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418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18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大唐名字叫什么?”李承乾问道。

    “外臣……禄东赞!”葛尔·东赞有些意外的抬头看了一眼李承乾,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们赞普的笔迹你一定认得吧?来看看这个。”李承乾对身边的双胞胎兄弟示意了一下,让他们将松赞干布写好的任命书拿出来,交到了禄东赞的手中。

    “这,这是……”禄东赞看着上面任命他为“大唐外籍军团——吐蕃军团副总指挥”的任命,整个人都傻了。

    在坐的这么多人,比他有资历的,比他有势力的都有,怎么可能轮到他来指挥松州那边剩下的三万五千人?

    而且既然被带到了大唐,禄东赞就没想过能够活着回去,现在有了这份东西,这说明很快他就会获得自由,又可以驰骋在万里大漠。只是……西域军团是个什么东西?尉迟宝林、王玄策又是谁?为什么三万多人要受他们的节制?

    “看明白了?”李承乾笑着问道。

    “是的,明白了。”禄东赞深深吸了口气,把所有的疑惑都压到了心底。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大唐太子一定会告诉他这些是因为什么,所以他并不着急问自己的问题。

    不过禄东赞不急并不代表别人不急,其余那些没有看到纸上写着什么的家伙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探头探脑的看着,就算是看不到纸上写的什么,也打算从李承乾和禄东赞两人的脸上看出些什么东西。

    “诸位,不知你们觉得大唐与吐蕃相比,如何啊?”摆手示意禄东赞先退下去,李承乾扫了一眼包厢中的吐蕃贵族们。

    “大唐国力远胜吐蕃……”不明就里的众人纷纷发言,半真半假的赞叹着。

    “那么本宫拿土地与你们置换如何?”等到一群吐蕃番子慢慢闭上了嘴,李承乾这才第二次开口问道。

    嗯?所有吐蕃人都皱起眉头,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土地置换是什么?难道是拿大唐的土地换吐蕃的土地?可是换了之后呢?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在封上地作威作福么?

    “例位在犹豫什么?一比一的置换,你们在吐蕃拥有多少土地,大唐就换给你们多少平原上的土地,和以前相比,这可是大大的好处!”李恪适时的插口,把李承乾提前交待给他的话说了出来。

    (本章完)

第856章 诱惑吐蕃贵族(下)() 
还有这种好事?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这一次被抓到大唐来,这些吐蕃贵族一个个心里都是十分忐忑,生怕一不小心被砍了脑袋。

    毕竟大唐太子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是那么强硬,上次仅仅因为邦色提出要娶长乐,这伙家就一口气干掉了吐蕃二百多人,这次吐蕃大举进攻松州,被集体坑杀自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吴王说的不错,本宫这也是本宫的意思,不过,这里有一个条件。”李承乾早就已经适应了这种‘集火’一样的注目礼,淡淡的笑着举起桌上的杯子遥敬一众吐蕃贵族。

    果然不是那么容易,众人奉承的端起杯子,不过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一杯酒喝完,李承乾才把自己刚刚的话接着说了下去:“想要多少土地,就自己去打,打下来就是你们的,标准按照你们在吐蕃的封地为准,超过了大唐会收回,不过会给你们一些政策上的补偿,至于这份补偿是什么,这需要本宫与你们的赞普好好商量。”

    “我们不能回吐蕃了,是么?”一片沉默中,禄东赞突然开口问道。

    “你认为呢?你是聪明人,你觉得本宫会不会干出那种放虎归山的事情?”李承乾摆弄着手中的酒杯,脸上带着笑意问道。

    禄东赞摇摇头,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当初就说不让松赞干布这么着急对大唐下手,不要觉得吐蕃能够占领整个高原便能够挑战大唐,可是松赞干布不听,非要一意孤行,现在有了这样的结局倒也怨不得别人。

    可是若说再也不回高原,那么家人怎么办?自己的家人都在高原上,难道都接回来送到长安当作人质?那么自己这些人和炮灰又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默默的扫视着在座众人的表情,脸上笑容依旧,身为大唐太子,对这些战败了的吐蕃贵族,他就是天,他不在怕这些人不答应自己的要求,之所以和他们好好商量,也是因为一个面子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在高原上,大唐还需要代理人,毕竟气疾这东西不是谁都能克服的,高原是吐蕃人的高原,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定。

    “太子殿下,外臣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请教?”沉默了半晌之后,吐蕃丞相尚囊缓缓开口问道。

    “丞相请讲。”此时的李承乾完全就是个彬彬有礼的贵族,所有的阴暗都被深深的隐藏起来,就算是最挑剔的礼部官员来了,也找不出任何一丝毛病。

    只是,虽然李承乾表现出来的姿态是一个贵族,但是尚囊却不敢真的这么想,在吐蕃的未来全系于某人一念之间的时候,谨慎一些没有任何坏处。

    所以老家伙又犹豫了好久,这才忐忑着问道:“太子殿下是打算清空整个高原?或者说太子殿下是想让整个吐蕃都归化么?”

    “归化不好么?”李承乾笑着反问道。

    到底好不好呢?所有吐蕃贵族都皱起了眉头。

    李承乾的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绝不是一时半刻能想明白的,就算是放在后世的现代,这也是一个十分困扰人的问题,更不要说在愚昧的古代。

    见到众人不说话,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吐蕃,地处高原资源匮乏,想想你们平时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就算你们都是贵族,你们又享受到了什么?你们四处侵略,掠夺人口、土地,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现在,机会就摆在你们的面前,只要你们点点头,立刻就可以享受到以往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广袤的平原,壮阔的大海,这些你们见到过么?你们就不想拥有?”

    “虽然人都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是这鸡也要分什么鸡对不对?更不要说你们就算是在高原上,也不是鸡头,你们的上面还有人,所以归化又有什么不好呢?”

    “大唐不会干预你们的生活习惯,也不会管你们如何统治自己的领地,真正的差别只是换了一块更好的领地,可是那里有森林,有大海,有平原,有数不清的美女,喝尽的美酒,你们的梦想不就是这样?”

    说到这里,李承乾停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说的已经足够多,如果这些家伙们还不能理解,或者说还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话,那么自己就只好杀了他们,让他们尘归尘土归土。

    “可是这一些还不是要我们自己去打。”某个吐蕃贵族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能换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吐蕃贵族当然愿意,不过若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话,这就有些让他们难接受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们不会觉得侵略大唐的行为这么容易就会掀过去吧?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么?”李承乾哼了一声,脸上笑容淡了一些。

    “可是我们的子民呢?难道我们的子民也全都要离开高原?”尚囊瞪了那个不知死活的贵族一眼,重新把话题拉了回来。

    “不,你理解错了,如果你们答应了条件,他们就不是你们的子民,而是大唐的子民,你们的治也不会全是吐蕃人,那里会有天竺人、大唐人、吐蕃人、突厥人……,不要忘了,本宫需要的是归化,而不是炮灰,你们不要以为本宫是在拿你们当炮灰在用,这一点你们完全不需要担心。”

    可不是炮灰又是什么?李承乾不想让自己的大唐的百姓去万里之外的天竺打仗,那么就只能让吐蕃人、西域人去,可是打下来的土地却是大唐的领土,这样算下来,不管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这件事的中心思想还是让那些吐蕃人当炮灰而已。

    “太子殿下,我们可以考虑考虑么?”尚囊其实也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只不过当着李承乾的面他不能直说而已。

    “当然,不过你们只有三天时间,三天一过……”李承乾笑着给出了一个时间,却没有说三天一过之后会发生什么。

    大家都是聪明人,会发生什么已经不用说的那么清楚。

    (本章完)

第857章 问对() 
谈完了事情,李承乾打道回府,先是跑到自己的‘兰若寺’洗了个澡,把一身酒气去一去,然后就直奔老头子的甘露殿。

    长孙不喜欢李承乾喝酒,所以他只能尽量掩饰一下,争取不让老妈发现。

    “谈完了?”甘露殿,老头子正无聊的拿着李承乾写的《白娘子传奇》在看,见到他进来,把书丢到一边问道。

    “是的,谈完了。”李承乾点点头,接过由侍女递上来的大茶缸。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自从上次偷了老头子的杯子之后,他就一直是用这东西喝茶,从来没有换过。

    “那就说说吧,你有什么打算。”老头子在知道李承乾把松赞干布放了之后,就十分好奇他想要干什么,现在正好有时间,索性就聊上一聊。

    “儿臣想让吐蕃归化!”李承乾一点没有隐瞒的把自己这一天干的事情都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吐蕃地处高原,儿臣总是觉得有些放心,所以让他们归化是最好的选择,远比杀他们几万人来的划算。”

    “先说天竺的事情,归化不归化以后在谈。”老头子很明显的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打断了李承乾的叙述。

    “天竺?父皇,玄奘那个老和尚竟然偷渡出去非要取什么大乘佛经,儿臣就是气不过,所以打算把天竺弄成咱们自己的地盘,让他白费心机。”李承乾坏坏的笑着,说道:“反正那地方由吐蕃人去打,打下来算是咱们的,然后让吐蕃人来代管,这样一可以把吐蕃人从高原上调下来,二可以让腐化一些吐蕃人,让他们没有那种进取的精神……”。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这一点李承乾可是深有感触。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生存条件艰苦的时候,人总是会充满进取精神,而当生活条件富足的时候,人往往会安于现状,总是想一些有的没的,忘了当初的苦难与目标。

    这就是人的惰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可是却不能排除大部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尤其是在百姓当中更是如此,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像越王勾践那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他才会被历史所铭记。

    老头子十分认真的听着李承乾的讲述,慢慢陷入沉思。

    腐化,这本是一个用来形容食物的形容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想。

    大唐现在已经数年没有什么天灾,百姓安居乐业,税收也一年强似一年,大唐的官员的进取精神也开始松懈,难道真的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想想贞观初年天灾人祸不断,那时候的大唐官员,每天都在为百姓的生计而奔波,安排生产,开垦土地,起五更爬半夜,自己的丽正殿更是彻夜灯火不息,总是有各部官员跑来商讨国策。可是现在呢,有多久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是大唐真的天下太平了?还是这些官员懈怠了?

    李承乾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引起老头子的诸多联想,此时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关于未来的设想,直到老头子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为止。

    “承乾,你对大唐官场如何看?”老头子莫名其妙的问题,让李承乾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看着李二一时无言以对。

    “你不觉得大唐的官员懈怠了么?就像你说的,他们被安逸的生活腐化了啊!”李二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李承乾问计。

    直到此时,李承乾才明白老头子原来根本就没听自己在说什么,但是看着老李郁闷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劝道:“父皇,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唐的律法并不健全,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您还是不要过于忧虑了。”

    “你是我李家千里驹,难道你也认为这种事情不可改变?”李二看了儿子一眼,难得的夸了他一句。

    “父皇,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没有完善的律法约束,只靠人的自觉性以及道德观念来治理国家,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一趋势。”李承乾如是说道。

    “什么时候你又开始信法家了?”李二听出了李承乾的话外之音,好奇的问道。

    “父皇,您相信半本论语治天下么?”李承乾反问道。

    李二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很明显,他并不认同这句话。儒家思想的确是好东西,但是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