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君子岳大掌门 >

第54部分

君子岳大掌门-第54部分

小说: 君子岳大掌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通微先生。小子方才听了通微先生共弹古曲十首,曲曲动人心弦,不知通微先生所弹之曲是何名目?”岳不群说道:“乃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王云惊道:“竟是此十首古曲?王云何德何能可听到如此名曲。”说完,下跪而拜,说道:“王云大胆,肯求通微先生教授王云弹奏此十首古曲。”谢迪抚掌大笑道:“岳大哥真是好运,一连可收二位佳徒,可喜可贺啊。”

    岳不群见谢迪帮忙应承了,只得无奈苦笑,反正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再说谢家王家近杭州城,算是半个主人了,而且书生仕子多喜青楼妓院,如向他们打听青楼妓院的消息,应该容易一些,于是苦笑道:“愚兄不过是个过路师傅,琴筝之技太差,不敢传授,只是记得几首古曲罢了,有何可喜之处。”谢迪笑道:“既然收徒,岳大哥不会只教古曲吧?看王云贤侄步伐矫健,而且家学源远,可见是文武全才之人,岳大哥何不如也教他剑术一道?还有我家小妹,不喜红妆爱武妆,昔日也乘拜了一位擅武的琴师为师,岳大哥也可教我小妹剑术啊?”岳不群彻底无语了,这谢兄弟也太自来熟了,一切都帮自已做好了安排。恐怕更多是把自已当做一般的剑师吧,以为自已的剑术可以随意传授。不过转念一想,这谢迪见自已打扮落迫,这也算是在为自已着想,区区一个落迫武人,如能传授些剑术给朝庭官员的子弟,与朝庭官员扯上关系,运气好的话,未必不能得到举荐,做个武官。这也算是给了自已一份福缘,自已应该不会推辞才对。

第八十九章 神棍() 
面对谢迪无意中露出的高人一等举动,岳不群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才暗暗叹道:算了,算了,适才与他说话还算融洽,况且自已还要在江南一段时间,教教也行。就算是给华山派找一条其他的路子吧。虽然江湖中人对勾结官府的行为深痛恶绝,但自已只是随意指点一番,也无大事。岳不群望着王云说道:“这……不好吧?王公子只是想拜师学曲?”王云似乎也不太愿意,但最后还是说道:“小子贪心,欲学全儒释道三教之道,兵书战策阵法阵战之道,天文地理自然之道,古往今来宇宙之道。今愿拜通微先生为师,还请通微先生收弟子为徒,学习剑曲一道。”

    谢迪倒抽一口冷气,说道:“王家贤侄好大的口气,真学全了,那不成圣人了?”王云傲然的说道:“小子大胆,愿为圣人。”这下连岳不群也倒抽一口冷气了,还真是一个狂傲的小家伙。心思一动,如此狂言倒与历史上的一位人物相同,难道是他?岳不群细细一思,还真是他,王云乃他幼时之名,按传说的话,此时他已改名王守仁才是。既未改名,可见传说多有不实之处。谢迪转身问岳不群道:“岳大哥,此子狂傲,你看其面相,与运道寿数如何?”岳不群尚未说话,王云却抢先说道:“吾命由吾不由天,小子不信相术之言。”

    谢迪被顶得岔气,咳嗽不已。岳不群则心中狂喜,王守仁竟成了我徒弟。但面上却淡笑道:“你既拜我为师,却如此无礼,你父就是如此教你尊师重道的吗?”王云一惊,忙叩了个头,说道:“小子狂傲无状,还请老师见谅。”岳不群说道:“相术一道真假难辨,你若不信,就当从未听见即可。若说你好,听之一乐即可;若说你不好,谦虚小心提防些即可。何必违了长辈对你的关怀之意。”王云再拜道:“小子知错,请谢贤叔见谅。”谢迪摆手表示并不介意,岳不群说道:“我观你面相,有真假两面,但都是大福大贵之相。假面王云,一帆风顺,官居一品,寿数满百,子女双全,福德安康,善终。真面王守仁,官途坎坷,虽也能官居二品,但寿数只有五十八;前妻诸氏无子,过继兄弟之子;五十娶后妻张氏,生一亲子;有军功,封伯,虽能善终,但死后家宅不宁,继子亲子为夺爵位……嘿嘿”

    谢迪问道:“何为真面假面?”王云问道:“不能成圣人么?”岳不群看了看两个,说道:“真面假面就是说明某人的命途可改,全看他自己在关键之时的选择如何,与本人的个性有关。若个性发生大变,比如大澈大悟或者顿悟什么,命途也会发生剧变。”谢迪又问道:“为何假面比真面要好?”岳不群说道:“王云此时的命运是王云的命运。日后为成圣人,而改名王守仁,自然变成了王守仁的命运。”王云闻言眼光一亮,问道:“是不是小子改名王守仁,便可成就圣人之尊?”谢迪听了一惊,忙看向岳不群,岳不群点头说道:“不错,王守仁确实是圣人,是儒家孔、孟、朱、王四大圣人之一。改名之后,也不一定会成就圣人,只能说有圣人之命,未来全看你自已后天的努力和决择了。”

    谢迪听闻更加吃惊的抽气,王云说道:“老师能测弟子圣人的命途,难道是上天哪位上仙下凡?”岳不群笑道:“非也,我只是一介凡人,有点小本事罢了。”谢迪向四周扫了一眼,说道:“贤侄,此测命之说万万不可让他人知晓,不然恐有大变。”王云看了看四周,两艘游船上的船家离的只有三五丈远,也不知听未听到,就怕他们会泄露出去。王云望向岳不群道:“老师,这如何是好?”岳不群笑道:“他们闻知,自然同时受益。你们两家皆是贵家,再养两家亲仆又有何难。”王、谢二人自然拜服,两家船家本是微薄度日,如能入豪门为仆,自然千肯万肯,纷纷上前拜谢岳不群的大恩。

    谢迪问道:“王贤侄若改名王守仁,可否娶他人为妻,又不改圣人之命?”王云也对自已后代之事有些上心,岳不群笑道:“圣人之命全靠自己,自已若不努力关妻何干。只是若有****之念,我也不知后世如何。或许子孙满堂,或许子孙断绝。实难测算。”谢迪转问王云道:“侄贤可曾娶妻或订婚?”王云皱眉说道:“前年时父亲曾与我订下至交之女,正是江西诸氏。此次从京城回来,一是省亲,二是向祖父说明订亲之事。”谢迪忙道:“诸氏无子,不可为妻。贤侄当告长辈退之。”王云说道:“岂可因已明了后事而退妻,这对无子的诸氏何其残忍。最多……日后娶个小妾生子以传后。”谢迪拍腿大叫可惜,最后吭哧半晌说道:“贤侄,不,贤弟,我家有小妹年方十四,相貌才情皆不差,只要贤弟同意禇氏亡故后,让我妹为嫡妻,我谢家可将小妹嫁与贤弟为……外室。”谢迪好不容易的说完了,却看到岳不群和王云目瞪口呆的望着自已,也觉得丢死人了,面红耳赤的低下头去。岳不群似笑非笑,王云也不知如何说好,气氛十分尴尬。岳不群道:“圣人虽然不错,但其在世之时可算不上多好。所以,还不如为子孙占个学生弟子的名额,这样还来得实在些。”王云也说道:“他日小侄学有所成,定收谢家子弟为徒,以报今日提携之恩。”谢迪尴尬的说道:“如此正好,如此正好。”

    三人坐下举杯共饮,不久之后,相交上岸再游。王云问道:“老师,这改名一事,可有讲究?”岳不群道:“并无讲究,只需禀告父母家人即可。”王云说道:“原来如此简单,那小子从此后就叫王守仁了。对了,不知老师相人命运,对自已是否有防碍?”谢迪也有些担心的看着岳不群,岳不群满意的说道:“防碍是有,特别是为师这测算法,虽然灵验,但消耗太多。别人算命看相损已福缘,为师算命看相损已寿命。所以不是其人,为师一般不算。至为师学有所成之后,连今日也只是第二次罢了。”王、谢二人感激的再次拜谢。又行了一会,忽见前方围着一大群人,指指点点,不知是何事情。

第九十章 倭人() 
王、谢二人还是少年性子,喜好热闹,伸颈探头,想要一看究竟。岳不群微微一笑,见近百的人群之后有一棵大柳树,抓起二人便飞身而去,在谢迪的惊叫声中,站在了树技上。王守仁敬佩的望了岳不群一眼,说道:“老师的轻身之术真是厉害,三丈高远一跃而上。老师难道是江湖武林人士所说的一流宗师高人?”岳不群笑道:“一般般,勉强算是一流宗师高人。”王守仁更加佩服,说道:“听人说,内家宗师高人大都在四五十岁的年纪,老师还如此年青,便成了宗师高人,真是奇人啊。”岳不群笑骂道:“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竟夸起老师来了,真是没大没小。快看是什么事?”三人抬眼看去,只见一个矮小的罗圈腿正坐于圈中,腰系一长一短两柄倭刀,身前一块白布上摆着十块黄金,还写着四个不错的汉字,“比武得金”。

    王守仁说道:“原来是一个倭人,来我华夏欲寻人比武。真是可笑,宗师高人岂会为了区区百金和人比武。”岳不群皱了皱眉,此时见到倭人极为不爽,说道:“在倭国,比武双方大都是见生死的,以区区百两黄金诱杀我华夏好汉性命,这倭人十分阴险。”王、谢二人吃了一惊,那倭人似乎耳目极灵,虽相隔六七丈,却向这边瞟了一眼。王守仁说道:“既然这倭人如此阴险,老师不如把他打发了吧。”岳不群微微笑道:“先看看再说,若这倭人真如此阴险,为师少不得送他回老家。”那倭人果然耳目极灵,听了岳不群的话后,立即站起身来,收拾了地上的黄金,背于背后,向岳不群三人所在的大树行来。王守仁叫道:“老师,他听到我们说话了,他过来了。”岳不群笑骂道:“你这么大嗓子,谁听不到啊。过来就过来,还怕他吃了你吗?”人群虽然吵喳,一直取笑这倭人,但这倭人也不动气,却朝岳不群等人行来。这倭人个子极矮,但气势极盛,要向外走人群也不敢阻拦,纷纷闪开身子,放倭人离去。

    倭人来到大树之下,朝上望了一圈,王守仁和谢迪被其盯得发毛,似乎被山中猛兽锁定,极不自在。岳不群却如风轻云淡,毫不在意。倭人笑了一笑,却露出了极其难看的笑容,说道:“鄙人爱洲久忠,扶桑伊势国人氏,于三年前随扶桑遣明使来到宗主明国。曾被宗主明国成化皇帝陛下聘为近卫军教头,教授鄙人的《猿飞影流剑术》,直至去年为止。鄙人来宗主明国两年,一直未见到宗主明国的剑术高人,十分遗憾。本于去年就要归国,但心愿未了,一时不舍,才又留了下来。一路由北向南,每城都献上黄金肯求高人比剑。不知是否鄙人心意不诚,还是行为不对,却未见过一位高人,只有一些低劣的剑手前来比剑。今日终于见到了一位高人,还请先生指教一番鄙人的剑术。”末了,又解释岳不群先前的话语,说道:“鄙人是正宗的武士,不是浪人野武士。比剑只是为了提高自已的剑道,并非为了杀人之道。先生先前所说,对鄙人是有所误会的。”

    岳不群了然的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汉语说得这么好。我华夏宗师高手谁不是品德高洁之辈,岂会为了你的黄金而出手,岂不平白污了自已手中之剑。你说你曾被成化皇帝聘为近卫军教头,是锦衣卫吧。守仁,你听过此人没有。”王守仁不屑的说道:“区区一个教头,岂能用万岁爷聘用之语,恐怕是哪个小太监或是千户之类的私下做主吧。本公子于京城中就从来未曾听说过。”爱洲久忠听后,大是尴尬,硬着头皮说道:“鄙人诚心向先生求教剑术,还请先生不弃。”岳不群傲然道:“那你演练吧,我在树上看着。”爱洲久忠对岳不群的无礼,暗自愤恨紧握剑柄,好一会才说道:“还请先生静观。”说完抽出了腰中的长倭刀,以双手握法握刀;倭刀在手,爱洲久忠气势立敛,不再是喋喋逼人,宛若一只隐蔽的凶兽,气息不露半分。岳不群一惊,这气势,此人已入一流之境,难怪一路南下寻不到敌手。华夏的一流宗师高手不过两三百之数,能肯定胜他的不过才四五十人,大都只能和他平手。怪不得无人与其比试,若不小心输了,那可是有辱国体的大事。以现在明人的高傲,自然不肯轻易出手。而能胜他的人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又岂肯为了区区一介倭人,老远的跑上一趟。而且这个倭人还出百两黄金求比武,这不是埋汰人么。自然让这倭人顺风顺水的一路南下,来到杭州。

    岳不群说道:“好了,看你的气势,有与我交手的资格,我就来会你一会。”爱洲久忠大喜,又将倭刀入鞘,退后几步等候。岳不群让王、谢二人待在树上,自已飘然落下。原本散开的人群,见有人比武,忙也围拢过来,不断说笑起哄指点起来。岳不群与爱洲久忠相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