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383部分

贞观闲人-第383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纷纷扭头,无数道目光锁定在第一排一个肥头大耳的大胖子身上。

    大胖子五短身材,胖得很严重,大脸大胸大肚子,两条跟柯基一样的小短腿努力支撑着身体几百斤的重量,很辛苦。远远看去像一只白白净净滚动的肉球,模样很可爱?

    大胖子原本便有些局促不安。现在成了众人注目的焦点,神情愈发惶恐惊疑,浑身的肥肉被吓得直抖擞,一**颤动得很有节奏。

    “侯,侯爷饶命,饶命!”大胖子扑通跪下。一双小短腿居然跪得特别灵活,白净的肥脸上冷汗潸潸而下。

    “饶啥命?准备夸你呢,咋吓成这样了?起来说话!”李素笑着上前扶他,使劲一拽大胖子纹丝不动。

    好吧,放弃这个不自量力的亲民举动。

    “自己起来。速度的!”李素喝道。

    小短腿噌的一下,飞快的站了起来,嗯,很灵活的胖子。

    为了照顾这些地主老财们脆弱的玻璃芳心,李素不得不摆出和颜悦色的表情,开始和地主们聊家常。

    说了小半天,李素渐渐了解了地主们的情况。

    大胖子名叫魏良材,是晋州寺头村人氏,远近闻名的殷实富户,名字取得很不错,能混到这么有钱,“良材”实至名归,而且这块良材分量很扎实,火化了能装三个骨灰盒。

    那座真和尚跑光了的慈云寺离寺头村并不远,大灾来临之后,村里的农户都跑光了,魏大胖子带着家眷也跑,然而终归有着故土难离的情怀,再加上他这臃肿的体型,跑也没跑多远,到了慈云寺便死活不肯走了,非要在寺里借宿,结果上山推开寺门才发现一个和尚都没有,魏胖子长得虽然肥胖,可心思却特别灵巧,否则也成不了这么大的家业,见寺里空无一人,索性便穿了僧袍扮起了和尚,并且想办法通知了几个平日交情甚厚的地主,大家在寺庙里一起过着吃斋念佛的寡淡日子。

    前后两个多月,魏胖子靠他那身僧袍糊弄走了不少难民,最后被李治的禁卫识破,则是典型的点背不能怪社会。

    看着一脸挫败加颓丧的魏良材,耷拉着脑袋满脸懊恼的模样,偶尔有只捣乱的苍蝇落在他的肥脸上,他连手都懒得抬,落水上岸的猪似的使劲摇摆几下脑袋,把苍蝇赶走

    李素看得想笑,又觉得不太礼貌,于是只好把脸扭向别处,道:“今日请各位殷富良绅来刺史府,是本官的意思,请各位来此,本官绝无不良的心思,各位尽管放心。”

    众地主神情稍定。

    笑眯眯地扯过一旁的李治,李素开始隆重介绍。

    “这位,是我大唐皇帝陛下嫡三子,晋王殿下,诸位良绅尚请见过。”

    众地主浑身一凛,马上躬身拜见,李治也很配合地挺起了小胸膛,以高冷的姿态接受了众人的拜见。

    李素笑道:“晋王殿下奉陛下旨意出巡晋地,本官忝为辅官一路跟随,至于为何出巡,想必大家都清楚”

    叹了口气,李素道:“晋州苦啊,晋州的百姓尤其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日没夜的劳作耕耘,为的就是给家人挣口吃食,给各位多交一份租粮,给朝廷多献一份赋税,遇到风调雨顺之年尚好,肥了主家,也饿不死自己,若遇到今年这样的灾年,百姓可就惨了,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本官从长安这一路走来,路上不知遇见多少不知名的尸骸残骨,其状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凄惨!”

    众地主沉默无语。

    李素环视众人。缓缓地道:“诸位良绅进城时想必也看见了,城外平原上搭起了棚帐,里面住的都是没了生计没了指望的难民乡亲,在晋王殿下的首肯下,晋州城余刺史打开了官仓,这些日子全是官仓的粮食养活赈济百姓,可是仅仅这些粮食还不够,百姓甚至只能勉强垫个肚子,往后还会有更多的百姓闻讯而来。而晋州的官仓能支撑百姓多少时日呢?”

    李素面朝众人,比划了一个手势,沉声道:“十日!如今已不到六日,谁都不会坐以待毙,在生死关头,任何人都会死中求生,所以六日以后,晋州城外的百姓会有两个选择。一是顺服地认命,带着一家老小奔长安而去。指望遥远的长安会赈济他们,路上少说会饿死绝大部分,第二个选择是造反!见人杀人,见物抢物,遇官杀官,遇到有钱有粮的人嘛。当然更不会客气了”

    众地主一凛,脸色不由发白了,面面相觑间,发现彼此都有些惶然之色,却仍硬撑着没吱声。

    李素冷眼看着众人的表情。嘴角一勾,缓缓地道:“情势呢,就是这么个情势,各位都是晋州城里城外闻名的乡绅显贵,本官听说你们中间还有人认识长安的朝臣,七杆子八杆子的,还能扯上点关系,只不过,天灾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事到如今想必你们也看清楚了,数日后若百姓造反,首先是杀官,晋王殿下,我,余刺史都跑不了,其次是杀地主乡绅,因为你们手里有钱有粮,说不定你们的排名还在我们官府的前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官仓空了,而你们手里却还掌握着能让他们活下去的东西”

    以魏胖子为首,众地主额头纷纷冒出了冷汗,脸色愈见苍白。

    沉默半晌,魏胖子挺着浑圆的大肚子,吃力地朝李素行了一礼,肥肉抖擞几下,露出惨然的苦笑,道:“李侯爷的意思,草民等都明白了,还是请李侯爷示下,草民等该如何做,我等都听晋王殿下和侯爷的。”

    利害给地主们剖析得很明白了,众地主不是蠢货,而且他们也非常清楚,就算百姓可以得罪,但眼前的王爷和侯爷却万万得罪不起的,若然忤逆了他们的意思,恐怕他们的下场不会太妙,灾年是乱世,乱世里莫名其妙死几个地主,破几家富户,这官司怎么打?跟谁打?

    众地主都不笨,魏胖子表态后,众人马上转过了这道弯,情愿不情愿的,纷纷赞同附和起来。

    李素笑了,和李治对视一眼,各自露出满意的表情。

    日理万机的李侯爷跟这些乡绅土财主费了半天唾沫星子,总要有点收获不是?否则的话,李侯爷和善亲切的笑脸恐怕瞬间就变得狰狞可怕了。

    此刻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李素待众人静下来后,缓缓问道:“各位不可隐瞒,老实告诉我,各家所存余粮几何?”

    又是一阵沉默,魏胖子犹豫许久,终于一咬牙,道:“草民年前发现气候不对,马上开始转移粮食,藏在寺头村后山的一个山洞里,一共藏了八百石!这些都是草民多年积攒所得,每年都拿前几年的陈米换新米,旧去新来,年景好时多存一些,年景差时少存一些,十来年下来终于存得此数”

    见魏胖子开了口,别的地主也无法再沉默下去了,只好七嘴八舌地表态。

    “草民在村外山脚下藏了六百石”

    “草民在大槐树下埋了四百,不,五百石”

    “草民家中有个秘密地窖,藏了四百石”

    一个接一个的表态,李素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深。

    最后一个人说完,旁边李治身后一名小吏也默记完毕,凑在李素耳边嘀咕了几句。

    李素两眼大亮,笑得愈发甜了。

    近万石的粮食啊,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了,看来今日这一番唾沫星子没白费,又是蛊惑,又是吓唬,又是以势压人,花样玩尽,终于达到了目的。尽管李素也清楚,这些地主的话必然有所保留,没哪个缺心眼的真报了实数,少说也要给自家留一小半,不然日子没法过了,不过,就是他们报出的这近万石粮食,已然解了晋州的燃眉之急了。

    朝身旁一扭头,王桩递上早已准备好的一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一张张地分发到众地主手中。

    “诸位手上的,是朝廷官府给你们的契凭,看清楚,不但盖了晋州余刺史的官印,也盖了晋王殿下的私印,拿到长安打官司陛下都得认帐的,各位存的粮食,官府暂借了,明年必然还上,本官老实告诉你们,朝廷国库所余甚少,所以借你们的粮食是不可能有利息的”

    看着众地主尚算平静的表情,李素接着道:“虽然没有利息,本官却可以给你们一个福利,凡是借了粮食的乡绅,本官可以做主,请当今陛下给你们每家题几个字,良善人家也好,积德为善也好,全给你们题上,听清楚了,这些字,是当今陛下御笔亲题,御笔亲题!落款要盖皇帝大印的,尔等可将这幅字妥善保存,留于子孙万世,这一幅字权当作尔等今日借粮义举的利息,不知可否?”

    众地主一愣,接着脸上纷纷露出万分惊喜之色。

    突然从天而降一条肥大腿,让自己狠狠的抱住,这种快要爆炸的巨大幸福感是肿么回事

    扑通!

    又是魏胖子反应最快,一马当先第一个跪下,泣不成声地道:“草民魏良材,愿为大唐社稷,愿为大唐皇帝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身后,一众富户地主们后知后觉地跪下,纷纷指天画地发誓。

    李素这会子倒真有些欣赏魏胖子了,这家伙肥成这德行,反应却如此灵活迅速,如果能把他收在身边效力,没准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死而后已就不必了,各位留存有用之躯,为大唐好好效忠,为皇帝陛下多多解忧吧,比如多借一两百石粮食什么的”

    “草民错了,草民有罪!草民”魏胖子犹豫了一下,狠狠一咬牙,大声道:“草民不过了!其实我家的粮食共计一千石,愿全献给咳咳咳,愿全借给官府,明后年还都行!”

    “不还行不行?”李素试探地问道。

    “不行!”魏胖子斩钉截铁地回答。

    **********************************************************

    ps:5000多字大章,大章,大章;

第五百九十章 最坏打算() 
“死而后已”是有底线的,底线就是必须还粮食,人可以死,粮食不能不还。。shuotxts。

    这是李素对众地主高喊响亮口号的理解。

    李素很认同他们,大家都不是圣人,包括李素在内,对所谓的“奉献”都是有条件的,响亮漂亮的口号没事可以多喊几嗓子,前提是别跟傻子似的付出太多,自己盆满钵满,多得溢出来时,溢出来的那部分可以无私地奉献出去,如果人格再伟大一点点,盆里钵里的也可以稍微拿点出来,再多就翻脸了。

    这不是自私,而是人性,世上绝大部分人的人性,可以奉献,但绝不能奉献全部,一半都要考虑一下。

    相比起来,眼前这几十位地主已经很慷慨了,当然,主要是李素拿出的契凭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以官府甚至王爷的名义借粮食,永远不担心会赖帐。

    李素高兴极了,这是自从离开长安以来最舒爽的一天,晋州百姓的危厄终于稍有缓解。

    近万石粮食,可以说李素把晋州境内所有隐型的存粮全都搜*净了,再也不用担心六天后官仓已空时,难民们会闹出大乱子,在灾年里,粮食是稳定人心最大最有效的东西。

    “甚好,晋王殿下和本官都很欣慰,诸位良绅识大体,晓大义,晋州能有诸位慷慨解囊,实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也,晋王殿下和本官代朝廷,陛下以及百姓,多谢各位了。”

    说完李素直起身,李治也急忙露出郑重凛然之色,二人一齐朝众地主很正式地长长一揖。

    众地主急忙还礼,连道不敢。

    礼毕。李素笑道:“大灾之年,不可行奢糜之事,只是今日特殊。晋王殿下和本官便代朝廷宴请诸位良绅,宴席或许简陋。但我等心意却诚挚,还望诸位莫弃。”

    众地主不由脸上有光,湛湛生辉,李素会做人,也会说话,先是连吓带威,将众人唬住,接着诱之以名。直接把皇帝陛下的题字搬出来当诱饵,众地主明知是个坑也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最后借粮落实,众人难免有些后悔和怨意,这时李素再说几句抬举话,行一个礼,摆个宴席,这样一来,众地主面子里子实惠都有了,纵然心中仍有些许怨气。终究也烟消云散。

    说到底,这是个阶级森严的年代,皇帝的儿子。钦封的县侯,在这些地主和土财主眼里,已然是顶了天的大人物,这样的人物跟神仙下凡似的在他们面前降落,并且对他们无比礼敬和客气,仅是这一桩,便令众地主分外领情兼荣耀了。

    还有就是借粮一事的利弊。

    不借粮行不行?当然行,你的粮食你做主嘛,可若是不借的话。后果可就由不得你做主了,灾年光景。为了防止百姓因为饿肚子而造反,可以说无论王爷还是官府。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民间的稳定,这个“一切代价”里面,便包括了这些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