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244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244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了一次失败的出行,李承乾消停了一段时间,照相车也在出行的第二天借给了李泰那小子。

    这小胖子想要办个文会,觉得名士齐聚的场合如果不拍个照留个念什么的有些丢份儿,所以才会来找李承乾借车。

    李承乾正巧得了美女恐惧证,照相车留在手中也是无用,索性问都没问就借给了李泰,同时借给他的还有‘高手’和另外一个方士。

    必竟照相车里面的东西对于唐人来说还是很专业的,必须有专业人士来操作。

    长乐对李承乾尿遁一直心怀不满,这段时间也躲回了自己的地盘,不再露头,让她的大哥也得以过上几天消停的日子。

    只是无所事事的日子李承乾并没有过上几天,老头子身边的方老太监就再一次找上门来:“太子殿下,陛下召见!”

    “父皇?”李承乾有些诧异,老头子这段时间不是跑去折腾老四去了么?怎么会突然想起自己了?

    “殿下,快点走吧,一会儿陛下要等急了。”方老太监看李承乾站在原地瞎琢磨,忍不住出言催促。

    “哦哦,好,这就走!”连声答应着,李承乾跟着老方出了‘兰若寺’。

    而在去往太极宫的路上,李承乾好奇的问道:“老方,知道父皇找我有什么事儿么?”

    方老太监四下看了眼,见没人注意自己这边,便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这段时间一直想要东征,老臣估计应该是和高句丽有关系。”

    李承乾点点头,没再追问下去,知道老头子不是找自己麻烦就行了,多的没必要问的那么清楚,反正一会儿老头子一定会说,现在知不知道都是一样的。

    一路无话,两人步履匆匆的赶到甘露殿老头子的书房,在侍卫的通传之下之,很快就听到老李在里面唤他二人进去。

    “父皇,您找儿臣?”老头子的房间中还有长孙无忌、魏征等人在坐,一个个面色凝重,似乎正在考虑着什么重大的事情。

    “看看这个,再来说说有什么想法。”李二将前段时间收到的那份高句丽国书在桌上敲了敲,示意李承乾看看。

    “高句丽的国书?”李承乾接过那份国书,先是打量了一眼,然后翻开封页,接着有些疑惑的问道:“怎么就两个字?父皇,您拿错了吧?”

    “朕很想拿错,不过可惜的是,没有!”李二阴着脸,沉声说道。

    “可是父皇,小小高句丽,怎么敢用此等语气说话?”

    装傻充愣是李承乾特有的本事,老头子既然前段时间把他雪藏起来,那他就没有必要表示自己什么都知道,那样除了让老李觉得没面子之外,没有一点好处。

    “不管他用什么语气说话,你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李二瞪了儿子一眼,意思是:少给老子装傻!

    老头子这段时间一直在纠结高句丽的问题李承乾知道,而且他还知道似乎整个朝堂上似乎有一半是反对东征的声音。

    这一回老头子这次估计是顶不住了,想要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打算共同‘迎敌’。

    如果此时不站在老头子的立场上说话,后果难料。

    于是乎,李承乾几乎想都没想就双手抱拳,凛然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此等宵小行径必须严惩,否则我大唐煌煌天朝上国颜面何存!”

    “好,果真是我李家儿郎!”对于李承乾能这么快领会自己的意思,李二感到十分满意,觉得还是这个大儿子比较贴心,知道照顾自己这个老爹的脸面。

    不像那个臭老四,天天‘之乎者也’,面对如此国书,竟然还想着什么教化、谴责,真是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过就在李二和李承乾父子二人唱双簧正开心的时候,魏征在一边突然开口说道:“太子殿下,我大唐终究是宗主之国,岂可因一言而动兵罚之?”

    “而且现下时局不稳,吐蕃、吐谷浑、西突厥、薛延陀此等蛮夷尽在观望,如果东征高句丽再次失败,只怕立刻就是举世攻唐的局面,殿下,难道就没有想过么?”

    (本章完)

第497章 吹个牛逼败败火() 
魏征说的这些李承乾明白,李二也明白,但一个皇帝的想法和一个臣子的想法,从出发点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找媳妇这样的事情,放在李恪身上和放在李承乾身上有不同的结局一样。

    李恪看好谁了,可以直接纳回来作小妾,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在李承乾身上就不行,不管他看好谁了,他都要经过长孙和李二的同意,否则那就是忤逆。

    高句丽的事情也是一样,在魏征看来,这是一点小事,忍忍也就算了,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但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对方不给自己面子,如果这一次忍了,那其他国家如果也这样怎么办?大唐的脸面还要不要?他这个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

    李承乾很清楚老头子的为人与想法,而且站在他的立场上,李二既是他老子,又是他的君主,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都应该站在老头子的一侧,否则就是不孝、不忠!

    所以在魏征说完他的观点之后,李承乾便接过了话头:“魏伯伯言重了,父皇的意思只是想让高句丽受到教训而以,并不是要屠其国、灭其种。”

    “唔,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正在喝茶的老李连连点头,放下手中杯子。

    李二现在只想出兵,至于要打到什么程度,那要打打再说,如果高句丽怂的一逼,灭其国也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殿下!”对李家父子这种打马虎眼的作法,魏老头打心眼里腻味,觉得还是前两天那个小胖子可爱些。

    一直坐而不语的杜如晦突然开口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战阵之上兵凶战危,战与不战怕是非我大唐能够决定的。”

    老杜的发言让李承乾颇为意外,不由将注意力移了过去。

    只听杜如晦接着说道:“陛下,高句丽乃是苦寒之地,冬长而夏短,冬日里天气异常寒冷,我大唐军士并不适应,是以不耐久战;而到了夏天,该国又会成为一片泽国,大型攻城军械又运不进去。是以,若要东征,还要作万全的准备才是。”

    李二咂了咂嘴,将目光看向李承乾。

    刚刚这些对话他已经和杜如晦等人讨论过无数次,早就没了新意,现在说来,无非就是说给李承乾听的。

    果然,李承乾没有辜负李二的期望,并没有被杜如晦所说的困难吓倒,而是将话题引到了兵卒的战斗力上:“杜伯伯可知高句丽兵卒战力如何?”

    杜如晦见李承乾竟然还不听劝,不由加重了语气:“高句丽民风彪悍,可谓全民皆兵。”

    李承乾满不在乎的嘿嘿一笑:“杜伯伯言过其实了,一千只羊再厉害也打不过一头强壮的老虎,全民皆兵也不等于战力无敌,否则他们也不会每年被掳走那么多边民,而无计可施。”

    魏征老头见李承乾也和李二一个调调,而且更加难缠,不由一声长叹抢过话头:“太子殿下,隋末杨广三征高句丽而不成,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殿下因何执迷不悟啊!”

    老魏话音刚落,房间中陡然一静,所有人目光都看向桌案之后的李二。

    老魏头儿这是犯忌了啊,拿杨广来作例子,说李承乾执迷不悟,可小李同志分明就是李二的代言人,说他执迷不悟,无异于说李二执迷不悟,这可就等于在拿老李和杨广作比较了。

    李承乾敢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看着老头子越来越阴沉脸色,似乎处在马上就要爆发的连缘,估计下一秒很可能就会把老魏头儿给弄出去砍了。

    心念电转之间从椅子上起身,立于房间之中,将众人的目吸引到自己身上,然后朗声说道:“父皇,诸位叔伯,既然在担心举世攻唐,为何就没有想过来个举世攻‘高’?想那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乃是世仇,若大唐发兵,百济与新罗必然从其背部发起猛攻。”

    “而我们只要对联系契丹部族以及北方的黑水部族,给他们一些好处,利益趋使之下,这两部必然响应,到时候五方联动四面围之,高句丽纵然举国皆兵又能如何?”

    没办法了,不管有没有道理,李承乾胡乱编一些理由,想把老头子的注意力分散一下,别让老李一怒之下砸了自己的‘镜子’。

    老李书房里坐的都是些人精,哪个不是老狐狸一样的人物,李承乾的话音刚落,立刻房玄龄就接了上来:“殿下如何知道百济、新罗必然出兵?若是他们不出兵又如何?”

    李承乾洒然一笑,傲然说道:“出不出兵就要看大唐的决心如何了,若我大唐提四十万大军陈兵边境,只怕不等我们先动手,百济、新罗两国就要先动了。”

    吹牛逼呗,谁不会啊,可行不可行先不说,听着提气,能把老李的注意力引开就行。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演戏给朕看,朕还没那么小气,不至于连句话都听不进去!”李二无奈的拿着桌上的玉石笔架敲了敲,打断李承乾等人的吹牛抬杠行为。

    瞬间,书房中响起一片吁气之声,老杜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在举袖擦拭着自己额角冒出来的冷汗,不管如何,魏老头儿这条命应该是保住了。

    “臣,谢过陛下不责之恩!”李二表示不怪罪,但老魏不能就这么心安理得的受了,谢个恩施个礼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免了!”既然不想杀老魏,李二也就好人作到底,让老魏坐回原位。这种耿直的家伙,杀了只会成全他的名声,但对李二除了能泄愤没有一点用处,弄不好还要背一个暴君的恶名,智者所不为也。

    只是免了老魏的责罚之后,老李却把目光看向了李承乾,啧了一声,又扫了一圈长孙无忌等人:“刚刚太子说的计策朕认为不错,你等如何看?”

    嗯?!不错?李承乾一愣,诧异的看向老李,刚刚那些都是临时编出来吹牛逼败火用的,怎么在老头子嘴里竟然变成一个不错的计策了?不会是说反了吧?

    (本章完)

第498章 被忘了() 
吹牛逼败火也能吹出一个妙计来,李承乾有种三观尽毁的感觉。

    不过老头子说行,那就必须行,不行也行,没看李靖和长孙无忌已经在沉思了么,这就证明老头子的是对的。

    李承乾自然不敢说自己刚刚是在吹牛逼,如果说了那就是打脸,会得罪好多人,而且还有可能被老头子揍。

    “承乾呐,具体说说你的计划,详细一点,让你这些个叔伯们都听听,给你拾遗补缺。”李二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脸上有了一丝笑容,不知道是因为李承乾的主意靠谱还是因为物极必反。

    李承乾在心里叹了口气,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吹牛逼:“父皇,高句丽虽然号称举国皆兵,但实际上战力极其有限,武器装备方面不如大唐甚多,是以儿臣以为我大唐完全可以大兵压境之下,派出两支偏师互相策应,携带火器深入其境内,遇城破城,遇寨拔寨。”

    “嗯,这两支偏师如果被围又当如何处理?”杜如晦见无法打消这对父子的积极性,便开始提出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如果李承乾解决不了,那么出兵一事自然不用再提,而如果能解决……能解决的话平定高句丽指日可待,出兵就出兵吧,正好大家可以分一分功劳。

    “杜伯伯莫非忘了一直在向长安运粮的那支水师了?让他们把人送进去,再负责接出来,自然没有后路被断的风险。”

    “殿下的意思是,边境那里只是摆摆样子?吓唬人的?真正的攻击是来自高句丽的背面?”李靖听出了一些门道,觉得李承乾如此用兵甚得其心,忍不住开口相询。

    可是李承乾哪里会什么兵法,左右不过是靠着后世的那一点点肤浅的军事常识在吹牛逼罢了。

    此时李靖提出的问题,正好给了他一点启发,当时下便顺着李靖的思路说了下去:“不错,我们在边境上摆下重兵,相信高句丽必然不敢轻慢,也会调集大军相迎。是以其国后方必然空虚,到时候水师负责剿灭高句丽水师,然后沿河网逆流而上,杀入其国腹地……”。

    不等李承乾继续说下去,李靖等一批老杀才几乎瞬间就自动脑补了接下来的过程,抚掌大笑道:“然也,等到水师建功之后,新罗、百济怕是立刻就会有混水摸鱼的打算,定然会出兵袭扰高句丽后方。如此一来高句丽两面受敌必然慌乱,而我大唐军士只要趁乱……好计!好计!”

    好计,当然是好计,这特么就是正史上大唐灭高句丽的作法,李承乾偷偷擦了一把冷汗,暗叹总算没有把牛逼给吹爆了。

    李二自然更是满意之极,原本紧蹙的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