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64部分

汉起-第64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渎县的私盐贸易。

    孙坚也从开始时家财数万,变成如今钱数十万,粮食数百石,盐数百石!名震广陵郡!

    。。。

    刘备从河南尹浚仪走浪荡渠南下,过陈留不久既遇到了北上的袁家船队。

    袁胤、袁涣、刘德然、刘普辛苦十多天至此,当然要押送剩下7万石粮食入雒阳,不可能移交给刘备自己扭头回扬州。

    刘备只好与郑泰依依惜别,委托典韦带袁家十余小船先行南下,如今是冬天,黄河、淮河流域随时可能冰封,一天也耽误不得。又请同路的郑泰带为照顾,约好地点下次再见。

    见刘德然、刘普都带人在岸上拉纤,刘备也不虞有他,牵着马匹与两人走在一起。

    刘普详细说了路上遇到的情况,末了说:“袁涣既是陈郡袁氏嫡系,袁胤是公路从弟,怕不是我等普通人可比较,袁家若要选择副手,多半是袁胤、袁涣二人。运了这趟,我就回扬州。”尽数是萧瑟之意思。

    刘备想安慰,可位置就那几个,既无法做出保证,刘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一直异常沉默的刘德然突然说:“七兄,我想回幽州。”

    刘备感觉奇怪:“回幽州干嘛?袁司徒刚刚任命你为仓曹令史,百石吏,算是有了起点,也不枉为兄带你出来一趟。”

    刘德然:“这些日子,袁公路把我当佣人一样,呼来喝去,动辄打骂。我。。。我气不过!

    今日见郑公业逍遥自在,内心实在很羡慕他,与其为五斗米折腰,不如回幽州做个富家翁!”

    在东汉呆了二年,刘备虽内心深处依然如故,表面上已经将后世人人平等的观念深深埋藏:“混蛋,做人能不能有点志气!袁公路在袁司徒面前,还不是处处小心谨慎。师傅教导我们尊重上官就像尊重父母和师傅一样。

    我兄弟二人迎难而上,火中取栗,如履薄冰,方有如今局面。你说走了我们的局面怎么办?”

第122章 禁欲的袁本初() 
“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们的孩儿怎么办?”一个面容俊美的男子,身着孝服,坐在席上,手捧一本《易》,双腿上放着琴,忧虑而萧瑟地看着前方,双眼仿佛失去了焦距。

    一名眉浅如远黛斜飞入鬓,身量修长而苗条的女子,愣愣地看着男子的背影。大滴大滴的眼泪如珍珠般滴落,黑色的眼眶透露出疲惫,她的倔强咬紧得嘴唇显,视线越过男子,看向前方方圆数丈的坟茔:“我不走又能怎样?当初你肯娶我,是因为大父位列朝堂,为天下士人楷模。几年前大父因第二次党锢已逝,父母都被流放,你我早已不在门当户对,我对你有什么用呢?

    今年皇帝下诏,令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悉免官禁锢,爰及五属。你本待期守孝之后重回官场,又因我大父而被禁锢。我只是你和谭儿的拖累!”

    “拖累?我袁绍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能把仕途不顺算在夫人头上?”袁绍长身而起,缓缓转身,刚才的忧虑仿佛一扫而空,眼中透露出的全是坚毅之色。

    袁绍的母亲就葬在草庐前面的坟茔里,汝南袁氏几世富贵,选取的侍妾都是千里挑一的美人,袁绍的母亲也一样,因为面容美貌、身材高挑为父亲袁逢宠而有孕。儿子像母亲,袁绍亦身高八尺,姿容甚伟,俊美之中英气勃发,让人一望而倾心。

    作为仲子,上有兄长袁基,下有三弟袁术,就像大多数多子女家庭一样,少年时期袁绍虽然具备“高帅”的条件,却并不受亲生父亲袁逢、叔父袁隗重视,更与富差得远。

    一切的改变来自于一次偶遇,名满天下的世族领袖李膺,有一次到袁家拜访,作为士族领袖,李膺就如后世的明星、大V,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崇拜者等粉丝,在舆论上也拥有极强的话语权。袁逢在献出重礼后,献宝一样把子弟拉出来给李膺品评。

    一番考较后,李膺对袁基评价很不错,更一眼看中丰神俊朗、对答如流的袁绍。一问之下,得知袁绍尚未婚配,大喜着向袁逢提亲。袁逢这才从新审视起这个不受重视的仲子。此时袁绍虽然早就就过继给大伯袁成,由于年少,仍然与袁基、袁术等人一样,只领取零花钱,并未真正掌握一部分家族财富,也因为太过年轻和不受重视,未能继承家族权力。过继的原因,是并非嫡子,而是小妾所生,属于姥姥不疼,爷爷不爱,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被边缘化的范畴。

    与李膺家族婚姻是袁绍一身的转折点,初期好处一个接一个。

    首先袁逢、袁隗没有理由再霸占大兄袁成的家业,必须分家给继子袁绍,让他几乎一夜之间,从普通世家贵族子弟,秒变亿万富翁。而且由于担心李膺差评,袁逢、袁隗一点不敢少分给袁绍。

    第二在李膺父子的招呼下,袁逢、袁隗很快就打通关系,让袁绍入雒阳为郎,不久即转为兖州濮阳县长,刚刚二十岁,就成为正儿八经的正县级干部,一年都没浪费。

    第三婚后两人恩爱异常,只一年多,李兰儿给袁绍生了下长子袁谭。

    美人在怀,家财过亿,年少得志,喜得麟儿。数年内袁绍完成了从边缘化的庶子,到高富帅的转变,可谓春风得意,蒸蒸日上。

    正当要大展拳脚,步步高升之时,厄运随之降临。随着窦武、陈蕃在与宦官斗争中身死,发展为第一次党锢之祸。不久张俭又引发第二次党锢之祸,朝堂下令扩大打击面,全面梳理追捕党人。李兰儿的大父,天下士人领袖李膺,作为陈蕃一党,自然是最大的漏网之鱼,妥妥的名列追捕之列。老乡们都劝李膺逃亡。

    李膺却说:“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我年已六十,死生有命,逃又能逃到哪去呢?”主动投案自首,以免牵连家族和门生故吏,最终在监狱中被拷打至死。

    李兰儿的父亲李瓒等人亦被流放。

    。。。

    李兰儿:“不怨恨大父拖累了你?”

    本来第二次党锢主要到父子、兄弟、部分门生故吏为止,打击范围只有二千人左右。今年夏天故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将严重的旱涝灾害与党人被禁锢、宦官掌权联系在一起,激起了宦官党的激烈反对,将所有门生故吏、姻亲,甚至早已分割财产的从兄弟牵扯在内,打击面达到几千上万人!

    禁锢名中就包括李膺的孙女婿,袁绍!

    袁绍:“怨恨?我怨恨宦官,怨恨这黑白不分的世道。对大父一点不怨恨,反而异常佩服,佩服他刚直不阿,事不辞难,罪不逃刑!他是我一生榜样!

    被禁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你我这一生,做个在野村夫村妇,逍遥自在。”

    李兰儿扑入袁绍怀中,感动得嘤嘤哭泣,半响抬起头来:“夫君,白天守庐,晚上。。。回来吧。”

    “此事,有违礼法,怕是不行。”拒绝怀中美人求欢,是那么困难,袁绍的拒绝虽困难,亦坚决。

    袁家数代精通《孟氏易》,袁绍其中佼佼者,是命定论的坚定信仰者,认为一个人生下来要做“大事”,就必须对自身的要求严格甚至到苛刻,从道德品行上,一言一行上与普通人区分开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的过程中,变得愈发强大,成为非同寻常之人,才能为上天选中,做成非同寻常之事,达到非同寻常之成就!

    袁绍推开李兰儿,转过头抱琴端坐,琴声中都是淡然之音。

    要做孝子,就要守三年之孝,若在母亲坟墓前违背礼法反而乱性,岂不是为乡党笑,为士林笑,为天下笑!若白天守庐,夜晚睡女人,岂不会被人批评为虚伪!

    李兰儿对着夫君背影看了半响,轻泣几声,默默而去。

    。。。

    “少爷,何伯求到了,说有事相商!”

    袁绍大喜:“哈哈,我之张良到了。”

第123章 袁绍何顒的长谋() 
农历十月的天很冷。

    袁绍有些忐忑:“草庐之内,太过寒酸,真是得罪。”

    何顒端起没有经过涂漆处理、略显粗糙的木碗,喝了一口热酒,顿时五脏六腑都温暖起来:“削木为柱,茅草为顶,家具粗陋,不衣丝不穿锦,效仿周礼,服三年丧。一切都完美无比,不是很好么?有句话可以形容:斯是草庐,惟吾德馨!”

    袁绍也喝了一口,当然他碗里不是酒,只有热汤:“伯求兄,取笑啦。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我如今皆禁锢不能出仕,如何是好?”

    何顒:“宋曹两家有婚姻之亲,牢固难破。曹家是宦官一党的主力,若宋皇后能产下嫡子并继承皇位,宦官党又将继续掌握朝堂至少二十年!党锢中被禁锢的人士就更难以解禁,如我这样的人,怕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言语中有些萧瑟。

    袁绍:“事在人为,宋皇后不是没生下嫡子么。何况听公路说,皇后性格略倔强,不被皇帝所喜,反而是出自屠户之家的何贵人为皇帝生下长子。所以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保证皇长子的安全,并在其成长过程中加以影响和引导。”

    何顒:“烧冷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皇帝刘宏才二十岁,春秋方长,待到下一任皇帝继任,或许得几十年之后吧?”

    听何顒言语中对皇帝刘宏直呼其名,并无多少敬意,知道是因为党锢而怀恨,袁绍心中窃喜——党人可用啊:“未必得几十年,或许只需十多年!”

    何顒:“怎么说?”

    袁绍:“守孝期间,闲来无事,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思考一些事情。竟然发现,整个后汉不算当今皇上共10帝,除了光武帝寿63岁,在位33年,孝明帝寿49岁,在位19年,享国长久,其余寿数一位也没有超过40岁!

    从孝章帝开始,寿32岁,在位14年;孝和帝寿二十七岁,在位十七年;孝安帝寿三十二岁,在位二十年;孝顺帝寿30岁,在位20年;孝桓帝寿命算长的,也就36岁,在位22年。

    其余孝殇帝、孝冲帝、孝质帝幼儿既崩,根本未成年。”

    何顒眼睛一亮:“有道理,光武帝、孝明帝承天以治天下,寿数自然悠长,后世子孙自不可比。当今皇帝20岁,就算以孝明帝之后寿数最长的孝桓帝36岁计,也不过还能享国16年!十几年后,谁人坐在德阳殿上,还未可知!”

    德阳殿是汉宫最高大的主建筑,从下往上仰望,如同天上宫阙。

    袁绍:“时乎,时乎,不久当有变化之时!你我不如早做准备,联络党人,互为援应。”

    何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初守孝,养名豫州,不可擅离。联络党人的事就交给我吧。”

    “来人,取二十金来!再取一万铜钱。”袁绍将十金递给何顒,“出门在外,何处不花销,我家富有资材,些许钱财,大兄勿要推辞。汝南北多平原,交通便利,南多山岭,便于藏匿。若有不方便的党人,可介绍过来,由我安排地方。”

    何顒:“宦官党势大,与其对抗会不会给袁家带来麻烦?”

    袁绍:“宦官虽能在朝中呼风唤雨、指鹿为马,量他们也不敢到汝南来撒野!”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四方,尤其在汝南树大根深,门客、探子、佃户多如牛毛,一有行为举止奇怪的外地人进入汝阳,袁家都能最快知道并作出应对。

    何顒:“好,张孟卓名列八厨,吴子卿悍轻悍无畏,许子远多谋善断,皆可用之才,目前禁锢在家,我将他们都招过来。”

    袁绍:“辛苦大兄奔走。还有一事请教,我等党人,如何对何贵人传达善意,对皇长子施加影响?”

    何顒:“此事袁公路早就在做啦!”细说袁术支持何进兄妹一事。

    被不学无术的弟弟抢在前面,袁绍心中不由浮起一片乌云:“没想到公路平日不学无术、飞鹰走狗,竟下了一手好棋。我袁家人才辈出,这倒是幸事。”

    何顒见袁绍迅速收敛不快,心中暗赞有度量:“我已打听清楚,公路之所以变得如此聪颖、向上,乃是有一人相助。”

    “谁?”

    “司徒尉曹掾刘备!”

    。。。。

    浪荡渠之畔。

    刘德然见刘普走远,回过头感慨到:“以前在幽州、九江,无官无职,事情也不多,钱倒赚得不少,大家也很尊重我。如今在袁公路属下,他既不听谋划、建议,又不肯放权,总感觉处处不顺,处处掣肘。”

    刘备:“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度,被举荐者尊举主如父母、兄长。甚至发现上官、举主有贪污腐败、失职渎职行为后,揭发与越级上报都被视为品德有一定问题,会被官场、士林、百姓舆论普遍谴责。你难道想被谴责?”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