的盔摘下、苍首连点间,还在不住的提问并赞叹不已。

    其实,刘病已拿出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现代,乃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甚至,有的东西已经快到了被淘汰的边缘。第一张图纸上,刘病已所画的自然是‘马蹄铁’。而接下来的其他图纸上,刘病已则分别画了马鞍、马镫、马刀、马槊、吊索、投枪等等一些既适用、又简单的冷兵器军械图形。

    从这些图形的时代跨度很大、稍显有些凌乱的种类上也可看出,刘病已头脑中所存有的记忆,也是有些支离破碎的,在刘病已生活的时代,骑兵早就被淘汰了,他只是个军事发烧友,也是从图书、电视、电影甚至游戏中观察到的。

    然而,刘病已自己有所疑惑,张安世还是非常佩服,刘病已恍若具有的先知能力。因而,此时张安世看向刘病已的目光,则就十分的精彩了!既包含着对刘病已才华的震惊、又包含着对未来大汉军力,大幅度提高的无限憧憬,张安世甚至是以,仿佛看到了神仙下凡,来到自己面前的目光,在看着刘病已!一时不禁啧啧的赞叹不已:

    “太好了、太好了!陛下真是让老臣惊奇呀!老臣还是有些低估了陛下了!陛下,真是千年才出的圣君!这让老臣该如何的感谢,上天对我大汉江山社稷的眷顾呀?“

    张安世激动的”手舞足蹈“,都有些”语无论次了:“如果把陛下所设计的这些军械,装备到大汉军中,大汉的军力何止能提高一倍?我大汉又何惧胡人铁骑的凶猛?孝武皇帝又何必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国力,才稍稍压制住了‘胡人’的势头?不言其他,就仅仅陛下所言的的马具三项,就会使我大汉的军旅,在面对恍若是在马上长大的胡人时,再不会像以往一样的,会在单兵作战的能力上,有相差数筹的弱势、窘境了!太好了、太好了!……”

    陈汤被刘病已封官后,积极性非常高,第二天就去了羽林军报到。

    “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这句在民间可能已经传颂了几千年的民谚,精辟的诠释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第三百九十章 坐北朝南() 
先摒弃讨论官场上的黑暗,仅就为了显示权威性,而中土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民族习惯来说:坐北朝南,从古至今,都是上位者面对下位者、亘古不变的行为规范。

    帝王的议政大殿、御座龙椅是坐北朝南,各级州、城、府、县的衙门和军方的帅府、主官的公案也是坐北朝南,甚至连军方,在设立野外行军营帐时、主帅的中军大帐,都要来个面南背北……。

    当然,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军统帅,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官衙,自然也是一座坐北朝南、戒备森严、岗哨林立的庞大建筑。……

    车骑将军官衙的台阶上下,两侧各自排列着,一行盔明甲亮、刀枪争辉的持戈武士。按纪啸的思忖:这些持戈武士,可能也就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亲军。

    众所周知,戈这种冷兵器时代早期的兵刃,其形状就如‘镰刀’前部,出现了一个枪尖儿;其功用是既能刺、又能扫、还能勾。但随着兵器使用上的进步,戈这种兵器,现在已经逐渐接近于被淘汰的边缘、其几乎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只能作为仪仗来使用的境地,其利器的职能,也几乎完全的被刀枪所取代。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存有着无法全力、迅猛的发力的弱点。在陈汤看来,越往后推延,戈这种兵刃的命运还要不如戟;戟在主要作为仪仗使用的同时,还间或被人偶尔的作为主要兵刃来使用。同样,在作为仪仗使用时的,规格和档次上,戈也要低于戟一个层次;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只能是帝王、亲王等才有资格把戟作为仪仗。

    陈汤急步的赶到车骑将军官衙门前,向门前的守卫,进行了通报、并由守卫向内通报之后,接着也只能是站在门外,等待传召。很快,从官衙大敞着的正门里,拾阶而下,急步走出了一名顶盔贯甲、颌下微髯、中等身材、军官打扮的军人:“当面可是奉旨前来报备的陈汤?”

    在陈汤赶忙答到‘正是卑职’之后,那名军官神态倨傲的接着说到:“本官乃车骑将军府衙的中军。你跟着本官进来吧!富平侯老大人已经等你半晌了!首次点卯你就来得这么晚!……”

    他说完后,也不理陈汤如何反应,扬长而去。

    陈汤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索性不理这个“别有用心”的人。

    “呵、呵!各位!来两位帮忙送本人去见大帅吧!本人还不知道门路哪!”陈汤顶盔贯甲的整理好、挎上腰刀之后,轻笑了两声,招呼着军卒,给自己领路、前去觐见,御林军的主帅,车骑将军张安世。

    有人群的地方,因为各人的秉性不同,而表现在行为上有所区别、同样也就存在着,惯于讨好献媚之人。虽然室内的军卒,还不知道陈汤的具体职司,但从头盔、衣甲上也已经看清楚,陈汤这个新入军籍的人,被委任的可是高级军官;自然也就有两名反应快、善于逢迎的军卒,马上就上前施礼说到:“长官请!我等送长官前去!”

    当然这不是说,就他们两人反应快,别的军卒均是蠢笨的人!还是那句话:各人的秉性有别。

    转过了长长的回廊、节比鳞次的厢房,来到了官衙的正堂门外。通报后得到允许,陈汤一边高声的通禀着:“射声副尉陈汤前来报备!……”一边大步的走进了大堂。

    急步向前的陈汤,穿过了两侧排列着的盔明甲亮的侍卫、高矮胖瘦不一的各级将领,在一片森严、肃穆的气氛中趋近了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高坐的帅案近前,双手抱拳,大声的参见道:“陈汤拜见大帅!”

    “本帅昨日已经接到了圣旨。尔先起来回话吧!”响亮、苍劲的话音响过之后,陈汤才站起了身、抬头看向了帅案后面的御林军统帅张安世、眼波的余光扫视着,帅案两侧下面排列着的,十几位御林军的高级将佐……。

    瞬间,陈汤已经大致看清楚了,大堂内高位上众人的大致情形:

    今日升帐点将的车骑将军张安世,他身材魁悟,此时身着紫袍金盔、一身的戎装高踞于帅案之后,苍眉微蹙间,一派威凛、庄重的神态。确实具有着大汉军方高层的八面威风!

    此时,车骑将军官衙中军官,则站立在了张安世侧后的位置,当他发现陈汤正看着他,立刻摆出一付怒目而视的表情。而两侧御林军中的十几位重要将领,则在频频的相互以目示意着、交换着各自内心里的想法和看法,可能是也在对陈汤,这个初临御林军的同僚,作着各自心里的评估。

    另外,在帅案左手下位的侧坐上,还坐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人。按陈汤的估测:这个人可能就是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

    肃穆的大堂内,此时一片沉寂,静得甚至连将领们粗重的喘息声,也清晰可闻;肃穆、森严的气氛中,给人一种有些压抑的感觉。

    陈汤微一思索,心里也明白了,车骑将军升帐、安能有随便喧哗的声音存在?何况,羽林军还是大汉朝最为重要的一支军旅。

    站起身形的陈汤,抬起头来,刚刚把目光投注,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的身上,就听到高踞于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不失威严的缓缓地说到:“圣上旨意中所言之意,本帅已经尽知。然其中尚要有许多的细节,本帅需向尔单独询问后,本帅才好按圣上的旨意予以安排。故而,待退帐之后,尔可先留下来予本帅分说清楚。……”

    张安世边对陈汤缓缓地说着,另一边头也未回的抬起手,向身后挥了一挥。……

    “大帅有令:散帐!”随着张安世的示意,站立在张安世身后的中军官,马上就高声的喊到。

    随着大堂内的御林军重要将领们施礼后,纷纷有序的退出了大堂、连持戈侍立着的侍卫,也都相继退到了大堂之外。空旷的大堂内,现在也就只剩下了,还站在大堂中央,被留下来的陈汤,高踞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以及他身后站立着的中军官、下位侧坐上的长史这四个人。

第三百九十一章 骠骑将军() 
当然,在众将退出大堂的过程中,众将在经过陈汤身边时,也在纷纷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打量陈汤几眼,或是冲陈汤点点头、或是对陈汤微微一笑、同时也还有一副“漠然无视”表情的,各人的反应不一而足。

    可能是之前,张世安已经处理完了,今日的御林军的其他军务,最后,也就剩下处理陈汤,前来报备这件事了。因而,在陈汤进入大堂报备以后,由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替陈汤签了押,张安世也就挥手示意散帐了。

    然而,由于张安世并没有吩咐陈汤‘归位’,陈汤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升帐后的具体侍立位置(左面还是右边,站在谁之前、谁之后)。因而,陈汤在众将、侍卫相继退出的过程中,也只能是稍显尴尬的,仍然伫立在大堂的中央。

    “你们也出去吧!本帅要同他说些私话。”待众将、侍卫相继退出后,张安世就冲身后的中军官和下位侧坐上的长史,挥了挥手“言简意赅”的说到。

    两人也就站了起来,迈步向前,来向张安世施礼告退、相续离开。背对着张安世,面向着陈汤的瞬间,离开的二人表情完全的各异:身形有些瘦弱、三绺胡须的长史是向陈汤点了点头,微微一笑,以示善意;而中书官则是横眉冷对的,怒瞪了陈汤两眼。

    待他们退出去以后,张安世一改之前的威严、庄重的状态,却显得十分亲切的半调侃、半赞许起了陈汤;并向陈汤示意向了长史刚刚离开的座位:“好了!你也就别站着了!坐到本帅身旁来吧!你小子可以呀!竟然直接拜见到了圣上?圣上还忙不迭的下旨,直接就把你,给送到老夫的帐下了!看来你小子的心思,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胆子也够大!不错、不错!……”

    陈汤不禁诚恳、真挚的,重新又向还高坐在帅案后面的张世安,深施了一礼:“晚辈多谢张将军的关心和提携!晚辈也只有此后竭尽心力的为国效力、为张将军分忧,来报答张将军的一片关爱之情了!”

    军人特点鲜明的张安世,直截了当的,就把话说到了正题上:“好了、好了!就别说这些虚的了!老夫看到圣上给老夫的旨意中还颇有些不明之处?你小子过来坐,还是说说具体的事宜吧!”

    一切均在不言中。对于刘病已的圣旨中,所蕴含着的主要意思,张安世是心知肚明。表面上是一副粗豪军人外貌的张安世,不仅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反而是一位心思缜密、十分精明的人物。

    十几年来,大汉朝廷上层的权力中枢,一直处于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