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48部分

崇祯大帝-第48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大大”,腾讯文学“谁明浪子心”的打赏!前天晚上2点睡觉,昨天早上6点起床,杀年猪请了100多人的客,还要烧皮子、腌制肥肉、灌香肠等等,累得半死,直到晚上1点才睡觉。一觉睡到今天早上10点才醒,早餐、早饭都没吃,先码出一章来上传,就是这一章了,求推荐票支持!吐槽一下:过年真累!】

第98章 武昌被围() 
听到王承恩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又叫他接旨,袁继咸心里吃了一惊,不知道皇上下旨给自己有什么事。

    但是,袁继咸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原来的历史上,左良玉死后,左梦庚让他一起反出南明、投降清朝,他坚决不从,最后被清廷杀害、不屈就义。

    这样一个人,不管心里在想什么,既然王承恩叫他接旨,那他就毫不犹豫地下跪,准备接旨了。总兵府的卫士长、卫士和其他属官,也跟着下跪,听王承恩宣旨。

    然后,王承恩就打开圣旨念了起来。内容就是因为左良玉病逝,朝廷任命副总司令何腾蛟顺序接替武昌军区总司令的职务。而何腾蛟空置出来的副总司令职务,则由九江总兵袁继咸接替。皇上让袁继咸带一些兵马,跟王承恩一起,前往武昌上任。

    听王承恩念完圣旨,袁继咸领旨谢恩,站了起来。

    袁继咸将圣旨接过去后,王承恩笑道:“恭喜了,袁副总司令!”

    袁继咸满脸堆笑,惊喜地道:“谢谢,这是皇上对我的信任。王大人远道而来,请入府内休息。”

    王承恩点了点头,跟着袁继咸走向总兵府会客厅。

    随后,王承恩向袁继咸交代了崇祯皇帝的吩咐,要他挑选信得过的精兵强将,随他一起前往武昌上任。

    带一批精兵强将过去,是为了方便他和何腾蛟上任,弹压某些不听话的将领。

    这一点,袁继咸没有反对。

    左良玉病逝,朝廷没有扶持他的儿子左梦庚继位,而是让何腾蛟和他袁继咸上位。他可以猜想得到,这个命令肯定会遭到左梦庚和某些将领的抵抗。

    不过,因为与左良玉的交情,左良玉的那些心腹将领跟何腾蛟和他的关系也不错。由何腾蛟和他来出任武昌军区最高首长,阻力肯定比朝廷安排其他外地将领来继任要少。只是,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上任,可以更加保险一些。

    事情商议完了后,赶了一天的路,累得筋疲力尽的王承恩和几名锦衣卫就吃完饭下去休息了,袁继咸则开始从九江驻军中挑选了一万精兵强将,准备随王承恩去武昌。(注:明朝总兵只有各省重镇才设,不是每个地方州府都有的,而且带兵人数没有定制。如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有五六万关宁铁骑,而九江总兵袁继咸就只有不到两万士兵。)

    第二天,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养精蓄锐了一晚的王承恩和袁继咸,带着一万人的九江府驻军,轻车简骑,前往武昌。

    这么多人马,还大多数都是步兵,虽然没带什么辎重,也不可能像王承恩几个人那么八百里加急赶路了。

    因此,从九江府到武昌300多里路,即使在采用步兵急行军,还没怎么耽搁行程的情况下,王承恩和袁继咸也花了三天多的时间,才赶到了武昌府。

    崇祯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午,当王承恩和袁继咸带着一万兵马赶到武昌府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数名驻扎外地的左良玉心腹将领带兵堵住了武昌府的几个城门,与武昌城守军隔空对骂。所有将领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两万多人。

    王承恩隐藏了身份,袁继咸去打听一问,才知道,左良玉死后,武昌城就被军区副总司令何腾蛟戒严军管了。而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则被何腾蛟软禁在城内,不能出城。还有马士秀、郝效忠等左良玉的心腹将领,均被何腾蛟扣押。

    这些消息传出去后,在武昌军区各地驻军将领中引起了一些震动,某些将领就叫嚣着要起兵攻打武昌,营救少主左梦庚。

    但是,两个月前何腾蛟以左良玉至交好友的身份出任副总司令,代替左良玉处理日常军务的影响就在这时体现了出来。

    许多将领在这两个月中习惯了何腾蛟以武昌军区司令部的名义发出的命令,现在何腾蛟再以司令部的名义下令让他们坚守驻地、不许擅离,他们就真的不敢乱动了。即使知道何腾蛟正在武昌夺权,篡取左良玉的权位,他们也不敢公然起兵反抗何腾蛟,而是选择了观望。

    毕竟,何腾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武昌军区副总司令,他们如果起兵攻打武昌,就是形同造反了。这个风险,不是谁都敢冒的。

    毕竟,左良玉已死,左梦庚虽然是左良玉的儿子,但还是没有左良玉的威望,不值得他们去为左梦庚冒险。

    因此,最后起兵前往武昌的各地将领,只有区区十多人。他们有的一两千、有的四五千,总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两万多人。

    这点人马,在武昌守军有准备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攻得进去。他们只能堵住各大城门,每天向城内喊话,威胁何腾蛟让他释放左梦庚,不过何腾蛟没有理会他们。

    因此,当王承恩和袁继咸率军抵达武昌城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

    九江驻军的到来,让这些左良玉的旧将还以为袁继咸是跟他们一样,是作为左良玉的至交好友来给左梦庚主持公道,让何腾蛟释放左梦庚的。

    袁继咸是左良玉的好友,平时跟这几个左良玉的心腹将领交情也不错,他们都将袁继咸当成了自己一伙的朋友。

    因此,当袁继咸提出大家一起入城,找何腾蛟交涉商议此事解决办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反对。只是,他们堵了武昌城几天的门,何腾蛟都不让他们入城,不知道袁继咸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入城呢?

    袁继咸没有废话,直接派人向城**了一封信,说他九江总兵袁继咸来了,请何腾蛟打开城门,让他和其他外地将领入城,商议左良玉病逝的善后事宜。

    何腾蛟虽然不知道袁继咸就是崇祯皇帝选定的副总司令接替人,但袁继咸射入城中的信上,却有锦衣卫的暗记,被何腾蛟认了出来。这下,他就知道,袁继咸是自己人,可以放入城中了。

    因此,何腾蛟不久后回话,允许袁继咸带着他的一万人马,和城外的其他将领一起入城。不过,其他将领就不许带一兵一卒,最多只能带两个卫士入城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二更求推荐票。】

    ;

第99章 权位交接(一)() 
听到袁继咸可以带一万人马入城,而他们却不许带一兵一卒,这些外地将领就感到有些不满。△¢但是,如果不照办,他们就根本进不了武昌,连左梦庚的面都见不了,这一点又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再说,大家都以为袁继咸跟他们是一伙的,有袁继咸的一万人马保护,即使入了城,大家也安全无忧。因此,最后这些左良玉的外地心腹将领都同意了何腾蛟的意见,不带一兵一卒,跟着袁继咸一起入城。

    条件达成后,何腾蛟才打开武昌东城门,放袁继咸等人和他的一万士兵入城。

    然后,等袁继咸的一万士兵全部进入武昌城,城门关上后,不等何腾蛟说话,袁继咸就一指身后那十几个左良玉的外地心腹将领,对亲兵们喊道:“把他们给我抓起来!”

    亲兵们都知道袁继咸是接了皇帝的圣旨,来武昌出任军区副总司令的,自然跟这些左良玉的心腹部下不是一路人,因此早有准备。这时听到袁继咸的命令,他们马上迅速出击,就将那十几个还没反应过来的将领和他们的卫士抓了起来。

    本来,这些将领都以为袁继咸是跟他们一伙的。因此,身处袁继咸军中,大家都只是防备着外部的何腾蛟发难偷袭,何曾想过身边的袁继咸竟然突然下令,让亲兵将他们抓住了。

    于是,这些人纷纷吼了起来。

    “干什么?”

    “放手!”

    “你敢!”

    此起彼伏的吼声,从这些将领的嘴中喊出来。有几个反应快的贴身卫士,拔出武器准备反抗,就直接被袁继咸的亲兵杀掉了。

    有反应快的将领,一边挣扎一边冲着袁继咸喊道:“袁总兵,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也背叛了总司令,要跟何腾蛟狼狈为奸么?”

    袁继咸哼了一声,道:“违抗军令,擅自带兵进攻武昌城,视同造反,尔等就不用狡辩了。如何处置,请王大人示下!”

    最后一句,是袁继咸躬身对冲王承恩说的。毕竟,王承恩的身份是在场最高的,也代表着皇上和朝廷,请他示下也是应有之意。

    看到袁继咸躬身对一个身着便服的官员询问,包括何腾蛟在内不知道王承恩身份的人都感到有些奇怪。大家都以为这个官员是袁继咸的属官或者随员什么的,却只听王承恩摇头说道:“先押下去关起来,重兵看守,到时候由武昌军区司令部上报朝廷再行处置,我就不乱指示了。”

    “嗯!”袁继咸点了点头,然后对何腾蛟介绍道:“何总司令,这位是南京司礼监提督王承恩王大人,代表皇上和朝廷前来武昌督办左良玉病逝的善后事宜。”

    何腾蛟一听,大喜过望,上前行了个军礼道:“下官武昌军区副总司令何腾蛟,见过王大人。”

    王承恩点了点头,道:“何司令辛苦了,先带我们去司令部吧,你也要将现在的情况给我介绍一下。”

    何腾蛟还没答话,那十几名被抓的将领听到王承恩的身份,就有人对着王承恩喊起来:“王大人,下官不服。总司令病逝,副司令何腾蛟不仅不让我们奔丧,还擅自扣押总司令之子左梦庚和其他将领,这是以下犯上。我等带兵前来武昌,是要制止何腾蛟的叛乱,营救左公子等人。是合情合理的行动,不是造反,请王大人明察!”

    王承恩摇头嗤笑道:“不用狡辩了。在司令部明令各地驻军将领不得离开驻地,前来武昌的情况下,你们还带兵进攻武昌城,毋庸置疑,这就是造反的举动。具体怎么处置,军区司令部自会上报朝廷,你们就不用说了。都给我压下去,关起来。”

    然后,袁继咸的亲兵们就将这十几个还在骂骂咧咧的左良玉心腹将领押走,由一个司令部的军官带着,押到军区监狱关押,等待处置去了。而王承恩等人,则在何腾蛟的陪同下,进入武昌军区司令部驻地。

    到了司令部,何腾蛟先安排王承恩和袁继咸等人吃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才开始给王承恩和袁继咸介绍现在武昌军区的情况。

    左良玉病逝后,何腾蛟马上将司令部和武昌驻军里的左良玉心腹将领关了起来,留下的都是比较忠君爱国的将领和他的心腹。

    然后,何腾蛟再以司令部的名义下令武昌军区各地驻军将领不得带兵前来武昌吊丧,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严格执行。

    这些人中,有本来就忠君爱国、遵守军令的将领,有何腾蛟的故交好友,有偷奸耍滑的骑墙派,也有最近两个月才被何腾蛟拉拢提拔的心腹。最后,还有些将领则是左良玉原来提拔起来的亲信心腹。

    但是,在何腾蛟以司令部名义发出的军令面前,这些原本是左良玉亲信心腹的将领也屈服了,没有敢违抗军令,离开驻地带兵前来武昌。

    也许,在左良玉已死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冒险,为左梦庚犯下造反叛乱的罪名。

    最后,就是刚才入城时被抓的十几个将领,他们就是剩下的那种对左良玉死忠、愚忠的心腹了。

    他们不管军区司令部的命令,也不管皇上早已宣布的各地驻军将领不得带兵离开驻地的命令,擅自带兵前来进攻武昌。

    虽然武昌驻军有城墙依托,根本不惧他们的进攻。但是,被他们围困几天,还是造成了城内居民的一些骚乱,何腾蛟还是很生气的。对于这种形同造反的行为,何腾蛟的建议是直接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关键的重点在于,他们带来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2万多人。而左良玉原来的兵马,却有二十多万。

    原有二十多万,现在却只有2万人敢前来进攻武昌城。这证明,左良玉的部下确实是乌合之众外。同时,也证明了皇上和朝廷的威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其中,也有何腾蛟这两个月在武昌军区的辛劳工作的成果。

    如果是皇上刚到南京,威望最低的时候,这些掌握实际军权的将领,是不会理会“各地将领不得带兵擅离驻地”的军令的。

    现在,他们愿意遵守司令部发出的军令,就是怕被朝廷认定为造反作乱,成为叛贼。这证明,皇上和朝廷都重新建立了新的威望,让人不敢轻易对抗了。

    【明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