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85部分

汉起-第185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群想看又不能看、努力克制自己遵守礼仪的样子,让刘备感到好笑,朗声道:“昭姬姑娘的琴音仿佛退步了不少。”

    一个瓜子脸、娇俏、清丽的女子伸出头来:“哪里退步了,人家一直在努力嘛。”

    陈群惊鸿一瞥,又转过头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脸上火辣辣的,心里狂吼:“昭姬好美,好清纯。”

    刘备似笑非笑:“奏哀伤之乐,应该沉静悠长,如何能够欢快?慢一点,别着急。”

    蔡昭姬脸上一红,如同树上的红苹果,急忙把头缩回去:“弹了好几天,或许是想着明天下葬,后天就可以出去踏春,弹得快了些。”

    声音清脆、快速,就像机关枪。

    刘备起身,走到帷幕旁,轻声说:“哪家郎君有次殊荣作陪,卫家、袁家,还是荀家?”

    小厅中起了一阵清脆的哄笑,接着就听见一群妇人压低声音,七嘴八舌讨论着,隐隐约约是点评诸家未婚儿郎来,声音越来越大。

    陈群隔得远听不清楚,遂咳嗽两声:“灵堂之旁,肃静。”

    帷幄中传来一群女子的嗔怪之声,讨论声音弱了下去,如黄鹂请啼,喜鹊迎春,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勾着陈群的魂儿,让这个血气未定、未婚处男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忍耐力。

第356章 嫌贫爱富老蔡邕() 
万物复苏,草木青翠,浅草新才能没马蹄,春日踏青出游,青年男女偶尔手挨到手,心中都会起波澜起伏,数日不能平静。

    其中的温馨、眷恋,不足与外人道焉。

    刘备借此机会,替陈群向蔡邕提亲。

    蔡邕板着脸说:“我女不嫁寒家!”

    陈寔生前屡次得到三公征辟,葬礼得到大将军亲自出席,家族竟然被当做寒家,这在刘备看来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刘备:“陈群有杰出的才干,三公之伟噐宇。”九品中正制的未来缔造者陈群能差么

    蔡邕却不知道:“听说大将军何进本已经决定征辟陈群之父陈纪,但目前陈纪、陈群得守孝,不可能出来做官。

    守孝三年后,谁知道会怎样呢,大将军或许把陈家都忘了吧!”

    蔡邕可不觉得女儿可以等三年。

    蔡邕还知道陈家党锢二十年没人出仕,知道陈家贫穷,田地少,连佣人都没有,需要自己下地耕田,需要抄书补贴家用。知道陈家缺乏兄弟、支脉,底蕴单薄。

    陈家三君闻名颍川,陈群之祖父是很了不起,叔父陈谌也做过司空掾,但都已经去世,三君里唯一剩下的陈纪已经60岁,目前病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蔡邕甚至推测陈群服祖父之丧后几年,或许不得不为父亲服丧,三年复三年,或者一年复一年,就算陈群有超强的能力和运气,仕途两次被打断,三十岁之前,也别想有大作为。意味着陈家的贫困和不高的社会地位,至少还要维持十年。

    尊严被蔡邕一点点撕破。陈群涨红了脸,想辩驳,却不知道从何处辩起。他父亲四十岁才生了他,原因就是穷,结婚晚。因为党锢,也没能正儿八经的出仕。陈家相对于其他家世家豪族来说,太贫穷。本就是至诚君子,陈群确实不想撒谎。

    蔡邕毫不在意陈群猪肝一样的脸色,继续旁若无人地点评:“陈寔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陈家也与荀、钟两家有很好的关系,可这都是陈寔个人带来的,并不是说陈家就能与荀、韩、钟三家并列。”

    例如荀家,虽然也因为党锢耽误了十多年,但他们有已经做县令的荀攸,举为孝廉的荀彧,还有名气不小的荀谌,荀爽的名气则要比陈纪大一些,荀家富有、人口众多,甚至有族学,是世代两千石的世家。陈家只有家学,只是耕读之家。

    。。。

    蔡邕的直爽和直接,仿佛一把直刺内心的宝剑,将陈群刺的体无完肤。

    蔡邕毫不留情面的拒绝,打破了陈群的幻想,打破他了过去20余年里通过勤奋学习、天资聪颖、交友宽阔建立起来的自信,比祖父去世时更加抑郁。

    刘备则恨不得扇自己两耳光,本想着做件好事,结果给陈氏造成了更多的麻烦。

    。。。

    荀彧的妻子唐氏对蔡昭姬说:“陈家郎君才华出众,用心专一,想必是良配。”

    “才华?不知道他懂得诗文乐谱多不多,反正没我多。”蔡昭姬挺了挺并不突太出的胸膛,话语中带着自信,“跟谁相亲,我也不知道,听父亲的。”

    一句“反正没我多”噎得唐氏接不上下句。唐氏也颇懂的诗书,女子中算得上出色和另类,但跟比大多数男子更有文化的蔡昭姬相比,完全没法比。

    如果说蔡邕嫌贫爱富的做法和千千万万丈母娘、老丈人没什么差别,蔡昭姬的态度就更值得玩味。

    几个妇人被撺掇着旁敲侧击帮忙陈群说好话,刘备、陈群满以为她会答应。

    事实却大跌眼镜,蔡昭姬只是偶尔给亲朋表示:“陈郎君是有些才华,但他又不高,又不帅,不懂得弹琴唱歌、吟诗作画,了无情趣。若和他一起一定闷死呢,别说一生,就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

    陈群从抑郁变为沮丧,蔡昭姬却很欢乐。

    她不仅有无论别人怎么说,我就是不嫁的逆反心理,还体会着逆反带来的快感——过去十年间,父亲蔡邕不时叹息没有儿子,常常把她当做儿子一般教育,还遇上了不少合适的未婚帅哥哥。荀家的几个,辛家几个,河东卫仲道,来自江东的顾、陆氏儿郎。。。

    这些能言善辩,品貌出众,外貌优秀的男子,或矜持有利,或大胆主动,或雄姿英发,轮番地展现自身优点,让蔡昭姬应接不暇,不知道应该选谁。这下总算明白父亲的考虑,明白陈家郎君在一众青年中真不算出众。

    陈群的恋爱,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变作一缕单相思,化作青春的酸甜,更多是苦涩。

    。。。

    宾客渐渐散去,中平五年的春天,刘备已无心关注陈群,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让他应接不暇。

    首先,并州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抢劫、袭击太原郡、河东郡。朝堂意图让驻守在关中的前将军董卓前往并州平叛。

    不久,大别山中的黄巾余党,进入汝南郡葛陂,黄巾再起,杀掉长官,攻陷城池,引发一系列叛乱。皇帝命令西园八校尉中的鲍鸿等人,前往平叛。

    地方上此起彼伏的叛乱(起义),使得朝中有志之士、有才子官,各抒己见,不断上书。

    其中,太常、江夏人刘焉的一份奏章引起了皇帝的瞩目,其大意为:“天下兵寇不息,主要原因是郡守镇压不利、刺史对郡守监督不到位。而此时监督不到位的原因是刺史们太年轻,官秩(600石)太少,没有威信。建议选朝中清名重臣,依然拿两千石俸禄,到地方担任州刺史,最好把州刺史改为州牧。”

    不知道什么原因,皇帝竟然同意了刘焉的建议,不把百姓的起义(叛乱)原因归结为治理不当,而是归结于镇压、安抚不到位。并派出九卿、尚书出任州牧。从此州刺史从御史、监察官,开始逐渐向相当于省高官、高官一把抓发展。

    汉末的混乱,就此展开。

第357章 做汉高祖第二() 
或许是因为之前刘虞以两千石出任幽州刺史,有州牧之实而无州牧之名,可算试点,刘焉的奏章显得并不突兀。

    在东汉,交州疫病、毒障横行,何况大汉只是占据部分平原、河流和一些关卡要冲,交州不服管束的越人不少,随时可能发生暴乱。在雒阳诸人心目心中是流放的代名词,没几个愿意去。

    皇帝刘宏在批准时,思考的不是地方不听中央号令,而是收多少钱合适。

    叫价两千万,刘焉会不会退缩?

    皇帝授意张让询问刘焉。

    刘焉回答,交州牧最多五百万,否则宁可不去。

    皇帝刘宏:“五百万?当朕是叫花子?!一个关内侯也要五百万,刘焉也太小家子气了。”

    张让说:“交州的赋税都都花在平定地方叛乱上了,不仅好几年没怎么给朝堂上交,还依赖扬州、荆州还转移支付不少。”

    换句话说,交州和凉州、幽州一样,是财政入不敷出的老少边穷地区。

    皇帝扔下奏章:“五百万就五百万。反正无论六百石还是两千石,俸禄都在交州拿,不花朕一文钱。”

    。。。

    侍中董扶听到消息,私下找到刘焉说:“听说大人求为交州牧?”

    刘焉:“天下盗贼四起,刘氏宗亲在地方为候王的多被废弃,州刺史镇压不住郡县,所以我求牧交州以避世。”

    董扶:“作为侍中,我关注很长一段时间了,发现皇帝身体不太好。昨日占卜一卦,若山陵崩,大将军何进出身低微、乏治政之能,而皇子幼弱,京师将乱。”

    刘焉:“这也是我远离雒阳的原因啊!”

    董扶:“交州偏远,怕不是好地方。

    昔日秦国派遣50万士卒壮丁南下,高祖与项羽争霸中原,而赵佗偏居交州,无能为力。

    我想赵佗不是不想逐鹿中原,而是岭南气候炎热,丈夫早夭,壮丁匮乏,内有豪族不听号令,外有山越侵扰不断,人无战心。一旦中原有变,相隔三千里,如何能襄助王室,讨伐不平?”

    刘焉听到逐鹿中原、讨伐不平,眼睛就是一亮:“我本汉室宗亲,早有劝谏君王,匡正朝纲之心,只是皇帝信任奸佞,志向不能伸张,故而常常叹息流涕。

    我不是不知道交州瘴气弥漫、野人横行,可既已求了交州牧,就担负皇命,也只有以一死报效国家。

    况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人大志,令人佩服。我观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昔日高祖据汉中之险、巴蜀之富饶,出成仓故道,拥关中之固,收北地、陇右、羌胡之骑兵,出关向东争天下。

    益州,户口数百万,有铁有盐,王者之资,汉室之所以兴也!”董扶敏锐地发现了刘焉眼中的精光,心里大喜。

    董扶是益州广汉人,见官吏贪腐,盗贼横行,家乡混乱,心有不忍,而自己力所不及。于是欲托庇于刘焉,故而以占卜为名,加以试探。

    不论开发程度、地缘政治,汉代的益州都比交州好得多,刘焉极其动心:“好是好,可如何让陛下改变决策呢?”

    皇帝陛下不是傻子,高祖的兴盛过程,作为刘家皇帝,再怎么不努力学习也可以背诵,否则就是不孝。

    三公也都是明白人,不会考虑不到益州道路偏远,四塞可守,有独立之资,分裂之险。

    董扶笑道:“可如此如此。”

    。。。

    几天后,雒阳盛传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肆聚敛,意图积累钱财买官,造成益州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谣言远闻,不知所起。

    昔日,并州羌胡杀刺史张壹,凉州韩遂杀刺史耿鄙,这都是刺史威望轻,不能服重的血淋淋例子。董扶贿赂宦官,请他们以这些例子说服皇帝,吹好耳边风。

    之后,刘焉求见皇帝,改请为益州牧。

    皇帝张口要两千万钱,刘焉说家贫,愿意再交三百万,并之前五百万,一共八百万,纳入西园。到了益州,一定再补一千二百万。

    张让等人都知道刘焉虽然家富,却也一次性拿不出二千万,之前郤俭就是花千万钱买了益州刺史,上任之后横征暴敛,闹得益州民怨沸腾,因此劝皇帝不要涸泽而渔。,

    终于,皇帝封刘焉州领益州牧、监军使者,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此侯并非县侯,而是关内侯,昔日,刘焉曾在雒阳附近的阳城山教书授徒,故求为阳城侯。

    。。。

    雒阳东门,看见送别刘焉的庞大队伍,刘备颇为羡慕:“益州是大州,人口五百余万,东西、南北都超过千里,又有秦岭、巴山相割,为什么刘焉能够获得皇帝陛下的信任,得到益州牧的地位,其他人却不能呢?”

    一旁站着从县令改任大将军掾的荀攸:“其一,刘焉有清正之名,担任过宗正、太常、郡守等职务,符合任职条件。其二,刘焉是荆州江夏人,距离益州是邻州,便于就近发动荆州力量平定益州之乱。其三最重要的一点,兄长比不上他。”

    “除了年龄,我有哪点比他少?”刘备颇不服气。

    荀攸:“刘焉本人年纪较大,且有四子,三子都在朝中为官,名为官,若刘焉敢有异动,就是人质!兄长可有符合条件的人质?”

    刘虞之子刘和,现在已经被召回洛阳,新任豫州牧黄琬的家人也如此。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皆留在雒阳,只有三子刘瑁随行。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