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108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108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行新政是与整个大明的皇族、旧官僚、士绅们开战。若要推行新政,必须保证自己牢牢的将政权把控于自己手中,且不能有任何外患的威胁。所以北伐蒙古和架空严嵩两件事,都是为了新政大计做铺垫!

    待到新政在大明发了芽,国库必然因此而充盈起来。到那时,陈迪将再次扩编飞虎军,让飞虎军成为一支数量庞大且全部装备新式火器,运用新式战法的常备军。而后,陈迪将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

    这支水师的能力,必须可以远涉重洋作战!起码应该是后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英帝国海军那样的层次!有了强大的水师做保障,陈迪将大力发展与诸国的贸易,并且开始对外扩张,海外殖民。

    海外殖民的第一步,是吞并朝鲜,而后是倭国,再而后是南洋诸国。。。。。。

    陈迪暗自计划着这些事,心中暗想,自己的心是不是太野了一点。要办到这些事情,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年时间,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严嵩带着一个食盒走进西苑值房,他的身后跟着严世藩。

    陈迪道:“义父,你怎么来了?”

    严嵩回答道:“今天是小年,我听下边人说你没回驸马府,还在西苑值房处理军国大事。唉,迪儿啊,你为了大明可真是鞠躬尽瘁!不过这节还是要过的。为父干脆叫着你义兄一起来西苑值房陪你过节!”

    严世藩将食盒打开,里面是一碟年糕,五六样精巧小菜,还有一壶酒。

    严世藩笑道:“咳,我的好兄弟,你不知道,咱爹如今疼你这个义子胜过我这个亲儿!我都有些吃味了!”

    严嵩、陈迪、严世藩父子三人坐定,严嵩举起酒杯:“这第一杯酒嘛,得敬咱们父子二人!这一年里,倭寇占浙江,鞑靼打到京城之下,还有几个省的水灾、旱灾,户部的大亏空!咱们父子二人勉力维持,着实不易!”

    陈迪点了点头:“的确不易,来,义父,干了这一杯。”

    严世藩又举起酒杯道:“如今我在义弟的飞虎军里当差,多蒙义弟的照应!这杯酒我敬你。”

    陈迪说道:“义兄此言差矣!飞虎军不是我陈迪的。而是大明朝廷的。义兄才高八斗,日后定能在军中有一番作为。”

    严世藩道:“这倒是做兄长的失言了。”

    严嵩趁机插话:“迪儿,借着你义兄的这杯酒,我倒要跟你说点正事。你义兄这人,虽有些小聪明,却不成器!你可要在飞虎军中多栽培他!我听说飞虎军新建了个骑兵旅?旅长是一个叫李成梁的大同卫败兵?唉,要我说,既是败兵就要慎用!给他在兵部挂个主事的衔也就罢了!飞虎军的骑兵旅长可是责任重大,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看不如让你义兄担任此职如何?另外咱们有几个自己人,都是戎马多年的将才。让这些人也到飞虎军去帮你吧。”

    陈迪心中一惊!自己刚才还在谋划着架空严嵩,严嵩何尝不在谋划着渗透飞虎军!严嵩是聪明人,知道严世藩的副参谋长职务只是个虚职,这才亲自开口提出让他坐骑兵旅长这样的实缺。

    好你个严嵩!我防着你这个义父,你也防着我这个义子呢,是不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三章 年终对账() 
对于严嵩的建议,陈迪既不否认,亦不同意。他干脆装起了糊涂。

    陈迪避开飞虎军的话题,开始东拉西扯:“义父啊,你可知道大明有三戏?象棋、围棋、麻吊?这三样东西可是太有意思了!象棋,一切为了保帅。围棋,一切非黑即白。麻吊,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

    陈迪的话看似不着边际,其实是话中有话。什么叫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这话不就是说给严嵩听的么?

    严嵩是何等的聪明人,一听就明白陈迪所指!他知道自己在飞虎军中安插亲信的企图已被陈迪识破。看来陈迪这个义子是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了!罢了罢了,这飞虎军是陈迪起家的本钱,他怎能拱手相送?

    严嵩决定,今后还是少打飞虎军的主意。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想要坐稳,必须得到陈迪和他的飞虎军的全力支持。贸然向飞虎军内安插自己的人,势必会引起陈迪的警觉和反感。

    严嵩亦扯开话题:“迪儿,我听说笑嫣公主已经搬到了福庆寺去住?这可不好哇,毕竟是夫妻!”

    陈迪苦笑一声:“古今成大事者必须要对他人的误解坦然处之。”

    严世藩满不在意的说:“不就是女人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如今朝局掌控在义弟和父亲手中,义弟你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别说是什么公主,就算是你看上了六宫嫔妃又如何?拿过来用就是了!有什么的?皇上如今不过是咱们掌中的一个玩物。。。。。。”

    严嵩见严世藩越说越出圈,赶紧制止了他:“喝了酒就上脸胡说八道,你啊,要有你义弟一半的沉稳就好了!”

    大明有制,腊月二十四户部要封账。

    陈迪在西苑值房一觉醒来,感觉自己头疼的很。昨夜与严嵩、严世藩父子多饮了几杯,到现在自己身上还是一股酒气。

    户部尚书如今是严嵩兼任,左侍郎张局正,右侍郎龙子兴一大早便捧着账本跟着严嵩来到西苑值房。

    严嵩看陈迪一脸菜色,关切的问:“酒劲还没消么?来啊,吩咐御膳房,给陈大都督端一碗解酒汤来。”

    陈迪摆摆手:“用不着,我睡了一觉已经醒了酒。”

    严嵩对陈迪说道:“既如此,那咱们就先说一遍户部去年的账目。总账没问题的话,我再让六部的堂官们来值房对账销账。”

    陈迪点点头:“那就先说总账吧。”

    张居正开始侃侃而谈:“去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全年上缴的财政收入为四千一百二十万两,总支出为四千三百一十万两。亏空为一百九十万两。”

    相对于朝廷每年数千万两的支出,区区一百九十万两的亏空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陈迪叹了一声:“不易啊。”

    严嵩补充道:“其实收入的四千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中,有八百万两是内承运库的银子。。。。。。”

    内承运库是皇帝的私库。当初陈迪和严嵩为了维持捉襟见肘的大明国库运转,不惜“抢劫”了嘉靖帝的内承运库。这样一算,其实户部今年一年的亏空还是达到了近千万两。

    陈迪说:“我倒是把这事给忘了。这么说来,去年一年的赤字还是达到了千万两以上?唉,寅吃牟粮,寅吃牟粮啊!”

    严嵩对陈迪说:“总账就是这样,要是陈大都督没有异议,我就和户部的左右侍郎在总账上签字画押。然后再叫六部堂官们进来对账销账。”

    陈迪道:“我没有异议,请严首辅和两位侍郎签字画押吧。”

    严嵩和张居正、龙子兴二人画完押,六部堂官们鱼贯进入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道:“去年兵部的开销银是一千八百万两。”

    兵部尚书唐顺之答话道:“禀大都督、严首辅。去年兵部开销的一千八百两银子当中,有九百万两是各省卫所军的军饷补贴银。另五百万两则是兵部造办处的军械银。剩下四百万两是飞虎军的军饷、赏银。”

    陈迪心中暗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万飞虎军的全套新式火器竟然花了户部五百万两银子!另外自己从复兴商行的私房钱里拿出来三百多万两贴给造办处。这一里一外,花了近八百万两银子!

    战力羸弱,名存实亡的卫所军,竟然花去了兵部开销银的一半,这让陈迪肉疼的很。大明的卫所军制,虽然规定的是兵士平时为民,种田自筹军饷。可每年兵部还是要拿出大量银子作为补贴发给卫所军户们。听到这里,陈迪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

    张居正询问严嵩和陈迪:“首辅、大都督,此账可销?”

    严嵩和陈迪各自点头同意。

    张居正将兵部的存账放进一个木匣中,这账目算是销了。

    接下来是工部的账单。张居正道:“去年工部开销的银子为一千五百万两。”

    工部尚书赵可望是严嵩的学生。他答话道:“禀大都督、严首辅,去年工部开销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中,八百万两是兴修水利堤坝的防灾银。三百万两是两京一十三省各衙门的修缮银。另有四百万两,是给皇上扩建永寿宫,修尚春园、太和园的专款。”

    陈迪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来兴修水利堤坝防灾是个见不着底的无底洞。譬如河道衙门领了工部十两银子,只用了其中一两修堤坝,九两银子被官员们私分。一年不下雨,不发洪水,堤坝无虞,这九两银子就平平安安的落入了官员们的手中。又譬如河道衙门领了工部十两银子,用了九两银子修堤坝,只有一两被无故损耗。正好今年下雨发了大水,那河道衙门的官吏们就要倒霉!

    陈迪听到这里,决定要建立一个监察机构,专门监督工部下属各河道衙门的用度。这个机构的头把交椅,自然要由海瑞那个铁面青天去做!

    陈迪说道:“赵尚书,今年的八百万两银防汛银账目就先销了。今后朝廷将在都察院下设河道监管司。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河道监管司主事。明年工部花在河道上的每一分钱,都要由河道监管司核查。河道监管司那里不过关,工部别想在户部销一分银子的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四章 隔阂() 
嘉靖帝喜好修建宫殿。陈迪没有想到,去年开春工部扩建永寿宫,修尚春园、太和园竟然花去了整整四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四百万两银子抵得上飞虎军一年的军饷!

    陈迪对工部尚书赵可望说道:“今年工部为皇上修殿宇的四百万两银子就先销了。从今往后,未经内阁和本大都督的批准,工部不准再多花一两银子给皇上修殿宇!自古兴由勤俭败由奢,皇上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赵可望问陈迪:“敢问大都督,尚春园和太和园如今仅修了一半,剩下的工程都要停工么?”

    陈迪思索一番,回答道:“这样吧,将尚春园和太和园卖给京城内的富商!”

    一众官员俱是一惊!将皇家园林卖给富商?纵观史书也没有先例啊!

    陈迪道:“尚春园和太和园分别作价一百万两。住上皇上所修的园子,自然能沾上皇上的福荫,我想肯定会有人愿意出这笔钱!”

    赵可望心道,将皇上的园子卖掉,这种闻所未闻的事也就是这位雷厉风行的陈大都督做得出。赵可望是严嵩的学生,他看了一眼严嵩。

    严嵩闭着眼睛,看来是默认了陈迪的要求。

    赵可望拱手道:“下官谨遵大都督钧旨。”

    陈迪再问赵可望:“另外四百万两银子的各衙门修缮银是怎么回事?”

    赵可望回答道:“禀大都督,两京一十三省从总督、巡抚衙门开始,下面的布政使衙门、按察使衙门、各府、道、州、县衙门不知有几千!有些衙门年久失修,自然要修缮修缮。虽说每个衙门所耗银两不多,积累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四百万两的各衙门修缮银,较之前几年已经有所下降!”

    陈迪道:“从即日起,上至六部,下到各省、府、州、县的衙门修缮,不得从工部调用银两!我就不信那些个官衙一年不修还能倒了不成?杜甫有诗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如今大明的官衙,下至县衙上到六部衙,哪一家不是巍峨华丽,富丽堂皇?大明的衙门是给老百姓办事的!不给老百姓办事,衙门修的再好有什么用?老百姓照样戳你的脊梁骨!”

    严嵩终于开口:“这个嘛,陈大都督。官衙就必须有官衙的庄严气派。若是破旧不堪,失了威仪,似乎。。。。。”

    陈迪摆摆手:“所谓威仪不在于衙门口的石狮子有多大,登堂鼓有多响!衙门如果事事处理得当,让百姓交口称赞,那即便用几件草屋充为衙门,亦会威仪万千!严首辅你说对么?”

    陈迪说得有理,严嵩不好反驳,他只得对赵可望说道:“既然陈大都督如此说,你就按他的意思办吧。”

    张居正询问陈迪:“大都督,那工部的账?”

    陈迪道:“今年的账就先都销了。明年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用度,一律驳回,户部不予报销!让工部自己筹银子赌窟窿!”

    张居正闻言将工部的存账放入木匣中。工部账目已销。

    礼部侍郎梁思允开口道:“礼部去年的开销合计纹银四百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修贡院所需。剩下三百万两则是赏赐给各外邦使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