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商路仕途 >

第130部分

重生之商路仕途-第13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商路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些。

    “兄弟们,咱们这次去抗洪算是帮卢聪宇了,到时候咱们去他家吃大户。”等卢聪宇介绍完情况,李俊随即笑着说到。

    “对,卢聪宇,这次你可要请客啊!”

    “我们去这么多人,你家至少得杀猪招待我们!”

    “喂,卢聪宇,你有妹妹没?漂亮不?”

    李俊开了头,同学们也来劲了,大家叽里呱啦的商量着到时候怎么把卢聪宇家吃光吃穷,反而没人再去想就要上抗洪一线的事。

    看到同学们的精神都放松了,李俊才放心的从湿漉漉的衣兜里掏出香烟,掐掉头上湿掉的,叼在嘴里抽起来。

    今天紧急集合来的这么突然,根本没谁身上会带香烟。现在看到李俊身上居然还带了香烟,车上不管是老烟鬼还是不抽烟的,都齐愣愣的看着他,然后七嘴八舌的要李俊交公。

    李俊这半包香烟还是上次训练的时候忘在衣兜里的,听到同学们都囔着要他交公。李俊笑着从兜里把香烟掏出晃着提了个要求,交公可以,在座的都得抽,谁要不抽,等回到学校必须翻倍赔偿。

    等所有的同学都答应了,李俊才把香烟散了,车厢里随即冒起了一团团烟雾,中间还不时传来咳嗽声、骂娘声以及哄笑声,坐在驾驶室把这一切都听在耳里的岳飞云暗骂了句“没心没肺”宽慰的笑了。

    车队抵达江口县城已经是晚上7点,在各班教官的吆喝下,车上的学员像下猪仔似的一个个从车厢里跳出来迅速归列。跟其他班上的学员相比,三班的动作不仅要利索得多,学员的表情也显得很轻松。

    初来乍到,虽然大家还一时无法了解到江口县的抗洪形势。但从那些当地干部出奇的爽快利索来看,李俊估计江口县的抗洪形势已经很不乐观。不然,这些办事习惯了拖沓的干部不会那么干脆。

    “全体都有!立定!稍息!”前面突然传来系主任雷郎才雷鸣般的指令声,等所有的学员按指示完成动作。雷郎才才接着吼到:“根据地方要求,我部参与临江河花莲乡段、辽塘乡段和临江乡段的抗洪任务,下面,我命令!!”

    等所有的学员恢复立正动作,雷郎才接着吼到:“二一带一一 莲花乡,队长陆大伟;二二带一二辽塘乡 队长齐庙岭;二三带一三 临江乡 队长岳飞云;领装备,出发!!”

    雷郎才布置好任务,所有的学员依次排队上前领取铁锹、麻袋等抗洪装备,又七手八脚重新爬上车分别朝目的地开去。

    听到马上要去的地方真的就是卢聪宇家所在的那个乡镇,同学们更加起劲的折腾卢聪宇,心情已经宽慰了许多的卢聪宇也不甘示弱,威胁着到时候谁敢偷懒就怎么怎么着。

    对车厢里发出来的笑闹声,岳飞云已经没什么感觉,但坐在他身旁的临江乡副乡长佐才脸上的忧虑却明显消减了几分。

第20章 临江抗洪(一)() 
临江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因为临江地区境内最大的河流临江起源于全乡西南部的江山山脉。临江乡的地势是南高北低,而临江河就横亘在中南部,如果把整个临江乡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临江河就是缠在它脖子上的一根丝带。

    这时候的临江河跟下游相比,河面只有二十来米宽,不足下游的一半。但因为是起源段,江山在大炼钢铁时就已经砍伐一空,储水更能基本丧失殆尽。

    每逢雨季,山上大量的雨水就突击性汇入河里,使河水暴涨,直接危及整个临江乡中北部。因此,每年临江乡的防汛工作反而要比下游的一些乡镇要重许多。

    过去的近一个月,临江乡大雨不少,小雨没断,往常只是一条小溪的临江河变成了一条暴躁的恶龙,河水已经从1米左右暴涨到3米多,离河堤顶部不到五十公分。

    再加上河水中裹挟着大量石块、枯木等杂物,给以块石和泥土为主筑成的沿河大堤造成了直接威胁。

    等岳飞云带着两个班60多号学员赶到临江乡党委政府所在地,随即就被派上大堤上,从当地民兵手里接手了一段长约150米的河堤。

    到了河堤上,同学们只来得及扫两眼河堤外的河水,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沙包装填。一直忙到深夜,完成好在堤顶上新筑一道由两排沙包袋组成的临时堤坝和分段准备一批备用沙包袋之后,才分三个组次撤到堤坝下面休息。

    忙了大半个晚上,包括李俊在内,所有人都变成了泥猴。至于手上的水泡血泡,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在意,到最后都已经麻木了,反正谁都少不了。

    “哥,有烟没?”看到岳飞云浑身是泥从大堤上下来,李俊从地上爬起来,蹑手蹑脚的走上去轻轻问道。

    刚才忙的时候倒没想过抽烟的念头,现在空下来了,想抽烟的念头反而变得很强烈。可身上的香烟早在车上就被同学们瓜分了,李俊只好找岳飞云试试。

    “省着点,我这还是问乡里领导要的。”岳飞云看了看蜷缩在地上酣睡的其他学员,从兜里掏出一团塑料袋递给李俊叮嘱到。

    “对了,有什么好消息?”李俊接过塑料袋打开,里面是一包没开封的红梅,撕开封口一人点了一支,再重新包好塞到衣兜里问到。

    “没,都是坏消息,接下来三天内至少还有两场大雨,不出意外的话,水位还要朝上冒。”岳飞云看了看脚下,坐在一个沙包上吐了口烟说到。

    “那大堤?”李俊看了看大堤上闪烁的昏暗灯光和来回走动的值班人员,迟疑着问了半句。

    “暂时应该没什么问题,根据乡里领导的介绍,前两年也出现过比现在还高的水位都没事,现在就怕管涌。”岳飞云知道李俊什么意思,接过话解释到。

    看到李俊没有接着问,岳飞云又拍着李俊的肩膀说到:“小子,我怎么发现你一点都不害怕?你以前来抗过洪?”

    “有什么可怕的。再说了,我说怕了,你会把我调后方去?”李俊耸耸肩膀嬉笑着反问到。

    “这你就别想了,你以为这临时副班长这么好当?现在有你在,三班这边我放心了不少,我还指望你帮大忙呢。”岳飞云轻敲了李俊一脑壳否决了他的问题,不过随即又正色的拍拍他的肩接着说:“放心吧,你今天的表现我全看在眼里,等回到学校我为你请功。”

    “请不请功倒无所谓,这样吧,回去以后你还我两条烟?”李俊并没有表现出岳飞云预测的惊喜,反而另外提了个建议。

    立功对别人是惊喜,对李俊来说则是鸡肋。半年时间过后又变成了普通人,要军功干嘛?还不如换两条香烟。

    上次被迫跟那几个纠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前段时间那几个纠察就找上来弄走了一条多,加上这段时间抽掉的,他手里的三条半香烟就剩下一条不到。

    “功照请,烟一条,怎么样?”听李俊说到香烟,岳飞云立马变抠了,一刀就砍掉一半。

    “行,一条就一条,有总比没好。”已经熟悉了岳飞云的脾气,李俊知道想要两条根本不可能只好答应了。

    “好了,烟抽完了,去休息会,明天还有得忙。”看到李俊丢掉手里的烟头,岳飞云从沙包上站起来让他去休息,自己爬上大堤朝二三班的防段走去。

    回到自己的位置,李俊枕着头躺了一会儿实在睡不着,干脆重新起身也爬上了大堤换了一个值班的同学下去,自己接过了值班任务。

    一夜无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急促的哨声把所有还在休息的学员唤醒。集合清点人数通报任务之后,两个班除了各留一组在大堤上值守,其余的学员全部跑步去搬运新运到的木桩。

    根据县防汛指挥部的最新指示,为了减少洪水对大堤的直接冲击,必须在大堤外部再加固一排木桩,这150米大堤的立桩任务就落在他们这些学员身上。

    木桩都是长3米5左右的碗口粗杉木,这点重量原本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昨天晚上学员们都扛了大半夜的沙包,肩膀到现在还是红肿红肿的。

    可命令就是命令,即使疼的呲牙咧嘴,但还是咬着牙闷哼着扛起木头往大堤上送。第一批木桩抵达大堤之后,会水性的学员全部被留下来准备立桩。

    相对于扛木桩来说,立桩的难度就更大。3米多的木桩一到水里就一个劲往上冒,再加上洪水的冲击,想要在水里稳住就更难。

    连换了两批学员,甚至岳飞云也下去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所有的学员都急了。这批木桩不下去,那接下来这段河堤就变得更危险。最后还是一个学员想出了一个主意,在木桩上先挂上两个沙袋迫使木桩竖起来,再慢慢朝下移到位。

    这个办法虽然增加了扶桩学员的工作量,但确实有效。等岳飞云带着一个学员系着保险绳在水里泡了十几分钟,第一根木桩终于成功立在了大堤最外面。

第21章 临江抗洪(二)() 
第一根木桩成功打好,有效增强了学员们信心。把岳飞云和那个学员拉上来扶到一旁休息恢复体力,李俊和卢聪宇两个人系上保险绳抱着一根木桩下了水,在水里挣扎了好一会,木桩才勉强被扶到预定位置。

    站在原先已经打好的那根木桩上抡锤的学员看到李俊朝他竖起了大拇指,才奋力举起手里的大锤狠狠砸在木桩的顶上。

    换了两个学员抡锤,手里的木桩露在水面上只有一尺来高,李俊才游回岸边接过其他学员递过来的一截五十公分左右的木头接在木桩顶上。整根木桩总长3米多,木桩必须扎进河底1米以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这样下水、休息、再下水,在全体学员努力下,400多根木桩终于全部被死死钉在大堤的最外面。等到最后一锤结束,所有的学员连欢呼都没了力气,都瘫软在大堤上休息。

    靠在大堤的沙包上,李俊从沙包缝里掏出装香烟的塑料袋自己留了一根,把剩余的递给旁边的卢聪宇,示意他拿去发同学们。

    “教官,我还有个主意,如果我们在这排木桩上再挂层铁丝网,我估计防护的效果还要好一些。”李俊把香烟点着吸了一口递给同样靠在沙包上的岳飞云说到。

    “可是到哪里去搞这么多铁丝网?”岳飞云接过香烟猛咀了一口递还给他,略微一琢磨问到。

    作为前世的临江人,李俊很清楚临江乡别的东西有可能会缺,但肯定不会缺铁丝。临江地区最大的纺织厂临江棉纺厂就在临江乡,临棉厂每天都有大量的棉包进出,而捆扎这些棉包的就是铁丝。

    但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李俊还是主动建议把卢聪宇喊过来问问。果然,听到岳飞云问起哪里可以搞到铁丝,卢聪宇当即就把临江棉纺厂里应该有大量铁丝的事说出来。

    听到卢聪宇这么说,岳飞云大喜,立即硬撑着从地上爬起来朝设在大堤上临江乡防汛指挥部走去汇报。

    岳飞云的汇报引起了临江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指挥部商议以后觉得这个计划值得一试。并立即派副乡长佐才陪同岳飞云前往临棉厂协调此事。

    临棉厂虽然在临江乡,但既不受临江乡,也不受江口县管。作为临江地区棉麻公司的直属企业,临棉厂的厂长和厂党委书记都是副处级。

    听到佐才说明来意,厂长黎明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还是提供了5万米的新铁丝。毕竟,临江河大堤一旦决堤,临棉也要承受损失。而且这段时间临江地区党委和行署都把防汛抗洪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也不怕被扣上阻碍抗洪这个帽子。

    岳飞云初略的估算了一下,临江河在临江乡境内只有2公里左右。如果按照李俊说的,做一张横五排铁丝,竖排每米3根铁丝的简易的铁丝网,大约需要4万米,即使把捆扎等用量也算上去,5万米能够满足需要。

    不过,最后岳飞云除了这5万米新铁丝,还额外提出要一些已经使用过的旧铁丝。这些铁丝虽然用过了一次,但用来固定这些横竖丝以及捆扎在木桩上还是可以的。

    5万米新铁丝都给了,更何况这些等着回炉的废品?听到岳飞云的这个要求,黎明根本没有犹豫,又送了两大捆旧铁丝,抱着好事做到底的心态,黎明还专门并派了一辆卡车把岳飞云、佐才和铁丝同时送到河堤下。

    把一捆捆铁丝运到大堤,指挥部立即将铁丝分发到各责任段的领头人手里。岳飞云带着几个学员扛了几捆铁丝回到了防段,把制作铁丝网的计划跟围上来的同学们说了,除了少数几个承担巡视任务之外,剩余的同学立即分工忙起来。

    这个主意是李俊想出来,其他防段的人纷纷派人过来取经,整个防段猛不丁涌过来这么多人,倒是显得热闹了不少。

    最让同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