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292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92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皇帝“乾纲独断”,他下了道圣旨,是这么说的:

    现在有知名学者上书,指出了朝廷的过失,朕很欣慰。但各位忠臣,都是辅佐朕的好人,所以这次天谴,黑锅还是朕背了。希望各地能够选送贤良,初步的学问、人品考试,交给萧望之去负责,考察合格后,优异的交给丞相、御史大夫,合格的交给光禄大夫继续锻炼,一年以后再上报考察结果,不合格的退回到各郡国去。希望大家能选送好的人才进入朝廷,匡正朕的过失,使天下安定、百姓富足。钦此。

    表面上还是“不偏不倚,各打五十大板”。不过大臣们已经听出,皇帝的口风有进一步的转变:他虽然表面上承认了,辅佐自己的都是好人,并未继续追究,但也承认了萧望之所说的“一姓独擅朝政”是朝廷的过失,陛下信任谁、不信任谁,如今一眼就能看出来了。这距离霍光去世才多久啊!

    当月,丞相魏相任命萧望之为谒者(高级顾问兼办公厅副主任),专门负责挑选各地贤良。这可是桃李遍天下的肥缺。但相对的,皇帝并没有接见萧望之。身为皇帝,刘病已有他的考虑。这叫做政冶平衡。

    霍家手上有兵,但赵充国等老牌儿的忠臣手上一样有兵;霍家有党羽在朝廷里造舆论,魏相、萧望之一样也能造舆论,但要把赵充国和萧望之都弄回京城,那霍家就未见得怕了,因为是在人家的地盘,太方便就近监视,甚至直接搞掉,何况现在时机不成熟,把他们都调回来,在朝廷里掐架,矛盾就太激烈了,这样做还是有些不妥。

    刘病已信任萧望之,却不马上调他到身边,标志着他的政治手腕越来越成熟,刘病已懂得什么叫内外开花了。

    当天夜里,皇帝秘密召见平恩侯,任命他为特使,去跟萧望之见面聊聊。刘病已对许广汉说:“老丈人,您知道应该跟萧望之聊些啥不?”

    许广汉点头:“聊人才,让他上心挑些好的。”没想到皇帝摇头。

    许广汉又说了:“那就聊霍家骄奢淫逸、目无君王?”皇帝还是摇头。许广汉郁闷了,说那我不知道了,恭听陛下教诲。

    没想到刘病已眼圈慢慢红了。许广汉和他这么多年,名为翁婿,情同父子,立刻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他眼圈也红了。第二天他立刻启程宣读了皇帝圣旨,并且跟萧望之谈心。

    许广汉的行动,很不惹人注意,可没过多久,全天下的读书人,已经开始疯传一个惊天八卦——

    皇帝陛下颁布“故剑情深”诏书的对象、贤良淑德的好媳妇、皇太子的母亲、大汉**、恭哀许皇后是被奸人毒死的!

    纵观刘病已一生耍了很多手腕,但这一次是最恶毒也是最漂亮的。当然,刘病已本人在散布谣言的时候,也应该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此事(是后来霍府从事告密,案情才天下大白的),不过他从爱妻临终前最后一句话中,肯定有着强烈的预感,这话一放出去,必然“敲山震虎”。而且还是从读书人嘴里传出去的,这伙人向来不怎么会干实际工作、只会靠着一点愤青精神搅局。

    但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老百姓信他们的,而且往往有些富有文学气息的人,愿意在一边”添油加醋“,很多时候,普通老百姓不愿意相信真相而愿意相信谣言,就是因为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刺激、更具备谈资罢了——你还当真以为老百姓真懂的什么?

    这种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最后传到啥程度?乌孙国遣使来朝,答谢之前大汉皇朝出兵相助的事儿,使者在宴会上,聊着聊着就提出来了,说我来到长安城,就听说了圣朝恭哀皇后枉死,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是不是匈奴还是哪个国家的间谍,干的缺德事啊!请陛下您节哀。丢人都丢到几千里外去了!

    皇帝自然不高兴,下令丞相魏相说,爱卿去查,给天下臣民一个真相,这谣言越传越不像话嘛!

    …………………………………………

    霍显得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直打鼓,想去探下霍成君的口风。

    一大早,霍显梳洗完毕后,便赶着进宫来见霍成君。霍成君见到母亲头发花白,脸色也不好,便满脸关心的问道:“母亲,这么几天时间没见你,你为何如此憔悴了!”

    “不妨事,最近老是晚上做恶梦,没有睡好。”霍显”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道。

    霍成君贴心的问道:“怎会如此,要不要我找个太医给你看看?”

    霍显语气有些生硬的答道:“不用了,皇帝最近可好!”

第三百六十一章 鄂邑公主() 
“皇帝还好,就是最近忙了好多。”霍成君答道,顿了下,续道:“自从父亲死了后,冶理国家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他经常在宣室殿召集大臣召事。”

    霍成君心里其实感觉皇帝有些变化,例如:父亲在的时侯,皇帝表现得对国事漠不关心,下朝后经常呆在椒房殿里面;现在的皇帝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精力充沛,一门心思全放在处理政务上,来椒房殿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

    霍显一听皇帝心思全放在处理政务上,怕他冷落了霍成君,又用试探的口气问道:“他来椒房殿的次数多么?对你如何?”

    “自从父亲死后,后宫又进了几个婕妤,但是皇帝大部分时间还是来我这里。”

    霍成君心里,其实也对那些没有节操的臣子们,拼命把自己的女儿往皇宫里送这种行为,感到很无奈,但是,在母亲面前,她还是想维系自己的体面;更何况,她内心还是很喜欢皇帝的。

    霍成君愤愤的想道:“都是那些狐狸精不好,只知道用狐猸的手段迷惑皇帝!”

    “你进宫也有几年了,为什么肚子里面,还没有怀上孩子?”霍显有些疑惑的问道,皇帝的一系列举动,让她看不懂,但是凭着女子的直觉,她隐隐感到了恐怖。现在能指望的只有霍成君了,只要她给皇帝生下一个儿子,霍家便多了一份保障。

    “母亲,你在说什么……”霍成君闻言,满脸通红的答道。虽然刘病已老是安慰她,说他们还年轻,不着急,其实她心里比谁都着争,如果,我的孩子早点出生,皇太子的宝位,也不会落到那个野种身上!

    “当初你还没出嫁的时侯,父亲可是跟你说过,你的肩膀上,可背负着霍家未来的命运!”霍显像是没看到霍成君的羞态,“一本正经”的说道,顿了下,她续道:

    “你可别怪母亲唠叨,女人的青春易老,你的年纪不算太小,我看你要找太医看看,尽快生下一个孩子!”

    霍成君从小到大,都像是生活在蜜罐之中,就算是父亲、皇帝也没有这样“声色俱厉”的跟她说过狠话,听到自己的母亲这样说话,她不禁既感到委屈,又感到伤心,眼泪当时就流出来了,可怜兮兮的看着霍显。平日里霍显对霍成君也颇为骄纵,所以霍成君显然是希望母亲能哄哄她。

    可是她不知道,霍显今天来看她,是怀着心事而来,想从她那里找到某种安慰。所以,霍显不但不怜悯、安慰她,看见她一付软弱的模样,反而心里更加烦燥,觉得自己的儿女没有一个能靠得往的。

    她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你看你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我还没说你什么,你倒在这里‘哭哭啼啼’的,你要记往自己是霍家的女儿,要与霍家‘荣辱与共’,你才能继续‘风风光光’地当皇后,霍家一旦倒了,你也没有好日子过!”

    霍成君又是委屈,又感到困惑,越听越迷糊,自己还当着皇后,霍家在朝堂中也颇有权势,为何母亲会突然说霍家要倒了呢?

    霍成君疑惑的问道:“母亲在说什……什么?”

    霍显见她一副娇憨的模样,心里是既气她,又可怜她,过了半响,才叹气道:“我是说,只怪当初我和你父亲把你保护的太好了!”

    霍成君虽是个娇小姐,但她也不笨,见母亲今天的表现,和平时那种“高高在上”、“旁若无人”的态度,完全不一致,于是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连忙问道:“母亲,你可是有事情瞒着我……”

    “你是我生的,母亲能有什么事情瞒着你。”霍显被霍成君一问,又想起许平君之死了,她也是聪明伶俐之人,想起今天来的另一个目的,决定用这个来分散霍成君的注意力。

    霍显道:“前些日子,那魏相府的家奴与我们家的人,在道路上起了冲突,子都看他们态度实在嚣张,便出面教训了他们一下。魏相现在升任丞相,手下多的是文人墨客,他们在背后编故事,在长安城中,到处造谣中伤霍家,我们家的这位皇帝女婿,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你在他面前,可要多多解释呵。”

    霍成君“破啼为笑”道:“母亲请放宽心,当日,我听说此事,便已经在陛下面前解释过了,还好,陛下也是个明理之人,知道此事乃是个误会,便'一笑了之'不再追究。”

    霍成君在宫中也听闻了,父亲死后,母亲与那冯子都做出的丑事,她当年未出嫁时,就不喜欢冯殷,现在听到母亲直接招呼冯殷的字,看她叫的这么亲热,心里不禁更加反感,想趁这个机会将冯殷逐出霍府。

    霍成君道:“冯殷只是府里的一个监奴,不在府里安守本份,却招惹上当朝的大臣,说句母亲不喜欢听的话,确定有些放肆了,当日的事情虽然陛下没有追究,可是时间长了,还不知道会给霍家招来什么样的祸患,为了霍家的长远之计,母亲还是早日将其放逐了吧!”

    “你说的什么话,子都从你父亲在时,就为霍家效力,一直‘忠心耿耿’,他得罪了那魏相,也是为了霍家出口气,如果都像你这般没出息,霍家以后岂不是任人欺负了?这种傻话,以后休要再提。”霍显那里舍得放冯殷走,一口拒绝了霍成君。

    霍成君见母亲态度如此坚决,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心中一急,便脱口而出道:“我以前在府里的时侯,听说当年的鄂邑盖长公主,就是为了丁外人封侯,才和父亲作对,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母亲大人,请三思……”

    鄂邑公主是孝昭皇帝的大姐,也就是孝武皇帝的大女儿,庶出,母亲不详。因为是庶出,不能女凭母贵,加封长公主。鄂邑公主的封地,即是鄂地,位于江夏郡,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汉。

    在孝武皇帝的年代,江夏郡的人口是二十一万左右,可不是现在的大武汉。当时比江夏郡人口还少的地区,是今天的湖南以南、云贵、两广那些到了唐朝,还属于流放区域的荒凉之地,和上郡、云中、定襄这些,经常被匈奴人劫掠的边境,还有张掖、酒泉、朔方等从匈奴夺回的地区。

第三百六十二章 母女反目() 
边境地区的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这些位于今天辽宁地区的郡,人口皆多于江夏郡。如果不算边境地区和新纳入的国土,江夏郡的人口数在大汉皇朝,是排在倒数第几位的。

    鄂邑这个封地,在孝武皇帝女儿封地中,相比已是最差的一个,更遑论与其他几位皇子的王国相比。

    鄂邑公主嫁给盖侯,在盖侯死后,和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私通。孝昭皇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此事,决定不断绝鄂邑长公主的欢喜,就下诏命令丁外人侍奉鄂邑长公主。随便说句题外话,汉代妇女地位之高,恐怕可与后世的大天朝相比了。

    鄂邑长公主与上官桀关系很好,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曾数为丁外人求封侯爵,以配鄂邑长公主(公主只能嫁门当户对的列侯,不能嫁给平民),大将军霍光专权,把持朝政,不许封侯。她遂与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情被发觉后自杀。

    霍显与鄂邑长公主乃是同一时代的人,她的事情霍显知道的“清清楚楚”,此时见霍成君拿此事来说,明白她与冯子都的丑事,已经被霍成君知道了。

    她不禁“恼羞成怒”,站起来打断霍成君的话,“拂袖而去”道:“够了,母亲扶你当上了皇后,你的翅膀硬了,现在倒管起母亲的事情来了!”

    母女两人的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霍成君看着有如被踩到狐狸尾巴的霍显,呼唤道:“母亲,请留步!”可是,抓狂的霍显,完全不理会她,只是匆匆而去,留下既委屈而又伤心的霍成君。

    霍成君为这件事郁闷了几天,说来也巧,刘病已最近都忙,没时间到椒房殿来。因为上次的事情,她和姐妹们也有了隔阂,不想向她们倾述。

    霍成君想到了上官虹,也许会是个好的倾述对象,于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来到了长信宫。她未出嫁时,还不觉得上官虹有什么了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