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状元 >

第154部分

大明武状元-第154部分

小说: 大明武状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人众官当即左顾右盼,有人想说,但都在等着别人先开口,最后大家谁也没开口,丞相大堂上一时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

    过了好半天,才有一人站出来小心奕奕地说道,“敢问丞相,何为‘还田于民’”

    王岚平闻声而视,正是刑部尚书钱萧乐。

    “这个问题问得好,何为‘还田于民’?嗯,张慎言”

    张慎言出班待令,“下官在”

    王岚平招手让锦衣卫指挥使张名振过来,又喊道,“兵部左侍郎”

    “下官在!”

    王岚平剑眉顿蹙,一脸威严,沉声道,“张慎言,你既是户部尚书,又分管着丞相官署的财政司,这全国的财富都在你心里装着,本相再给你一个差任,从明天开始,你亲自赶赴南直七府各处卫所,按土地及军户军册行事,每户按人口数分派土地,每田五亩,三良二次,兵部侍郎随行,锦衣卫陪护,若有敢阻挠皇差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功臣勋贵,你可先斩后奏,不,不用奏”

    户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兵部侍郎当即领命,看丞相这政令比那圣旨可有威信多了。

    “下官领命!”

    众官一听,立即交头结耳,窃窃私语,丞相这是想干嘛?想逼反那些军户地主头子吗?南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要大开杀戒了?

    “有话大声说!”王岚平断喝,堂上马上就安静下来。

    王岚平目光在众官脸上扫视,“卫所治下早就腐朽不堪,乃我朝百年积弊,军户兵不像兵,民不似民,活得比兵苦,苦得比民深,要‘还政于民’就先将军户的土地实际分配给他们,让他们做一个真正的大明百姓,这有错吗?”

    众官官怒也不敢言,违心奉承齐道,“丞相英明!”

    “英明?哼”王岚平一声冷笑,“张慎言,你此去还有一个任务,将在册所有军户一律取消,还他们一个真正的身份,告诉他们,好心劳作,朝廷免他们两年赋税,两年后按每户所拥有的土地纳税即可,让他们逃亡在外的军户里都回来吧,朝廷不追究他们的叛逃之罪,若有从了贼附了逆的,只要他们肯回来安心种地,朝廷既往不咎”

    “下官领命”

    张慎言心中也暗暗作了决心,此事定要办成,这也许是丞相在投石问路,后面还有更难更艰巨的仗要打,怎么也要来个开门红,土地兼并困扰朝政已有百年,不打破这些国家的财政还是死水一潭,那就让我张慎言做颗石子去激荡那一池死水吧。

    众朝官也无人再多言,既然只是针对卫所,那还不关他们事,大明朝的卫所自成一体,与谁都没有瓜葛,算了,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既然没人反对,这事就定了,我不希望听到日后你们再跳出来拿这些说事,好了,都散了吧,你们也不用遮掩,尽可以去给他们通风报信”

    王岚平冷冷一笑,挥袖离开大堂,方法紧随其后。(。)

162 朝野骚然()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京城六营都陆续再次开拔,分头进击,以南京城为中心,展开了一场声势浩荡的肃清匪患的军事行动。

    不出十天,各处接二连三传回捷报,至目前为止,一共清剿匪徒近万人,或剿或招安为民,真正处死的不过十之一二,这次清剿只诛首恶和死不悔改者,对协从一概不问,全部放还归乡。

    一时间,整个南直地区的群匪是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哪敢与强大的官军作战,有些规模小的还不等官军赶到便作了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沿途百姓无不对丞相这些清剿行动是拍手称快,可算是太平年月有望了,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土匪在半夜时破门而入了,最高兴的还得数那些乡绅富户,这些人一直都是土匪的重点袭击目标,现在匪患没有了,家产算是保住了。

    六营大军进展神速,八万兵勇如一张大网般撒开,几乎将凡是在刑部备过案的土匪巢穴都一扫而尽,同时还对各州府被通缉的强人和巨匪作了一次彻底的摸排,直杀得七府二百万民众无不对丞相竖起了大拇指。

    此外,清匪行动进行到半个月时,已经从各处匪穴中起获了大量的财物钱粮,兵器马匹,折合成白银。至少在三百万两以上,而且战事才进行了一半。距京城更远实力更雄厚的巨匪还没有波及到,不过随着大军的陆续推进。剿灭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剿匪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丞相府发出一纸政令也在南直七府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官绅巨室人人自危。

    这就是新推行的国策‘还田于民’,首先发难的便是张慎言正在清查分配的卫所土地。

    直南七府的卫治直属于应天府原五军都督府直属,故没有都设都指挥一级军官,各级卫所由三品武官卫指挥使世袭担任。

    张慎言刚刚从南京出发,这消息就已经顺风传出了几百里,清查再分配原朝廷赐给卫所的土地那就等于是在割那些卫指挥使的肉呀,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事谁摊上谁都得火冒三丈。

    只不过这是国策,谁敢反对那就是与朝廷作对,可以谋逆罪论处,但也有那不怕死敢冒天下之大不为者。

    太平府建阳卫的卫指挥使武力勋臣何进,前些日子他是见识过丞相那声势滔天的军威的(王岚平清剿大青山土匪时,大青山边上就是建阳卫治所),还不等户部差官赶到就已经将所有卫所的土地名册整理在案,并主动向朝廷奉还其治下所有土地田亩,一共是六千余亩。还来不及上缴朝廷的一万石粮食也一并上缴。

    建阳卫建卫于明洪武年间,已经二百七十年,一朝被弃,原共有军户五千兵额。至今时今日只剩不到军户两千丁,且大多是老弱病残。

    按丞相的既定国策,所有土地先行收为国有。所有军户一律撤销军户身份,与平民百姓相等。再按人丁数按数分配,平均每人能分得可耕种土地五亩。若是家中有口五人则可分得二十五亩田地,六成良田三成次田,此举一出,顿时把那些老军户们感动得老泪纵横,熬了几十代人,总算是熬出头了,无一人不对丞相的这一国策鼎礼膜拜,甚至有军户提出要为丞相建庙,受世人世代香火,但户部的官员不敢自专,派人飞马回南京问过王岚平后,这一举动才没有始行。

    建阳卫各级千户百户随着卫所的裁撤,这些世袭的军人也随之失业,但王岚平也不会这么苛刻,将所有在册军官一律编入丞相在太平府下设的军政司衙门任职,地位和俸禄不变,他们以后的职责是负责配合兵部在太平府的征兵事宜和

    建阳卫的进展顺利超乎想像的快,而张慎言亲自督办的镇江府丹阳卫却硌了他一嘴牙。

    丹阳卫成卫于永乐年,现在也有二百来年的历史了,现任卫指挥使为武臣勋贵丹阳伯钱成,钱家历代世袭丹阳卫一职,以历十二代,至钱成这一代已是树大根深,在镇江府故吏满布,钱家的势力已成镇江一霸,面对此次朝廷推行的国策,钱成也公然叫嚣‘卫所土地乃历朝先皇所赐,谁敢轻弃’,其言外之意就是土地就是老子钱家的,谁敢分老子的财产老子就和他玩命。

    钱成敢有这样的反抗举动,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势力在南直十六卫里是最强的,永乐帝赐土地一万二千亩,军额五千六,分置在五处千户所,所有土地的收成得先交于钱成经手,他则视心情好坏随意上缴五军都督府,几乎年年报灾,年年欠收,那时朝廷远在北京,对于丹阳卫之事也鞭长莫及,钱成则更加胆大大妄为、欺上瞒下,死命的压榨在土地上耕作的军户们,谁敢逃跑,全家处死,邻里连坐,互相监督,钱成的名声在丹阳卫都臭了大街,但谁也拿他没办法。

    钱成手下共有五千六百军丁,他从中挑选出五百身强体壮之人充当他的私人家兵,论战斗力绝对能和官军几千人相匹敌。

    正是因为他的这支如狼似虎的家丁部队在,钱成完全没有将丞相的政令当回事,逼急了爷不伺候了,老子有钱有粮,振臂一呼就能招来几千部众,朝廷政令算个屁。

    张慎言一行几次三番要找他谈论此事都吃了闭门羹,无法,张慎言此来的大都是文官,随行的锦衣卫差员也不过十人,愣是拿钱成这种愣头青无可奈何。

    一纸书信飞报南京丞相府,王岚平当即下令,命正在镇江剿匪的曹鼎蛟部定远营一万二千人立即赶赴丹阳卫。协助张慎言。

    曹鼎蛟接到命令时正在为几百恶惯满盈的盗匪逃进深山而大为恼火,一听还有人敢对丞相的政令不满。当下便将一腔怒火转泄到了丹阳卫,定远营风驰电掣。只用了一天时间便赶到了丹阳卫,也不用跟张慎言商议什么,定远营隶属于丞相府的军政司,只听令于丞相,其他人没资格指挥他们。

    钱成还没反应过来,五百家兵就被定远营给围得死死的,曹鼎蛟连招呼都不打,刚一围上便发动攻势,激战一昼夜。钱氏家兵无一生存,钱成及其手下千户百户在内所有人的家眷共一千余人,满门抄斩,所有家产一律充公,那真杀得一血流成河,人人丧胆,把张慎言都吓呆了。

    这一切只用了三天时间,待一切归于平静,曹鼎蛟又带着定远营前去清剿土匪去了。

    钱氏满门抄斩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朝野镇动,但丹阳卫的‘还田于民’得以顺利推行,五千余军户兴高采烈地分到了称心如意的土地,也不挑。以前他们连一寸土地都没有,这等于是白捡来的,还两年内不用向朝廷纳税。这么好的事上哪找去。

    经过丹阳卫这么一闹,张慎言的差事也渐渐顺风顺水。可南京的朝廷却又起了波澜。

    弘光元年三月初,各地弹劾王岚平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南京。足足有三百多份,更有传言在江西、浙江、广东、广西都司(都司,卫所最高军政长官)正在集结兵马,并声称若朝廷不下令废除‘还田于民’的国策,他们将共同带兵进军,替朝廷清除乱臣贼子,以正朝纲。

    这消息满天而起,南京城也在风传,在京各级勋贵闻之欣喜若狂,忙也连名向朝廷上书,要弹劾王丞相的举措失当,引发了全国性的灾难,这是取乱之道。

    弹劾王岚平的罪名从‘错政’一直衍生出一系列的罪名,如残杀大臣,乱杀无辜,囚禁天子,淫|乱宫廷等等,那真是骂声一片。

    当然,这些奏折无一例外的都落到了王岚平手里,皇上压根就看不到。

    王岚平的案头被奏折堆积如山,天下群臣有这样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王岚平却也无法处理他们,江南五大都指挥使他一个也动不了,鞭长莫及呀,再加之他们手里确实有兵马。

    不光这些人,连亲王都派人到京城来指着鼻子质问王岚平,说王丞相这脑袋被门挤了才能想出这种人人喊打的狗屁‘国策’,这哪里是利国,简直就是在乱天下。

    随着这种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一种更大更可怕的力量也在南京城里悄悄显露。

    三月十五是弘光元年首次开恩科取士,天下学子云集南京城,在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来自于江南各大书院,而江南书院早就在崇祯二年便组合在一起,得名‘复社’,共有文人两千余人,声镇朝野,里面不乏大儒大家,复社的成员大多来自于天启年间在朝廷失势的东林党份子,至弘光朝,东林党再次被打压,人人都对朝政日益不满,张口闭口都在向天下人宣扬当今朝廷昏暗无能,嫉贤妒能,任用阉党余孽,不管朝廷作出什么样的政策他们都要抨击一番,这与对错无关,为反对而反对,凡是对东林党不利的都在反对之列。

    言论掌控在这些人手里,他们的话在此时比昭告天下的圣旨都让人信服,大儒嘛,怎么会有错。

    不巧的很,王岚平不光是得罪了全天下的武臣勋贵和皇室宗亲,还得罪了天下士子中的一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时有‘江南四才子之一’之称的侯方域。

    先前王岚平从秦淮河的香霄绣阁里将名满南京的名|妓李香君弄走,配于羽林卫左卫指挥使宋宪为妻,要知道,这侯方域早就对这个小香君垂涎三尺,又加家大业大,多次想找那香霄绣阁的老|鴇要替小香君赎身,何奈小香君与宋宪情投意何,只是由于宋宪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这事也就一直这么拖着,直到王岚平介入,暗中成全了一对佳缘,可这样一来就把侯公子给得罪了。

    侯方域本就对王岚平在打压阉党的时候还把东林党在朝廷里的势力一勺烩的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