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124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124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诚心想试探下刘诺敏这老头是不是一心为朝廷为百姓办事。他问刘诺敏:“那你可曾向宗人府高发晋王?”

    刘诺敏道:“下官是在大都督出征北伐前刚刚调任山西的。初到此地,闻听此事便开始调查。因此事涉及藩王,故而下官没有贸然上奏,而是秘密收集证据。如今已经铁证如山,下官刚刚给宗人府写好了告发的条陈!”

    陈迪问:“条陈在何处?”

    刘诺敏回答:“条陈现在下官的书房内。”

    陈迪道:“你立即派人将条陈取来。”

    刘诺敏叫了一名巡抚衙门的衙役去书房取条陈。

    陈迪又问:“晋王的不法情事是否只有这一条?”

    刘诺敏摇摇头:“还有更出格的事!小民百姓将田土过成王爷的藩田,本是想少纳点税负。可晋王为人贪佞。竟然觊觎这些小民百姓的田土!山西以清徐府的田地最为肥沃。他竟然翻脸不认账,将清徐府那些小民过到他名下的田土据为己有!小民百姓上告无门,状子无人敢接。再说,就算有人敢接状子也没法替小民百姓们申冤!毕竟白纸黑字写着,他们是自愿将田土过到晋王藩田下面的!”

    陈迪怒道:“真是视百姓为草芥!这些小民百姓没了田土,岂不是要饿死?”

    刘诺敏道:“饿是饿不死的!清徐府被强占田土的百姓为了活命,只能投身晋王藩田,称为晋王的藩耕农。”

    陈迪道:“真是好手段!一来二去,自己多了不知多少田土,又平添了不知道多少藩耕农!”

    刘诺敏点头:“百姓成了藩耕农,就不能为山西官府服徭役。山西官府要兴修工程,反而要贴钱雇那些已服完自家徭役的百姓。”

    陈迪有些愤怒:“真是巧取豪夺,危害朝廷!”

    刘诺敏这老头子现在可谓是竹筒倒豆子。他这个山西巡抚一上任就发现这个官简直做不下去!山西这地方虽比不上江南富庶之地,可清徐的醋、杏花村的酒、还有漫山遍野的煤。。。。。也算是个富饶省份。就是这样一个富饶省份,藩库竟然是空的!有些地方已经把税赋征收到了嘉靖三十年!

    刘诺敏知道,陈迪是如今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可算逮着这个告状的机会,他对陈迪开诚布公的列举出山西政务的种种弊病。

    刘诺敏又道:“除了兼并小民田土,晋王还大肆在太原府内开设当铺、贝者场、青楼敛财。”

    陈迪已经是怒不可遏:“什么?堂堂大明的王爷,竟然做开贝者场、青楼这样的下作事敛财?”

    刘诺敏点点头:“太原府民风糜烂,百姓不思读书、耕田,那些富户整日沉迷赌博、**,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这些下作地方有晋王当靠山!”

    陈迪道:“老巡抚,你放心,此次本大都督来太原,定要好好整治整治晋王。对了,代王亦客居太原,他有不法之事么?”

    刘诺敏道:“要说有的确有,要说没有也没有。”

    陈迪问:“老巡抚何出此言?”

    刘诺敏回答道:“大明有制,藩王无旨出藩地本就是不法。不过大同连年兵祸,代王如此做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从朝廷的角度说,假如大明的藩王都死于南下入寇的胡虏之手,那朝廷的威严何在?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山西官场谁人不知,代王是天下第一穷王!再者他不擅经营,更不擅敛财。故而他并无任何扰民害民的不法情事。”

    陈迪道:“老巡抚,山西政务弊病重重。其实这些弊病,在其他十二省亦有。我打算在山西推行新政。不知老巡抚可敢当推行新政的马前卒?”

    刘诺敏问:“不知大都督要推行那些新政?”

    陈迪道:“第一条,裁撤大同卫所军!这件事我已差胡宗宪去办了!第二条,推行皇亲、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听陈迪说完这三条新政,刘诺敏的头上冒出了冷汗。

    “大都督,下官有一言,不中听。”刘诺敏道。

    陈迪笑了笑:“不中听的话今天老巡抚跟我说了不少了,不差多几句。”

    刘诺敏道:“大都督,你的新政是在和普天之下的军户、士绅、读书人、皇室贵胄为敌!是在和祖宗制度为敌!与天下为敌,大不吉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杀到他们不反对为止() 
刘诺敏这位老巡抚说得对。要知道,自洪武皇帝开国起,大明就实行士绅不缴税不纳粮的国策。当然,国策中的“士绅”二字,不是说你家里有钱就是“士”和“绅”。学而优则仕,只有在科举中取得秀才及以上功名,你才能获得特权!

    洪武帝定下的国策无异于提升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大明的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拥有超越平头百姓的地位么?

    陈迪现在要让有功名在身的士绅和平头百姓一样缴税、纳粮,无异于与天下的读书人为敌!

    皇亲国戚就更不必说了!祖宗已经替他们打下了江山,他们认为享受不缴税、不纳粮的国策是天经地义!

    陈迪反问刘诺敏:“假如整个山西的士绅和皇亲都跟普通百姓一样缴税、纳粮,山西的藩库银能增加多少?”

    刘诺敏沉思片刻后回答:“每年能增加一百五万两以上!”

    陈迪点头,说道:“你山西一省便能增加一两百万两收入,若是两京一十三省都推行此新政,每年国库增加的收入何止千万两?国库早就开始寅吃牟粮了!如果不广开财源,牟粮也吃完了,怕是大明就离亡国不远了!”

    刘诺敏不得不佩服陈迪这个年轻人的魄力!

    是啊,陈大都督不是普通人。十六岁遍掌控天下兵权,甚至敢幽禁当今圣上!他率领飞虎军东南抗倭,北伐鞑靼,让大明不再受外敌的威胁!这是何等的功业,这是何样的人?这样的人有这样的魄力也并不稀奇!

    刘诺敏虽是严党,有时候也收收下面人的好处。可这是大环境使然。人人皆贪,人人皆依附严嵩,你不贪,不依附严嵩就在官场混不下去!严党中也不是没有有能力的干臣!刘诺敏便是其中一个!

    刘诺敏问陈迪:“大都督当真要在山西推行官绅、皇亲一体纳粮?”

    陈迪点点头:“没错!老巡抚心中应该清楚,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刘诺敏问:“如果整个山西的士绅和晋王、代王反对怎么办?“

    陈迪冷冷的说了一句话:“杀!杀到他们不反对为止!”

    刘诺敏愕然!这位陈大都督不但有着非凡的魄力,而且还有着铁石心肠!

    刘诺敏沉思一阵,几乎是咬着牙说:”如果大都督下了决心,我愿做大都督的马前卒!“

    陈迪满意的说:”我做老巡抚的后台,老巡抚你就放心大胆的干吧!我制定的新国策,就是朝廷制定的新国策!假如有人胆敢公然跟朝廷对着干,没关系,飞虎军有的是火铳和弗朗机炮!”

    刘诺敏道:“大都督,我是这样打算的,凡是先难后易。山西的士绅大多聚居在太原府,我打算先在太原府推行新政,而后其他各府县效仿之!”

    陈迪道:“此法甚好!”

    巡抚衙门的衙役到刘诺敏书房拿来了他那封参晋王的奏折。

    陈迪拿过奏折仔细看了看,道:“奏折先放在我这里。老巡抚你负责推行新政,我负责整治晋王!”

    刘诺敏对陈迪说:”大都督,清徐府的百姓状告晋王的状纸,我那有整整一摞!“

    陈迪道:”老巡抚把状纸都送到我这里来!好了,你去办正事吧!”

    第二天,山西巡抚衙门、太原府衙门外贴出了推行士绅、皇亲一体纳粮缴税的告示。

    整个太原府马上炸开了锅!

    太原府会宾楼上,太原府的最大的几家士绅豪强正在集会。

    太原府的士绅,以致仕的前礼部右侍郎高安为首。高安二十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会试中第,成为天子门生。可以说他是靠着读书一步步得到的自己现在的地位!

    高安七十多岁,声如洪钟。因为太原府致仕的前任官员中,他曾经的品级最高。自然而然的,他遍成为了士绅们的领袖!

    高安朗声道:“山西巡抚衙门的告示,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大家以为如何?“

    太原城南胡氏家族的现任族长胡沐恩回答道:”这告示简直就是要让我们读书人斯文扫地!就说我们胡家,三代之人出了两位进士、四名举人,十六位秀才!咱们读书人寒窗十年为的什么?难道是为了和那些个种田的、扒粪的泥腿子一样向朝廷缴税纳凉?今后有功名的读书人和那些个泥腿子一样了,读书人的脸面何在?我大明推崇孔孟之道。孔孟推崇的是仁政。可山西巡抚衙门的所谓新政,则是切切实实的苛政!“

    太原府治下阳曲县赵氏家族族长赵能宾朗声说道:”胡老爷说的对!山西巡抚衙门这是苛政!咱们可以不遵!不但不遵,咱们还要一起到巡抚衙门找巡抚刘诺敏理论理论!他刘诺敏才来山西几天?就想翻了山西的天?在座的各位家中不知道有多少亲朋故旧做着现任官儿!我提议,除了找刘诺敏理论,咱们可以给咱们那些做现任官的亲朋好友写信!让他们向朝廷上奏折,参刘诺敏苛政害民!”

    高安这个老狐狸没有表明态度。他知道,刘诺敏虽为山西巡抚,可他还没胆量和山西通省的读书人和朝廷所有山西籍贯的现任官为敌。他敢这么做,怕是有大都督陈迪撑腰!

    高安虽然致仕多年,可在京中仍有不少门生故旧做耳目。他知道,如今的朝政可是控制在严嵩、陈迪二人手中。陈迪手握兵权,严嵩又在陈迪之下!说白了,陈迪现在是大明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假如推行新政是陈迪的意思,自己如果带头闹事,那自己的处境可是大大不妙。为官多年的高安是条老狐狸,他才不会傻乎乎的跟着一众太原士绅去惹陈迪这个活阎王!

    当天下午,太原府两三百名有功名在身的士绅,在胡沐恩和赵能宾的带领下在山西巡抚衙门前聚集!

    山西巡抚衙门的守门百户高声道:“山西抚台衙门重地,岂容尔等胡闹?快快散去,不要耽搁衙门的公事!”

    胡沐恩大喝一声:“你一个小小七品把总,竟敢恶语恐吓我等?本老爷是嘉靖二年的进士,做过一任县令,一任府同知!要论官职,你应该朝我行礼才对!”

    大明开国后便是以文制武,重文轻武。百总随是七品武官,在胡沐恩这种进士出身的人面前还是矮了一头。

    那百总拱手道:”失敬失敬。“

    胡沐恩道:”你快去府衙,让巡抚刘诺敏出来见我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六章 雷霆手段() 
刘诺敏出现在巡抚衙门前!

    胡沐恩和一众士绅没有下跪。因为他们个个都有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

    他们不但不跪刘诺敏,反而要刘诺敏向他们下跪!

    胡沐恩让两人抬出一件东西,那东西上蒙着一块红绸布。

    胡沐恩扯去红绸布,只见那红布下面是一块牌位。牌位上大书:“大成至圣先师正位”!

    竟然是孔子的牌位!

    自汉以来,历代皇帝都推崇孔孟之道,每一朝都追赐过孔子谥号。

    “大成至圣先师”正是当今皇上在嘉靖六年给孔子追封的谥号!

    见到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即便是当今圣上也要行三拜九叩大礼!

    刘诺敏也是读书人出身,怎能不遵孔子。见到孔子的牌位又岂能不拜?

    胡沐恩双手托着孔子牌位,刘诺敏只好双膝跪地,行三拜九叩大礼!

    胡沐恩得意洋洋的俯视着刘诺敏。

    刘诺敏行完礼起身。胡沐恩对他说:“难得巡抚大人还记得自己是读书人!为何要百般刁难山西通省的读书人?”

    刘诺敏道:“刁难读书人?读书人知书达理,应该有兼济天下苍生的仁心!你们不纳良税,朝廷的收入逐年减少。有了灾荒,朝廷无钱赈济灾民。有了战事,朝廷无钱筹集兵饷。难道你们不应该为皇上,为朝廷多分担一些,为天下苍生多出一份力?大明税制,逢五抽一。你们这些人,哪个家里没有几百亩上千亩良田?每年多缴两成的税,对你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可能你们少听两场堂会,少吃几场花酒这笔钱也就出来了!可积少成多,朝廷多了这一笔收入,不知道能救多少灾民,能办多少大事!”

    刘诺敏能从县令做到一省巡抚,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他的一席话句句在理,竟让一众士绅一时语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