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商路仕途 >

第313部分

重生之商路仕途-第31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商路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李振和施燕燕都已经去上班了,自己盛了碗稀饭就着热在锅里的包子吃完早饭,李俊才叼着香烟下了楼。在楼下上了等在那里的车关好门,王亮一松刹车朝小区外面驶去。

    车子在福洲城区开了几分钟就赶到了位于城区东部博导公司门口,看见他们的车子守门的门卫连问都没问便放开了电动门让车子开了进去。这些门卫都是农家集团统一调配的,在上岗前公司都会作岗前培训,即使不认识李俊也知道这辆车。

    从车上下来李俊并没有直接去找徐利华,而是带着停好车的王亮在工厂里兜了兜。博导公司占地不过20亩地,包括两座两层的车间和一座五层高的办公楼很快就转完了。

    一路看下来李俊还是蛮满意的,除了花坛里还没有种上绿化之外,整个厂区打扫的非常干净,各种杂物也都归类堆在设定的地方。转完厂区李俊又钻进了两座车间的一座,几个戴着帽子身穿工作服的老外正忙着装配生产线。看到设备上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标识李俊真心疼。

    这样的生产线博导公司总共购买了四条,每条生产线250万美元,这一下就是1000万美元,相当于6000到8000万华币。这些钱都是从IU国际抽调过来的,要不然还得从国内汇出去,那样的话光向有关部门申请额度就得把他愁死。

    稍稍在车间里停了几分钟李俊便转身闪人,想到以后要扩大生产还得一笔笔的给美国佬送钱他就看不下去,一边朝办公大楼走李俊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周达把这些生产线吃透看能不能仿造,不然的话实在太不甘心了。

    徐利华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三楼最东头,看见李俊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徐利华呆了几秒钟才满脸笑容的把他们俩让进了办公室。这段时间他几乎无时不刻都在盼着李俊出现,可还真没想到他猛不丁的就冒出来了。

    “小俊,我们的BP机已经完全通过了测试,你看看这是样。”给李俊俩人倒好茶,徐利华蹭蹭蹭从墙边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白色纸盒子放在桌子上,献宝似的从里面拿出一部黑色BP机递给李俊看。

    把玩着手里的BP机,从外观来看李俊觉得还不错。卸下腰间的摩托罗拉比了比,除了显示屏小点短点之外,这款机子体型大概要小四分之一,而且方中带圆看起来要比摩托罗拉顺眼。另外重量也轻了不少。

    :

第079章 传呼台() 
但一个成功的产光有外表还不行,再加上有前世徐利华的失败教训在前,李俊还是很不放心。 这世的博导可不像前世的博导,李俊在它身上赋予了更多更大的期望。

    按照他的设想,生产BP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生产手机才是最重要的。前世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那么多所谓的“国产手机”,但实际上剥掉外壳里面的东西都是舶来。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50、60后在洋手机的陪伴下老死,70后在山寨机的陪伴下老死,80后在烂苹果的陪伴下老死。

    虽然说这番话有点过,但也说明中国手机市场有将近半个世纪都是为外国牌所主导。按照全国每年手机销售300亿计算,40年就是1。2万亿,其中国产手机的占比不到四成。

    “你确定这玩意通过了测试?”李俊努了努嘴,颠着BP机朝徐利华问到。

    “你,我拿性命保证没问题。”李俊这种不信任的话让徐利华感到很受伤,气鼓鼓的接着说到:“我们做了600多个方面的测试没有发现问题,这比摩托罗拉还要多200个方面。我就想不通你怎么就信不过我呢?”

    “好了好了,是我不对。徐大哥,就算质量通过了,工人呢?你有这么多人手吗?”看到徐利华生气,李俊觉得自己似乎也有点太过分主动道了个歉把话题转到生产上。

    “这个放心,厂里招了300多个,大多数都是电子厂里的下岗工人,现在他们在已经装好的两条线上培训,再有个把月都能上岗。”提到工人徐利华信心满满的说完,没等李俊再问又介绍到:“现在还有两条线在安装调试,最晚到下月中旬全部都可以投产,四条线月产量不低于6万台。”

    “6万台?这么少?”李俊嘀咕了一句。在他想来就这么一个小玩意,四条线每个月少说也得生产个二三十万台才差不多。

    “不少了,一台BP机你知道要多少工序?大小加起来26道。”李俊嘀咕的声音不大,但徐利华就在旁边哪里听不出,略带鄙视的解释到。

    虽然被徐利华鄙视有点不是滋味,但李俊还是实实在在的认了。刚才他也想通了,现在不是新世纪手机满大街年代,BP机还是高端货,国内十个人当中估计也就那么一两个有。真要像他说的每个月几十万台的产量,他还得为怎么卖出去发愁。

    “你打算怎么推销?委托电信销售?”认可了徐利华关于产量的问题,李俊再次转向销售。质量、产量、销量是支撑企业的三条腿,短了那一条都是致命的。

    “不,我的计划是自己开店,先在全省每个县级以上城市设点,等名声打出去了在拓展到其他省市。”徐利华胸有成竹的把自己的这个设想全部说给李俊听。

    对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很久了,刚开始也打算批发给电信,但后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自己卖,虽然这样搞最初的代价大了点,但这样做能够赚取最大的利润,而且还能为公司搭建一个稳定的BP机销售络。

    自从那天听了陈广浩的话,李俊就开始考虑这个销售问题,最后也决定自建销售络。他这么决定主要为以后卖手机作准备,如果公司有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这对提升手机销量肯定有巨大帮助,而对BP机的销售其实他另有打算。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就光卖机子?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搞传呼台?”肯定了徐利华的这个想法,李俊开始有意识把他往自己的设想上引。

    公司投资建立自己的寻呼台这是李俊设想的BP机销售计划最关键的一环,但这必须让徐利华本人也意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才好落到实处。

    光卖机子从当前来看似乎很划算但实际只是一榔头的买卖,一旦接下那么多公司进军BP机市场打起价格战,到时候不仅机子销量会受到影响利润也会不断下降。而如果自己有了传呼台则不同,人家买了机子就要用,这样公司就形成了“产+服务”销售模式。

    现在电信的BP机用户每年的服务费大概在600元左右,虽然民办传呼台的收费肯定没这么高,但哪怕只有500元这其中的利润业非常可观。最主要的是到时候即使机子本身没利润,但只要有用户传呼台就有效益。

    另外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互相促进,无论是搞些买机子优惠服务费或入买机子优惠之类的促销措施,这都能推动两方面快速增长。

    李俊这些点子并不是独创,前世类似的成功例子太多了照搬就行。这就像前世三大通讯巨头为了竞争用户,什么装宽带送手机,买手机免宽带费之类的宣传广告贴的到处都是,李俊不照猫画虎拿过来用还自己去想那就太傻了。

    “自办传呼台?这个要申请频率的,还要建信号发射络。。。。。。哎。”徐利华眼睛一亮嘴里嘀咕着默算了一会随即沮丧起来。

    撇去自办传呼台需要申请频率有多麻烦不说,光络搭建和人工的投入就是一笔不得了的数字,凭博导公司现有的实力完全办不到。

    “申请频率、资金都不要你管,你只要把设备和人员弄齐了。”看出徐利华的顾虑,李俊大包大揽的说到。

    申请频率对别人来说很难,但李俊相信自己应该能办到。现在国内又不是没有民办传呼台,只要不是第一个要开先例。县市省三级问题不大,中央那一关让肖闵或者杜红磊帮忙也应该能搞定,至于资金那就更不是问题。

    听到李俊这么说徐利华乐得脸都开花了,连连保证尽快把这两件事的实施报告弄好传给李俊,再也提BP机下个月上市的事。如果按照李俊这个方案来办,BP机晚个几个月上市是肯定的。

    从博导公司出来李俊就没再去想BP机的事,自己该说的该承诺的都做了,接下来能做成什么样那是徐利华的事情。不过对徐利华他还是蛮有信心的,前世战斗机能那么辉煌证明徐利华的能力绝对杠杠的。

    车子在“一家亲”超市门前把李俊放下来,在总服务台没看见马玉兰李俊先看了看超市里的情况。现在整幢楼都属于“一家亲”超市,营业面积从一层扩大到了四层。其中一、二层依然是食,但三楼四楼分别改成了家电和服装,这种构成已经不亚于前世的大卖场了。

    把超市从下到上逐层看了一遍,三三两两买东西的人不少,看得出超市的生意不错。当然这看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具体怎么样还得看李聪手里的数据。

    从上到五楼沿着走廊越朝里李俊越惊讶,走廊墙壁上随时可见“质量是生命”等警示标语,两旁房门上都镶上了什么采购部、财务部、商务部、宣传部等标识。这些都表明“一家亲”超市已经完成了从个体户到企业化的转变,他还真没想到李聪还有这样的经商头脑。

    “哥会不会给自己配个漂亮女秘呢?”这个恶趣味的念头一冒出来就占满了李俊的脑海。想到这一点李俊打量着两边门上寻找“秘室”慢慢朝里走。一直走到最里边的“经理办”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李俊终于看见“文秘办”的门牌。

    左右看看走廊上没有人,李俊鬼鬼祟祟的靠上去想看看里面的人是什么模样。可惜的是门紧闭着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死心的他刚把耳朵贴上去想听听声音。谁知道门突然从里面拉开,紧接着耳边传来马玉兰熟悉的惊叫声。

    马玉兰的惊叫声让整个办公区都惊动了,首先是李聪从“经理室”里冲出来,看到被马玉兰拎着耳朵的李俊,挥了挥手把那些探出头来员工赶回去走上来叫马玉兰停手。听到李聪的话,马玉兰古怪的看了看他放开了李俊的耳朵。

    三个人回到经理办李聪这才问起刚才怎么回事,李俊这个时候哪里还敢说实话,可惜旁边还站着个马玉兰。等马玉兰把李俊的想法说出来,李聪恨恨的骂了句活该。

    揭过这件事李聪迫不及待的说起了“一家亲”超市的经营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看着李聪在那款款而谈李俊心里很高兴。跟过去相比李聪现在沉稳多了考虑问题也很周密,成了一个真正的经营者。

    对李聪计划在庐陵市以及下辖的县级城市铺开“一家亲”超市的计划李俊没有反对,本来他想提醒李聪可以做的更大胆一些但想想步子慢点也不是不行。

    现在离超市普及还有很长的时间,等李聪进一步历练出来了他自然之知道该怎么做。自己干预的太多说不定会超出他的掌控能力,到时候会适得其反。

    呆了大概一个钟头,李俊带着一大包东西离开了“一家亲”超市直接回了家。吃了两大盘施燕燕亲手包的韭菜肉末馅饺子,才在施燕燕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上车朝洪城而去。

    :

第090章 焦点中的清源() 
接下来这段时间李俊在学校里变得很老实,每天都在家…教室…图馆三点之间按部就班度过。   w w wnbsp;。  。 c o m离期末考试已经没多少时间,他得安下心来好好复习,邱志昊可不会为他的期末考开绿灯。

    就在李俊忙着为期末开始作准备时,清源开发区传出来的一则消息让整个庐陵市都为之一震。

    江南农家集团、香港IU国际投资公司和远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在清源开发区上马汽车厂项目,目前正就投资事宜和清源开发区进行洽谈。

    在李俊回到学校一个礼拜左右,陈广浩也结束了共青城那边的谈判回到了福洲。两个人通了几次电话后,陈广浩随即代表江南农家集团、IU国际和远东国际三家公司正式向清源开发区提交了投资考察意向。

    本来按照李俊设想汽车厂将以农家集团单独的名义投资,但在征询沈丽意见时,沈丽觉得还是搞个中外合资的名义更好,有了外资这张皮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想到前世民资企业的遭遇,李俊最后觉得沈丽说的确实也有道理同意了这个提议。虽然他不怕麻烦但能免则免,就这样汽车厂变成了由三方共同投资的中外合作项目。

    至于那个远东国际,是沈丽专门为了这个汽车厂项目在苏俄那注册的皮包公司。为了搞得像模像样,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50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英属维尔京可以注册10个类似的公司。

    陈广浩找到李振之后,李振马上打电话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