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23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23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塾先生讲启蒙课就是。外出游学你年龄还太小,没这个必要。”

    陈迪笑道:“在下早已考取了秀才。”

    陆老帮主道:“考取了秀才?你这个年纪?我的天啊,看不出你竟然是个少年奇才!”

    陈迪轻笑道:“陆老帮主啊,我不仅仅是个秀才。”

    陆老帮主惊讶道:“不止是个秀才?难道你是举人?你这个年纪?老朽我万万不能相信。”

    陈迪又道:“陆老帮主,实话实说,我不仅仅是个举人。”

    “什么?”陆老帮主暗想,看着少年举止、言语不凡,不像是在打诳语。

    陆老帮主起身,向着陈迪拱手:“敢问救命恩人你到底是谁?为何从京城来到江南?”

    陈迪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为官。”

    在场的人听到陈迪说的话,先是一阵静默,而后是哄堂大笑。

    副帮主陆云飞笑的有些喘不过气来了:“你?做官?哈哈哈,小公子啊,你可知道在漕帮帮主面前说瞎话是要割舌头的。不过别怕,你是我们漕帮的恩人,我们。。。。。哈哈哈。。。。不会割你的舌头的。”

    陈迪看了陆云飞一眼,笑着说:“我要是打诳语,你尽管割了我的舌头就是。”

    陆老帮主想了想,对陆云飞说道:“云飞,不要瞎笑。咱大明有制,军户的军职,父死子继。想来这位小公子是继承父亲的军职吧。”

    陆老帮主走南闯北,果然是见识非凡。

    陈迪摇摇头:“我来江南是做文官,并非武职。”

    “做文官?你还真是在打诳语。”陆老帮主笑着说。

    “大明朝还没听说过有十几岁的孩子做文官的。”陆云飞道。

    陆老帮主听到陆云飞这么说,突然想起了什么:“也不是没有十几岁的孩子做官。我前些日子去户部交割上一季押送的盐税银,听户部的老爷们说最近有一个叫陈迪的,十三岁就被皇上钦点为殿试二甲头名,十四岁就做了知府。。。。。。。不过这在大明朝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你总不能比那陈迪还厉害吧?”

    陈迪从座位上站起,对陆老帮主说:“在下正是新任台州知府,领兵部侍郎衔——陈迪!”

    众人听后又是一阵静默。

    陆云飞说道:“小公子,你这玩笑可开大了。你这可是冒充朝廷命官啊。”

    陈迪摇摇头:“我本来就是朝廷命官,何来冒充一说。”

    陆老帮主正色道:“敢问有何凭证。”

    陈迪从怀中掏出官凭,走上前去递给陆老帮主:“一来有官凭。二来,兵部主事唐顺之,山西大同卫都指挥佥事俞大猷、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都在后面的那条柳叶船上,他们三人可为我作证。”

    陆老帮主仔细的看了官凭。官凭上盖着吏部的大印,肯定不会是假的。

    陆老帮主恭恭敬敬的单膝跪地,双手将官凭递给陈迪:“陈大人,老朽眼拙了!竟然不知道您就是新任的浙江台州知府。”

    漕帮一众弟兄见老帮主跪倒了,也齐刷刷的跪成一片。

    陈迪双手搀起陆老帮主:“老帮主快快请起。你为朝廷运了一辈子皇粮、税银,是有功于朝廷的人,你这一拜我可受不起,要折寿的。”

    陆老帮主起身道:“我这一拜倒不是因为你是正四品的知府,要说官员,老朽见得多了。只是陈大人救了老朽的姓名,老朽在拜自己的救命恩人。”

    陆云飞抱歉的说:“陈大人,恕我刚才冒犯了。”

    陈迪笑道:“无妨无妨。我年纪太轻,早就习惯了别人认为我冒充朝廷命官。”

    陆老帮主道:“今后在江浙地面,但凡是需要我们漕帮帮忙的事,陈大人只需打声招呼即可。只要你一个口信,我漕帮十万弟兄唯你是从!”

    陈迪点点头:“别说,我还真有事求着陆老帮主。”

    陆老帮主道:“陈大人请讲。”

    陈迪见着陆老帮主是个豪爽之人,干脆毫不隐瞒的说:“我这趟来江浙做知府,主要的任务是抗倭。如今倭患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台州府。”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四章 生财之道() 
陆老帮主道:“抗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几年江浙官场死在倭患这事情上的官员不下二十人。失土是死,与倭寇血战到底亦是战死。抗倭这事情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

    陈迪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即便掉了脑袋也是值得的。”

    陆老帮主道:“陈大人该不是让我漕帮的弟兄替你打倭寇吧?我漕帮弟兄虽然有些是有武艺在身的,可大部分都是在粮船上抗麻袋的苦劳力。真要是上战场,怕是不够那些倭寇塞牙缝的。”

    陈迪摆摆手:“非也。漕帮的弟兄虽说是给朝廷办差,可却不算官家人。从身份上讲,跟老百姓无异。国家有难,应该是当官的、当兵的上,让老百姓上战场是何道理?”

    陆云飞是个急性子,不等他爹说话,他便抢着说道:“陈大人,你就说要我们帮什么忙吧。你救了我们帮主,哦,也就是我爹的命,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我陆云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陈迪道:“要抗倭,头一件事是练一支精锐之师。天下无难事,就怕没有钱啊。要练兵,头一件事就是钱!陆老帮主为朝廷办了这么多年差,你应该知道,要是跟朝廷直接要军饷,一层层批下来,说不定就要等到猴年马月。这期间还会有御史言官们鸡蛋里挑骨头,有可能一道奏折就把你的军饷搅合黄了。所以我决定,自己经商赚钱,赚得的钱,全部用来练兵。”

    陆老帮主点点头:“陈大人说的倒是实话。这几年河南旱灾,安徽、湖广水灾,我听户部的老爷们说,户部现在已经是寅吃牟粮了。跟朝廷要钱,难啊。你要经商赚钱练兵,练兵咱漕帮不懂,经商嘛,咱漕帮却能帮你的忙。”

    陆老帮主吩咐手下人道:“去下面仓里拿两件苏绣,一桶茶叶上来。”

    没一会儿,一个漕帮弟兄将两件苏绣,一桶茶叶交到了陆老帮主手里。

    陆老帮主对众人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陆云飞带着众人退下。

    陆老帮将苏绣和茶叶递给陈迪,道:“大人请看。”

    陈迪看了看:“真是巧夺天工的刺绣。茶叶也是上品。”

    陈迪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些东西的来路。大明有制,替朝廷押送皇粮国税的漕船上,不准运任何其他的东西。想来这一定是漕帮夹带的私货。

    陈迪对陆老帮主说:“这应该是漕帮夹带的私货吧!”

    陆老帮主哈哈大笑:“陈大人果然是少年人杰,聪明人里的聪明人。当着明人不说暗话。这些东西的确是夹带的私货!可这些私货的货主却不是漕帮。”

    陈迪问陆老帮主:“敢问货主是?”

    陆老帮主压低声音道:“货主全都是朝廷命官。这些货有地方官的,也有京城里一二品大员的。具体是谁我就不方便说了。”

    陈迪暗惊,大明朝的一二品大员无非是六部的堂官、内阁的大学士们。想不到连他们都靠着漕帮贩运私货发财。要知道,走陆路关税厘卡太多,将江浙的特产贩运进京,不知道要花掉多少税银。

    把货运上漕帮的粮船走水路则不同,漕帮办的是皇差,没人会查他们的船。这能免去多少税银,又能获得多少的暴利?

    陆老帮主道:“你救了我的命,是我的恩人。咱们现在已经是自己人了,我也不必藏着掖着。就说我走的这一趟夏粮,一共才十三条船,船舱里便夹带了两万匹丝绸,上万斤茶叶,还有四万多斤阳澄湖的大闸蟹!这才是夏粮船啊!秋粮船是夏粮船的十倍,能夹带多少东西大人你自己算吧!这还不算四旬的盐税银船,各月的茶税银船。为啥朝廷里的各位大人,地方衙门里的各位老爷都对老朽这么个江湖中人以礼相待?因为老朽能帮他们赚钱!而且是大钱!”

    陈迪道:“原来如此!”

    陆老帮主继续说道:“陈大人想要往京里贩什么货,直接跟老朽打个招呼即可。用漕帮的船能剩下大笔的税银,不管运的是什么东西,都只有赚,没有赔!”

    陈迪看了看陆老帮主,欲言又止。

    陆老帮主问:“难道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

    陈迪叹了口气:“唉,用漕帮的船运货进京是一条稳赚不赔的生财之道,这我清楚。可也要有货可贩才行啊!实不相瞒,我手头里没有本钱。我拿什么进货啊?”

    陆老帮主大笑道:“哈哈,我的陈大人,你虽然聪明,却毕竟年少!地方上的事情,竟然一点不懂。”

    陈迪朝着陆老帮主拱拱手道:“还请老帮主指教一二。”

    陆老帮主笑道:“官员们哪有自己掏银子进货再贩进京的?全都是空手套白狼,白水捞银子!例如这茶叶一项吧,向来都是官员找到茶商,跟他们谈好价格,然后赊账!等货到了京城脱手变成现银,官员们才会拿着银子跟茶商结账!”

    陈迪问:“茶商们就不怕官员拿了货不给银子?”

    陆老帮主道:“陈大人你知道一斤茶叶从江浙运到京城有多少利润?”

    陈迪问:“多少?”

    陆老帮主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整整三倍啊,我的陈大人!你要知道,官员们头上的乌纱帽就是最好的信用保障。加上这买卖是暴利,稳赚不赔,茶商们才不怕官员们赖账呢!”

    陈迪严重低估了嘉靖一朝官员们的赚钱能力。

    陆老帮主又说:“别看老朽是个江湖匹夫,知道的事情却不少。如今的朝堂上,翟鸾翟次辅跟严嵩严次辅斗的不可开交,双方却都有官员托我运货进京。就说咱们所在的这条船上,运的货一半是严次辅那边人的,一半是翟首辅那边的人的。老朽不管你们是谁的人,只要你们的货上了我的船,我就保证能把诸位大人的货运到京城!”

    陈迪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陆老帮主说:“但讲无妨。”

    陈迪问:“官员们要给漕帮多少银子运货?”

    陆老帮主说:“一分不给!”

    陈迪奇道:“一分不给?”

    陆老帮主说:“老朽替诸位大人们赚钱,只求他们别找漕帮的麻烦,让我漕帮的十万儿郎有碗饭吃就成了。陈大人,你说你赚钱是要练兵打倭寇。咱且不说你赚了钱是不是会全用在练兵上。就算是揣进自己的腰包,老朽我也绝不多说一句话!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嘛!”

    陆老帮主跟陈迪又是一番深谈。陈迪见时辰不早了,就和陆老帮主告别,回到自己的柳叶船上。

    要打倭寇,就要有精兵。要有精兵,就要练兵。要练兵,就需要钱。陆虎鹏陆老帮主给陈迪指划的这个赚钱的法子,绝对可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五章 浙江巡抚() 
陈迪一行人,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杭州府。

    按照官场惯例,新任知府到了所在省,先要到省城拜会巡抚。巡抚批条子给下面的布政使,布政使在臬台衙门挂了牌子,知府才能到所在地接任。

    浙江巡抚赵文华是严嵩的党羽。陈迪来杭州前,严嵩曾给这位赵巡抚去信,反复叮嘱一定要好好关照陈迪。

    陈迪来到浙江巡抚衙门口时已近正午。巡抚衙门外,十几个五品、四品的官员正在焦急的等待着。

    一名正五品官员向守门百户抱怨道:“巡抚大人到底什么时候有空见下官啊?下官已经等了整整三天了,还是没排上号。”

    俗话讲宰相门前七品官,巡抚衙门前的守门百户,亦是官威十足。他呛那五品官道:“不耐烦了可以不等嘛!打道回府就是!巡抚大人日理万机,是什么阿猫阿狗想见就见的?”

    那五品官吃了个瘪,气的七窍生烟,又不好发作,脸色铁青。

    另一名官员打圆场道:“浙东的几个县最近又有倭寇登陆,烧杀抢掠。巡抚大人正忙着军机大事,咱们就耐心再等等吧!咱们虽都递了官凭名帖,可我估计今天是够呛能见上巡抚大人了!”

    陈迪听了一阵失望。好容易赶到杭州,却见不上巡抚。罢了,等就等吧,先把官凭名帖递上,排上号再说。

    巡抚衙门门口围着的官员们见到陈迪穿着一身正四品官的官服,知道陈迪就是那位领兵部侍郎衔的新任台州知府。他们纷纷打量着陈迪。

    陈迪让一众官员看的心里发毛。他向守门百户递了官凭名帖,转身就要回驿馆等消息。没想到守门百户却叫住陈迪:“原来是陈知府!请随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