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48部分

汉起-第148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浮问:“他们是?”

    “幸会,骑都尉属下参军荀攸拜见诸位将军。”原来荀攸早就跟刘备商量好,带着大量船只,前来黎阳接收装备、粮食。

    赵浮:“有如此多的船只运输自然不难,可是清水河流域黄巾活动猖獗,不怕中途被劫走吗?”

    张梁攻下了清水以北的安平郡,张宝称地公将军攻下了清水流经的清河国(又称甘陵郡),清水自然不安全。

    刘备指着南面:“谁说从清水运输!荀参军走黄河,顺流直下进入渤海,再借春季的东南风北上幽州!”

    “这不可能吧!船不会翻吗?”赵浮、吴岳都眼珠子都快掉了一地,在这个时代,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对他们这些内郡人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

    荀攸和王翁相视一笑:“你们的船会翻,可我们的不会。我们已经走过多次了。”

    。。。

    赵浮也是个有决断的人,既决定投效,就立即行动,不仅组织士兵把刘备的兵器铠甲运上船,还附带请刘备再写了调令和支取粮食的公文,将五千石粮食运走。

    赵浮上了船,忽然说:“不对不对,方向错了!刘候,我们去渤海,应该往西从清水口入黄河,然后再顺流东下。”

    刘备:“哈哈,错不了,荀攸他们去渤海。至于我们,顺着清河向东北,去渤海郡!”

    “刘侯误我!”赵浮感觉过去三十年受的惊吓也没今天一天多,“清水周边黄巾数十万,我们这点人是羊入虎口,自讨苦吃啊!”

第286章 鹰扬河朔() 
农历三月初,一阵北风吹过,与温暖的春风相遇,化成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原本清浅消瘦的河、湖几日之内变得混浊丰满,犬牙交错将冀州平原分割的支离破碎。

    “又下雨了,真麻烦!”

    一个带着斗笠的青年骑着枣红色马匹,目光在茫茫漳水上随波沉浮,不由转向更远处灰蒙蒙的天空。

    西面有故乡的房屋、田地、平夜、山峦,河流。

    “虽有斗篷,头发铠甲依然都湿了,回去没有可换的衣服,遭罪啊。

    当然下雨也有好处,漳水荡荡,大股黄巾过不了河,乐成就是安全的!”

    青年在树林下找了块相对干燥处,将马栓住自由吃草,从怀里掏出一卷六韬,反复读背起来。由于纸张没有普及,一卷竹简这就几百字,记不了多少东西,所以他每日带两卷,背一卷,复习一卷,早就把整本书背的滚瓜烂熟。

    郡别部司马刑举大摇大摆走过来:“牵招,你还看书?受伤了不好好休息!”

    牵招耸了耸肩:“不看书干嘛,敌人才打了败仗,不可能很快卷土重来,至少目前是安全的。”

    刑举:“真是个大胆的人,也不怕敌人摸河来。”

    河对岸不时有流民出现,寻找着过河的途径,其中不少是与牵招口音相似的同郡人。

    这牵招本就是流民,对他们满是同情。

    然而县里有着严令不许放大规模流民过漳水,对少量流民,必须卸下武器,仔细甄别,以防止黄巾奸细混入。

    牵招虽然十分想放流民过河,但作为侦骑队率的责任感,让不敢违抗上级命令,因为起半个月前,发生一起事故:

    县里十几个侦骑、乡勇出自怜悯,放一批“流民”渡过漳水。

    哪想到异变陡生,过河“流民”打开包裹,取出刀剑,杀向放他们过河的人。漳水南岸草丛中,埋伏的数百黄巾呼啦啦的转起站起,抢渡漳水。更远处,数千黄巾奔跑着向漳水冲来。官军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号角。

    回想起那一战,牵招心有余悸,那是他第一次参加的上规模的战斗。黄巾军近千人乘坐着简陋的船只、甚至木筏,用木头做撑杆或桨,大吼着“黄天当立”“道国昌盛”,前赴后继冲杀过漳水。

    一名黄巾渠帅,名叫张牛角的,骑着高头大马,亲自坚守河滩阵地,待到人多之后,又亲自冲阵。一时间刀枪如林,箭矢如雨,官军步弓兵的阵线一退再退。

    眼看官军就要崩溃,别部司马刑举带着郡里的援兵终于赶到,发动手中全部五百骑兵,从两翼冲击登陆之黄巾,生生将黄巾冲击崩溃,生生将黄巾撵入漳水,那渠帅张牛角,也中了两箭,拼死逃了。

    一场血战下来,黄巾投入三千多人,官军投入二千多人。黄巾千余人死在漳谁中与北岸,官军、乡勇亦可损数百人。

    漳水流血漂橹,为之血红。牵招作为骑兵参战,十个乡党伙伴骑兵,死了三个,余下个个带伤,他自己身上也中了两箭、一刀,养了几天才好些。

    牵招命大,射杀、砍杀十数人,但大部分尸首都随漳水而飘走,小部分牵招让给了战死的泽胞。给最后算下来得首七级,一跃从骑兵什长升级为骑兵队率。

    。。。

    刑举带着十多个人在漳水看了半响,忽然想起一个大问题:“天杀的太平道,如此岂不是误了春耕!”

    牵招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刑举一把抢过牵招手中之书:“知道你点子多,快想想办法!”

    牵招把手一摊:“能有什么办法,府君大人天天想着调走,能够保住漳水防线不丢就已经是你的水平高,哪会想耕田。”

    刑举:“也难怪府君想着走,安平国、清河国郡城被攻下,国相仓皇逃走,听说幽州广阳郡那边也是。

    逃过来的人都说冀州黄巾有数十万人,幽州黄巾二十万,是个人都害怕想逃走,府君也难免。”

    牵招有些恼怒:“你是不高兴我从安平郡逃走?”

    刑举没心没肺地笑着:“嘿嘿,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

    牵招年少气盛,哪里容许别人看不起,一把抓住刑举手臂,就要扭打。

    刑举怒道:“君子动口不动手,牵队率,不可殴打上官!”周边数十步内都无官军,刑举心里砰砰直跳,担心被打了。见牵招不在动手,才长舒一口气,“牵小子看来比以前懂事多了,问你正事,到底春耕怎么办?”

    牵招丢下出两字:“屯田!”

    骑马就走。

    。。。

    刘备的十余较大船只,配合了黎阳营的小船,全副武装,顺着清水而下,沿路经过内黄、魏县、广宗。

    广宗本有木质浮桥二座,名为界桥,连通清河国与巨鹿郡、安平国,原本是官道所在,现在亦为黄巾军守备重点,有二千黄巾驻守。

    刘备则派遣王翁将水军,放火船于上游,顺流直下,引起混乱,自己则与吴岳将骑兵数百,赵浮将步兵数百,突袭对方营寨。一战而破之,夺其粮草辎重,烧界桥。

    同行的杨璇赞叹不已:“我大力推荐卢植为北路军统帅看来一点没错,平乱之总体方略,来自于卢尚书和刘侯,就应以卢尚书为北路军主帅,以刘侯为侧翼。如今一战都大破黄巾两郡之间的联系,缴获船只,烧毁船只各数十,真是大功一件,老夫甘拜下风。”

    刘备则当仁不让,将俘获的辎重全部纳入自己麾下,只给杨璇留下一点。

    杨璇气笑了:“刚刚夸你,怎就变了一个人?不是我也出了数百人么?”

    刘备:“送你去渤海郡上任,不收点过路费,岂不是对不起我部下的伤亡!”

    如果说几年前才穿越而来时,刘备对是否争取大位还有疑虑,现在,他正逐步摆正穿越者的位置,无论是为平城县令,还是静海亭侯,虽不能改变大汉,却能够改变自己治下。为了让跟随自己的人过得更好,团体向心力更强,刘备不介意损郡县而肥刘家,不得不挖大汉墙角,挖同僚的墙角。

    他要挖的,当然不止一点辎重而已:“杨太守,船做稳了,我们到广川县一游!”

第287章 力争下游() 
杨璇高大瘦削,留着短须,说话诙谐,浑身散发出中年成熟男人的魅力,虽然四十几岁,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一定是名帅气的伟男子。

    杨璇之兄杨乔更加有名,年轻时是充满阳刚气息的俊美青年,武艺才学出类拔萃,曾被孝桓皇帝看中,欲尚以公主。杨乔却以有婚约为由拒绝皇帝,其气节一时被传为美谈,可也因此仕途一直不顺,后来绝食死谏而死,朝野为之叹息。

    杨璇因祸得福,继承了皇帝对其兄长的歉意,继承了兄长的良好形象,为朝野舆论所重,视为南国俊杰。又因为出于河东杨氏,乃是弘农杨氏的祖籍地,为太尉杨赐所重,仕途一路顺利,四十岁不到既担任二千石。

    大部分人,年纪越长,处事越圆滑。

    杨璇却恰恰相反,经过多年仕途沉浮,两次下狱,两次复起,不仅磨掉菱角,反而愈发刚强倔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老而弥坚”!上月向皇帝、四府申请担任渤海太守那一刻,就已经下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与刘备汇合之后,杨璇拒绝走安全的海路,带着五百新老兵卒,选择一同顺清水、漳水而下,穿越敌控区域。着实有着抬棺出征的气概。

    在冀州,漳水是最大一条河流,相当于后世的子牙河。

    焚烧界桥一战,杨璇将大部分部众交给刘备统领,也自己亲自披甲持弩,乘船紧紧跟在王翁后面,亲冒矢石,鼓舞士气,指挥水战。

    作为扬州人,杨璇站船上稳如恒山,弩箭十发八中,专射黄巾将领,于是水军士气大振。同时,也将界桥旁边营寨中的敌军引出,暴露于平坦的河岸、沙滩,为刘备亲帅骑兵冲锋溃敌,攻破敌寨创造了条件,所以才能轻松取得大胜。

    。。。

    从巨鹿郡界桥乘船顺清水向东北,200里水路,既到安平国广川,清水与绛水在此汇合向东北流淌,在渤海东光汇合黄河故渎,最后在渤海郡城南皮以北的北皮乡汇入漳水。

    广川情况不明,通过吴岳的侦骑外围探查发现,该城已经失陷。广川城距离清水有二十余里,于是还是老办法,刘备、赵浮、吴岳带着步骑兵从陆路攻击,杨璇、王翁带兵从水上攻击,直下港口。

    黄巾军驻守此处的高翔刚刚从几个抢来的女人被窝中爬起来,脸色发青,脚还是颤抖的,见官军势大、占局不利,带着十余骑,抢在官军合围之前逃亡,吴岳追上去杀了数人,还是让敌将跑了。

    此战,歼敌人数百,抢得粮食百石,船只十余艘。

    然而,杨璇就下一步去留与刘备发生了龌龊。

    杨璇爬到港口最高处,指点四方,意气豪迈:“雒阳百官都知道巨鹿郡、安平郡、清河国为数十万黄巾攻陷,就想当然的以为东面渤海郡、北面河间郡都已经沦陷,没一个人赶来赴任。只有我敢。

    我原来以为多半会战死以报国家,现在发现大错特错!”

    刘备:“在邻居西面安平国、南面清河国郡城破坏、长官逃亡、大部为黄巾沦陷的情况下,河间、渤海两郡国通信已经断绝,雒阳诸位高官,无人知晓冀州东部水纹地理,误判也是正常。

    杨璇:“是啊,所以原有的卢中郎将攻,渤海牵制的战略就得改!

    渤海户口百万,完全可以从东面率先发动进攻,有河间国的帮助,相信一定可以收复大片土地。”

    杨璇指着北面隐隐约约地广川城:“广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城有护城河,十分坚固。如果能打下此城,有你守之,我则回渤海聚集士卒,就可作为收服信都、甘陵的桥头堡!

    几日以来,我部从500人扩大到1200余,船30余艘。你若愿意,我们一起攻下广川,然后我只带一百人驾驶船去渤海郡搬援兵,剩下的人、兵甲、粮食都留给你!”

    刘备要说不心动,那一定是假的。

    算了算,沿途广收流民、招降黄巾,他属下部队明显扩大,赵浮屯百余人扩编为300余人,吴岳部骑兵200余人,王翁部水步弓兵(包括水手)从二百人扩编为600余,船40余艘,共计1100余人,而且经过几场战斗,士卒已经大不一样。

    刘备:“我们加起来一共2300余人,看起来实力也不小,若是打守城战,或者水战,当然没有问题。但我担心广川城里驻扎敌人更多,以劣势兵力去攻城,我不看好。还是先汇合渤海之兵再说计较!”

    杨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不打,等到我回渤海搬来援军,一来一去,总要5到10天。到那时候黄巾已经有了提防,再打广川就难了!

    为官,为将,都应力争上游!”

    刘备:“以少敌众,若不能一蹴而就,就有倾覆之险!”

    。。。

    与杨璇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

    刘备对身旁的王翁、赵浮、吴岳等人说:“杨璇以为力争上游就能获胜,你们以为呢?”

    王翁拍着胸脯说:“刘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