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84部分

汉起-第184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媚没好气道:“我怎知道?我为何要知道?”

    宋波:“苏姐,前几年皇帝锐意进取,这几年皇帝身体不太好,因此怠政。”

    苏媚十分惊讶:“皇帝才三十出头,怎可能身体竟有问题?”

    宋波:“苏姐没发现这几年皇帝把军国大事皆委托宦官、大将军、三公、百官么?

    曹节死后,又开了党锢,党人充斥朝堂。皇帝设大将军的本意是让何进与宦官一起,制衡、限制外臣。如今大将军却倒向了士族、百官,而宦官、士族矛盾难以协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自古未有朝中混乱,而大将立功于外者,即使皇甫嵩用兵如神,没了支持、缺少兵勇钱粮一样无法平定凉州。凉州无法收服,则三辅如何安稳?”

    苏媚一张俏脸刹时失去血色,故乡,回不去的故乡,再回去时,它已失去原来的颜色。

第354章 团结的葬礼() 
“惊蛰时节雨纷纷,颍川众人欲断魂,或问陈家何处去,农人遥指许县东。

    卿问归期未有期,惊蛰春雨涨洛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海波连天时。。。”

    放下笔,吹干墨,抚平纸,刘备脑中不断浮现王荣美丽温柔的面庞。望着窗外的湿衣的春雨,奔跑的路人,一时间竟然痴了,叹道:“都说春雨不湿衣,春雨贵如油,这些人为何如此畏春雨?”

    砰,砰,砰。

    门响了三声,推开了,露出邴原高大的身影:“玄德,再不走就挤不进去了。”

    “走罢,看看这‘盛会’如何空前绝后。”

    。。。

    从许县出来,过东们,行了不久,路上便堵车了。刘备、邴原不得不改为步行。

    邴原:“不知怎的,今年雨水恁多、恁大,披着斗篷也护不住。”

    刘备:“颍川之前不是这样么?”

    “不是,之前雨水少得多,我在这待了数年,什么时节,有怎样风、雨、雷,记得清清楚楚。”邴原回忆着过往,明显有些怀念,“那时候,太丘公常常教导,我与元方、季方两位兄长自由讨论,平日也是惊蛰时分,身体力行,准备下地耕种,虽然清贫、劳苦,却自由自在。

    如今。。。哎。”

    拥挤的车流,突然如同被劈开,向两翼拉开,有些甚至下到道旁边田土中。不断有议论、或谄媚、或咒骂、的声音,但没人敢不让道,也没人不把眼睛盯向道路中央。

    前面是数辆引导车,有斧车、弩车、兵车等,其上之人有的持斧,有的带剑,有的掌戟,人马威风凛凛,刀剑闪亮生辉,令人畏惧。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异常高大华丽的安车,前后皆有骑兵护卫。

    安车窗户突然打开了,一个稍胖、面白的中年,露出脸来,向四周的人群挥手。

    “大将军何进!”人群立即沸腾了,争先恐后欲一副尊容。

    何进一脸悲戚,礼仪举止完美的如同仿佛一尊雕像,只在目光扫过春雨湿衣、狼狈不堪刘备、邴原时略有停留。

    。。。

    借助大将军何进的威风,刘备拉上不情不愿的邴原,挤上了一辆开道引导车。

    袁术指着湿身的刘备,大笑:“没隔多久不见,竟如落汤鸡一般。”

    刘备亦笑:“道中悍鬼袁公路,开个道还那么趾高气昂,动辄呵斥,就不怕舆论不利?”

    袁术斜窥着何进的安车:“本初都不怕,我怕什么!”

    对于袁绍能与何进同车,自己却只能乘坐引导车,袁术颇为不满。

    邴原正色道:“大将军、中军校尉太过招摇,陈太丘泉下有知,必不会同意如此铺张。”

    前几天,陈纪、陈谌之父,陈群祖父,故太丘长陈寔去世了。

    陈寔与陈纪、陈谌父子,号称三君,皆知识丰富、为人厚道、交游广阔的人物。杨赐、陈耽,每任三公九卿之职,都会在同僚面前表示陈寔未获得三公九卿之位,自己却先获得了,十分愧疚。陈寔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曾经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又为大将军窦武所征辟。后窦武败死,陈寔父子亦被禁锢,黄巾之乱后才解禁,陈寔此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虽有三公、大将军征辟,怎样也不可能出来做官,四府又征辟其子孙陈纪等为官。陈纪以父亲年老,需要朝夕奉养为由,婉言拒绝了。

    陈寔生前是党人中最年长者,大将军何进曾数次亲自前往看望,执礼甚恭,以弟子之利益请教,陈寔也不以何进出生低微、学问浅薄而不见,而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回答何进在经学、政治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其风趣的谈吐、丰富的经验,给何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寔去世后,何进的合作伙伴,在政治上十分精明的党人领袖袁绍,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次难得之机会,动员何进前来吊唁。

    果然,何进前往吊唁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众多官员、名士、百姓聚集到许县,共计3万余人参与陈寔的葬礼。

    陈寔的葬礼规格极高,参加有何进、袁绍、袁术、刘备等两千石及以上资历官员,颍川本地则有荀爽、韩融等名士、外地则有邴原、华歆、王烈等,与陈纪兄弟一起执子孙礼,披麻戴孝。书写碑文的是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大将军何进亲自念悼词:

    “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文范两字,几乎是一个读书人能得到的最高谥号。

    相比颍川荀、郭、钟、韩、辛等诸世家,陈家相当的清贫,当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招待。而三万余人参加吊唁、葬礼,饮食、交通、安全都是大问题,大大超出了陈纪等人的预料,不由得手忙脚乱,昏天黑地。

    这时候,大将军何进、袁绍等就展现了其宽容、慷慨的一面,拿出千金,派出属下,对来访者进行甄别、登记、疏导、安置、招待。。。

    当然,何进虽然是大将军,并非多么富有,钱财更多来自于袁绍、袁术、刘备等人。出资者还包括宦官党唐瑁,其女唐姬是皇长子刘辩的娃娃亲。中常侍张让亦有出资,昔日张让父亲去世,灵柩返回颍川,当时颍川清高名士,一个也没去,令张让十分丢脸和恼怒。只有陈寔前往吊唁,张让因此对陈寔十分感激。因此在党锢之乱中,保全了不少党人。

    这次葬礼,起到了千金买马骨的作用,何进、袁绍名声震于豫州,获得了许多世家豪族、党人、名士的支持、赞许——慷慨、有礼、谦虚。。。各种美好的词汇,不要钱一般扔到他两头上。

    陈寔的葬礼,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和谐的大会。参与者既有党人名士,又有宦官党羽,既有外戚,又有将领,既有官吏,又有商人,既有世家,亦有寒门,既有颍川人,又有外州人。

    也是在这里,袁绍结好了陈纪、辛毗、辛评、荀谌、荀攸、郭图等颍川名士,与他们畅谈理想、学问、志趣,其乐融融。和谐之下,袁绍稳固着自身党人领袖的地位,酝酿着掌控朝局的阴谋,暗流涌动。

    与袁绍的广撒网不同,刘备的注意力,越过了众多颍川名士,眼中只有陈群一人。

第355章 陈门儿郎 蔡氏佳女() 
青州一场葬礼,竟成了名利场,陈群不由抑郁

    一旁的刘备

    陈群之父陈纪病倒了,陈群就在邴原协助下,肩负其迎送宾客的责任。他小小年纪,颇沉稳、大气,又不失年轻人的聪明、灵巧。

    祖父的去世,使陈群需要服孝三年,这是既落选孝廉、祖父去世之后的第三大打击,几日来,陈群极为消沉。

    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心开导:“青州平原华歆、北海邴原、管宁三人合称之一龙,分别为龙头、龙腹、龙尾,三人皆曾求学于令祖(陈寔)门下,皆执弟子礼,甚恭敬。三人之中何人为佳?”

    陈群:“大父(祖父)曾说过,三人之中,华歆最聪明、名头也最大,邴原勤奋但聪颖不如,管宁淡泊无欲。”

    刘备:“那为何华歆现下成就不如邴原呢?”

    陈群也有年轻的傲气,争辩道:“华歆少年成名,举孝廉,为郎中,曾经在下邳淮浦人陈球属下为吏,陈球之后当上了三公,依然对华歆颇为看重,有意加以提拔,华歆也与陈球之子陈瑀、侄陈珪等颇为交好,亦得袁家等看重,现在虽然蹉跎,日后前途一定大好。”

    陈群所说的蹉跎,是指陈球、阳球谋诛宦官王甫、段颎等人,事情败露,被反杀。华歆害怕受到牵连下狱,称病归家。华氏在平原郡颇有名望、钱财,王甫、段颎死后,华歆又得以复起,在青州、平原担任属吏,这次陈寔去世,华歆亦告假前来吊唁。

    刘备:“不然,相比于华歆年少得意、中年坎坷,邴原的经历更加曲折,更懂得感恩。”

    刘备给陈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邴原年少时,父亲既去世,家中贫寒,每日帮大人干活,没钱读书。每当经过家附近的学堂流就哭泣。时间长了,夫子觉得奇怪,问他为何悲伤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贫穷的人容易感怀,故而哭泣。能读书的人,必定都有父兄,一则羡慕他们有父兄,二则羡慕他们有机会学习,心里悲伤恻然,故而流泪。

    夫子对邴原的聪明大为惊讶,猜测他以前读过点书,亦可怜他孤弱智身世,说:“你虽然没有钱,但有志向,可来旁听。”

    邴原从此坐在教室最后面,与同龄孩子的顽皮不同,他极为珍惜学习机会,记忆力也极好,一个冬天就能诵读孝经、论语,基本完成了初步启蒙。被夫子赞叹为天才,留下了‘邴原泣学’的美谈。

    刘备:“邴原泣学说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少、青年时期的艰苦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把邴原塑造成一个富有知识、为人谦虚、善于交流、品行纯正的人。我为颍川郡丞,到你家中时,邴原才能够迅速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之后从我从颍川郡到东莱郡黔陬,又到平城,邴原一路跟随,呕心沥血、屡立功劳,我这才推荐他给师傅(卢植)做参军。

    邴原一步一个脚印,现下已经做到千石县令,更难得的是,他为了‘孝’能够舍弃来之不易的富贵和地位,更加难能可贵。”

    陈群看了看侧间,华歆此时正坐在何进、袁绍、袁术等下手,外表仙风道骨,实则谄媚地找话攀谈、拍马屁,寻机复出为官。

    同时,邴原则遵从古礼,穿上孝服,悬县令印绶于梁,写下辞职信,抛弃前途来为师傅陈寔守孝。邴原眼里,此时只有陈寔和陈家,根本没有大将军、中军校尉等人。

    “大父曾经留下遗言,让子孙最多服孝一年,弟子、门生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即使对邴原的行为不赞成,陈群亦表示,“我亦敬邴君之孝、之勤、之才。”

    论辈分陈群、荀彧一辈,都算邴原的晚辈,可刘备又是邴原的故主,同时刘备、荀攸又是一辈,而荀攸是荀彧的大侄儿,也就是说陈群既是刘备的长辈、又是晚辈,邴原既是陈群的长辈、又是晚辈,实在是一笔糊涂账,故而相互间多以邴君、陈君相称。

    刘备说:“世间之人皆以为龙头华歆比龙腹邴原为佳,我却知道绝非如此。华歆少年成名、早举孝廉、中年蹉跎,邴原少年贫寒、青年艰苦、中年得志。前者多依家族之力,后者多靠自身奋斗,怎么能说前者比后者杰出呢?

    华歆为龙头,只是因为他早成名罢了。”

    陈群知道刘备在安慰自己,颇为感激,之前颍川太守阴修察举孝廉,钟繇、荀彧、荀攸等赫然在列,就是没他陈群,他也因此消沉了许久,甚至心理埋怨家世不如钟、荀、杜、郭等家:“谢君侯好意,我一定用好守孝的时间,通读经书、史书、律法,不让时光虚度。”

    刘备:“如今天下渐不宁静,农学水利、商旅手工、兵书战策等实用之学亦不可轻忽。”

    。。。

    攀谈间,响起一阵琴音,虽是演奏哀伤之乐曲,就连刘备这种半碗水也能偶尔听出清越、跳动之声。

    陈群闭上眼睛,咬住嘴唇,仔细听着,不漏掉一个音符,琴声消逝良久,依然回味不已。

    正厅停着灵柩,其外两个侧厅。大的一个坐着何进、袁绍、荀爽等高管、大儒、本地有名望之人,小的一个则留给妇人们,琴音正从妇人们所在小厅而来。帷幄之中,看不分明面容,依稀能够从人影上体会妇人们或窈窕、或丰满的体态。

    陈群想看又不能看、努力克制自己遵守礼仪的样子,让刘备感到好笑,朗声道:“昭姬姑娘的琴音仿佛退步了不少。”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