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46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4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利听得既是开心,又是烦恼,开心的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上好的田地,烦恼的是竟然缺少人耕种!

    其他地方的州县,顶天有三十万亩田地,可蓉城平原十一个州县,竟然有近千万亩良田。

    “田地都分下去了吧?”李元利又问了一句。年前他就叫政务司发过通知,无论流民夷人或者本地没有土地的佃农,每个成年男丁都分给他们十亩土地。

第93章 大家闺秀() 
任武摇了摇头道:“还没分,要抢时间春耕,根本没时间来丈量土地,何况还要一一分配下去!我现在先让他们种,能种多少算多少!收成的时候按每亩十税一收税就行。”

    每丁十亩也只是暂行的办法,以后随着人口的变化肯定还得重新分配,这些都得慢慢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李元利想了一想,确实目前只有这个法子,不过他心里还有疑问:“十税一是不是太高了?”

    “元帅,这已经很低了!这蓉城府的好田,原来的时候前明蜀王府就占了十分之七,军屯、地主又占了十分之二,剩下不足一成才是民间的。

    老百姓租种蜀王府和地主的地,最少也要交一半的租,有的甚至高达六成!要不然八大王抄蜀王府时,那数百万两的金银从哪儿来?”

    “更何况蓉城府全是好田,亩产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一户五口的人家只要种上五亩就足够嚼用,要是种上十亩,就能有余粮换银钱来用度,这都赶上以前那些小地主的日子了!”

    “元帅,您是不知道,当我说十税一而且没有其他苛捐杂税的时候,老百姓欢喜得直哭!他们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他时间全都守在田里!后来我说等夏收完就分田,而且只十五税一的时候,所有人都给我磕头,是直接跪在水田里!”

    李元利惊得合不拢嘴,他喃喃地道:“莫非我以前定的税率太低了?”

    不过转念一想,其他地方可不都是蓉城府这样的好田,而且老百姓多收了粮食,吃不完总要拿出来卖,自已又不差银子,等以后工商业发展起来,大头还在那边,这样一想心里果然就好受了些。

    自己要养大兴军近二十万人,而且还要源源不断地招揽人口,这些都要银子和粮食。不精打细算一点,这日子还怎么过?

    其他地方的税率都定下来了,二十税一,自己也不可能朝令夕改,而且蓉城府这边只要一分田下去,税率就要改为十五税一,相差倒不是很大,考虑到田地的优劣,税率不同老百姓也没话说。

    李元利琢磨了一会,觉得自己的眼光实在是不错,竟然能够发现任武这种人才。他笑呵呵地夸任武道:“你说得有道理,做得没错!不过在招揽流民和夷人方面,还得再加大力度。”

    “元帅,咱们三个月之内就招纳了二十余万人,这力度已经够大了。后面得慢慢来,等他们看到先来的人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找上门来。我估计到夏收之后,涌进四川来的人肯定不少。”

    “嗯,这事情你自己斟酌着办!”李元利翘起二郎腿道,“不过从汉中方向来的人,一定要注意审核,别让东虏和白莲教的细作趁机混进来,进来的人也要加强管理。”

    “元帅说的是!现在咱们人手不够,只能先将他们全部打散分开,等春耕过后再慢慢清理。目前来的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应该还没有细作混进来。”

    李元利越听越满意,笑眯眯地坐在那儿,突然想起自己来的目的,连忙问道:“都江堰的灌渠都维修过吧?”

    “前段时间边整田边疏通,现在只能说勉强能用,要想大规模地整修,只有等到春耕过后。”

    看来这些事情任武也都是有过考虑,李元利也就放了心,不过还是又叮嘱了一句:“水利是重中之重,牵涉到咱们的吃饭问题,这事情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李元利又带着亲兵们去干活了。这次任武没有阻挡,他自己还在田里泡着呢!只是也没有让他下水,就用独轮车往各处田里运送秧苗。

    一连干了七八天,李元利又同任武一起到各个州县去看了一趟,情况都十分良好,老百姓种完了第一轮水稻,已经开始耕种那些空闲的水田,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并不会影响收成,只是收割的时间会往后推,一年只能种到两季。

    后世四川已经没有人种三季稻,主要是太累,但现在的老百姓怕死更怕饿,怕匪更怕兵,却独独不怕累!只要有地种有收成,一年到头泡在田里他们也乐意。

    春耕终于结束了,李元利也开始打道回府。四川就是这点不好,雨水特别多!“巴山夜雨”可是流传千年!几百里路走走停停,到了重庆竟然用了半月时间。

    太后奶奶和母亲黄氏见他回来,分外欢喜,拉着他却没有问苦问累,而是一开口就道:“元利,奶奶给你看了一个好小娘!”

    “温婉贤惠不说,长得又俊,听说还特别孝敬老人!”黄氏也在旁边帮腔。

    “这次我和你娘都看准了!长得真是俊,家世也不错。可不像咱们老营中那些大脚婆姨,一天风风火火的难怪咱们元利看不上。”

    高夫人和黄氏两人都没有缠过脚,但说起别人来却是毫不留情。

    李元利“腾”地从在椅子上跳了起来,结结巴巴地问道:“是小小脚?”

    “当然了,三寸金莲呢!”黄氏还沾沾自喜。她以为李元利前妻死了三年都没有续弦,就是因为看不上那些大脚女人,这才费心费力地找了一个大家闺秀,想早点抱上孙子。

    “元利,你娘这次可费了不少心思!这小娘原本也是大户人家的,前两年逃难到了建昌卫,不久前才搭咱们运粮的船回重庆来的。家里老人还在,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正好免得后族日后给你添麻烦。”

    太后奶奶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倒真把李元利当成了未来的皇帝,连“后族”都整出来了!

    李元利一句都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黄氏所说的“三寸金莲”,一双还没有巴掌长的畸形小脚在他眼前晃来晃去,让他只觉得心烦意燥,光想想都不寒而栗!

    “不要!我不要小脚女人!”李元利赶紧转身就往自己的房间走。看太后奶奶和黄氏那副神情,要是不答应下来,等会怕走不脱。

    高夫人和黄氏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高夫人先开口道:“他不要?”

    “他不要!”黄氏点了点头,心里却异常疑惑,“难道这孩子是害羞?”

    “兴许是!咱们再去劝说劝说!”高夫人站起身来往屋外走去,黄氏连忙跟在后面。

第94章 迷途知返() 
缠足这一汉人陋习流传上千年,可谓是源远流长,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秦朝时始皇选妃就以小足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不过这时讲究的是天然小足,而不是缠的“小足”。

    缠足在古代受到普遍追捧,连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文豪都写下诗文赞颂小足。男人对缠足入了迷,沉醉其间不能自拔。元末著名诗人杨维桢竟然用缠足妓女的鞋子盛酒豪饮,还将它称为“金莲杯”!呕!

    北宋已有相当一部分妇女缠足,南宋的时候普及到贵族仕大夫阶层。

    到了明朝,普通的大户人家女子也开始缠足,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就因为一双大脚而受尽当时人的耻笑,可见当时缠足之风已经盛行。

    作为后世来的现代人,李元利对古人变态的审美观感到不可思议,对小足的印象也只是“对妇女的摧残”和“丑陋”,根本想不出那种畸形的小脚美在哪儿,他又怎么会娶一个小脚女子为妻?

    郝浴主动求见李元利了!在这之前,李元利对他并没有抱很大的期望,都已经决定要将他发配去挖煤了,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是有些意外。

    他的父母家人已经在前几天被特别行动处的人悄悄接到了重庆,并且安置了房屋,他也从军营里被放了出来,回到家中便闭门不出,一直到今天刚一出门就来了元帅府。

    李元利在书房接见了他,郝浴显得有些平静,似乎是已经作好了决定,一进门就深作揖道:“学生见过元帅!”

    “呵呵,坐下说话吧!咱们今天可以推心置腹地聊一聊。”李元利从他的言行便猜到了结果,于是态度也好了起来。

    等郝浴在下首坐了,李元利又道:“是不是还记恨于我?”

    “学生怎敢记恨?只是”

    李元利摇了摇手打断了他的话:“实话实说,你不但不应该记恨我,而且还要感激我才对。我可以告诉你,吴三桂和李国翰在四川全军覆没,孔有德和尼堪在湖南也兵败身死,东虏的两路大军合围计划已经夭折,接下来就是咱们反攻的时候。”

    李元利继续说道:“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咱们以后收复了失地,驱除了东虏,到时你将如何自处?恐怕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是唯一的下场!我原来和你说的遗臭万年绝非危言耸听,张邦昌、秦桧、张弘范之流前车之鉴犹在,你觉得你会不会重蹈覆辙?”

    郝浴面目羞惭,似乎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翻身跪在地上对李元利叩首道:“汉虏确实有别,学生已然知错!多谢元帅当头棒喝!”

    李元利上前把他扶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人哪有不迈错一步的?今日你能幡然醒悟,知错能改就是好事!”

    “你这段时间在军中,已经知道我大兴军与清军有什么区别了吧?说实话,清兵和咱们比起来,是真正的化外野人!吴三桂之流,只能说是流宼贼匪!我大兴军军纪严明,与老百姓亲如一家,这不是我自吹的吧?”

    “元帅所言甚是!学生愿投元帅帐下,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为百姓做点事情以赎前罪。”郝浴诚恳地说道。

    李元利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笑容满面地道:“你有这个想法最好!我还说如果你不愿意出仕的话就去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明理呢。”

    “不过我大兴军各种政令都与东虏不同,你先到政务司熟悉之后再安排其他职务,我会给袁司长打个招呼。”

    郝浴连连点头称是,李元利也总算是放下心来。

    没过两天,李元利就快要被逼疯了!自已再三说明不娶小脚婆姨,可太后奶奶和母亲却根本不听他解释,一天给他说上无数次,要他赶紧答应下来好请媒人。

    李元利不堪其扰,只得退避三舍!

    春耕结束了,修路又开始继续。新编的三个军的架子都已经搭了起来,训练好的新兵陆陆续续就位,水军的船只也开始建造。李元利去看过一次,表示嗤之以鼻。

    这种小木船长不过十几米,宽三四米,载重最多也就十来吨,全是这样的船,也敢称水军?水货还差不多!

    水军军长锁彦龙见李元利一撇嘴,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自己也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哪儿不知道这些小船上不了台面?

    不说应天府停靠的海船和漕船,就是长江中下游行驶的那些货船,和这些小木船比起来都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元帅,是不是觉得有点小家子气啊?”锁彦龙呵呵笑问道。

    他现在心情很好,虽然水军还是个空架子,但从师长升到军长,职务军衔都升了一级,月饷也涨了不少,这可全是好事情,何况以大兴军的发展趋势,席卷楚地是早晚的事,到时才是水军当用之时。

    李元利没有回答,继续看上游飘下来的帆影。他哪里会不知道川江航道的厉害,造小船也是迫不得已!

    长江流经叙州之后才开始称作长江,过重庆至湖北夷陵之间的上游河段,因大部分在四川境内而称之为川江。

    叙州至重庆段为上川江,长近八百里,下川江重庆至夷陵段长一千三百里,是川江的主要行船航道,闻名于世的三峡天险就在其中,全长近四百里。

    川江水道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在上面行船的船工,简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讨生活。他们和采矿的矿工一样,做的都是最要命的行当,川江上的桡胡子被人称为“活死人”,意思是死了还没埋,矿工被称为“死活人”,意思是埋了还没死。

    相比起来,实际上船工们的危险性更高,险滩、暗礁和湍急的江水,随时都可能吞噬那些木船和上面的船工,就连拉纤的纤夫也有生命危险:有时江水太急太猛,会把正在拉的船冲到礁石上,船和船上的人自然不能幸免,岸上的纤夫也会被纤绳拽着撞向岸边的山石,不死都要脱层皮!

    正因为大船容易触礁,而且转动躲避不灵敏,所以川江上才全是这种小船。锁彦龙也没得选择,船造大了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