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商路仕途 >

第314部分

重生之商路仕途-第3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商路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的公司。

    陈广浩找到李振之后,李振马上打电话向正在下面视察的萧何亮作了汇报。听说农家集团将和两家外资企业联合在开发区投资,萧何亮非常重视临时中断视察赶到开发区会见了陈广浩。

    虽然身兼清源开发区党工委记,萧何亮却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开发区的工作,这也是他以前很少干涉开发区事宜的原因,但现在却成了他当前最大的心病。

    据省委组织那个老同学在电话里说的,章江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洪华离职也就这段时间的事了,省委组织部也已经初步确定了三个候选人名单正在内部考察,他就是其中一个。

    那个老同学在电话里还特别提了提清源开发区,告诫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千万要当心,最好想想办法让开发区出点成绩,别让人在这上面做文章。

    事关自己的前途萧何亮这下真急了,这段时间他马不停蹄天天下县视察,就是想到各地找几家形势好点的企业,动员他们到清源来搞个分厂什么的化解下清源开发区的困境。

    现在听到李振说江南农家集团又要到开发区来投资,这简直就是瞌睡碰到枕头……求之不得啊。如果不是这样就凭李振一个电话,他作为副市长也不会急巴巴赶回来。

    见了陈广浩之后他发现这次赶回来绝对是他有生以来最英明的决定,陈广浩居然表示计划在开发区投资10多亿元搞汽车厂。要不是知道他是江南农家集团董事长过去也打过不少交道,他绝对会把陈广浩当成大骗子。

    更让他高兴的是,两天后陈广浩就带着一个七人考察团过来实地考察,其中还有两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考察团在开发区呆了一天就明确表示汽车厂的投资总额为15亿元,用地量大约是2万亩,并希望就相关具体事宜立即进行正式洽谈。

    萧何亮此前也接待过不少前来考察的投资商,以前那些投资商都是开发区求着洽谈人家还爱理不理的。现在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主动要求洽谈的而且投资额又这么大,萧何亮怎么会不同意,双方很快就展开了正式洽谈。

    洽谈进行的很顺利,事先已经得到李俊吩咐的陈广浩表现的很有诚意,除了要求享受和其他中外合资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外就加了适当优惠地价一条。

    考察团表现出来的这种诚意让萧何亮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因此在双方正式洽谈还没结束就偷偷的让人把风声放了出去。他也知道这样做要很冒险,但和让领导尽早看到他的成绩相比这个险冒的值得。况且他也相信等领导们了解了项目的情况后,绝对会想方设法支持他留住这项投资。

    清源开发区是个啥地方庐陵市的官员都很清楚,好听点叫开发区实际上就是个烂泥坑。要不是离市区近加上配置高根本没人愿意去那里,愿意去那的不是把它当跳板干上两年等提拔就是被发配过去的。

    可没想到这个烂泥坑现在却放出个大卫星,居然会有外国的公司主动找上门来投资,而且一投就是15个亿。15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整个江南省这几年都没有过单体投资这么大的项目。

    汽车厂倒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庐陵市本身就有家庐陵汽车厂。可庐陵汽车厂说白了就是装配厂,从轮胎到发动机都是买别人的,工人就拼拼再焊焊外壳喷上漆,最后再按个“庐陵牌”就完事了。

    现在既然有外国人来投资而且还是15个亿,这么多钱肯定不会再像庐陵汽车厂那样搞成装配厂,那意思就是要办真正生产汽车的汽车厂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清源开发区这次可就大大露脸了。

    现在全国中外合资汽车厂只有沪市的大众和辽东的一汽,如果开发区这次成功了,那就是全国第三家中外合资汽车厂。这样的话清源开发区接下来想不出名都不行,那去清源那就是前途远大的选择。

    一时间清源开发区成为整个庐陵市的焦点,明里暗里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盯着开发区盯着这个项目。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托门路想办法,就等着这个项目在清源开发区落户,然后立即调到开发区去工作。

    一下子从烂泥坑成了焦点,这段时间萧何亮和李振终于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真正滋味。作为清源开发区管委会一二把手既为这么大的政绩高兴又感到压力山大,标准的痛并快乐着。

    从和陈广浩首次意向性洽谈到现在过去不过十天,他们俩已经列席了三次市委常委会议,被范舒同和求钟意单独召见的次数就更多了。

    无论是常委会也好还是单独召见也好就一个意思,必须把项目留在开发区。要政策给政策,要人给人,哪怕需要省领导出面两个大佬去求,留住了大大有赏留不住俩人就是庐陵的罪人。

    这样的压力让俩个人这些天几乎是夜不能寐,区常委会会议几乎每天一个,讨论的都是和汽车厂项目相关的议题,就像今天这次常委会会议也是如此。

    “好了,都到齐了,现在开会。”看看人都到了,萧何亮喝了口水润润嗓子提示开会。等所有人都看过来才接着说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同志们努力下,汽车厂项目进展很顺利,已经开始起草合同文本,估计马上就可以正式签约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在座的11个常委都高兴的鼓起了掌。这些天在座的人都是顶着一身压力在过日子,这个项目如果没谈成,市里到时候打起板子来在座的所有人谁都逃不掉。

    现在萧何亮既然敢在常委会上这么说,说明这个项目已经基本确定会在区里落户。而且听萧何亮的意思这功劳在座各位都有份谁又会不高兴呢?大家都是干部谁会在意自己政绩太多了。

    “同志们,签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隔了一会萧何亮压了压手止住掌声,朝坐在列席席上的马晓跳看了看继续主持会议。接到示意的马晓跳则上来给所有的常委发了一份材料。

    等马晓跳发完材料,萧何亮拿起面前的一份扬了扬接着说到:“为了确保这个特大项目实施,我和李振同志商量拟了个方案。这个草案得到了范记和求市长的充分肯定,要求我们总结成功经验为在全市推广提供借鉴。现在方案大家都拿到了,今天我们就这个议题议一议。”

    萧何亮说完这番话就垂下头看起了手里的材料,翻着这份《关于设立清源开发区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意见草案》,心里却在琢磨李振这个副手。

    说实话他最初很不看好李振来清源开发区,他虽然不管事但论对开发区的认识估计整个庐陵没谁有他深刻,毕竟他从开发区设立就是党工委记。

    在他看来外缺动力,内多掣肘是阻碍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想要化解这俩大障碍很危险,一个不好问题没解决反倒把自己陷了进去,这也是他甩手不管事把自己定位在牌位记上的原因。

    李振的履历他曾经研究过,从办公室主任越级提拔为常务副县长,再到正处级的主任,升得很快也就意味着经验不足,一个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手要应对这么复杂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

    :

第081章 齐博林的反击() 
但李振上任后他发现这种认知似乎存在偏差,一个长风机械厂再加雷少雨丁代伟的乌纱帽,乃至屠凯旋不知不觉的收服,无不表明他手腕极其老道,不仅能谋发展搞斗争,而且还善于合纵连横。

    就像这一次,这个《关于设立清源开发区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意见草案》其实并不是他们俩共同草拟的,两天前李振交给他审阅时基本上就是这样。

    这个方案意味着什么他当然清楚,但他还不得不支持这个方案。姑且不说李振在人选上给他留足了份额,而且这个方案真要实施了对提升开发区的投资软环境,加速开发区项目建设也确有必要。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案还赢得了领导的高度赞赏,刚才他关于范舒同和求钟意的话一点都没掺水份甚至还浓缩了不少。

    范求两人当时看到这个草案时都打算直接全市铺开,还是他们俩争取才同意让开发区先行一步。

    这份《关于设立清源开发区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意见草案》只有薄薄的四页纸用不了几分钟就看完了。跟刚才大家都满脸喜色不同,有欢喜的有无所谓的有皱眉头的,表情之复杂堪比戏台众生像。

    “好了,大家都说说。常委会嘛,就是要畅所欲言,自由发言,谁先来?”萧何亮收回思绪放下手里这份已经翻得烂熟的材料,左右看了看说到。

    “呵呵,那我就服从班长指示先谈谈,抛砖引玉,抛砖引玉。”副主任张剑说了两句客套话才进入正题:“我觉得这个领导小组很有必要,由萧记和李主任担任正副组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对项目的重视,这能让投资商看到我们招引项目的决心。而且两位领导亲自上阵也是为我们分劳解忧嘛,至于办公室的人选都是各部门的精兵强将,我觉得很合适。”

    看到张剑率先发言,丁赵雄想到那次常委会上的情形刚要开口,但被对面齐博林瞟过来一眼又硬生生吞回去。等听到张剑那两句话心里也暗感庆幸,这个张剑滑得像条泥鳅居然把萧何亮抬在前面,幸好刚才没开口打断他,不然又被他给坑了。

    “我赞成张剑同志对领导小组的意见。”等张剑说完丁赵雄立即说到:“根据我的理解,协助投资商办好审批手续是今后项目推进办公室的重要职能。因此我觉得应该抽调熟悉相关业务的同志进办公室。像建设局的赵有法、环保局的石玉芳、交通局的金晓等等都不太熟悉这方面业务,我觉得可以安排更合适的人选。”

    “咳咳,我觉得丁赵雄同志说的不错。”组织部长尹平干咳了两声接过丁赵雄的话先表明了态度才接着进一步解释到:“这三位同志我都很熟悉,赵有法同志分管的是农村规划,石玉芳同志负责的是排污等工作,金晓同志负责的是路政工作,应该说他们分管的那一块都不涉及项目建设。办公室的同志如果不熟悉业务,影响到项目实施就是大问题。”

    “话不能这么说,作为领导可不是专业技术人才要讲专业对口,就像在座各位好像专业对口的就我一个吧?”人武部长屠凯旋突然说到:“而且据了解现在其他地方都没有成立为项目推进的专门机构,这是我们开发区的创新之举。既然创新嘛就要大胆点,退一步说,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也是我党的宗旨嘛。”

    屠凯旋这番话说完,萧何亮没什么感觉但落到其他常委耳里就不一样了,不过首先有反应的并不是被反击的齐博林这一系而是肖三亮。

    带有军方色彩的常委在常委会上打酱油几乎是各地常委会的常例。原来屠凯旋也是如此在常委会上几乎就是弃权反对同意六字真言,而且还是最后表决的时候。

    可也不知道屠凯旋吃错了什么药还是李振施了什么魔法,反正他在常委会上是越来越活跃,话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水平也越来越高。这让在座的常委们有时候甚至产生错觉,这屠凯旋这哪是什么大老粗,这水平杠杠的都快追上他们这些老油子了。

    而肖三亮之所以率先产生这种反应是因为他有了一种危机感,屠凯旋倒向李振让常委会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李振有了张剑和朱拓拓就掌握着三票,他和齐博林手上也各有三票,这样的话三家打成了平手。

    至于萧何亮和屠凯旋两个,他们一直是抱着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能让则让的态度,毕竟这俩人比较特殊,一个身上挂着副市长是领导,一个代表军方,真要较起真来都不好惹。

    但现在屠凯旋倒向李振的话,那李振手里就攥着四票,虽然就多一票但也是常委会上话语权最大的一系。而且他和齐博林暗地里还有一层不为人所知的关系,但那毕竟是暗地里的小动作不是?

    况且他现在也不比以往了,也有自己的利益要维护,不然的话那些投靠他的人怎么办?总不能弄到最后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吧?到那个时候齐博林凭什么要和他暗地里联手?

    而且从屠凯旋身上他还有另一种担心,许经纬和王一冰与他只是盟友而不是从属。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做“朋友就是用来卖的”吗?盟友往往最容易出问题。他不明白屠凯旋为什么倒向李振,也正因如此他才紧张,相对明面上的危险来说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想来想去,肖三亮虽然坐不住但又纠结着,按理说草案中24个办公室人选他这边的占了六个已经不少了,但齐博林这边却只占了四个比他还少。而且这还不光是数量问题,最重要的是其后涉及到的权力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