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252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52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七十六章 祸福相依() 
张安世续道:“后来赵充国将军和韩增将军合兵一处,在匈奴境内寻找单于的大军,遍寻无果后只能返回;范明友将军消灭了大约一千名匈奴人,攻下了侯水,往北侦察,也没有发现单于的大军,也只能返回。”

    大汉这边没人增援,结果鸡秩山的敌人也很快获得了情报,赵充国和韩增都来追了,范明友也边打边推进,继续留在这里实在危险,结果没辙,他们选择汇合其余小股部队一起向北面撤退。

    此次规模空前的大汉与匈奴之战,出动了十五万大军,钱粮损费无数,换来五位将军可怜的战果具体如下:

    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塞一千二百余里,到达蒲离候水,共斩杀和俘获匈奴七百余人。

    前将军韩增出塞一千二百余里,到达乌员,共斩杀获匈奴一百余人。

    蒲类将军赵充国出塞一千八百余里,向西到达候山,共斩获匈奴单于使臣蒲阴王及以下三百余人,夺取牛马羊等大牲口七千余头。

    这三个人都没有达到皇帝和霍光预定的二千里的出塞距离,但是考虑到他们是得到匈奴已经逃跑的消息的前提下才退兵的,因此宣帝和霍光对他们三个从宽处理。

    祁连将军田广明就做得不好了。带兵出塞一千六百里,到达了鸡秩山,斩获匈奴一十九人,牲口百余头。

    恰好他们碰见从匈奴回来的汉使冉弘等人,说是“使者”,其实就是侦察兵,为怕“打草惊蛇”,干这业务的对外都说是国家使者,谁想跟大汉人玩心眼,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冉弘告诉田广明说,鸡秩山西边有大量匈奴,怎么也有个三五万,赶快去揍他们。按理说听到这消息,田广明应该高兴才对,结果他非但没进攻,反而沿原路撤退了!

    这就是本次战争中最诡异最悬疑的事情:田广明东西两翼都有人保护,后面不远还有田顺紧随,三万大军一点也不照面就撤退了,作为大汉朝廷的三公级高官,这是重挫国威的行为,等于让全天下人笑话!

    历史上最普遍的说法是田广明害怕了才撤退的,但他之前就是将军出身,曾经斩首九千,不至于听说有匈奴就跑吧?也有人说田广明已经是御史大夫,再怎么立功也要等蔡义死了才能继任做丞相,所以他不想卖力气打。但不卖力气打,好歹也得上去照个面儿啊,拖到援军来不就可以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就这么逃跑了可是大罪!

    更神奇的说法是,田广明出征不久就得了重病,为了军心大乱才缓缓撤退的,但事后他回到京城也是好好的……

    还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来源于和他出征的部下,说是在鸡秩山驻扎的时侯,田广明遇到了一个绝色美女,他本身是个好色之徒,遇到这么美丽的一个女人,便只愿着和她“缠绵绯侧”,那里还顾得上军国大事呢,原来,大情圣田广明是在玩一场“哄哄烈烈”的大草原之恋呢!只是这家伙玩得有点太脱了,真把草原之行当成度假了,完全致战争于无物!

    当然,这个女人可能是魔门派出来玩“美女计”的,魔门中人一向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总之什么说法也解释不通他为啥就没打。而且超可惜的是,冉弘的情报没错,鸡秩山西面确实有匈奴的大部队,而且这股匈奴,正是被跑偏的常惠逼走,被赵充国玩命死追、刚开始向北面撤退后来转到东南的那一支,可惜就这么被田广明“莫名其妙”的给放跑了!

    虎牙将军田顺出塞八百余里,到达丹馀吾水边,停兵不进,共斩获匈奴一千九百余人,大牲口七万余头。率兵而还。

    而这个时候,朝廷里再起阴云: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开始请病假,他身子骨是真的不行了。张安世与丙吉等人一核计,皇帝陛下也已经是成年人了,就让他主持军委常务会吧,大不了有啥事儿不对付了,大家伙拦着点,别让霍光太操心。不过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刚死了皇后的刘病已重新振作起来,他把这场战争的收尾工作做得很好。

    按照军阶辈分,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赵充国。赵充国一见皇帝陛下,鼻涕眼泪都快下来了,他说:“皇帝陛下,这次我是真的冤啊,找一向导给弄跑偏了,您说我这么大岁数我图的啥啊,不就想多宰俩匈奴,告慰比我先去一步的弟兄们么!”

    赵充国说的没一句假话。刘病已听后说:“老将军,你也别郁闷了,这种仗啊,打的就是运气,啥好兵也不如个好向导,你两条腿追他匈奴四条腿的,没捞着我不怪你,可也没战功啊,那就不奖不罚吧。”

    赵充国抹了一把鼻涕眼泪,跟皇帝陛下道谢,然后回家继续郁闷去了。接着韩增上来,他直接说皇帝陛下,我这向导还不如赵充国那个呢,我宰了二十九个,其中还有俩是自己人踩死的……

    刘病已点了点头说:“龙额侯辛苦了,那你也回府好好活着吧,我也不怪你,不奖不罚。”

    到了常惠上去,他副使有点紧张,没想到跟常惠预料的一样,把事实摆清楚后,皇帝陛下叹了口气说:“这不怨你,我没说收符节啊,你揍了也就揍了,关键还是那七十万大牲口的事儿,你立了功,朕封你为长罗侯!”

    旁边人听了以后差点没趴地上,这仗是乌孙人打的呵,常惠都能封侯?送了七十万大牲口给乌孙,还给封个长罗候?皇帝陛下“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七十万大牲口,早晚给乌孙人惹出祸事来,不信就看着吧。”

    结果丙吉率先站出来说同意。他心里已经乐开花了,打仗打的就是向导、物资和外交,皇帝陛下小小年纪已经把这么大的事儿看得如此透乇了!至于封侯,封就封吧,常惠论资历论辈分也够格了,这次不过是“顺水推舟“有个理由罢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夹缝法则() 
当日刺探到匈奴人的军情,并劝谏田广明的公孙益寿也因功升迁为侍御史。

    接着,田广明和田顺上来了。所有人都核计皇帝陛下这么宽厚,估计也走个过场,回府好好活着吧,没想到陛下一咳嗽,把廷尉找上来了。

    对于田广明,皇帝陛下的说法只有八个字:”临阵脱逃“,军法议处。丙吉一听就急了,这要下杀手啊,《春秋》大义上面写了”法不加于尊“,何况皇帝陛下根基不牢、”羽翼未丰“,这是什么意思呵?

    于是他打算站出来求情,但被张安世在后面狠狠地按住了,那力道使的,几乎透肉,丙吉在朝廷干这么多年了,他知道张将军也是认真的。其实自打皇帝陛下登基以来,在这么大事情上心照不宣与霍光保持一致的情况,这还真是第一次。

    没辙了。田光明一边大呼冤枉一边被拖了下去。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田顺扑通一声跪下了。为啥?他也没按照部署前进到指定位置,但好歹,他杀了千八百匈奴,将功抵过死不了。没想到汇报一结束,皇帝陛下就黑着脸问他:“你杀了多少?”

    田顺说道:“我杀了一、一千九百人呵。”

    刘病已黑着脸道:“你是不是真的杀了这么多?”

    田顺脑筋还没转过来:“是啊陛下。”

    刘病已道:“那把战报拿来给我看,我查查是不是一千九!”

    丙吉一听这话又差点噎死,田顺听出话音来,赶紧磕头,但不管用了。他当场就是死罪,理由是欺君罔上,自个儿翻大汉律例去吧,腰斩弃市都是轻的。

    汉朝军队作战以杀敌首级和缴获多少记功,此项制度源于秦国。《韩非子·定法篇》:“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为了升迁官爵,图蒙重赏,军中屡有虚报斩获之事。

    原来田顺大量虚报斩首数量,这才是他的罪过。

    其实田顺作为一名边镇的主将,既有着其大权独揽的“杀伐决断“、极其威风的一面,其实也有着其极其可悲的一面。

    采取什么战略战术凭其一言而决、掌控着其麾下部属的生死,作为一名边镇主将来说乃是所必须拥有的绝对权限。因而,在麾下的部属眼中,及其管辖范围内自然是显得十分威风、不容任何的质疑。

    然而,当要面对着赋予他这种绝对权限的当朝帝王,和众多的朝廷高层的大佬们时,作为一名边镇主将却又有着其诸多的无奈和担忧:既担心因自身的决策失误而遭到追究,又要担心自身感觉虽然做对了、但却不符合朝廷上层的心意。何况,现在的田顺还是经历过数次受制于群胡的统军主将。

    但皇帝陛下铁了心,下给廷尉审判。丙吉坐不住了,他是个好人,这种破坏团结的事儿从来都是能阻止就阻止,于是他找张安世深谈了一次,可惜,无力回天,但好歹他把理由弄明白了……

    丙吉就去大牢里找田广明。他当然说自己冤枉,希望丙吉求情。于是丙吉跟他说了:“其实你本不应该死,是天意,老天让你完蛋的。如果霍光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你这点事不算事,但偏巧你们出去打仗的时候,霍光重病了,他自知半条腿进了棺材,控制不住这些个大小的军阀了,所以他不能留你这拥兵自重的朝廷大员;至于陛下,他怎么想的你心里更清楚,杀你比留你合适,你错就错在不该在这应该立刻表态的关键时候却没个态度两头观望啊……这一次我是救不了你,不过你放心,你家里人我照顾着,有我一天,就少不了他们的……”

    田广明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于是他认命。霍光确实是”日薄西山“了,而皇帝陛下如”旭日东生“,这两头早晚要有个结果,这个时候没态度,就是两头共同的敌人。

    这在政治中叫“夹缝法则”,两块巨石管你要立场,你没有,那对不起,先夹死你再研究别的。

    最后,田广明和田顺在狱中自杀。(按汉朝制度,犯人在狱内受吏卒监视,身边不得携带绝命的器具和药物。犯人的自尽实际上是由当局提供刀、绳索、毒药。)皇帝陛下和霍光听后都松了一口气,至于丙吉,他信守着承诺,一直照顾他们的遗孤直到去世。后人每次翻史书的时候都会感叹,孝宣朝要是没有丙吉,那些残酷的斗争和流血,就当真黑暗得没有一丝亮色了。

    丙吉的家朴实无华,门前种了两颗大枣树,大热的天,他却穿着盛装,一丝不苟地坐在堂上,树荫蔽日,他手摇羽扇,一派儒雅。

    两人见面后,丙吉笑呵呵地拱手作揖,“我要给新任的御史大夫道喜了!”

    魏相一见他的打扮就懵了:“难道老师事前知道我要来?”

    丙吉请他上坐,“我估摸着你也该来了。”

    婢女将冰镇的水果和酒水端了进来,另外还准备了下酒的菜肴。丙吉不紧不慢地说:“这大老的天,你远道而来,先解解渴。”

    魏相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脸被阳光晒得微黑,这会儿一急,更是黑里带红,“老师你就别卖关子了!我知道你比我看得透彻,赶紧给我支个招吧。”

    丙吉仍是那付”轻描淡写“的态度:“你哪里就看不透彻了?只是你性子比较急罢了!”

    魏相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才,只是性情过于耿直,”锋芒太露“,当年他得赦令从诏狱释放后,也曾因为对这世道的不公感到愤慨,他为官严苛,治下严明,但对于官场上的一些周旋却始终放不开他的身段。

    那时他的人生整个都处于阴暗的低谷中,恰是丙吉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要学会”稍安勿躁“。信中言辞恳切,这才令他重新振作起来,从此以后”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因为有了丙吉的暗中扶助,使他也在官场上重新一级级爬了上来。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君子藏器于身() 
魏相急切的问道:“陛下治田广明的罪是何意?治田顺的罪又是何意?”

    丙吉迎上魏相热切的目光,呵呵一笑,“是何用意你还看不出来吗?非要在我面前‘明知故问’!”

    魏相满面通红,眼里迸发出激动的光芒,“果然是如此吗?陛下是真的有意要对付霍氏了?”

    丙吉顿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就算是,那也属正常的事,这天下终究是姓刘的,而不是姓霍,何况陛下又不是小孩子了,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魏相深呼了一口气道:“陛下治罪田广明已是对霍家的一种试探,那他治罪田顺是……”

    丙吉“田广明的御史大夫现在由你接任,你说治罪田顺是为了什么?”

    魏相吃惊的道:“陛下是在试探我?!他怎么知道我想对付霍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