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24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24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让一众官员看的心里发毛。他向守门百户递了官凭名帖,转身就要回驿馆等消息。没想到守门百户却叫住陈迪:“原来是陈知府!请随我来。”

    “我们排了多少天,都没进到巡抚衙门的大门里。”

    “对,凭什么这他一递名帖就能进巡抚衙门?”

    一众官员抱怨道。

    一名从四品官对大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声的说道:“咳,你们不知道吧,这位新任台州知府陈迪陈大人,是内阁里严次辅的义子!”

    赵文华早就给守门百户打过招呼,若是陈迪到了,无需等候,直接引到衙门里见他。

    赵文华此时正在一张浙江地图边蹙着眉头。

    他赵文华是浙江巡抚,是浙江的最高军政官长。倭寇肆虐,这几日倭情似野火燎原之势。一旦几股大的倭寇合流,万一攻打杭州府,那可不是玩的。他这个浙江巡抚怎能不愁?

    守门百户来到赵文华面前,却被他一顿呵斥:“不是说了么?出了天大的事情也别来打搅我!”

    守门百户委屈的说道:“大人,是新任台州知府陈迪来了。”

    赵文华道:“哦?陈知府到了?快快有请!”

    片刻后,陈迪来到赵文华面前。他跪倒道:“下官陈迪,拜见抚台大人!”

    赵文华笑道:“原来是陈知府!久仰大名,如今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一点不错。”

    陈迪知道赵文华是自己人,就说:“下官的义父说了,在浙江,遇到任何难事都可以找抚台大人请教。”

    赵文华知道陈迪是严嵩看重的人,谦虚的说道:“哪里哪里,请教二字实在是不敢当,有什么困难可以尽管跟我说。”

    陈迪问赵文华:“抚台大人,下官看你似乎面有愁容啊。”

    赵文华苦笑一声:“咱们做官的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头上这顶乌纱帽,可如今赵某这顶乌纱帽都快不保了!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陈迪问:“大人何出此言?”

    赵文华拉着陈迪来到那张浙江地图前,只见地图上,用黑点标了十几处地方。

    “月初八,倭寇袭吴淞,杀百姓六千人,掳走妇女三百人。月初十,倭寇袭隆江,杀隆江知县,破隆江县城,城内一万百姓均遭屠戮!月十一,倭寇袭绍元,掳走妇女四百人。。。。。。”

    赵文华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些数字在赵文华嘴里只是数字,在陈迪耳中却是一条条人命。

    赵文华说完,叹了一声气:“唉,浙江倭患持续了几十年。可今年入夏后,这些个倭寇仿佛疯了一般,一窝蜂似的涌入了浙江。咱们浙江现在是处处有倭情啊!我这个浙江巡抚能高兴得起来?”

    陈迪看了看地图,有些奇怪:“这整个浙东沿海都有倭情,为何唯独下官即将赴任的台州府境内没有倭情?”

    赵文华道:“我也正纳闷这事情呢!往年倭患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台州。台州境内,平均一个月就有倭寇来犯。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整个浙东都在闹倭寇,唯独台州平平安安。”

    陈迪道,浙江的卫所军,起码有六七万人之多,这些卫所军难道防不住倭寇登陆么?

    赵文华苦笑道:“陈知府,你毕竟年轻,有些事情你不知道。咱大明是军户制,太祖爷之所以实行军户制,是为了减轻老百姓养兵的负担。可立国百年,军户制变了味。那些个世袭的卫所军户,耕田的耕田,经商的经商,谁还会舞枪弄棒?武官不比文官进项多,唯一的进项就是吃空饷。很多卫所报给兵部的名册是一万人,实际上只有五千六千甚至两千三千人!即便仅剩的几千人也都是些不会打仗的老爷兵!”

    赵文华又道:“咱们是自己人,我说句犯忌讳的话,整个浙江的卫所军,全都是一群不禁打的酒囊饭袋!平时欺负欺负来百姓还行,打倭寇?哼,只有见了就逃的份!”

    陈迪问:“既然抚台大人知道其中的弊端。。。。。。”

    赵文华摆摆手:“你是想说为什么我知道其中的弊端,为何不上奏,不整军对吧?法不责众啊我的陈知府!我总不能裁撤了整个浙江的卫所军,然后再重建吧?你让那些个兵痞丢了饭碗,他们会哗变要你的命的!”

    陈迪道:“原来抚台大人还有这等苦衷。”

    赵文华感慨道:“唉,在浙江为官,就是在刀尖上走路!我劝你不要想着什么扑灭倭寇,只求自保才是上策!安安稳稳混完三年任期,严次辅会想办法将你调出浙江的。”

    赵文华的这番话,陈迪倒是没有放在心上。陈迪只是疑惑,为什么整个浙东处处有倭情,唯独台州平平安安呢?

    这不正常。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 进点茶叶() 
浙江巡抚赵文华痛快的给陈迪批了条子。陈迪拿了这条子,到布政使衙门挂了牌子即可正式到台州赴任。

    临走时,赵文华欲言又止。

    陈迪问:“抚台大人还是别的吩咐么?”

    赵文华无奈的说道:“陈知府,浙江布政使严平、按察使唐晓江都是翟首辅的人。我虽然是巡抚,是他们的上宪,他们却是事事掣我的肘。你去布政使衙门挂牌子,恐怕他严藩台会处处刁难你。”

    陈迪点头道:“多谢抚台大人提醒,下官心中有数了。”

    陈迪出了巡抚衙门,径直去了布政使衙门。

    布政使衙门门前倒是冷清的很。陈迪让守门百户往里面递了官凭名帖。与巡抚衙门的守门百户态度相反,布政使衙门的守门百户冷言道:“严藩台说了,他此刻正在处理本省的民政要务,没空见你,回去等着吧!”

    这结果倒是在陈迪意料之中。

    回到驿馆,陈迪见到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正围在一张地图前。

    那地图倒是与赵文华那里的一样,也是一张浙江倭情图。最近出过倭情的地方都在上面用黑点标出。

    陈迪问:“这图哪里来的?”

    俞大猷道:“我在福建抗倭时的一位袍泽弟兄现在当着杭州卫指挥佥事,我找他要的。”

    陈迪问唐顺之:“老师,你可从这图上看出什么蹊跷?”

    唐顺之说道:“怪哉,怪哉。台州靠近沿海,是倭寇最方便登陆抢劫的地方。如今整个浙东都有倭警,唯独台州太平,这事情有蹊跷啊。”

    唐顺之跟陈迪倒是不谋而合。为什么倭寇唯独不抢掠台州?难道这当中有什么阴谋?

    驿馆的驿丞走进来,对陈迪说道:“陈知府,门外有人找。”

    陈迪有些奇怪,自己在杭州无亲无故,是谁来找他?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多日前在运河上偶遇的漕帮副帮主陆云飞。

    陆云飞朝着陈迪拱拱手道:“陈大人,有礼了!”

    陈迪问:“陆兄,你不是该跟陆老帮主押送夏粮船去京城么?”

    陆云飞道:“我们行到山东境内,户部来了令,说是今年江浙的夏粮临时增加了。让我们漕帮在杭州再起运十船粮食。”

    陈迪心想,今年几个省份大灾,朝廷这是加重江浙的民赋去填补其他几省的窟窿。这可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要知道,浙江倭患不比天灾来的轻松。

    陆云飞又道:“我爹派我回杭州督办新起运的粮食。他叮嘱我,若是陈大人有什么私货要搭运这批粮的粮船尽管开口。”

    陈迪道:“这事情我只是跟陆老帮主随口一提,没想到陆老帮主竟放在了心上”

    陆云飞微笑着说道:“大人是我爹的救命恩人,你说过的话,我爹自然记在心里。还有十日粮船就要进运河了,十日内还请大人准备好要运的私货。一共十艘船,其中七艘被赴台衙门、藩台衙门、臬台衙门的人以及几个知府,十几个县令预定了。剩下三艘,我爹说了,只许留给陈大人你!”

    大好的赚钱机会摆在眼前,陈迪却高兴不起来:“可我还没想好运什么货,找谁先赊货。”

    陆云飞道:“杭州茶商马老板跟我相熟,可以去他那里赊货。我带大人你去。”

    陈迪有些受宠若惊:“那就麻烦了。”

    陆云飞带着陈迪,来到杭州茶商马如云的府邸前。马府门前家丁认识陆云飞,陆云飞没让他们通报就带着陈迪进了马府。

    马府的后院之中,一个身穿绸缎的中年人正在逗几只关在笼子里的画眉鸟。这中年人大腹便便,陈迪猜测他就是马如云马老板。

    “老马,我一猜你就在后院里遛鸟呢!”陆云飞高声说道

    马如云见是陆云飞来了,高兴的说道:“原来是你小子。你不是跟着你爹押运粮船去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陆云飞道:“咳,别提了,户部半路发了文,要增加粮船,这不,我紧赶慢赶的回了杭州。”

    马如云笑道:“这下省里的各位大人,又要挤破头的找你夹带私货了吧?”

    马如云看了一眼陈迪,问陆云飞道:“这位是?”

    陆云飞赶紧给马如云介绍:“这位是信任台州知府陈迪陈大人。”

    马如云一听,仔细的打量了陈迪一番:“外面都说新任台州知府是个少年得志的俊杰,今日一见果然仪表非凡。”

    陈迪道:“马员外过誉了。”

    马如云正要继续给陈迪戴高帽,陆云飞却打断了他:“咱还是先说正事吧!你下面的茶庄里,还有多少存货?”

    马如云道:“应该还有一两千斤铁观音,怎么?”

    陆云飞道:“咱们都是老相识,规矩你懂,我不多说。放心,钱短不了你的,只是需要到京城把货变现再给你。说老实话,这次的十条粮船,有三条都是给陈大人预备的。你起码得办五千斤茶叶。”

    陆云飞所说的规矩是这样的。马如云这种商人,大量赊货给官员们。然后官员们找漕帮要粮船夹带私货。粮船到了京城,私货脱了手,商人们再找官员要钱。

    马如云问:“你让我多少时日凑齐?”

    陆云飞道:“最多十日。”

    马如云摇摇头:“时间太短了,来不及啊!除非。。。。。。”

    陆云飞和马如云打了十多年交道,哪能不知道马如云是什么人:“你老小子一说除非,就说明有办法。行了,我替我们陈大人做主,货钱给你加一成,如何?”

    马如云道:“人家陈大人才是正主,价钱上的事情,还得人家做主。”

    陈迪道:“马员外,我初涉商道,里面的事情不懂。陆兄说什么就是什么。”

    马如云的道:“好!现在想要弄五千斤这么大量的茶叶,只有从我在台州府的茶庄里调。”

    陈迪问马如云:“台州这地方不是闹倭寇闹得很凶么?万一货被倭寇抢了可怎么办?”

    马如云神秘的说道:“倭寇以前会抢,可现在绝对不会抢台州运出的货。”

    陈迪奇道:“这是怎么回事?”

    马如云吞吞吐吐的说:“陈大人你是新任的台州知府,等你到了台州,你就知道了。”

    陆云飞对陈迪拱了拱手:“陈大人,你先到府门外等我,我还有几句私房话对马老板说。”

    陈迪走后,陆云飞叮嘱马如云:“你的货保险不?一定要在十日内凑齐啊!”

    马如云问:“这陈迪不过是个知府。求你们漕帮夹带私货的,有六部堂官、巡抚、藩台。你怎么唯独对他这么上心?”

    陆云飞道:“你知道什么,这位陈大人可是我爹的救命恩人!”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七章 蹊跷() 
陈迪一连在浙江布政使衙门前等了九天,布政使严平终于召见了他。

    陈迪进到衙门大堂,只见大堂之上端坐着一个干枯的中年人。这应该就是布政使严平了。严平的下巴蓄着两撇鼠须,两眼滴流乱转,一看就是个油滑之人。

    堂下两侧摆着椅子,十几名布政使衙门的官员分坐两旁。

    严平道:“堂下何人?”

    陈迪赶紧应答:“下官新任台州知府陈迪。”

    严平冷笑一声:“哼,真不知道吏部的人是糊涂了还是怎的,竟然派来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做台州知府。”

    陈迪知道像严平这种人,你越是给他好脸色看,他越不把你当人。何况自己又不是没有背景。

    陈迪不甘示弱的回道:“启禀布政使大人,下官任台州知府,是翟首辅提议,皇上恩准的。你的意思是皇上糊涂还是翟首辅糊涂?”

    严平心道,这少年好一张伶牙俐嘴。他失言在先,不好发作。于是他开始转移话题:

    “陈知府,你可知道,新任地方官接了巡抚批的条子,要在五日内到布政使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