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668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668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着这样的打算,李承乾并不怕世家玩什么摆工,不想干大不了不干,高层的管理者不好找,基层的官员有得是,不说那些学生不学生,单单那些军中的基层军官稍加训练就完全可以代替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说不定和以前比起来还要好一些。

第1380章 风波起(上)(求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的想法,李承乾对长孙皇后所说的后果并不怎么在乎,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正色说道:“母后,您觉得他们真的敢这么做么儿臣今天的确是打了他们的脸,但是您认为他们真的会和我们翻脸么”

    “乾儿,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不是他们敢不敢,而是你能不能扛下这样的责任,你懂么”长孙皇后并没如以往那般因为李承乾的顶撞而扯他的耳朵,看着这个已经比自己还高的儿子,心中千言万语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现在的大唐是无数将士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既然当年可以打下这么大的江山,现在就不怕有人敢造反。

    可问题是长孙皇后担心李承乾身陷险境而不自知。

    用一个太子来削弱所有世家这个计划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划算的,谁敢保证正在病中的那位没有这个想法呢。

    长孙皇后太了解李二了,知道他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出来的。

    别看现在李承乾嘚嘚瑟瑟的折腾,这是因为有李二的放纵,可万一有一天不放纵了呢万一哪天被人当枪使了呢谁又能保证某人不会在大乱之时牺牲掉他呢。

    长孙皇后很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却没有办法说出口,只能试图阻止李承乾继续折腾下去,不求他将来称王、称帝,只求他能平安无事。

    李承乾沉默了,无声的踱了几步,抬头与长孙皇后对视着,看着她眼中的那份关切,一时间不知应该说些什么。

    长孙是这具身体的母亲,她的关切可以说并不是真对这具身体中那个后世的灵魂,但李承乾却不能不感动,因为长孙的目光让他再一起想起后世生他养她的母亲。

    纠结中,李承乾缓缓说道:“母后,您说的儿臣都明白,可是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是儿臣不想与他们对抗也来不及了。”

    “儿臣也知道世家的实力并仅仅是眼下暴露出来的这些,但是您真觉得儿臣不与他们对抗,他们就能放过儿臣”

    “当年的刺杀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默默无闻的种子长安负责人能策划那么大的事情汉王元昌一个手下真的就能无声无息的从守卫森严的九成宫将长乐绑走”

    “母后,这不是儿臣多疑,而是事实。他们这些人一直把儿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算是儿臣将自己雪藏起来,他们还是会从别的地方搞事情。”

    “所以,孩儿不会躲藏,孩儿也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很容易成为这件事情的牺牲品,但孩儿为了自己,为了大唐,为了父皇的毕生志愿必须站出来,站到前台主动出击。

    “身为李家男了,就算是身死魂灭也要死个清楚明白,好过背后被他们捅刀子,最后死的不清不楚、稀里糊涂”

    这是李承乾第一次吐露真言,第一次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以前不说只是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现在不用担心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到了与世家全面开战的边缘,他李承乾再也不用心存顾忌。

    至于说老头子的想法与做法,这不是他可以评论的,和长孙皇后一样,他同样不敢在这件事上对老头子的想法做任何的猜测。

    权利的斗争就是这么残酷,没有对错,没有正义与邪恶,有的只是活下去。

    李世民现在的做法从正面来说,可以是对李承乾的锻炼与考验,是培养一代帝王必须要进行的。而如果用阴暗的思想来猜测,便可以理解为这是用李承乾当枪使,用他来吸引火力,以便最后在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拿他出来当替罪羊。

    李承乾很早以前就想通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敢这样拼了命的去折腾。

    长孙皇后从头到尾听完李承乾的表态之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儿子的态度让她明白,他并不是真的政治白痴,他很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清楚了这一点之后,长孙皇后也无心再继续聊下去,从椅子上站起来叮嘱道:“既然你明白事情的厉害关系就应该知道,母后能帮你的并不多,所以一切问题最后还是要靠你自己,多加小心”

    “喏孩儿省得”李承乾起身肃立。

    不管老李对自己的态度如何,至少长孙皇后这个老妈对他李承乾绝对是百分百的关心。

    人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李承乾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长孙的敬重与感激。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世评论说如果长孙皇后如果活着,李承乾绝不至于会得到那样的结果。

    大腹便便的长孙皇后离开了,李承乾知道,现在长孙皇后怀的应该是历史记载的衡山公主,也就是后来的新城公主。

    历史记载的是长孙皇后生下衡山公主之后,便因病离世,现在看来应该不会了。

    长孙皇后的身体现在很是康健,甚至可以说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强上许多,这是拿同样怀孕的苏玫来比较的,至于程琳那个怪力丫头就算了,老程家就没有几个正常人。

    历史是可以改变的,一定是可以改变的,通过长孙皇后的例子,李承乾接连给自己打气,努力让自己忘记老头子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殿下,臣回来了”无声无息中,一个黑色的影子出现在发呆中的李承乾身后。

    “说说看,那帮家伙打算怎么对付我。”李承乾没有回头,声音平静的如同一口古井。

    “集体上书弹劾,罢朝。”夜魅言简意赅,似乎多说一个字都不想多说。

    好在李承乾已经习惯了她的说话方式,静静的想了一会扭头说道:“我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养足精神。”

    夜魅是李承乾在处理万年县众人之初派出去的,她的任务就是监视世家的那几个老头子,由其是卢承庆这个老家伙。

    现在通过她的回报,李承乾发现,长孙皇后担心的事情终于要发生了,一切只看他如何应对。

第1381章 风波起(中)() 
    三天之后,随着万年县衙门前的一声枪响,丁文才的脑袋几乎变成了烂西瓜,其死状之惨较之腰斩毫不逊色,以至于前来观刑的那些好事者有半数当场便吐的稀里糊涂。

    而就在同一时间,李承乾却是蹲在老头子的书房中,鬼鬼祟祟的正在将一只上好的毛笔塞进自己的袖子。

    “你又不写毛笔字,偷那个有用么?”就在李承乾自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老头子的声音在他身后出现。

    “呃……”小李同志尴尬的转回头,讪讪说道:“那个,父皇,这文贼不算贼,这可是一件雅事,将来传出去也不失一桩美谈。”

    “行了,敢紧给朕放回去。”老头子瞪了儿子一眼,随后走到桌案后面的椅子上坐下:“弹劾你的奏章现在足足有八十余本,这还不算京畿各州县递上来的辞呈,你觉得这事情朕应该怎么处理?”

    偷东西被抓了现形的李承乾重新把老头子的笔放回原处,嘬着牙花子犹豫了一会儿:“弹劾的事情大不了留中不发,至于辞呈……咱大唐总不会没有离任审计吧?”

    “离任审计是什么?”李二陛下狐疑的看着儿子。

    “就是那些官员在职期间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衙门里的财务情况……,这些东西总要审一审,总不能他们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挂冠而去!”李承乾撇嘴说道。

    “你想玩儿一手拖字决?”李二陛下瞬间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手指轻扣桌面,似乎在想这样子做是否可行。

    “不是拖,是恐吓,儿臣相信这些官员没有任何一个屁股下面是干净的,单单滥用职权就可以砍了他们一半人的脑袋。我们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这些蛀虫清理出去。”

    能够在这个时期响应世家的号召集体辞官,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虽然世家和士族借着这个机会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在底层官员中的棋子到底有哪些。

    老李双眼微眯,轻叩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你有多大把握?如果有人煽动闹事怎么办?相信经过这次事件你也能看到世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而且这还只是他们实力的冰山一角。”

    “它们能够煽动百姓,我们同样可以,‘乱兵’可比百姓要难以控制,如果他们敢煽动百姓,我们同样可以给他们来个浑水摸鱼,到时候这些百姓到底听谁的还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情。”

    对于老头子提出来的问题,李承乾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而且他相信那些世家的老头子们绝对不会没有考虑过这一点。同样,他的应对之法,世家同样也会考虑到。

    李二陛下明显听懂了李承乾的意思,面色微变的同时,警告似的说道::“此事或许可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为,眼下先放一放吧。”

    老头子与李承乾不一样,小李现在的状态在他看来就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反正大唐的江山不是他打下来的。

    但是李二陛下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隋末战乱的亲身经历者,亲历过那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乱世,他并不想让为了消灭世家再大唐再次陷入那种乱局。

    这就像后世的企业一样,虽然有些企业因为人的关系,因为债务的关系濒临破产,但是作为企业的创立者却总是想着挽回这一切,而不是想着破而后立。

    说到底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舍不得,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东西毁于一旦。

    所以李二陛下一直在维持着大唐的正常运转,尽管他也想消灭那些与他争权的世家,但为了大唐的稳定,却不得不一次次的迁就他们。

    “喏!儿臣遵旨。”感受到老头子语气中的沉重,李承乾恭声领命。虽然不清楚为什么自家老爹一直在世家的问题上很犹豫,但这并不影响老李在他心中的权威性。

    “这件事情暂时不说,那个李义府又是怎么回事?为何整个万年县你单单将他放了过去?”将李承乾奇葩的想法镇压下去之后,李二陛下又关心起万年县众人的事情。

    “李义府此人心机深沉,行事善于取巧,又不甘屈于人下,儿臣认为他在这件事情里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李承乾并没有隐瞒自己对李义府的评价,坦而言之。

    “既然知道此人有这么多缺点,为何还要用他?”李二陛下面色微沉。

    “父皇,只因为这样的人好用,接下来的事情儿臣需要一个机敏之人来处理,像孙伏伽那样的人并不适合。”

    聪明人之间说话点到即止才是根本,李承乾不需要解释李义府到底为什么会好用,也不用解释孙伏伽为什么会不适合处理这件事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已经让老李明白了事情的全部。

    “嗯。你能明白其中的关键就好。不过朕提醒你,那李义府若真是像你说的,那么此人非是良臣。”

    “喏!儿臣知道,此人只可作为牵制,不会作一方主事。”

    老头子一生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用人,所以李承乾并不认为来自于老李的建议有什么不对,同时也打算按照他的提醒去做。

    “你自己心中有数就好。”李二陛下很满意李承乾的态度,不过很快又想起了什么,看着他问道:“这次你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父皇,儿臣这次来还是因为那个李义府。”李承乾一边说,一边掏出来自于李泰那份任命书放到老头子的桌上:“这个东西还需要您来盖个印章。”

    “这是什么?”李二陛下探手取过那份任命书,上下打量着问道。

    李承乾知道老头子问的并不是那份任命书本身,而是在问他的目的,所以认真解释道:“儿臣想要让那李义府出来把水搅浑,同时也帮儿臣分散一些注意力,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搞事情的好手,有了他夹在中间,会使我们不那么被动。”

    (本章完)

第1382章 风波起(下)() 
    幸福来的太过突然,让原本只是一个小吏的李义府有些难以接受,脑中不断出现的念头就是因祸得福。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即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整个大唐无数的基层官员的联合抵制,甚至当初举荐他的李大亮也会对他生出不满的情绪。

    可是这与他的未来相比似乎并不算什么,给他送来李二诏书以及任命书人许敬宗说的很清楚,这些东西都是太子殿下给他求来的。

    对于他来说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