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31部分

昭昭大明-第31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瑞站在浮山前所演兵场高高的点兵台上,身后一面“王”字大旗迎风飘扬。

    马举陈铭领着十多名军官侍立两旁,众人望着威武雄壮的大军,俱是心情澎湃不已。

    看着王瑞披着自己缝制的黑色免毛披风,站在高台上如同一株挺拔的青松,李老秀才的独生女儿小芳的粉脸悄悄地红了。

    她用尽眼力远远地望着这个让自己心跳不已的男人,心中好象有一头小鹿在乱跑乱撞!

    “姐!你怎么脸红了?”小北佳抱着小芳的膊胳,狡黠地笑着问道。

    “死妮子!俺哪有脸红?你才脸红!你脸红!”李小芳纤纤玉手拍打着小北佳,脸变得更红了。

    “将士们!今天是咱们浮山前所的庆功会!啥叫庆功会?就是给那些作战勇敢的士兵表功的大会!他们是咱们浮山前所的英雄,他们应该得到最充分的表扬!”王瑞坚毅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高台下的二十多名亲卫在龙尽虏的带领下,开始齐声充当着人体扩声器,把王瑞的讲话传到军营操场上的每一个地方。

    王瑞先是宣布了对带队军官的表彰。徐福、朱磊、陈铭、龙尽虏等人都得到了表扬。四人的职务,也提升到和马举一样,都是王瑞自已编制内的把总了。

    四人满脸喜气地出列向王瑞敬礼致谢,并从马举手上领取每人一百两的奖金,然后才兴高彩烈地站回到队列里。

    王瑞接着又宣布了对中层基层军官的表彰,熊文杰黄海清等人都有份。他们的职务也得到了提升,并领了五十两银子的奖金。

    这些军官领完奖后,王瑞带头给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激励。马举又一一给他们派发放了奖金,有些人还要鼓励几句。

    一通折腾之后,最后轮到了表彰会的重头戏,对所有英勇士兵的表彰。

    马举拿着一张写满名字的大大宣纸念道:“在此次消灭倭寇的战斗中,很多士兵都有特别优异的表现。经各部军官报告战情,大人核准,决定授予李仁军……”

    说到这里时,马举停了下来,等众人胃口都吊起来时,才又说道:“一等白刃突击勋章!李仁军在本次战斗中,消灭倭寇七名,并手刃倭寇大头领川木太郎。千户王大人将亲自为他授奖!同时,李仁军将升任第一百总部总旗。”

    马举说完后,王瑞带头鼓起掌来,现场立时响起一阵海潮般热烈的掌声。李仁军激动得满脸通红,乐颠颠地上来领了奖。

    王瑞拍着他的肩鼓励道:“仁军,去基层做军官了,你可要给我好好干!”

    李仁军热泪满面地向王瑞行了个军礼,激动地说道:“是,大人!属下明白!属下一定全力效忠大人,绝不给大人丢脸!”

    等李仁军下去后,马举又接着念道:“同时获得一等白刃突击勋章的还有尹大弟。他在此次战斗中冲锋在前,是消灭倭寇最多的士兵!他消灭的倭寇总计是……”

    马举把“是”字拖得老长,等到所有人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才又说道:“二十一名!千户大人将亲自为他授奖!尹大弟也将获准调入大人的亲卫队!”操场上再一次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瑞忍不住想,咱这大哥要是穿越到后世,肯定能做个不错的主持人!

    观礼区的尹大娘,听到有念到自已儿子的名字,但又不太确定,忍不住问老伴道:“当家的,刚才这大人说的是不是俺们家大弟?”

    “好象是?”尹大伯也有点不确定。

    两人说话间,尹大弟雄壮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高台上。尹大娘激动地大喊道:“是他!是我们家大弟!”

    观礼区顿时一片混乱,许多人都转过头来。执勤的士兵们,急忙跑过来招呼大家安静。

    “尹大弟!我记得你了!好样的,你就是我浮山前所的兵王!以后就叫尹迪吧,尹无敌!哈哈!你看你叫大弟,所有人都成你的哥了!”王瑞一边递给尹大弟奖金,一边笑着说道。

    “尹迪,尹无敌!大人给你赐的这个名字好呀!”马举也笑着说道。

    “谢大人赐名。不过,俺要回去问过俺爹娘。”尹大弟笨头笨脑地红着脸说道。

    “不用回去了!你爹娘都来了。站回受奖区去吧,很快就见到你爹娘了!”王瑞拍着他的肩说道。

    马举跟着又宣读了其它的表彰名单,王瑞耐心地给每个受奖者都发放了奖章和奖金。他和每一个士兵都会说上几句,甚至还会和他们开一下玩笑,有时还会拍拍他们的肩。

    王瑞用这样细致入微的方式,把自已的恩德传布到更多的士兵身上。这些士兵下去后,就会和所有他身边的人吹嘘自己受奖的事,也会讲述自己和王瑞接触的点点滴滴。

    陈松也受到了奖励,他获得的是二等白刃突击勋章。其实他和尹大弟是一起向前冲的,杀的倭寇也不少。

    可是,他的性格更沉稳,想事情也更周全一些。所以,他更多时间都在配合掩护尹大弟,自然杀的倭寇也就少了一些。

    王瑞听了军官的报告后,也了解到了这一点。甚至在他的认识中,这个陈松还可以派上更多的用场。但王瑞也不能轻易对他也授予一等白刃突击勋章,毕竟军律就是军律,绝不能因任何原因,轻易修改或是变通。

    至于陈松本人能不能想得通,那就要看他个人的造化了。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就大事。

    “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吧!”讨论陈松的奖赏情况时,王瑞最后定下了一个基调。

    就在所有的士兵都以为表彰会就要结束了时,马举却高声宣布道:“士兵们!为了庆祝这次大胜,王大人还特意下令,请来了这些勇敢士兵的父母亲人!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马举说完后,王瑞和高台上的军官们带头鼓起掌来,全场立时响起一片海潮般的掌声。这掌声热烈而又持久,长达好几分钟也不停息。

    马举抬手压压,待场中的掌声渐停,他这才继续说道:“现在,我们首先要请到的是……”

    马举说到这里时,又将“是”字拉得老长。等到勾起所有人的好奇后,才又高声说道:“我们请到的是:一等白刃突击勋章获得者尹大弟和李仁军的父母高堂!有请四位老人到台上来!”

    马举语音刚落,全场再一次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他爹!好象是在叫俺们!”耳尖的尹大娘赶紧提醒道。

    “啊!”尹大伯转头问道:“真是在叫俺们?”

    “就是!快走!你看那老李家的,都已经出去了!”尹大娘一看李仁军的父母已经走了出去,着急地拽着尹大伯就往外走。

    四人走到高台上,见到王瑞又要下跪,王瑞和马举急忙上前将四人扶起。

    王瑞让他们面朝全场,这才大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英雄,李仁军和尹大弟的父母亲!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儿子!谢谢他们!”

    在热烈的掌声中,四人脸上都流满了喜悦的泪水。和他们一样热泪盈眶的,还有无数充满激情的军官和士兵!

    跟着不断有受到表彰的士兵亲人被邀请到高台上来,喜悦和兴奋更广阔地飘散在浮山前所的上空。

    王瑞可不是那种空口说白话的人。不来点实际的东西,用这样那样的思想和主义忽悠人,在他看来就是邪教、就是耍流氓!

    他给了每家人五两银子、五斤猪肉、十斤杂面、一匹布。马举又安排了这些士兵和家里人见了面。李大娘抚摸着李仁军的面庞,流着喜悦的泪水道:“军儿,你可要听大人的话!好好给大人干活啊。”

    “娘,我们不用干活,训练好,就是了!”李仁军急忙解释道。

    李大娘可不知道什么训练,她还以为王瑞象以前的千户一样,把士兵当奴仆杂役使唤呢。

    如此感人的一幕幕在浮山前所的新军营不断出现,受邀前来的士兵父母和妻子们,苦心婆心地叮嘱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要在军营好好干,要绝对听王大人的话,效忠王大人!

    不过,王瑞却没有时间来欣赏这一幕,因为亲卫跑来报告,说是潘学忠带着石绘之回来了。

    “哦!是不是升官的事办妥了?”王瑞赶紧带着亲卫队,急急忙忙朝千户衙门赶回去。

第44章 要雨得雨() 
“二哥,绘之,你们什么时间来的?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也好和大哥去海边迎接!”

    王瑞人还没有进入千户公事房的大门,就在院门外大喊大叫了起来。

    “哈哈!王大人,久违了!学生睹诸兄俱忙,故而未敢打扰。不过,来得早不如还算巧呀。今日学生算是看了好戏一场!”石绘之哈哈大笑着拱手走了出来。

    而王瑞的二哥潘学忠,眼带玩味地站在他的身后,脸上永远带着他那千年不变的优雅微笑。

    “绘之贤弟,怎可唤某大人!某就是一个粗鄙武夫!只识舞刀弄枪,写不就锦绣文章!贤弟一声大人之称,实在是折煞愚兄了!”王瑞快步上前,亲热地拉着石绘之的手,往公事房里走去。

    其实来自后世的王瑞,是不太适应明代的这种手拉手的亲近方式。

    不过,他穿越过来和马举潘学忠等人混得久了,也就慢慢入乡随俗了。

    几人落座后,石绘之又道:“王兄过谦了!学生观兄排兵布阵,笼络人心,可是精熟于心,肯下血本呀!又岂是粗鄙武夫所能为?”

    “某苦读戚大帅兵书而已!戚少保,可谓我大明军神,如能学得少保一二,即可练就强兵!”王瑞把话题转到戚继光这个大明军神身上。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曾在山东鲁桥漕运官员,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

    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隆庆二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

    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燉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可既便天才如戚帅,在写给张居正的奏报中,也得自称“门下沐恩走狗”云云。大明的文贵武贱,可谓是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程度。

    尤其可恨的是,大明的这帮满口仁义气节的文人,特别是作为代表的东林党,最后国变之时,直接来了一个:闯来降闯虏来降虏!

    而所谓的节操,早就象后世的荒淫官员一样,哗啦啦地碎了一地!

    所以,崇祯帝最后说“文官尽可杀”,可说是对这帮无耻之徒最正确的评语。

    现在王瑞象一粒尘埃,悄悄地飘落到了这大明时代,他可不介意用铁和血来洗涤大汉民族。

    东林党、晋商、盐商、海商、孔家、宗室这些挖大明墙角的败类,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丧心病狂地向流贼满虏输送投靠,最后陷大汉民族于胡尘。王瑞期待着在适当的时机,将这些人一举诛灭!

    不过,现在尚不是表露自己想法的时候,他还需要小心翼翼地“潜伏”在大明,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官位,以便积蓄自己的实力。只待手握铁血强军,放马尽诛贼虏!

    潘学忠发现王瑞发愣,便插话道:“三弟竟能学得戚少保之能,当浮一大白哉!”

    他和王瑞交往日久,也和马举一样,发觉了王瑞这个思想走神的毛病。

    “哈哈!王兄,恭喜恭喜!我就不卖关子了。你又升官了:即墨营守备官!看来,你想要成为戚少保的梦想,可又更近一步了!而且这官服告身,我们都给你一并带来了!”石绘之哈哈大笑着说道。

    “我还以为办不到呢。”王瑞虽然自己定了这样一个升官的目标,但却没有想到就这样轻易而举地达成了。

    我的乖乖!这真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的节奏啊!

    在他看来,他浮山前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