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43部分

汉起-第143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氏紧了紧衣服:“我楼桑刘家,每年冬天救济灾民,近十年来从不间断,怎能因为雪太大而中断!尤其是前些日子玄德又屡次来信提醒,肯定有大事即将发生。”

    王荣:“是呢,玄德让妇孺老弱,全都在年底搬到静海亭堡坞之内。尽量多准备粮食,兵器铠甲。”

    一天看望了数十个户,耿氏有些累,坐在一家佃户屋内与人闲聊,就听闻马声嘶鸣,人声呼号。

    “嫂夫人!”

    张虎掀开门,弹了弹满身的雪,接过佃户递给的热汤喝了一口,活动活动冻得有些坚硬的脸、手,“今天送完这一批,你们可就要启程了,翼德率领的几百人已来了。耿老太公自己不愿意走,妇孺老幼倒是与我家一起,早准备好了。有子弟在玄德属下当职的,只要愿意,都可一起走。”

    这么冷的腊月天,佃户、平民们大多表示不愿意走。

    耿氏有些担忧:“我们走了,那你们呢?真会发生大乱了?能不能不走?”按计划,刘备家也只留下王伯带着数十个汉子看护涿县老家。

    张虎:“现在广阳郡那边乱的很,太平道的道观就在城里,活动猖獗。虽然我们屡次通知,刘府君、郭刺史依然不当回事,反而亲自去道观赈灾。”

    涿郡太守刘卫,因功从涿郡太守调动为广阳郡太守,广阳郡是幽州州治所在,有巨大的粮仓、武库,规模不小的铁器、皮革作坊,以供应幽州边疆各郡。

    张虎:“楼桑里、大树亭没有特别坚固的堡坞,刘家祖宅墙不够高、不够厚,地方也太小,对付普通盗匪倒是不错,数百太平道怕是应付不了。”

    耿氏:“既然这样严重,那你们怎么办?不如跟我们一起去静海。”

    张虎:“我在县乡有职事,况且这边还有酒馆、桃园、屠宰场,家业颇大,需要人领头看护,可不能一走了之。

    嫂夫人放心,大树亭、楼桑里距离涿县只十几里路,快马片刻就到,大不了到城里躲避。”

    。。。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湖边的树林中,立着上千个帐篷,和连掀开最大的帐篷,看漫天的飞雪,冰冻的湖泊:“这地方夏天不错,水草丰茂,冬天太冷了!不烤火就活不下去!”

    和连穿着厚厚的毛皮衣服,几乎成了一个球,他在等待雪停,之后打破冰面,下网打鱼,草原上食物并不丰富,而呼伦湖很大,任何可以争取的,他们都不会放弃。

    和连转头望着南方,那里有滴着蜜汁的土地,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还有原本唾手可得的大汗之位。和连一把将手中陶碗捏碎:“我一定要打回去!”

    漠南草原,弹汗山附近

    蒲头接受了祖父的王廷和部分部众:“狡猾的汉人,名义上封我为汗王,实际上同时给其他人汗王印绶,是为了离间分化草原啊!”

    可惜,三年前他并不知道面前是一杯毒酒,如今只好继续饮鸩止渴,继续与汉庭的良好关系,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铁器、石炭。现在他的眼睛盯着并州的河套、雁门地区。

    来自中原的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之弟,张宝,抛出了诱人的鱼饵。蒲头很愿意配合中原的太平道叛乱。

    。。。

    雒阳

    太平道在平乐观附近有着太平观,开粥铺救济平民,名为“腊八粥”,灾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颇得民心。

    达官贵人则有专门的捐款通道,络绎不绝,安车香车塞满道路,香火旺盛,比平乐观还要盛几分。

    太尉杨赐亦来平乐观看望灾民,恰逢刘备在此施粥:“这太平道施舍不计成本,又组织严密,怕是别有所图。”

    刘备:“民之心如水,谁的姿态摆的更低,水就入水之囊中。”

    两人忙了好一阵,刘德然端来一碗热粥:“杨公累了半天,喝碗热粥暖暖身子吧。”

    “好。”几口下去,杨赐浑身开始变暖,却也发现了问题,“这粥,是新米?”

    刘备:“我从徐州过来,顺便买了一批新米来雒阳贩卖。”

    杨赐:“他家都用陈米,加些米糠、麦麸赈灾,静海候竟然用新米,真是宅心仁厚。”

    “小侄哪有杨公称赞这么好,不过恰逢其会,生出恻隐之心而已。”本来想做囤积居奇的奸商,没想到阴错阳差,竟然得到杨赐的称赞,刘备不由有些脸红。

    刘备其实压根没想过用新米还是陈米的问题。千里迢迢从徐州扬州买米,就是为了在今冬、明年春夏狠狠赚一笔,自然不可能买颗粒大、重量轻、口感差的陈米,天上人间规模不小,仓库中的陈米也早已吃光了,所以赈灾这就用了新米。

    这时候一队役夫走过。

    杨赐的孙子杨修问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天气这么冷,还穿单衣?”

    杨赐明显的苍老了,牙齿没剩下几颗,依然醉心国事,脸上露出慈悲的表情:“百姓苦啊!小友可愿意上书言太平道之事?”

    刘备:“固所愿,不敢请尔!”

第277章 何须唐周马元义() 
中平元年,正月

    雒阳城西太平观,香火通明。

    一群身着黑斗篷汉子,悄声无息,靠近了太平观旁边黑漆漆一家大宅院。

    大宅之中,一个头戴黄色纶巾,身着道袍,身材高壮,披头散发,额头上纹着日月的道人突然出现,轻声说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三月五日,八州并起。”

    下面几人皆拜服在地:“愿为大贤良师效犬马之劳!”

    烟雾缭绕间,道人隐去不见。

    一个富态的中年胖子,擦了擦汗,颤巍巍地探出头来,追寻道人身影。北风呼啸,冷冽刺骨,汗几变成冰,哪里还有踪影?

    富态中年回到室内,枯坐蒲团上发呆:“原以为师尊只是有些道学、奇门、长生之术,故学之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哪知道竟真想谋反。

    雒阳有北军,南军,国家京兆、黎阳、渔阳等要地各有屯营,北疆有边军,皆多习征战;各郡有海关陆卡、捕快狱卒,乡下有亭长,皆严密控制,造反哪里有那么容易!

    我家大业大,穿得是绫罗绸缎,吃得是山珍海味,却是不能毁家纾难,自投死路!”

    这中年人,是济阴人唐周,乃是张角坐下记名弟子,协理雒阳太平道务十年,与世家、官僚、豪绅多有交往,触角甚至深入宫中。如今盘算着自家生命家财,考虑着向哪个相熟悉的官员自首,以出卖革命同志,立下功劳,换得后半生富贵,以及一身官服。

    “谁?马师兄回来了么?”

    唐周听的声响,艰难地起身。

    原本锁好的房门突然开了,屋外黑漆漆的如同怪兽,寒风吹入,室内灯火乱晃,唐周心虚地看了看厅中的祖师画像,心想:“莫非我的心思已被马师兄发现?马师兄武艺过人,素来非黑即白,杀伐决断,这是要杀我灭口?”

    急忙打开一个柜子,找出其中长剑。

    一阵急促的哨音想起

    杀!

    雄浑的喊杀声跟着暴起,接着传来惨叫声音、闷哼声,弩箭中的的砰砰声。

    “这是,官军?”唐周先是一惊,复而大喜。

    几个持剑的汉子走进屋内。

    唐周缩在屋脚:“王师,切勿误伤,我愿投效!”

    当先一个取下外罩斗篷:“师叔别来无恙?”

    “是你?延年怎么装神弄鬼调戏师叔?”唐周心想这下坏了,投效的话被听去,不知道怎样和马元义解释,或许只有收买一途,“师叔在雒阳也赚了不少钱,延年拿十金去用可好?”

    “伙计们,搜!”李延年接过黄金,随手递给旁边一人,上前一把抓住唐周,冰冷的剑在其颈上游弋,“谁跟你装神弄鬼,乃公现在是官军,专来抓你归案!是太尉属下佐吏!”

    “侯爷,发现与朝臣来往文书数十卷!”

    “发现黄金百金,钱十数万!”

    “地窖发现弓弩、刀剑、矛戟一百于副!”

    刘备这才解开斗篷:“黄金我拿走,钱给兄弟们吃肉喝酒!”

    “好咧,谢侯爷。”众军士皆欢腾,其中有几个跟着李延年来过此处,所以能找到多数藏宝地点。

    唐周颤颤巍巍地说:“别啊,小人什么都愿意说,求侯爷给小人美言,留一半财宝,给个官身!”

    刘备使李延年问了太平道在司隶诸联络地点,以及马元义等人行踪,只觉得革命队伍中出现如此叛徒,端是毫无信义,极其可恶:“延年,干净点,杀掉他!”

    李延年:“侯爷这是何意?”

    刘备:“杀,还是不杀?!”

    李延年知道这就是投名状,拾起剑,狠下心,拉起脸,压下剑,步步前进。

    唐周步步后退,直推到了屋外,转手就跑,却被军士逼在一个槐树下:“求求你,饶了我,侯爷,李大侠,求你饶了我!我有家产百金,宅院一座,家产百。。。啊!”

    一股血气弥漫,一股尿味升腾。告密者的血,染红了高密者亲手移栽的槐树。

    李延年提唐周之头来拜:“幸不辱命!”

    “好,以后你就是我心腹!告密者可有千百个,首告者,一个就够了!”刘备哈哈大笑,眼中竟有泪水,既然黄巾起义注定不能成功,就少流一些血,多保存中原一些元气吧。

    让李延年凑耳过来,只说如此如此。

    李延年听了,大喜,当即磕了三个头:“刘候大恩,小人永世不忘,愿意奉大人为主!”

    刘备大笑,将李延年扶起来:“我有李延年,其才干数倍唐周,何须唐周?”

    。。。

    还没走出院落,迎面遇到一身戎装的刘德然:“七兄,太平观的马元义跑了!”

    “跑得好!众将士,与我追杀之!”刘备本就有打草惊蛇的考虑。

    又吩咐刘德然搜查清点细软,清点兵器,配合卢植、袁术、臧洪等一起清剿太平观之敌。

    。。。

    寒月夜雪五十里,斩得大好头颅归!

    沿途查抄联络点,获得大量文书钱财、地契。

    马元义极为刚烈,先是让部众先走,亲自断后,被俘后又宁死不屈,什么都不说,更大骂刘备必定下地狱,而他将升上道国,一个没有贫穷,没有寒冷,没有压迫的道国!

    如此硬气的马元义倒是让人心生敬佩,赞一句:“是条汉子!”

    如果用马、恩夫子的理论,刘某人妥妥是劳动人民的敌人,地主官僚阶级的侩子手!这些年来,刘某人早也被无数人咒骂:淮陵山贼、乌桓某部、鲜卑。。。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这次他打算辩上一辩。

    让其他人退到一边,给马元义讲述一遍均田地,土地集体所有,风闻言事(古代的网络举报),巴黎公社,农村保卫城市。。。

    “原来是道友!请问道号?师尊若能行君之言,必能建立黄天道国!”马元义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震撼比过去十年还多。

    刘备:“我跟于吉上师学了些道术。”

    马元义:“原来是师弟!”

    刘备:“既然均田地,要大贤良师、天师、护法、道士、力士又有何用?皇帝既被你等认为是民之蠹,你怎知道张角的后人当了皇帝,不会与当今陛下一样荒淫?”

    “不会,绝对不会!”可马元义心里却知道一定会。

    看着陷入弥漫的马元义,刘备沉重的说:“既然张角能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做到,我自会为之,你放心去吧!”

    “朝闻道,夕可死!”

    可马元义知道了可以指导黄巾起义的道,又怎会愿意去死,于是大秀演技,又是巧舌如簧,又是表忠心,只求刘备放过他。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一席话,怎敌十多年师徒之情?这个险,刘备不敢冒,不能冒,不想冒。

    给马元义口中塞了布条,刘备悻悻然而退。

    “马道长真烈士是也!放心,你的血不会白流,借君之头,为我青云之阶。百年之后,青史上会有你的一笔!”

第278章 吐血的袁绍() 
“什么?唐周被杀了?!”

    袁绍跌坐地下,“怎么可能,是谁干的?”

    何隅如丧考妣:“袁术、刘备等人昨夜包围太平观,袭杀唐周,追斩马元义。”

    “竖子,抢了我等功劳。”袁绍突然想起什么,“唐周宅院和太平观中的财宝、粮食、兵甲呢?”

    “通通被收走,有不少估计进了袁术、刘备的私囊。”何隅面露遗憾,那可是上百金啊。

    原来通过袁绍一帮党人的工作,唐周已经心思动摇,准备投靠朝廷。袁家是大汉第一世家,何家是大汉第一外戚。唐周既然要投靠,通过袁绍的渠道投靠袁家、何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